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防疫与民生,如何兼顾?

维罗阳光 2022-03-1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基本常识 Author 项栋梁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l 微信公众号“基本常识”

ID l GetCommonSense

文 l 项栋梁



疫情间接造就了史上最大规模的考研,而考研,也会深刻地影响这场防疫。


457万,这是本届大学毕业生考研的报名人数,相比去年整整多出80万,也创造了考研人数的历史记录。


之所以这么多人考研,一方面是这一届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突破1000万,达到历史极值,相应地,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也在增加。


另一方面大家也都知道,疫情之下,就业市场相当不景气。暂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那就一边考研一边考公一边考编……

疫情之下的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现场

光是西安一座城市,报名参加考研的学生人数就达到13.5万人。于是,问题就来了:
在当前西安因新冠疫情【封城】的情况下,防疫和考研哪个更重要呢?


借这个问题的探讨,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这两年一直压在心底的想法。
中国人付出空前的代价来防疫,目标是什么?
当新冠防疫和其它民生需求有冲突时,如何抉择?

做好防疫的同时兼顾民生,有可能做到吗?



彻底清零已不可能,
防疫目标怎么定?



经过这两年一次次境外输入疫情的反复,【通过隔离入境人员来彻底清零】的想法咱们都已经知道,是不可能实现的了。病毒已经证明了它无孔不入的能力,延长隔离期和加强管理可能会有所改善,但终究是防不胜防的。


那【完全闭关锁国来彻底清零】可行吗?


理论上,像朝鲜那样闭关锁国或许真能清零,但代价我们承受不起。留学深造、务工的现实需求,亲人团聚的人道需求,参与全球经济交流的发展需求,都让闭关锁国成为不可行的选项。这一点,我们在清朝就已经知道了。


还有一个极端是【彻底躺平放弃防疫】把新冠当成感冒。随着防疫心态的疲劳,以及国内已经许久未见新冠死亡病例的现实,持有这种躺平想法的人的确是越来越多。


但是,考虑到中国社会“人命关天”的文化传统,社会体制承诺“人民至上”的压力,还有经历过疫情初期武汉悲壮场面的“历史记忆”,【彻底躺平】的选项在国家决策层面和民众心理层面其实都是不可接受的。即便有一万个理由支持,现在也没人敢做放弃防疫的决定。


当我们把这些“不假思索”和“不切实际”的想法仔细排除掉,剩下的其实就只有【动态清零】这一个选项了。

当前我国新冠防疫的指导原则是动态清零

但是呢,这个【动态清零】在各地的实际执行中出现了巨大的尺度悬殊。封一栋楼是动态清零,封一个小区是动态清零,封一座千万人口的城市,也说是动态清零。


如果这些都是对的,那【动态清零】岂不是成了【随便清零】?


有人说,这体现了各地政府行政能力的差距,能力强的地方就精准一些,能力差的地方就粗暴一些。


也有人说,这体现了各地财力和人力方面的差距,钱多人多的地方能够支持更精准的防疫,财政薄弱人才凋零的地方就只好粗暴防疫。


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没能触及本质。我认为,动态清零在各地执行层面的差异,本质上是因为对民生需求的理解有差异。这就来到了今天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



防疫和民生需求有冲突时,
如何选择?



防疫管控措施的本质是牺牲一些人的民生需求,来换取对病毒传播的遏制。各地防疫政策的差距在于牺牲哪些人的需求,牺牲哪些需求。


民生需求通常被概括为一个笼统的概念,但实际上,民生需求是非常具体和多样的。


买菜做饭是民生需求,夫妻团聚做爱算不算民生需求?


十月临盆要生孩子是民生需求,那牙套到期更换算不算民生需求?


十二年磨一剑的高考是民生需求,那考研、法考、教考算不算民生需求?

防疫人员为封控区居民配送蔬菜

有人会说,紧迫的、重要的、人命关天的事情才算民生需求,其它没那么紧急的,不会出人命的事情,为了防疫大局就可以牺牲一下。听上去有点道理,但实际是站不住脚的。


一方面,这样的算法是拿新冠作为判定生死的分界线:得了新冠会死,万事皆休;不得新冠能活下去,一切都还有希望。


这样的观念在2020年上半年几乎可以算是普遍的共识,但在疫情爆发近两年后的今天,已经与现实严重脱节了。


对于个人来说,感染新冠的最大风险成了隐私曝光带来的网络暴力,对于社会来说,新冠最现实的威胁是管控政策对经济基本面的打击。


为了防范新冠病毒短期集中爆发使医疗系统超载崩溃,我们仍然需要做防疫工作,仍然要把防疫当成社会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但我们必须对自己诚实一点:


