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治病、治灵魂、医治社会丨好医生的三个境界

维罗阳光 2023-11-3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毛有话说 Author 释老毛




医疗反腐,如何根治?
原创作品经授权转载自 l 公众号“毛有话说”
ID l mao-talk1
文 l 释老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铁拳砸向白色巨塔,反动学术权威瑟瑟发抖。

今年医药领域反腐力度空前,截至目前,全国公开通报被查的医院一把手达到180多名,估计不久就会突破二百整数关,三五百也不是梦。

塌方性腐败,系统性溃烂,暴露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若查下去,估计全国剩不下几个干净院长。

作为吃瓜群众,我对腐败深恶痛绝,对反腐双手拥护,乐见其成。昨天还是白衣天使、最美逆行者,今天就变成腐败分子、巨蠹硕鼠大蛀虫,挺好,法不阿贵,法不避亲,颇有点“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的意味。

与之对应的,上市药企的多名实控人也接连被查。其实看公开信息就知道,A股的上市药企,大约一半企业的销售费用,占营收比重在50%以上。如此奇高的“销售费用”,都流入了谁的腰包?

回扣占药价50%基本是行业惯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医生收红包收回扣,根本不是新闻,新闻暗访曝光过不知道多少次,现今大规模查处才是新闻。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如此大规模日常化腐败的形成,不取决于医生个体的道德素养,其实是制度扭曲导致的恶。

你把白布扔到染缸里,它迟早变黑;再干净的人长期泡在粪坑里,也必然会变臭。

我相信,每个学生在踏入医学院的时候,都怀抱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理想,都宣示过希波克拉底誓言。医生群体的道德,不会低于社会人均水平。作为专业人士,素质可能还会略高。

中国医疗体制最大的问题是,医生作为高强度、高责任、高专业化的职业,他们的合法劳动收入与付出,却是高度不匹配的。

这两年去过几次医院,北京三甲医院的医疗水平略低于美国同行,技术在伯仲之间,服务差一点,但医生账面上的薪酬之低,达到骇人听闻的地步,大概不到美国同行的1/10,而北京的房价早就与美国一线城市接轨了。

那美国医生收入有多高?

美国医疗行业是典型的高帅富行业,最新数据,平均薪酬最高的科室包括整形外科(61.9万美元)、骨科(57.3万美元)、心血管科(50.7万美元)和泌尿科(50.6万美元)……年薪低于20万美刀,你都不好意思开口。在美国看次病,没有保险裸奔的话,账单能吓死人!

其实中国看病不贵,只是很难。

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说法,怎么可能同时既“难”且“贵”呢?事实上,无论按绝对还是相对标准,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医疗费用不是贵,而是极为便宜,导致大量患者涌入优质医疗服务领域,当价格不能调整供需的时候,只能通过排队解决了,于是三甲医院人满为患,挂号难,住院难,这就跟供给不足时火车票春运排队是一个道理。

中国医改的亮点在于,成功的压低和控制住了医疗费用,而相应的痛点就是,中国的医疗费用低廉,是以从业人员的低收入为代价的。在医院、学校这些非市场化的体制内单位,专业化的劳动价格是被人为压低的,甚至低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医生不是一般的行业,事关人命,医学院本科是五年制,而且通常得硕博连读,才能有资格入编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在成为执业医生之前,还要通过艰苦的规培,大概2-3年临床实践,充当医院的廉价劳动力。

学医,非常苦,非常累,压力非常大。

所以,古今中外的通例,医生在任何朝代任何国家,都是中产阶级里的高端。你看TVB港剧,中产家庭都是玩命鸡娃,好好学习,将来当医生、当律师。中国古代医生的江湖地位极高,有句谚语,“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医生能与庙堂中的宰执相提并论。

医生是付出大量辛苦、关系人命生死的专家,收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是理所当然。美国医生平均收入是社会平均收入的10倍,我们可能连2-3倍都到不了。为什么市场会自发形成红包机制,患者主动送给医生红包,这不是陈规陋习,而是对别人手握生死的专业劳动一种灰色补偿(其实大部分体面的医生是不屑要患者红包的)。

除了患者的自愿打点之外,政府设计的医疗系统,也有它独特的补偿机制。给你权力,让你有机会偷偷变现。这才是大头。

这项权力就是医生的处方权。

处方权把药企拿捏得死死的,这就是中国药企销售费用奇高的原因。医药代表,就是替药企花掉销售费用的代理,是赎买医生处方权的掮客,他(她)们是联接药企和医生的桥梁,是润滑剂。


