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一代乡愁,就地过年

维罗阳光 2022-03-1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数字力场 Author 数字力场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l 微信公众号“数字力场”

 ID l shulilichang

文 l 佘宗明




「疫情很大,你忍一下。」


「疫情很大,你再忍一下。」


「疫情很大,你继续忍一下。」


离过年还有1个多月,有些地方的「就地过年」通知,已经按捺不住了。


反正都是以防疫之名。


「防疫」旗号就是通行证。


这时候,「中肯哥」胡锡进出来发声了:


不要轻易要求就地过年。


老胡的话很长,有几句挺值得咂摸:


1,不要让安排就地过年成为基层政府的「政治正确」或者「政治保险」,就地过年不是不能倡导,但这种倡导不应出于泛泛的担心和「保险起见」,它应当有相应的科学和政策依据。


2,要求就地过年的权力不能完全属于各地基层政府,更不应属于具体企事业单位。怎么过年,首先应当由国家卫健委提出全国性建议,各省市自治区应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意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基本政策。


3,新冠疫情显然短期内过不去,但除了防疫,生活要继续,经济也要继续。动态清零的意义就是要让防疫的代价最小化,而不是不问代价。


4,如果中国出现全局性沦陷,一天几千个上万个病例,那防疫就失败了,前功尽弃。如果病例少,但我们经济发展失速得比西方国家还厉害,那也是一种失败。


5,我们一遍遍动态清零,必须是不断提高精准防控水平的过程,而不能是休克式防控范围越来越大、时间越拖越长的过程。


6,动态清零不仅仅是为了那个零,还为了一个更好的动态。


真·滴水不漏。


该@的人,就不用多说了。


在我「含胡量」不高的朋友圈里,不少人说:老胡这次是真中肯。


这次第,耐人寻味。



01



防疫得严。


对于这点,绝大多数人200%的支持。


但「严」应该是精准防控基础上的严格,而不应是「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走一人」式的严苛。


「严」应该是综合权衡下的科学拿捏,而不应是极限施压、越严越好。


要恰到好处,不要用力过猛。要通盘考量,不要只顾一端。


动辄休克式防控,谁扛得住?


就算你扛得住,那些慢性病老人未必顶得住。


就算慢性病老人顶得住,那些被暴雨台风、供电短缺轮流点过穴的小企业主、小个体户未必苟得住。


就算小企业主、小个体户苟住了,GDP增速表未必撑得住。


说到底,疫情防控,是要跟疫情为敌,不是要跟民生、经济作对。


即便防疫免不了影响民生和经济,也该努力寻求二者间的均衡点。


这考验的,就是善治能力。


防疫不是请客吃饭,而是得有人买单。成本账不能不算。


有些常识也需要重申:


没有谁,活该成为「代价」。


如果防疫非得让人们在收入、就业等方面付出代价,那也该是「若非必要,不要折腾;实在必要,越小越好」。


这就需要,织密善治滤网,别让那么多「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人们头上。


事实上,从中央到很多地方,也在靶向发力:


从此前的快速响应、及时处置,到后来的「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追求更小的管控单元、更细的治理粒度;


从之前的防止防疫政策「一刀切」的「六不准」,到有些地方政府因层层加码被问责……


都在强调「科学精准」几个字。



02



精准防疫要顾及民生,当成共识。


如果说,收入、就业在民生的显性面上,那回家过年的情结,就在民生的隐性面上。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情感刚需。


所谓刚需,就是「刻在DNA里」的欲求。它是叶落归根情结的分散式代偿。


你可以暂时摁着,但没法总是压着。

▲《有钱没钱 回家过年》MV截图

有些已在城里安家的年轻人也许会说:不回就不回吧,我们有短视频、「双11」跟直播间就行了,不需要年夜饭这样的「感官匮乏集中代偿仪式」,也不喜欢过年时被催婚催生、被拿来攀比。


可对那些漂在城里打工的上一辈而言,回家过年,就是比焊丝钢筋还刚的刚需。


那承载了他们太厚重的情感。吃年夜饭、走亲戚的仪式,连着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归依与精神认同。


他们过年不能不回乡。


就像没什么能阻挡他们一定要在老家盖个房子的念头一样。


在知乎上,有个帖子就问道:


就地过年也叫过年吗?