新冠病毒已经不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新冠防疫高于一切的指导原则也需要重新考量。


另一方面,一项民生需求是否重要,是非常个性化的,不应该由他人来轻易评判的。我们认为无足轻重的一件小事,对当事人来说可能是期待了很久,付出了很多,影响极其深远的人生大事。


当我们人为地把民生需求分为【必须满足的基本需求】和【可以牺牲的改善型需求】时,一定要意识到,这样的分法是缺乏共识的,是不可靠的,是反人性的。


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意识到:


新冠防疫本身也是一项民生需求,它很重要,但不代表其它民生需求就不重要,更不代表其它民生需求不存在。


但是,说归说,具体到执行层面,这些看起来人性的、科学的观念有没有可行性呢?这就来到了今天要探讨的第三个问题:



做好防疫的同时兼顾民生,
有可能做到吗?



回答一个执行层面的问题,当然要去现实世界寻找答案,正好西安这一波疫情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答案。


12月22日,西安宣布全面加强管控措施,全市范围内实行封闭式管理,在事实上封城了。而此时,距离牵涉13.5万考生的研究生考试还有不到3天时间。

12月25日,南京某研究生考试考场外

考研,一定会有人员的流动和聚集,一定是和封城的管控政策相冲突的,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做出选择:


是牺牲这13.5万考生的考研需求,还是让防疫政策做出一些妥协?


考研重要吗?你可以说它不重要。


毕竟已经读了大学,不考研也可以有其他出路,一定要考研也可以明年再来。如果把新冠防疫当成生死存亡的问题,那显然是应该牺牲考研的。命都没了,还考什么研?


考研重要吗?你也可以说它很重要。


高考是一道人生的分水岭,考研也是很多人寄予厚望改变命运的奋力一搏。上千个日夜的苦读,上万道真题的强化训练,十万个家庭的殷切期望,你不能轻飘飘地丢给人家一句“明年再来”。


当我们把考研当作一项重要的民生需求,把新冠防疫也当作一项重要的民生需求,答案也就自然浮现出来了:


在查验核酸、戴好口罩、做好消毒、保持距离的防控基础上,让人考研去,天塌不下来。

12月25日,西安考生进入考场前接受测温

那么,在不到3天的时间里,安排上万名需要调整考场、异地借考的考生,可行吗?当然也是可行的。


两年防疫带来的一个重要改变就是,各级政府对社会资源的调配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强化,也得到了民众空前的理解支持。有这样的社会基础,对安排考研这个量级的问题,没理由说不行。


而且,实际上这项工作安排的难度主要都是防疫政策本身带来的,是黄码、红码怎么办,是道路封闭怎么办,是密接隔离怎么办,而不是考场够不够,试卷能不能运到这些客观问题。


想要3天解决上万人调整考场考研的问题,关键在于防疫政策的弹性变通,关键在于对防疫目标的科学理解,关键在于对民生需求的尊重。


你说有没有可能考研会让西安本来100个确诊病例的基础上又增加30个、50个?完全有可能。但那又怎样呢?


100个病例或者150个病例,都在西安医疗系统的承受范围内,即便再升一个数量级也不至于就崩溃。让人考研不等于放弃防疫躺平,不会让新冠传播失控,天塌不下来。


如果思路能够打开到这个程度,那么很自然地,政府也应该能够意识到:


癌症病人要去化疗的需求和防疫并不是势不两立的,尿毒症患者要做透析,也是可以在防疫管控的大背景下实现的,被分开两地隔离的夫妻想要团聚,当然也是可以商量的。


以上每一项变通都会给防疫增加一些压力,都有可能造成新的感染事件,但只要把握住了基本面,让新冠不会爆发式增长,就能够做到民生需求和新冠防疫的兼顾,就能够做到【动态清零】。


守住新冠不在短时间内大规模爆发的防疫底线,同时兼顾满足切实存在的民生需求,相信我们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敢能够做到这一点。


祝福每一位在新冠时代努力打拼的人,包括我自己。


我们配得上更人性化的防疫。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点个「在看」,不怕走散。

好文推荐 ↓↓

警惕“正义的错觉”丨互联网世界更需要“大胆怀疑,小心求证”

阻碍咱们这个民族进步的,首推嚚民

忍耐是强者的跳板,懦夫的遮羞布

作为父母,如何养大一只神兽?

对恐惧的三种错误认识




走散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三观一致的读友

可以扫码加维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