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高贵的品质,都是训练出来的。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游pro Author 我是北游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l 微信公众号“北游pro”
ID l beiyou-house
作者 l 我是北游
偶然翻到罗翔的一段话,心里咯噔一声——竟然与我不谋而合。
请允许我小小的凡尔赛一下:果然是有智慧的人,连说的话都基本雷同。
先来看罗翔说了啥?
视频中,罗翔说,人是很难发自内心的去尊重别人的,所以,其实所有的尊重,都是需要去训练的。
比我们位阶高的,我们会嫉妒;
看到不如我们的,我们会轻视;
看到长相姣好的人,会激发我们的邪情;
看到长相丑陋的人,我们又会有厌恶之情;
我们就是希望把对方给物化,所以,人的内心是很幽暗的。
对此,我深以为然,因为人性的劣根并不会让我们轻易如愿。人类所有高贵的品质,其实都是需要费心费力去训练,不是天生拥有并能轻易获得。
高贵的品质需要一个好的环境,来约束、来适应、来习惯,慢慢才能成为你个人的配置,就如同罗翔所说,装着装着,装多了,你慢慢的就真的会发自内心去尊重别人了。
我为什么说,罗翔这段话与我不谋而合呢?
因为我之前在写影评《肖申克的救赎》时也写到,自由原来并不是天生的,自由是一种能力,是被教出来的。
从男主安迪的狱友老布鲁克身上,我发现了这一点。
作为在肖申克监狱里呆了50年的老囚犯,早已经习惯了监狱里的体制化生活,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放风,什么时候睡觉,都被固定死了,他早已习惯了被人安排生活,而墙外的自由世界对他来说,那才是陌生的,是让他恐惧的生活。
不只是老布鲁克,就连著名黑人影星摩根·弗里曼所饰演的瑞德,如此聪明绝顶的人,都对监狱外的生活无所适从。
影片里有一个细节。
瑞德在获释出狱后,到了一个超市打工,每去厕所前,他总要跟监狱里一样,习惯性的向经理报告,搞得经理哭笑不得。他特别告诉瑞德,上厕所想去就去,不用跟他报告哈。
对瑞德来说,40年的牢狱生活,“上厕所前需要报告”,几乎已经成了他的本能反应,“如果不报告,他一滴尿也挤不出来”。
对瑞德和众多囚犯来说,自由已经足够陌生,没有了体制,他们手足无措,甚至能笨拙到生活不能自理。
在影片中,老布鲁克的结局是悲惨的,因为年老体衰而不能适应狱外生活,他最终选择了上吊自杀。
所以,我在文章中说,“我于是惊讶的发现,原来我以前完全没看懂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试图告诉我们,自由原来是一种能力。”
我以前一直坚信,自由是人的本能,只要是个成年人,就应该知道如何自由生活,这玩意儿还需要人教吗?
还真是的,《肖申克的救赎》告诉我,自由是需要人教的。
当一个人从小就生活在自由的环境,习惯了自由生活,自由已经成为标配时,又会如何呢?
就像安迪那样,即便含冤入狱,他也是自由的。
和已经习惯了体制生活的瑞德和老布鲁克不同,现实的残酷禁锢不了他。监狱的高墙能关住的,也只是他的身体,却关不住他的内心。没有电唱机,他就自己在心里播放。
处境艰难,他就用自己的才能换取舒适的条件;为了自由,他懂得适时变通。他主动帮助狱警避税,给狱友们换取啤酒,让他们重温自由的美好。
这样的灵活隐忍和果敢坚毅,都是因为他心中有自由的信念,而那种信念是任何人、任何磨难都不能动摇的。
同时,他还能创造自由的小环境,让他的朋友们也能跟他一起,去感受自由,去享受自由,譬如《肖申克的救赎》里有很多桥段都在暗示,安迪刻意"训练“他的朋友们去感受和享受自由的。
除了给狱友们换啤酒喝,最著名的桥段就是,他把自己锁在办公室,用广播给监狱内的所有人放《费加罗的婚礼》。虽然那些老粗们没几个能真正懂高雅古典音乐,但安迪很清楚,人在遭受严酷惩罚时,需要享受片刻自由。
安迪在默默挖洞19年之后,终于成功越狱,重获自由之身,同时,也感化了原本体制化的瑞德,让他从嘲讽和质疑,变成了欣赏和佩服,并自觉自愿去追随安迪的自由生活。
这不但是安迪自身的一次救赎,也是安迪给瑞德创造的小环境,是他对瑞德的一次刻意训练。
我们常常说,夏虫不可语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时候大到你难以想象的程度,这是因为,一个人从小的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对TA的塑造几乎是决定性的。
但是如果大的环境你无法改变,那么改变训练你自己和身边的小环境,至少是可行的,也必须是我们为之努力的。
这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大的环境你可以做出一定程度的隔离,网友和陌生人大不了不打交道就好了,但朝夕相处的人与事,你如果不刻意做些什么,那么,为其买单的,也只能是你自己。
像安迪那样,虽然有自由的心灵,但让自己的身体回到自由世界,他用了整整19年,这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喜欢本文,请点击分享,点赞, 在看, 给个三连,非常感谢。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