药品、器械和耗材,从厂商到药代到医院到医生,最终用到患者身上,这一流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腐败工程,每一环节都有各自分肥。

你的产品要想进医院,就得贿赂医院院长和科室主任;要想医生多开处方,还得讨好终端的医生,所以就不断举办各种学术会议,交流推广,巧立名目输送利益,吃喝旅游送礼物。

现在集采了,政府统一议价,药品被杀价杀得没利润,也就没啥回扣了,结果出现一个怪象:纳入医保的廉价药,在医院终端反而销不动,医生开处方少开甚至不开,因为没有油水。
这就是制度的症结:一面人为地压低医生的劳动报酬,一面给医生索取药厂回扣的处方权,用默许的灰色收入弥补医生的劳动收入不足。

医生不能用体面的劳动获得正当报酬,只能靠医药回扣生存,回扣机制激励医生开大处方、开新药、开贵药,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而一切成本最终转嫁给了患者。于是这个职业被污名化,成为医患矛盾的暴力受害者,替罪羊。

政府既减少了财政支出,还能时不时出来呼吁呼吁道德,敲打敲打无良医生。

中国医生的低收入是患者的红包机制和药厂的贿赂机制作为暗补的,这不是医生的道德问题,这是市场定价机制在扭曲地发挥调节作用。


转个段子:狐狸办了个药厂,生产出来卖两块。老虎规定只能在黑熊开的医院里销售,灰狼制定了招标制度,一盒收了1块,给定了个8块的中标价,黑熊开的医院一盒拿走3块,老虎收了一盒2块的保护费。狐狸一盒花了两毛雇了几只兔子卖货。绵羊们觉得看病贵不满意了,老虎让臭鼬去调查,臭鼬调查一圈满森林宣传说兔子推高了药价!


长此以往,谁还愿意当医生呢?古代和国外,名医很多都是世家,家学渊源很深。而当代中国,很多从业多年的老医生,对孩子高考选择专业时,沉痛劝下一代不要做医生。

大家争先恐后都去当医官,辛辛苦苦承担风险的是一线医生。院长坐镇后方,轻轻松松,亿万财富收入囊中,还能时不时干一干美丽性感的医药代表。


客观评价,总体来看,中国医疗体制并不差,最大的成功在于,供给端对医疗成本的控制,远远超过美帝。但这个成功是建立在牺牲医生群体利益基础之上的,是不公正和不可持续的。

医疗反腐的未来在于市场化、平权化、阳光化,合理定价,尊重知识,尊重劳动,还医生职业以尊严。

根治目前医疗体制的顽疾,只需两味药,一是自由,一是平等,自由市场+平等权利:

第一,提高医生收入,废除以药补医,医药分离,大幅增加医护人员的合法收入,不能光用嘴炮,而是真金白银付钱买单。

第二,限制医官权力,任何权力都必须接受约束和监督,否则换一波人当院长、主任,过几年又是一群腐败分子,医疗反腐的重点打击对象,永远是医官,而不是医生。

第三,医院平权,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院,大规模增加医疗供给,平等竞争,分层定价,既能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差异化需求,也有助于医生流动多劳多得。

第四,医疗平权,废除高干病房,改革公务员的公费医疗体制,公立医院和公共资源遵循平等原则公平分配,坚决遏制不合理的医疗浪费。甚至必要情况下,考虑在老干部群体中试点自愿安乐死,防止不肖子孙钻制度空子,滥用待遇,辱没家风。

第五,医药平权,废除中药特权,这是合法腐败。好钢用在刀刃上,节约宝贵的医保资金。任何药品进入医院,必须经过同一标准检验,大样本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是金标准,不应有例外。

医生,不是白衣天使,也不是白袍恶魔,不要过度讴歌,也不要过度丑化。医生就是医生,一个正常的职业,靠本事吃口技术饭,别让医生无私奉献了,别把医生逼良为娼了,别让医生挨刀挡斧了,请放过医生们吧!




