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家长集体炸锅!这一次,学区房真崩了……

维罗阳光 2021-07-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经纬西东 Author 童大焕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l 微信公众号“经纬西东”

ID l beiyou-talk

作者 l 童大焕


原标题:
釜底抽薪学区房,事关国运,别低估政府决心



01



继5月份开始全面整顿校外培训之后,这几天,学区房也频频爆雷。先是北京东城区,2021年6月29日,东城幼升小录取结果公布:


买了一师附小的,最后被派到了景泰小学;

买了和平里一小的,最后被派到了九小;

买了地坛小学的,可能被派到了分司厅小学;

买了青年湖小学的,可能被派到了分司厅;

买了和平里四小的,可能被派到了九小;

买了和平里九小的,大多数被派到了地坛小学;有些四老房本的,被派到了“安外三条小学”;

买了新鲜小学的,有的被派到了“汇文一小”,有的被派到了“回民小学”;

买了崇文小学的,可能被派到了“前门小学”;

买了文汇小学的,可能被派到前门小学,也有的被派到了东、朝、建学区的“汇文一小”;
……


即使学位充足的,也会被派位到其它学校。


按照官方的做法,这种多校随机派位的几率每年一变。因此,电脑派位,完全无规律可循。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学区房也就完全没有了确定性。


2021年7月2日,全国学区房的“宇宙中心”,更具标志性意义的西城区调剂结果也出来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731之前的学区房也被调剂了(2020年月7月31日之前办的房本)。


以西城最热的“德胜”为例:


德胜育翔小学,四老房本的很多都被调剂了,有调到本区“西师附小”的,也有调到新街口学区“志成小学”和“第二实验小学玉桃园分校”的;


调到本区西师附小的还行。但是还有调到什刹海“雷锋小学”和“鸦儿胡同小学”的,差别可就大了。


还有更坑的,比如什刹海片区的“西什库小学”,居然有被调剂到黄城根小学的,直接被调出片区了!?


2020.7.31之后买的的学区房更惨。无论你买的是哪个名小的学区房,只有“渣校”可选。



02



曾经,有一些人对多校划片不以为然,认为只要片区内学校质量都较高,再差也有限度,旱涝保收。但宇宙学区房中心北京西城区跨片区派位,让一些家长直接蒙圈。


千万不要低估了政府调控学区房的决心!除了多校划片,不断重新划片(在成熟的高密度城市区域,社区往东西南北都可以划片),优秀教师定期轮岗等等,有的是办法。


学区房现象本来是家长教育焦虑和内卷的一个表征,本来,择优录取、因材施教是符合教育规律、也是一种公平的录取方式,但家长们不干了,为什么别的孩子可以上名校,我的孩子就没有机会?


于是,政府采取了就近入学、划片招生的办法。这样一来,传统名校周边带上学名额的住宅成了社会追逐的热点,久而久之,学区房如雨后春笋,拔节生长。


学区房现象有三大迫在眉睫的现实危害:


一是, 严重扰乱了房地产市场,违背“房住不炒”的政策和正确理念,扭曲了房地产价格;


二是, 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变成了“因钱施教”,有钱人家的孩子才上得起好学校,这无疑也是对教育公平的巨大伤害;


三是, 严重助长了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精神焦虑和经济焦虑,反过来抑制了人们生养孩子的积极性。


特别是第二和第三条,直接关乎国家的创新能力和人口可持续能力,直接关乎国运兴衰。在国民生育率日渐走低,需要全面鼓励生育的今天,千方百计降低生育成本、千方百计解除家长们的后顾之忧,以确保或适当提升国民生育率,必将成为今后不是基本国策的基本国策。


所以,千万不要低估了政府打击、调控学区房的决心和能力。政府有的是办法,在学校派位这个政府完全可控的配额问题上,一夜变天的事情随时可能发生。


这样一来,学区房,尤其是那些单价上天的老破小,会一夜之间现出原形,回到它应有的市场价位。


像北京西城区的当下,原本买的10万元一平的学区房,结果却可能被派到了原本5万元一平的房子那边上学!想通过学区房投资获利的愿望可能落空,想通过学区房上名校的愿望也落空,可谓“人才两空”也!


