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学院教授施展丨为什么海洋秩序总是获胜?

维罗阳光 2023-11-30

那美好的仗他已经打过了,无论地上的骨灰葬在何处


施展:北京大学史学博士,外交学院教授、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

国际秩序的演化有一个基本逻辑:它是一个开放秩序与封闭秩序相对抗,开放秩序在对抗中不断扩展的过程。这个逻辑也是我们理解未来秩序演化路径的一个重要基础。

回顾历史上的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拿破仑掌权时期的法国与英国的对抗史,我们就更容易梳理清楚这个逻辑。





为什么海洋秩序总是获胜?

来源|《破茧》

作者|施展




困死拿破仑


拿破仑1799年开始执掌法国政权,此后东征西讨所向披靡,不服的国家几乎都被他打趴下了。只剩下一个英国,难以靠军事手段搞定,拿破仑就动用了第二个办法——贸易战。


1806年,拿破仑颁布了大陆封锁令,要求欧陆所有国家断绝与英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拿破仑看准了英国的财富和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海外贸易,而欧陆是英国最大的市场,于是他就想把英国封锁在这个市场之外,憋死它。但是贸易是相互的,拿破仑想憋死英国,英国反过来也会想办法憋死拿破仑。双方用的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打法,这种情况下就看谁能扛得更久了。

历史证明,法国扛不过英国,拿破仑的政策失败了。因为法国的盟友们首先就受不了了。俄罗斯偷偷地和英国进行走私贸易。拿破仑发现屡禁不止,在1812年发动了征服俄罗斯的战争,也正是这场战争把拿破仑送上了末路。

英法的这段对抗史,通常会被归为海洋秩序与大陆秩序的对抗史。

如果对欧洲史比较熟悉,就会发现,近代以来的海陆对抗历史都是以海洋秩序获胜而告终。16世纪的陆地霸主西班牙,败给了英国;后来,西班牙加入英国一方对抗新的陆地霸主法国,法国又几次败给了英国;再后来,法国也加入英国一方对抗另一个新的陆地霸主德国,德国先后两次败给了英国和美国;之后,德国也加入英美一方,对抗新的陆地霸主苏联,苏联又败给了美国。


总结这段历史:海陆秩序的对抗史,就是海洋秩序不断获胜的历史。海洋秩序每获胜一次,就有可能把失败的陆地霸主拉到自己这一边,此时又会冒出一个新的陆地霸主,并且搞出一套新的玩法,但海洋秩序还是会获胜,再等待下一个陆地霸主的出现。


海洋秩序获胜


拿破仑能做到的只是控制欧洲大陆市场(实际上,他在这方面的控制力也很成问题),但拿破仑努力控制的欧陆市场,规模肯定小于英国能主导的全球市场,小市场的经济效率低于大市场的。所以拿破仑的政策注定失败,不是因为俄国吃里爬外,而是基本的经济规律所致。

在大陆封锁政策下,讨论法国的经济效应,大致只能以法国为单位;讨论英国的经济效应,则要以远大于英国的全球市场为单位,所以两国本身的统计数字,是无法真实反映它们的影响力的。

为什么英国就能主导全球规模的大市场呢?因为全球贸易是通过海洋完成的,而英国主导着海洋。

但更重要的是,对英国来说,主导海洋与主导全球市场是互相成就的。它能够主导海洋,就能控制全球贸易航线;而能够主导全球贸易,从中获得的收益又让英国有财力来主导海洋。也就是说,海军能力和经济能力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而陆军能力和经济能力则不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而是一种消耗性关系,这就让拿破仑政策的经济效率更低下了。


英国主导海洋,并不是像拿破仑控制欧陆贸易一样,把全球贸易都控制在自己手里。对海洋国家来说,既然它已经控制海洋了,那就可以把海洋开放出来,让所有人到上面做生意,然后自己来收租,这才是最划算的。而如果主导欧陆的拿破仑,不特地去控制欧陆贸易,欧陆国家就很容易加入全球市场,自己的整体战略就会泡汤,所以法国不得不直接上手。