治病、治灵魂、医治社会

好医生的三个境界,他全做到了

原创稿件经授权转载自 l 公众号“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ID l xzsd_dzjs
文 l 先知书店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提及医生,脑海里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满嘴的专业术语,以及笔记潦草的处方。疫情三年,改变了我们对医生的认知:

原来一个好医生,不只是救死扶伤的专业人士,还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现代公民,甚至是率先说出真相的勇士。

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的药王孙思邈就说了好医生的三个境界:“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第一个境界,医治疾病。医生首先是一个职业,是职业自然就有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医生也不例外。妙手回春的医术,救死扶伤的精神,自不必言。

第二个境界,医治灵魂。好医生应该充满人文关怀,让患者即便在病痛、衰老,甚至死亡面前,保有尊严和灵魂的完整。

第三个境界,医治社会。好医生还要把医治的经验推广到全社会,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当然,在医学落后,社会更落后的年代,医治社会,仅有医术、医德还远远不够,更需要的是敢于说出真相的勇气,以及能够让整个社会走出落后蒙昧的新知识、新思想。鲁迅当年弃医从文,便是如此。

历史或现实中,有些医生妙手回春,达于第一境界;有些医生充满人文精神,达于第二境界;有些医生,弃医从文、从政、从商,改变了社会乃至国家,达于第三境界,但鲜有人能同时达到三个境界。不过,凡是总有例外,印裔美国医生阿图·葛文德就是这样的特例,不仅如此,他还写了四本书,将医生的三重境界,留给同行和世人。

▲阿图·葛文德 Atul Gawande


《医生的修炼》《医生的精进》

好医生是怎样炼成的?



医生工作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第一次拿起手术刀,如何处理突如其来的变故?在错误切开病人气管的时候,如何面对从手边一丝丝逝去的生命?在“成功是常态,失败就是一条人命”的职业生涯中,在每一个或温暖或惊悚的病例故事背后,都是生与死的殊死搏斗。


在《医生的修炼》一书中,葛文德一一展现了医学现象的背后,是外科医生群体的自我审视与修炼。除了医疗工作外,医生更是生活在医患纠纷、诊疗性骚扰、医疗事故、高额医疗费、不平等收入等混乱的世界里。


面对每一位充满不确定性的患者,医生做抉择时,需要考虑哪些复杂因素?《医生的精进》对医疗体系内的诸多问题及其可能性,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葛文德看来,精湛的医术只是进入医者殿堂的第一步,走进这一行,便要迎接外人所不知的考验。两本书既是医生的修炼手册,更是普通民众认知医学疾病、理解医生行为,乃至学会医疗决策的入门书。


《最好的告别》

什么是好的死亡教育?



常人往往不愿面对衰老与死亡,葛文德在《最好的告别》中,梳理了社会养老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历程,以及医学界对末期病人的不当处置。书中不只讲述了死亡和医药的局限,也揭示了如何自主、快乐、拥有尊严地活到生命的终点。


葛文德对“善终服务”“辅助生活”“生前预嘱”等一系列理念的推崇,都穿插在故事中,并作了详尽说明。临终关怀关乎灵魂,所有人其实都能从中 学到死亡教育。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中国社会,更是如此。


《清单革命》

怎样弥补人类与生俱来的认知缺陷?



葛文德曾经在医疗领域,掀起过一场“清单革命”实践活动,使用清单,就是为大脑搭建起一张“认知防护网”,它能够弥补人类与生俱来的认知缺陷,如记忆不完整或注意力不集中。

在《清单革命》中,葛文德提出“清单四大行事原则”:权力下放、简单至上、人为根本、及持续改善。

清单革命风潮也被推广到建筑、飞行、金融、行政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它们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实用的支持体系,可让复杂的世界变得极简。对于渴望减少错误,营造安全生存环境的现代人,本书无疑是一剂良药。


好医生难寻,好医生的好书更难寻觅。因为像葛文德这样的好医生作品,不只是简单的医学科普,更是抵达了“医病”“医人(灵魂)”“医国(社会)”的三重境界。也因此,他能获得如此多的头衔与赞誉,也就不足为奇:

他是美国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他是受到金融大鳄查理•芒格大力褒奖的医学工作者,他是《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一的医生。

如果人类的身体、灵魂,还在遭受着病痛的困扰;如果组成人类社会的个体,还存在各种认知缺陷,那么 阿图•葛文德医生和他的“医学四部曲”,就应该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之书。为此,先知书店集齐了葛文德的“医学四部曲”,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四部作品的最佳版本(还可在规格中选购“生命与健康”经典专题)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点个「在看」,不怕走散

请三观一致的读友,扫码加维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