现实不是好莱坞大片,美国没那么快倒下
我们有读者问了个很有趣的问题,他问我,美国怎么还不崩。
美国维持在利息高位这么久了,怎么还不崩呢?
年初的时候,在几乎所有自媒体都判断美国要立刻进入降息通道,热炒华尔街银行倒闭潮的时候。
我反复给读者讲两件事。
第一件事,美国要面临的经济衰退,不是类比于1929那种,甚至也不是类比于2008,而是类比于2000年。
2000年我刚上大学不久,当时全世界互联网经济泡沫破裂,美国进入共识经济衰退。
第二件事,美国维持利息高位会很久,远比你想得要久。这句话从年初到年中,我强调了半年,很多人到年尾,又开始忘记了。
两件事加起来就一句话,正常点。
你不要把他想的那么强,也不要把他想的那么弱,极端都发生在电影里,现实中即便有,也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拍电影,罗马帝国衰亡史,两三个小时就给你演完了,搁在现实,上演了很多代人呢。
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喜欢夸张,不夸张没人看。狗咬人没人看,人咬狗才是新闻。
现实中没那么密集的新闻,于是只好给你天天造新闻。
美国的数据好坏参半,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从就业率上看,数据很好,从收入结构上看,也属于很好,因为美国的普通劳动者破天荒的,十几年头一遭的加薪了,虽然与此同时,共识经济领域里的高级白领被裁员了。
但是你仔细看细节,也会发现很多问题。
比如美国的就业率为什么很好?
因为之前疫情期间,很多蓝领都在家里领救济,现在救济不发了,他们不得不去找工作,于是就业率很好。
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因为物价上涨迅猛,无法负担起家庭开支,不得不同时打多份工,于是就业数据更好了。
至于美国蓝领工人的收入破天荒的增加,和他们试图重组全球供应链体系有关。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他们过度依赖我们,依赖向我们的单一进口。
从懂王上位开始,他们已经在努力试图改变,不断下降从我们这里的采购份额。
当然,这是长期原因。
短期原因就是物价上涨,催生人力成本不得不跟涨,干活的人他也得吃饭,饭钱涨了他的工钱没法不涨。
我们从GDP的角度看,美国是上升的,但是从用电量的角度看,美国是下降的。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真相是下降的。
美国没有他的数据描述出来的那么好,但这样的幅度,也远不足以让那么大的国家,出现类似于1929,甚至2008。
道理很简单,如果美国真的要面临那么大的问题,他们一定会来找我们暂时性的和谈。
双方的竞争是长期的,针对我们是美国的战略目标,但这不意味着他们不会战术性的短期与我们缓和。
如果美国真遇到大麻烦的话。
所以我一直告诉读者,他有问题,美国有问题,数据上有好的一面,具体分析下数据,有不好的一面。
就像咱们年初时的猜测,美国依旧大概率会经历衰退,但是恐怕你只能去类比2000年。
我的观点或者说预判发生了改变,我会及时讲的。
如果我不讲,那就是维持原有观点不变。不会因为不断变化的数据,而发生质的变化。
就如同我对国内经济的看法和年初时也是一模一样的。
年初的时候,在几乎所有自媒体都在唱报复性消费,报复性反弹的时候,我不合时宜的泼凉水。
那并不表示我悲观。
就像当下你去看自媒体,对于国内经济,他们又180度大转弯。但按照我看来,复苏得很好。
各方面数据都很好,这就是复苏的过程,从疫情中走出来,就是需要这样一个过程。
你要对比2019年的数据去看,消费数据是否在缓慢地走出来,资产负债表是否已经在修复的过程中。
而不是一会儿激动地指望上天,一会儿又悲观的入地。
我开头就跟你说得很清楚,绝大多数自媒体,他们真的投资么?他们真的交易么?他们真的有做单下去么?
没有的。
他们恨不得天天发生大事,一会儿把你喊去KTV蹦迪,一会儿给你做心扉复苏,一会儿又把你从ICU抬进KTV,告诉你不唱的不是兄弟。
.......
这帮人就是典型的娱乐圈人士的做派,如果你是真的关注金融领域,不要指望自媒体。
你哪怕去看财报,你哪怕去看数据,都远比自媒体强多了。
财报数据确实有可能造假,但是,自媒体有一个天然的桎梏,就导致它没有办法真正替代财报与数据。
这个天然桎梏就是我前面讲的传播效应。
自媒体的存在首先得是有人想看,有人感兴趣,俗称具备娱乐性。
换句话说,一旦不具备娱乐性,也就没法传播了。
那么大量的财报数据是天然不具备被关注,或者娱乐性的,也就意味着它们并不会被自媒体采纳。
即便被采纳,也会被各种肢解。
我们前段时间聊了一次黄金暴跌启示录。
你如果认真读过原文,会发现早在那篇文章一个礼拜前,我那篇文章里给过你链接,告诉你在那篇之前一个礼拜,我写过另一篇。
另一篇,才是有用的,才是及时的。
因为当时黄金的价格还没有跌,尤其国内,当时的升水还在高位,多达30多块钱,我是及时告诉你的。
可是那时候,有人关注么?
没有,那篇文章阅读量不高的。
真正符合市场时机的时间点你给出有效建议,是无人问津的。
到了一周后,我们再去回顾一周前文章的时候,回顾性质的文章热度就高几倍了。
为什么?
因为后者符合了热点效应,当升水回落,热点浮现,很多人关注到了。
看到了么?马前炮,无人问津的,马后炮,很多人当成重要消息了。
我们有个读者,很二的,真真是2B青年。
我放马前炮的时候,他是不看的,或者说,他看了,也不当回事。
等到一周后,我放马后炮的时候,他又按捺不住,杀进去了。
啥意思呢?
我放马前炮的时候,当时国内升水很高,我讲的很清楚,对锁,然后怎么怎么处理,都讲过。
讲完之后还特意嘱咐了一句,如果你没有杠杆,或者杠杆比较低。如果大跌,升水消失,那么国内的那张空单平仓的同时,国外的那张多单,可以多拿几天。
你现在去回顾,文章都挂在那里,自己对应当时的盘面去看看我推送的日期。
这里面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告诉你一旦大跌,金价短期见底,另一个就是告诉你千万不要追空。
你去看,马前炮我讲过,马后炮的那篇文章里,我还专门把马前炮链接进去,如果你点进去,还是可以复习。
结果这个读者,是前者不去做,完美错过吃掉升水回落的那波无风险套利,这也没啥,不做从来不是错。
错的是什么?错的是等到看了马后炮,又杀进去了,自作主张,不听劝高,非要低位追空,现在被套了。
这会儿倒来问我怎么解?那我怎么知道。
人家操盘的多空双杀,吃的就是你这种人的利润,这个世界本身就是懂杀不懂。
所以我说读者分三类,铁杆常读用户,每一篇原创都绝不落下,普通读者,游客。
游客就是只追热点,偶尔看了我们的文章一次。
我写文章,只考虑第一类读者,铁杆常读用户。让第一类读者站在信息高地上,对其他人形成绝对优势。
否则没有意义,这个互联网上绝大多数人都是来看热闹的,并不是来看门道的。
很高兴,在一个近似于娱乐圈一样的自媒体环境中,我们还是有那么一小撮人,热衷于干货内容。
这也是为什么我还愿意分享数据,以及数据分析解读,而不是像他们一样抢热点。
你看着我们名义上有几十万读者,其实大部分人不是,他们只是沉积下来的关注者。
真正每篇原创都不落下,真正关注数据,关注实质,关注内容的,也就几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