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青春有你2》总编剧和总剪辑:被制造的与被流行的
···············
以下为曹薇自述:
❶
人设与编剧:
排列组合制造化学反应
我做节目最大的压力,第一是如果没人看怎么办,第二是如果人家看了不喜欢她们怎么办。
真人秀编剧这个工种其实没有太多地暴露过。编剧这个词,观众是从电视剧里接收的,大家很自然地觉得有编剧就等于有剧本,编剧就是安排台词和剧情。
其实对真人秀而言,编剧更重要的工作是通过设计赛制,挖掘人物身上的亮点,并且把它放大。如果你要用人设这个词,可能真就那么几类。但用人设去归纳一个人是自己骗自己,在你心中的这个人,一定不能通过简单人设就能归纳的。它其实是个排列组合的过程。
比如说唱歌好听这个点,在女团节目中很多人都有,但当它加在张钰身上,就会让你觉得不一样了;当它加在张钰和王清表演完那样一个团舞之后,它又不一样了。再比如说“回锅肉”(已经出道成团的选手),这么多年每个选秀都有回锅肉,但是当你把回锅肉变成一个话题摆在桌面上,它就不一样;当赵小棠跟孔雪儿给出那样的答案的时候,可能又不一样;当他们碰到同样是回锅肉的蔡徐坤,还会发生变化。人和人的不一样,不在于某个特质,而是当你经历了不同的排列组合,就会认知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青春有你2》选手张钰
对我来说,有什么大家没见过的特质吗?没有,更多的是她的排列组合怎么能发生新的化学反应的一个过程。如果张总(张钰在节目中的戏称)去《好声音》可能没什么,但张总来女团,她尤其有化学反应。
编剧前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面试。从去年七月开始,我们见了两百多家公司的两千个左右的选手。我们会尽量去把人物挖干净,比如训练多久,父母职业,家庭情况,艺能水平,怎么描述自己,最近关注的话题等等,其实很像你去求职应聘,先群面,再1V2。
选定人员后,一个编剧要带十个左右的选手,要深度了解这十个人。那这些素材决定到什么地方呢?它只决定到初评级的舞台上,比如我们会拿着它跟导师们沟通你们能去互动的方向。之后我就不断地给团队洗脑,要把脑袋挖空,就是你对这个人每天都在有新的认识,你不要觉得自己很了解她。而且事实也是这样的,很多训练生在面试的时候跟在节目里其实是不太一样的,比如后来发现刘老师那么爱补妆,孔雪儿会没有自信,但又被虞书欣激发出自信等等。
我一直跟我的团队讲,你们不是小说家,你们高考作文也没拿多少分。千万不要觉得自己能给谁现编一个什么东西,那样只会把你自己套路化、固化。做了三年团综选秀,我也不会让自己觉得我看人很准,我总是告诉自己这个人不一定。但有一点我始终认定,之前出现过的人物,你不要想着去复制她,或者企图复制一个并来超越她,这是不可能的。
《青春有你2》幕后工作人员在公演现场
编剧组要做的就是创造好我的赛制,也就是“挖好坑”,让选手可以尽情地释放出性格,比如上周我们组内投人出去那个设计,这就是编剧组要去做的事情,在这个赛制之下,每个人的状态和个性其实都可以得到表达。真人秀你不能依赖于那么细节的安排上,你看虞书欣跟刘雨昕现在是前两名,那让她们多产生关系肯定有人看,但不行,我觉得这样一定不是最好的,你怎么知道她遇到别人不会有更好的内容呢?
我们和后期有一个场记群,我对编剧的要求是,现场发生的所有点你都必须抓住,我不建议大家当下去筛选素材,而是尽可能地去记,听起来很虎,但就是这样的方式。
我们每一次录制,如果自己都录的很兴奋,很想知道结果的时候,我才觉得这个成了。如果全都按我们猜得到的东西在发生,那观众可能也猜得到。像“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我们在导师课上就已经笑到不行了,我们知道它肯定是一个有意思的内容。
微博话题页
所有成功的节目都在于里面的人物和内容带给了你情绪满足。
❷
选人:
“当初最担心虞书欣变了”
这一季我们做了很大的调整,因为不改已经不行了,中国观众真的是太需要新鲜感的一个群体,不创新必死。
最突出的就是选人,市面上已经出现过的类型不能吸引大家再来看你这档节目,那就要把类型放开。前两年我们都比较专注在很正统的练习生身上,今年是我们第一次做女生(团体选秀)嘛,更希望看到一些不太一样的人。刚放出公示照的时候,就有很多diss的声音,说这是什么人,怎么什么人都可以?