03



可现在的情况是:


到了年关,有些地方不管本地与外地有没有疫情,都掏出一副「就地过年」的药,劝人们服用。


你不听,「14+7+7」「来回几轮核酸」了解一下?


看起来是挺管用的。


减少人员聚集和流动,就是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可这耐不住边际效用递减。


药吃多了,也会催生「耐药性」。


前年就地过年,去年就地过年,今年还就地过年,那明年呢?后年呢?哪年是个头?


第一次,民众愿意配合。


第二次,民众表示理解。


第三次,大家会不会有些倦怠?


曹刿老师就说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累觉不爱。


毕竟,出行防疫习惯形成了,疫苗加强针也打了,健康码青青河边草,行程码也是绿到人发慌,总这么压抑着,也不是个事。


更何况,现在防疫工具箱里的各类工具齐整得很:


健康码,行程卡,核酸检测报告,新冠疫苗,风险等级查询;


流调溯源,密接人员或时空伴随者筛查,「大数据+铁脚板」治理;


扫码亮证,系统比对,网格核查,社区管控,闭环运作……


你去了哪,出行数据可能比你记得还清楚。


你吹过哪些人吹过的晚风,实时监控范围区域化、通信信号漂移监测技术也能给你整得明明白白。


被这些唤起「防疫自信」的人们,纷纷在心里燃起了上海迪士尼那样的烟花。


当此之时,在非必需的情况下,还对返乡者严防死守,还在常规防疫要求外提出「这不要,那不要」,总显得有些死板:那么多防疫技术与手段,确保不了返乡路上的「安全有序」?



04



本质上,要求就地过年和允许回家过年,是两种算法输出的指令。


要算的,是全国几十上百例确诊者的传播风险与动辄以千万计数的在外务工者的返乡权利的分量轻重。


要求就地过年者,会不断给疫情传播风险增加权值。


允许回家过年者,会提高「保障人们回家权利」的优先序。


这里面,有些变量必须考虑进去:


新冠疫情短时间内很难消失;有些人已有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了。

▲《人在囧途》剧照

前不久,朋友西坡在文章《疫情没完没了,网友心态有点崩》里,把防疫体系视作「防疫虚拟机」。


在他看来:


「防疫虚拟机」的基础架构是行政系统+医疗系统,它在处理两个系统原有任务的基础上,来处理优先级非常高的防疫任务。


它的「计算目标」是动态清零。但它算力有限,会受限于治理能力与医疗资源等条件,且长久启动和运转也会造成经济增速下滑等负面效果。


说得很贴切。


就算「不问代价」,防疫体系的算力也有上限。


而科学精准防疫,就是节省计算资源的最优方式。


这算的还是有形的成本。


而轻易堵住务工者回家过年的情感需求,带来的是无形的成本——会增添民怨。这会为「社会承受力」因子加权,稀释防疫的民意基础。


人们会发出疑问:疫情不走,人们正常生活就不过了?


要是那样,人间还值得吗?



05



张文宏之前曾说:就地过年是人们为抗疫做出了牺牲。


人民日报对此点赞称,这一席话真诚而富有人情味:就地过年,无法堂前尽孝、共享天伦,确实是牺牲。


牺牲是权利让渡,不是应尽义务。


牺牲不能无条件,也不能无限度。


至少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疫情严重程度就要人们做牺牲。


否则,人们的反应只能是:


累了,倦了,厌了。


好文推荐 ↓↓

奥密克戎来了,别慌!

(点击阅读)


好文推荐 ↓↓

奥密克戎来势汹汹,
这些国家竟然集体躺平?
(点击阅读)





走散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三观一致的读友

可以扫码加维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