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本书,是对失忆的抗拒

维罗阳光 2023-11-30

点击阅读:作家是社会的良心,但他们所剩无多

80 年代的文坛,是热辣的年代、反叛的年代,之前的一切规矩都在被颠覆。作家们创造新的文学形式,精雕细琢自己的作品。但在今天流量为王的互联网写作时代,只要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写的好不好,想的深不深,没人在意。

好在有一个人,记录下了80年代文坛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她就是被刘瑜称为“那个年代最后一个离席”的徐晓。

徐晓生于上海,长于北京,不到20岁就因卷入政治风波入狱两年,出狱后加入北岛、芒克的《今天》杂志,与周郿英相爱,和史铁生、赵一凡等人均有深交。徐晓不仅见证、参与了80年代文人的精神叛逆,而且在那个意气风发的年代渐渐流逝时,独自守护着最后的、熄灭着的时代之光,并将其记录下来。

这份记录,在今天的环境下,既显得格格不入,又极为珍贵。因为它保存了改革开放后新生代中国人那种奋发向上、勇于开拓的精神。它不只是个人的青春记闻,“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国家的青春——幼稚、笨拙,但也天真、充满热望”(刘瑜语)。

随手翻到这一页,真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为此,维罗阳光携手先知书店独家诚荐徐晓《半生为人》亲笔签名版,本书2005年一问世就被评为《南方周末》《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好书之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散文家奖,再版多次。

颁奖词写道:她的写作,来自命运的私语、人心的呢喃、灵魂的召唤……作为一种个人史的表达,关乎的却是整整一代人的往事。她所描写的那些庄严的人生,不求活得最好,只求活得更多……

高尔泰感慨: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他只怕配不上所受的苦难。徐晓可以免于这种恐惧了,因为她已经有了这么一本,永远的《半生为人》。

一位书友留言:在她浓烈的情感、真挚的自白与信念的底色中,我感到的是历史只有在其微观的层面,才具有人的温度,以及对生命不可抗拒的热情对抗生命不可抗拒的虚无。英雄已经死去,但他们给了我们灵魂的生命。

但遗憾的是,因特殊原因,本书一度“消失”数年,遂成绝版。为满足书友的阅读收藏,先知书店特少量复活。感兴趣的读者,可识图扫码,一键收藏。





你有多土,就有多穷

 无知和傲慢是阻碍我们获得新知的最大障碍

我绝不会为我的信仰而献身,因为我可能是错的

有人说,“国家走了一段弯路,对你我就是一生”----这句话并不适用于阿城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点个「在看」,不怕走散

请三观一致的读友,扫码加维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