我觉得这跟女生节目想要表达什么有关系,这一季我们想突出女生的精神感。
第一次见到张钰和王清,从外形和舞蹈能力上来讲,不太会是这类节目常规选择的人,但我看到她们就觉得很兴奋、很欣喜,越有人说她们不该来,我就越觉得凭什么。
我们面试都会问一个问题,就是你觉得对女生来说什么最重要。我还记得张总给我的回答是,她说她在国外读艺术,身边很多朋友都能让她感觉到,她们非常关注自己的感受、喜好、开不开心,没那么在意外界的眼光,就很爱自己。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我还想过slogan是跟“爱自己”有关的东西。后来觉得“爱自己”更应该是一条隐线,不该是喊出来的一句代表节目精神的口号。
至于虞书欣,她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我看《一年级》的时候就很喜欢这个姑娘,我当时就完全见证了今天所有第一次看到虞书欣的人的心理变化过程。看第一期的时候,我觉得这女孩谁啊,怎么这么浮夸,但越看越接受。所以我看到她的报名表时,第一是惊讶,第二就很想知道几年过去了,她有没有变,到底还是不是那个人。如果是的话那就太好了,她就是我今年很想要的人。
《青春有你2》选手虞书欣
她开始还很“正常”地回答问题,就感觉好像跟以前不一样了,后来我就直接问她,你身边很多朋友都红了,会不会觉得自己这几年时间白费了?
然后她大概意思是说,我觉得我也挺风生水起的呀。她那个劲儿马上就回来了,你就发现这个人一点都没变,还是那么积极乐观。她当时跟我们说,我马上有部剧要在湖南卫视播,我也是靠自己的努力成为电视咖的人,剧播完就会有人认识我,很快就会取得一点小成绩了。当时我们还不以为然。
我完全没有预测到她今天的成绩,我当时只是觉得,从《一年级》到现在,在这个圈子里摸爬滚打这么久,她都没有被磨平,那这个人应该大概率就是磨不平了,她特别符合我想要的这类女生。我没有见过有谁比她更做自己的。但是大众的接受度有多少,她在节目里的表现到底能不能让观众持续地去关注她、挖掘到她,我也不知道。
我稍微有一点信心的是什么呢?就是我觉得她真的是一个好女孩,她不会一直被骂的。我觉得我的节目有呈现的空间。
❸
我们完整录完一个段落就会和后期开一次会,讨论这一part我们重点想表达的内容是什么。比如复仇任务,就是想看到训练生不甘心的状态,赢的队有没有积极地去挑战更有难度的歌,输的队怎么力挽狂澜,编剧们会将这些目标达成统一,找到这一part主要输出的感受。接下来后期会根据场记看线上素材,完成粗剪,之后就一步步修整、取舍、直到最后看气口,看节奏。
关于王承渲和四胞胎争C位,后期真的是根据真实情况来剪辑的,这个真实情况也包括后续申洁的努力。其实那段我重点想表达的是什么呢?是在压力之下,两个人不同的反应。你会看到,申洁在压力之下非常努力,一直想要做好。也会看到渲面对压力,她可能几天都没有笑容,但在大家的感受里,她舞台上表现的也不错。就像Lisa的点评,四胞胎之前好像很平均,没有个人风格,但是申洁开始有进步、有亮点。这是我们想要传递的内容。
当我们选定训练生进节目,爱奇艺的团队就会对她们有针对性做背景调查。节目播出之后,平台的外宣团队也会去收集舆情、做收视分析。我能说的是,网络时代只要一个人有关注度,就会被大家扒干净,不是都说网友是显微镜女孩嘛,可能会翻出一些你之前哪怕使劲去翻也没有找到的内容,这更多是经纪公司和训练生个人要去面对的事情,除非是非常严重的、原则性问题,那就是直接退赛,没有什么好商量。
女生节目为什么往往能引起大众讨论,我觉得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从我们团队自身来讲,前两年我们做男生就是focus在饭圈,今年做女生,我们标定的就是大众圈。
从客观数据和观众接受度来讲,《青1》就是不如《偶练》,当节目没有再给观众新的东西,他的热忱就没有那么高了,而且粉丝心里已经住了一个人了。我们就觉得今年只有放在更大的路人圈,这档节目才有跟《偶练》一样拿到好成绩的可能性。
其次,讨论和发声的大多是女生,同性看同性会更丰富。前期我们找过不同的方向老师来聊,很多人给我的一个反馈是,女生节目的吸粉能力没有男生强,这从《偶练》的数据也能看到,当时训练生很快就有很高数量的超话签到。
