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运动又起,最后还不是弱者买单?!

维罗阳光 2023-11-3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维舟 Author 维舟

原创作品经授权转载自 l 公众号“维舟”
ID l weizhousw
文 l 维舟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平稳地过完一生,就是普通人对社会的贡献


前两年还曾被盛赞为“用生命在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们,如今可能赫然发现,自己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又成了过街老鼠。

这些天来,医疗行业的“反腐”风暴正以空前的力度推进,每天都看到不少医院院长落马、忏悔的新闻。在底下的评论中,高赞评论一边倒的大抵都是这个味:“早就该管管了。”“医院真的要好好查一查。”偶然有人说一句“也有好医生,不要一竿子打死”,底下就有人厉声反驳:“现在好医生是少数!

在这些人眼里,这是一场善恶之间的决战:只要把那些道德败坏的贪腐者揪出来,整个体系恢复纯洁,问题也就解决了。但是等等,真有这么简单吗?

黄仁宇在回顾历史时早就曾发现一个规律:每当陷入什么难解的结构性困境时,中国人总是试图通过重申道德原则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设法去改进制度本身。这话很对,但我一直以为他说的是历史,阅世渐多,才慢慢意识到,那也是我们的现实。

医疗反贪风暴,确实会抓一批人,另一些人会上岸洗白,但运动一起,日常诊疗秩序势必被打断;更重要的是,一道道指令严压下来,惶惶不安之余,搞不好多做多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势必严重挫败,都想着别出事才是第一位的。

为免出错,可做可不做的手术一律不做,这乍听起来似乎是好事,但在我们这里,很容易摆荡到另一个极端,到时连需要做的也不做了。毕竟手术分为急诊手术、择期手术、限期手术,急诊才有多少?阑尾炎是急诊手术,也可以先输抗生素观察一下。

现在做一台手术才几十块钱,如果没有奖金谁干?赚得少当然尽量少做,手术毕竟还有风险。有医生告诉我,检查组入驻医院之后,“当天手术量就下降了近一半,我和同事都没想到自己还能有闲下来的一天。”

这种躺平的心态既是因为怕出事,也是因为激励不足,就像另一位医生朋友说的:“唉,贪官抓就抓吧,但是我们这些普通医生,可能连正常收入都要保证不了了,现在医生都很消极。”

其实早在这一波反贪之前,医生就已经被管得死死的了,能留给他们的活动余地极为逼仄,有时甚至看到病患的处境都爱莫能助,因为住院时长、住院费用、各种药占比耗占比都有严格规定。有医生向我解释:
医保涵盖了95%的人口,规定得非常详细、复杂,管得医生都成精算师了,不得不去核算,绝对不能超,不然超了之后,卫生部门罚医院,医院罚科室,科室罚个人,不能越雷池一步。因为医院如果不能使用医保,就没病人了。

管到这个程度,权力寻租的贪腐余地固然是少了,但主动性也管没了,战战兢兢只求合规就完了,其结果,“我所在的公立医院,一潭死水,20多年没变化,医院的发展,全看领导什么样;我媳妇在私立医院,就发展得很好,很多做法是我这边不能想象的。

美国顶级医院拍的震撼短片丨共情


医生精打细算,这难道不是好事?——这正是很多人凭直觉无法理解的事:在一个复杂的系统内,简单粗暴地强行推动某些措施,可能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没错,药价是下降了,医保对用药也有严格限制,但问题是,很少有原研药,基本都是集采药,一支抗生素十几块钱,遇到重病患者,医生都很头疼。有的病患以前吃降糖药血糖控制很好,后来一盒药降价到几块钱,血糖就不平稳了,但是想买之前的药已经买不到了。

如果你不小心有了伤口,要换药,但医院没有换药包,需要自费去买,不能纳入医保。医院为了降低住院费,控制药占比、耗占比,只能这么做,最后就是住院费用降下来了,医保开心了,管理部门开心了,患者自己买单。

很多普通百姓看到“重拳出击”就大声叫好,但他们意识不到,世上不存在“既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这么好的事,你不能既不给医生体面的收入,管得那么死,还指望得到一个低价、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现实中的常态是:层层博弈下来,最终还是弱势的一方承受代价,病患很可能看病更难、更贵。

回头来看,我们为什么会陷入到这样一个泥淖之中?

现在的问题,正是当年的医改种下的:本来医院就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不应该让它自负盈亏,但当时财政没钱,让院长负责所有医务人员的工资,其结果就是:医生为了完成院长交代的任务,多开药多化验,否则都得喝西北风。

“贪腐”,并不只是一个道德问题,对很多身处其中的许多普通医护人员来说,只是收入与付出不匹配的现实问题。一个已退休的老医生和我说:

2005年,我每个月工资只拿2000元上下,剩下的工资,院长说到年底考核全年赢还是亏,年底不赚钱,院长向上级讨钱去。医生平时开药、手术是主要赚钱手段,医生发得多,护士赚钱少只能拿得少。医生们只管开药开化验单,周末也来上班,宁愿不要休息,天天上班,反正都有提成的,这也是导致看病贵的原因之一。

学医周期相当长,大医院医生看着十几年工龄,其实工作没几年,医生也得养家糊口、有日用开销,不能单靠信仰过活,如果没有工资之外的奖金等各项补贴,十几年下来收入很可能不如其他行业。更何况,大部分普通医护人员哪来什么机会收红包、回扣?

疫情期间有一个月,因为病患太少,一家大医院的科室奖金算下来竟然只结余5块钱,干脆没有发,在群里发了个红包大家抢。要是没有这些额外的奖金收入,这些医生早晚都会转行——事实上,很多人已经辞职去卖药和医疗器械了。

医院收入下降,势必医疗质量也会下降,医院无法接收更多病人,其结果就是 病患的等待时间将会变长。当然,肯定有一些人医德高尚,但形势比人强,收入太差,人才势必会流失,而且一年年下来,将越来越难吸引到优秀生源报考医科。

医生也是人,有着和你我一样正常的欲求,无非是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收入能和付出相匹配,普普通通过好每一天,把事做好,仅此而已。指望他们个个都是圣人,用超常的道德努力来弥补制度性的缺失,那是不现实的。你以为严惩一下医生就能好了?醒醒吧,这代价最终将由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承受。


维舟老师的文字犹如一面镜子,人们通过它可以看清自己在时代中的样子。

为此,维罗阳光携手先知书店诚挚推荐维舟《一只脚踏进后现代》签名版,看清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本书是作家、书评人维舟十余年评论生涯的阶段性总结。从无根的现代人到由死线组成的人生,再到高科技中世纪,他细致描摹当代中国人的生存境况。

透过维舟敏锐的观察和犀利的评论,我们可以重新审视熟悉的文化现象和未经省察的观念,重新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身处的时代。

本书为维舟老师亲笔签名版,数量有限。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点个「在看」,不怕走散

请三观一致的读友,扫码加维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