海洋秩序与陆地秩序的本质性差异并非一个在海上搞事,一个在陆地上搞事,而是两者打造的分别是开放秩序和封闭秩序。我们可以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看。

“开放秩序中的规则主要是民间社会自发形成、政府追认的结果,在形成规则的过程中,社会大于政府;

封闭秩序中的规则主要是政府主导制定,民间社会被动接受和适应的结果,在形成规则的过程中,政府大于社会。”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中如果社会大于政府,那么它就是开放秩序或者海洋秩序的一部分,即便这个国家不是岛国而是个陆地国家,比如“二战”之后的联邦德国;一个国家中如果政府大于社会,那么它就是封闭秩序或者陆地秩序的一部分,即便这个国家在地理上是个岛国,比如“二战”中的日本。

一个国家是属于海洋秩序还是陆地秩序,是可以随着这个国家的变化而改变的。当然,这里说的是个理想状态,它可以帮我们更清晰地把握一些逻辑关系;在现实中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有个灰度递进的状态,但我们还是大致可以说,某个时期的某个国家气质上更接近哪种状态。

我们讨论开放与封闭的时候,着重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而不是把它简单还原为某种意识形态,原因在于,我们实际上无法仅仅从意识形态上来判断,一个国家属于开放秩序还是封闭秩序。



陆地霸主为何前仆后继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每一个新的陆地霸主,在此之前都是一个落后国家。它们能成为新的陆地霸主,原因之一恰恰就在于,它们打造了一个封闭秩序。这很重要,因为封闭秩序虽然不利于经营全球经贸网络,却有利于对特定的人群进行动员;一旦它还能与技术跃迁相结合,这样的国家就有机会成为新的陆地霸主。

而在成为霸主之后,曾经的成功经验反倒成了它的诅咒,它在巨大的制度惯性之下,难以适时摆脱封闭秩序所带来的视野局限,意识不到此时进入开放秩序是更加符合自己的国家利益,反倒会和主导开放秩序的海洋霸主发生对抗。

比如,民族主义的政治理念追求的就是典型的封闭秩序,因为它要刻意强化本民族和其他人群的区别,甚至把自己描绘成好的,把别人描绘成坏的,以便对本民族形成动员,如此打造出来的肯定是个封闭秩序。

德国之所以能够在19世纪后期崛起,就是因为它以民族主义为动员机制,把国家统一起来了;德国统一之后,又率先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于是它就一举成了新霸主。但是它的民族主义理念,随即让德国与英美发生强烈的对抗,它接连失败了两次。“二战”后德国放弃了民族主义,放弃了封闭秩序,加入了开放秩序,才让自己崛起的成果能够真正被收获。

在世界越来越“元宇宙”现代,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能走多远,一个国家更是如此。

政治学学者、外交学院教授施展认为,现代社会即风险社会,在风险社会中,虽然我们没法确定危机什么时候到来,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危机一定不会爽约。

时代变了。过去世界的战争经验、外交经验、生存经验很大程度上都难以再适应现代社会。无论国家还是单独的个人,都必须跳出僵化的思维,冲破由于故步自封形成的“信息茧房”,在与世界的互动中提升自我,才可能在未来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

正如约翰·恩多在他的诗里写的:“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

施展老师说:“人们要想突破当下的困境,必须有新的想象力。获得新的想象力的前提是,人们必须去除观念的遮蔽,直面事实本身。”

为此,先知书店特别推荐“施展作品集”:《破茧》《枢纽》《溢出》,突破信息茧房,看清世界真相:

◎突破信息茧房,体系化思维理解社会困境:施展老师是“全能型观察者”,他从历史、经济、商业、政治等角度,全面思考当下中国的问题,给我们理解中国和世界提供了一整套体系思维。

◎限量签名,全套收藏:施展老师的作品是一个庞大的思维和知识体系,只读一本并不能感受到他的魅力,也难以打通学科和领域之间的通道,先知书店一次集齐三本,并有限量签名版,增加温情。

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购买收藏(还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掌握底层逻辑”系列)




因真理,进窄门

睁眼看世界,究竟应该学习些什么?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点个「在看」,不怕走散

请三观一致的读友,扫码加维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