但从内容的角度,我发现女生更可以去展现野心。女生在做这样的表达的时候,特别容易去圈粉,但是男生不一定。这是因为自我认同感越强的女人越容易被认为是美的。因为她会由内而外地散发魅力向你传递“老娘最美”的信号。她的自我认同感也会感染你让你更容易去认同她。
我们刚出公示照的时候,有几个女生穿短裤,这个我们内部很早就讨论过,当时都是毫不犹豫说,喜欢穿什么就穿什么呗,只要好看。如果你想表达的东西站住脚,哪怕有争议也无所谓。
我也不觉得男生的节目话题少,女生市场可能这两年一直在被挖掘,从偶像到婚恋到各个年龄层,好像已经很多了。其实中年男性危机等等,还是一个题材的空白区,一个待开发的领域。
❹
我们这档节目今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养成感受。所谓养成就是我们会突出培养的过程,不是从一开始就是一群“尖子生”在一起厮杀,而是你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同类,找到陪伴感。
我们自己其实也跟着节目在调整。这季最明显的变化是一周双播。刚接到平台意见时,我第一个反应是说,哇太好了,我们有好多内容可以拿出来做了。但后来观众的反馈是,它让你的内容节奏变得没有那么爽,大家会觉得你初评级怎么播这么久还没有播完?
其实从执行来说,双播难度提升了非常多。我前两天发了一个朋友圈,我说我就想发泄一下,剪辑的时间真的太短了。真人秀是你多一天剪辑就可以好很多,比如一个采访的位置,可能你稍微调整一下,对于观众来讲他的感受都会不一样。有的气口你处理得好一点,观众也不会觉得那么拖。
《青春有你2》选手许佳琪
现在我们也在积极地开发新的内容,比如练习生的复仇任务就是因为双播的节奏问题增加的。但双播其实也有受益的地方,我看一些舆情反馈说,今年记住了非常多的训练生。第一次排名公布,100进60,很可怕,有些观众居然都能叫得出名字。
包括舞台剪辑的吐槽也非常多,这点我们也在认认真真地去学习。因为大家之前剪秀,基本是以晚会的秀为主,讲究的是通过镜头来展示歌曲的情绪,但现在大家想看的是选手的表情和动作,并不在意这个镜头要切出这首歌的舞美和氛围,这也是我们需要扭转的观念。
作为总编剧,我其实没有主动去搜社交网络上的讨论,我身边的人也不让我逛,我也没有刻意观察跟了解粉丝群体,但这几年做节目下来,会有一些认知。比如说粉丝非常在意她们的站位,比如粉丝不喜欢在社交网络上被窥视。我觉得最好的方式是,不要互相影响,我们各自把自己的事做好。
截止目前,这一季总体上达到了我的预期。有关注度也有温度,不够好的人在成长,所谓“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人也被看到和喜欢,很有实力的人被更多人认可。35进20时,群像上热搜,我也是一万个没想到,我们审片的时候还担心是不是自己陷得太深。
···············
以下为王继磊自述:
❺
我们后期制作团队有120人,人数最多的工种就是剪辑师,分AB两组,每组都有二十多人。我的工作就是要负责协调后期所有人员,剪辑师剪完之后我这边先审,审完了之后再给总导演去看,然后协助剪辑师一起修改。
这个项目是我接触的案子里,前期参与到后期里最深入、最细致的一个,细到审片的时候,导演可能会告诉你哪句话要挪过来,哪个音乐接的气口不太顺。
一些训练生的初舞台被剪掉,在我们看来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不同的人,性格释放的点不一样。并不是你拿了A就一定会得到一个完整的展示,你前后的真人秀,包括导师的点评、候场区的情况有没有点都是评估标准。
比如喻言,初处舞台拿了A,但她的性格可能没那么外化,如果把她整个铺开了去讲,没有那么多记忆点,但是到了后面真人秀的部分,她真实的性格出来之后,才是我们重点去做的。
观众席上的虞书欣
再比如我们说的“山上”,就是观众席的部分,挑选镜头有几个原则:第一,她们的对话是不是有趣,能不能给观众形成记忆点,这是最重要的原则;第二,我们会铺垫一些长线的东西,提前露出一些有利于在下一part塑造人物性格的内容;第三,看这期是哪些选手在表演,在找观众反应或反打的时候,就多给她们镜头,让观众反复加深对她的印象。