像这样的釜底抽薪,政府有的是办法。



03



所以,各行各业各领域,都不要妄想和趋势、和规律作对。教育领域是如此,城市化和房地产领域也是如此。


我研究城市化20多年,研究房地产10多年,自始至终公开反对炒作学区房,只建议“兼顾”孩子上学。这个态度从未改变过,从未动摇过。因为学区的配额是随时可以调整、任何个人力量难以控制的。学区房的出现是家长教育内卷化的外部表现,既不符合教育规律,变成有钱的孩子才能上好学校,比传统的择优录取因材施教更不公平,严重阻碍人才成长和国家创新,也严重抬高了养育孩子的成本,反过来抑制人口生育。两个方面都直接关系到国运的兴衰。


我们对待学区房的态度,不仅仅是如何看待学区房的投资价值问题,更重要的是牵涉到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内卷化的问题。


家长只有理性地看待教育,即使在最恶劣的竞争环境下,也要尽可能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尽量防止教育内卷化,减轻孩子负担,给孩子更多更自由的选择空间,才能实现孩子成长和自己的家庭利益最大化。一些人找不到好工作,就一直读书到博士,毕业后又不能从事科研工作,那是对普通家庭致命的、灾难性的伤害。



04



上名校,各种培训班,并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家长们自己,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家们们一步一个台阶,逐渐提高孩子的家庭文化、观念和经济位阶,才是在不断整体上提升孩子“成长的位阶”。


当下中国最国际化的著名建筑师马岩松,在许知远的《十三邀》中曾表示:中国年轻学生很有才华和能力,但总是和现实脱离不开,受外界的影响,处在一个不断被驯化的过程(导致缺乏真正的创造力)。


这其实和“过度医疗”一样,处在一个“过度教育”的内卷、内耗和慢性自杀中。


清华大学教授钱颖一在《中国为什么出不了“杰出人才”?原因在三个方面》一文中,也深刻反思了中国“过度教育”的问题,他说:


如果说“天赋”的分布在不同人种之间没有太大差别的话,那么出现杰出天赋的概率就应该与人口正相关。中国有13亿多人口(备注:七普宣布过14亿人口),但是至今没有中国学者在中国大陆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备注:后来有屠呦呦的医学和生理学奖),表明了一种问题。还有其他证据说明问题。


我们不用去同发达国家比,与印度的比较更有说服力,因为两国的人口基数差不多,而且印度的人均收入比中国还低。印度教育的平均水平肯定不如中国,但是它在出现突出人物方面比中国显著。


从我自己平常接触到的例子看:全球著名商学院中,哈佛商学院、芝加哥商学院、康奈尔商学院、华盛顿大学商学院的现任院长都是印度裔;全球著名大跨国公司中,微软、百事、德意志银行、万事达卡的现任CEO也都是印度裔。但是目前还没有中国人担任这类商学院和跨国公司的CEO。


我们不否认中国人才中缺乏创造力,缺乏领导力,缺乏影响力。杰出人才是“培养“出来的吗?也许不是。杰出人才很可能是在一种有利的环境中“冒”出来的。所以创造环境,或者说“培育”,远比“培养”更重要。这里有深层次的原因。


我多次强调了中国学生缺乏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问题。这个观点受到广泛认同。好奇心和想象力部分来自天生,至少有一些人是这样,但是后天会把它们磨灭。完全有可能是,受教育越多,好奇心和想象力就变得越少。由此来看,正是我们的教育把人先天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给“扼杀”了。


再加上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不到培养,那学生怎么可能有创造性呢?因此,不是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问题,而是我们的学校“扼杀”潜在的杰出人才的问题。


在好奇心和想象力被扼杀,在个性发展受压抑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减少了。结论是,我们培养出的人的“方差”小,不是因为中国人先天“方差”小,而是后天被人为地压缩小的。



05



受教育越多,好奇心和想象力就变得越少。由此来看,正是我们的教育把人先天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给‘扼杀’了。再加上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得不到培养,那学生怎么可能有创造性呢?因此,不是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问题,而是我们的学校‘扼杀’潜在的杰出人才的问题。”


这样的话,从著名学者口里说出来,更加触目惊心。什么是内卷?这就是内卷;什么是内耗?这就是内耗;什么是不进反退负产出?这就是负产出。


钱颖一教授的话,值得全社会,值得每一个家长深思。人的成长,包括家庭教育、自我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四大组成部分,年幼时,家庭教育是关键,包括人格等方面的形成与培养;少年时,才以学校教育为主,但学校主要是知识、方法论教育。但现在,在应试教育下已经基本上变成了知识灌输和简单粗暴的价值观单向传播,连方法论、独立思考能力、好奇心和兴趣培养,都落回到了家庭和个人头上。


在一路上打打杀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名校追逐途中,人们基本上忘了教育的目的,变成了名校一味的知识灌输。题海战术的训练过度,人格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日益被挤压甚至空白。


而自我教育则是终生性的,奠基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最终结果,也主要取决于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因为社会本身是复杂多样的。



喜欢本文,请点击 ‘分享’ ‘点赞’ ‘在看’,给个三连,非常感谢。如果星标‘维罗阳光’就更好了。


好文推荐↓↓

不能复读、强制5:5分流,中考才是真正的一考定终身?

知识点丨“内卷”不是恶性竞争,而是自我锁死

来了!中共党员100条禁令,条条都是红线!

一套房子换一条命,值不值得?

黑暗时代的伟大良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