虞书欣应该算是比较成功的铺垫。你会注意到,她的初舞台在第三期,但第一周的时候,在切观众反应的时候就放了她很多夸张的表情,这就为她之后比较drama的舞台表现做了一个铺垫。
四胞胎和王承渲争C那一期,是B组负责剪辑的。但这个段落的原始素材我有看过。我可以保证的是,绝对没有恶意剪辑。我当时看的时候,跟观众的感受其实差不多,很明显王承渲的表演是要比申洁是要好一些的,四胞胎的确有抱团的心态,但这无可厚非啊,我觉得观众过分解读了这个东西,事情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复杂。可能节目组也没有想到这个事能引起那么大的讨论,完全在预料之外。我觉得四胞胎后面是有所谓“洗白”机会的,但被扒出申冰私人事件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翻盘的余地了。
从剪辑风格上来讲的话,这一次更加突出“海选”的概念。一开始去做团体选秀,我们非常不适应的就是这一点。之前做《奔跑吧兄弟》和《爸爸去哪儿》这种户外综艺,我们的故事线和后期架构会特别明确,关于这块要做谁,要突出谁,但《青你》这类项目更多地是去给观众一个pick的过程,要让观众有参与感。
然后我们的叙事可能有些跳跃,这跟总编剧的风格有关,她是一个思维很独立、创作力很强的人,她的叙事方式是上来先抓住观众,悬念先抛出来,“啪啪啪”几个分屏,先像预告一样做个展示,再告诉观众是怎么回事。我们的第一版剪辑通常很常规,就是线性叙事,但她会在这个框架下继续调整,有时候会通过训练生的采访把零碎的素材串到一条完整的故事线上。
❻
重点人物:
“给谁镜头,
这个名单上有三十多人”
这是我做过的素材量最大的项目,平均下来每期在200到300T,一般的综艺节目,可能一季下来也就这个体量。因为每天都录,源源不断地拷素材,所有的素材都是按天进行分类的,有时候录到凌晨4、5点传过来都有可能。
一般大录制,比如公演、导师课、评级等,至少有80个机位,平时选手训练,每个练习室会有三个不同角度的监控,24小时一直开着,另外还有两个摄像去抓拍个人近景和特写。
我们做其他节目的时候,后期自己就要监控舆情,在节目播出两天后去刷一遍观众的弹幕,整理社交网络上的讨论,出一个舆情报告。有时观众会组CP或者造一些词,我们可能会直接加在花字上,做一个“官方认证”,说白了就是去跟观众互动。但这个项目说实话,我们后期更多的是去执行。
因为前期编剧从面试开始介入,对她们了解得更早,对背景和性格都也了解得更深。我们更多是后方看每个阶段的素材,当前期说要去做谁的时候,一开始我们也不是特别理解,到后面慢慢就觉得,哦她真还挺好的。
比如,我对虞书欣还挺符合“真香定律”的。现场录制的时候,我说这人怎么这么作,这个人肯定不会放出来的,太招人烦了。但是到了后面,我们看了大量的素材,在候场区的,跟赵小棠聊天的,你会发现这个人平时就是这么一个性格,你就觉得她还挺真实的。
所谓的人设,在我看来就几大类:一类是这个人本身就很有意思,综艺感很强的;一类是业务能力非常突出的;一类是实力不突出但特别特别努力的;还有特别热心帮助别人的,或者说相当于团队润滑剂的;最后就是场外关注度很高、自身带话题的。
《青春有你2》选手秦牛正威
这一季你会发现场外带话题的人没有很突出,像秦牛正威,她性格闷闷的,如果你之前不了解她的话题,几乎不会注意到她。
一期节目里,我要重点给谁镜头,这个名单上有三十多人。这是因为我们要做到,第一拨淘汰完了剩下的这60个人,观众最起码能记住30个,这是一个很正常的比例,你不能把镜头只给那几个人。而且这个名单也是不断调整的,每个阶段的重点人物都不一样。
观众心理是这样的,比如我初舞台记住了几个人,但后面一直看这几个人,我也会烦,所以就得不断地有新的人物进来,用新鲜的东西刺激观众,原来这个人也不错,那个人也不错,他对节目的黏性会更强。另外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节目、来投票。
一些没有什么特殊意义的反应,比如说需要接一个鼓掌的镜头,或者说一句无关紧要的话,我们可能优先在这个名单去选择给到谁。但是只要是有戏的,肯定还是根据现场素材来,一定不会说是这个人特别宝藏,她能进到前二十,我就是不做她,不可能的。前期的重点名单,基本上也就是最有潜力的那些人。
但你说低位的这些人,我们要去把她更多的素材放出来,那一定也会有人喜欢,她们的排名可能也会上升,但你做选择的时候,一定是有比较的,一定要看谁更出效果。
这跟运气也有关。很早期的时候,乃万一首《melody》一下就出来了,排名有特别大的上升,这刚好是因为“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李熙凝和秦牛正威两个人把乃万给激发出来了,那如果乃万被分到其他组去唱rap,当然她的实力很强,但效果可能就没这么好。
关于节目的滤镜,我们调了三版,一版偏日系,颜色饱和度没有那么高;一版颜色稍微重一些;还有就是现在选的冷色调,有一点偏蓝。总体方针就是,要明亮,选手的皮肤要好,看着舒服。
❼
其实大家在玩的综艺梗,我们剪的时候也觉得有意思,但意外的是,居然能出圈,能引起那么大的讨论。其实热搜也在于你平台推不推,经纪公司要不要去推,宣传主打的是不是这个点,在这么一个庞大的体系里,后期只是很小的一环。
我们自己倒是经常上热搜。骂剪辑其实基本集中在几个方面:
第一类是觉得节目的进程太慢了,内容太水了,大家感觉已经播了二十期了怎么才到这个阶段?说实话一周双播,而且还分上下期,这其实造成了一种错觉,实际上按照之前的播出逻辑可能也就播了7、8期。
前面像初舞台,它的内容量很大,能支撑起这个模式,但淘汰完之后,人少了,环节也少了,素材就没有那么极致了。其实节目组也在调整,比如练习室加试和联欢会,就是因为大家都在吐槽剪辑太松散而单独策划了一期内容。
第二类就是舞台,太晃了,看不清人,有时候会强行打断加选手反应。这个也在调整,现在的原则是能不加就不加。
还有就是训练生们的练习时间其实很短,特别是后面几次公演,也就五六天的时间,表演的时候肯定会有瑕疵的,如果你看云公演的全景模式,跟最终成片还是有些差距的,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用其他镜头或者其他角度来弥补,尽量把舞台表现得比较完美。第一次公演的时候,在《破风》的表演里,许佳琪跟冯若航还撞在了一起。
最后就是关于镜头比例的问题。我觉得就大家去撕镜头是一个好事,这说明更多的人被关注到了、被在意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地公平,相对地平均,但是一定也会有侧重。
我2010年入行,算是见证了剪辑怎么一步步成为被讨论的话题。我最早在光线做那种特别常规的日播节目,《音乐风云榜》《最佳现场》等等,那时候后期就两三个人,两条机位,一条主切一条副切。后来光线引进了一个国外很火的节目《x-factor》,我开始转型综艺。
在出现户外真人秀之前,综艺的剪辑是很常规的,就是把现场还原了而已,没有做更多的加工处理,观众看的时候注意不到剪辑的存在。但是从《爸爸去哪儿》开始,从《跑男》开始,大家开始在剪辑上使用很多手法,做了很多画面的包装,比如重复、慢放,或者做点动画和鬼畜,大家就注意到后期这个工种了,讨论度也越来越高。
这次做《青你》,在朋友圈或者任何社交平台,我们都不能发自己对选手的倾向,但在节目中段,其实剪辑师们都会有自己的pick,私下里经常也会开玩笑说,你多给谁几个镜头啊。赞助商不是给我们很多产品么?我们喝完之后会把瓶盖拧开,给她扫码投票。你跟节目时间长了都会很投入,就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我们的选择也都不一样,想知道pick谁很容易,只需看一眼电脑,我们喜欢谁,就会把她的巨幅照设置成电脑桌面。
看完《青你2》编剧和剪辑师的自述
你有什么想说的?
在评论区里分享一下吧~
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彩蛋,送你一个彩蛋
采访、撰文:杜梦薇
编辑:胡安
图源受访者和节目官微
运营编辑: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