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场声势浩大的永别,读完泪流满面

维罗阳光
2024-10-01



一场声势浩大的永别

读完泪流满面

先知书店




我读了两遍《南渡北归》,这是一部关于民国大师命运变迁的史诗巨著;每次,我都悲愤难抑。所以有了下面这些文字:

夜读《南渡北归》,如乘坐一辆老旧但真实的时光穿梭列车,摇晃着前往那只有黑与白交替的时代,期间一个个灵秀的面庞,熟悉的名字,纷纷从我身边穿梭而过,给我讲述着他们的傲慢与狗苟。

点击阅读:西南联大为何大师辈出?自由!


01


曾家,是指曾国藩兄弟和他们的后裔。

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其《曾文正公家书》不知影响了多少国人。

毛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

这个家族,一辈子最讲究持家报国,思想多延及子孙后代。

▲曾国藩画像


49年后,曾氏家族两个熠熠闪光的人物曾昭抡与曾昭燏兄妹俩留在了大陆。

曾昭燏是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1947年任“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代理主任。

昭燏留下了,本来是认为如日中天的考古事业还是在这里,是想为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的。

哪曾想到,因其显赫的家世,昭燏生活和事业屡屡受到牵连。

1951年,大举清理阶级队伍时,按上级组织部门要求,昭燏仿李秀成兵败被俘所写的《李秀成供词》,写数万字供状式《自传》。

左起:吴金鼎、王介忱、高去寻、冯汉骥、曾昭燏、李济、夏鼐、陈明达

不过,我实在想不通,她究竟为何如此做法。

这是被逼而降?还是心悦诚服?

一个知识分子,大家之后,如此行事,我很难理解。

1957年反右,曾昭燏又屡屡被要求对自己的思想与经历进行深挖汇报。

这时已不断有人对她的家庭出身,对她的曾祖爷爷辈平定太平天国,对她与傅斯年的关系开始夹枪夹棒的抨击。

62年,四清和五反运动开始,“反革命历史家庭”这个定性,让曾昭燏始终感觉利剑在喉,战战兢兢。

至64年12月,国内气候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屡遭点名批判的曾昭燏经不住这巨大的压力,于南京灵谷塔跳塔身亡。

我相信,曾昭燏死前已心如草灰,心境颇似曾国藩晚年“心力交瘁,但求速死”。

其跳楼前逗留沉思,想必各种想法交替出现,生死矛盾斗争不休。

但其信仰已死,生无可恋。往细处推测,先是其信仰彻底破灭,其理想早已如美丽的肥皂泡般在心中破灭,其前途命运也已是黑暗一片。

继而其少年时期所受的基督教对其的影响也完全失去,在这个社会,她看得到自己的忏悔,却看不到社会的爱、宽恕和信义。

对基督信仰的失去,使其自杀的想法没有了牵绊。

最终,我觉得对其死影响至深的还有佛、俗二道。在佛,她希望此一死,能够轮回。

如有此轮回,她决不会再选择留在当时这种环境的大陆。选择在灵谷塔自杀即为其想法的隐证。

在俗,即因其家教,如果这也算一种信仰的话。

她认为,再活下去,决不可能为家族增加任何光彩,而徒增家族之侮辱。故其决然一跳,决然赴死。

这是1949年后,曾家留在大陆的后人第一位自杀者。


02


曾昭抡,曾昭燏的二哥,著名化学家,是中国最早参与原子弹研究的少数几个人之一。49年后曾任教育部副部长。

曾昭抡的夫人俞大絪,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其哥哥俞大维,曾任台湾防务部门负责人。

1966年8月,俞大絪被红卫兵剥除上衣,用皮带死命抽打,俞教授悲愤难抑,是夜仰药自尽,时年60岁。

50年代,她曾经受命向台湾喊话,对她哥哥做统战工作。当时还在北大燕东园的草坪上照了她家人的照片,要送到台湾去。

没有想到,此后她自己却在此处受到野蛮攻击凌辱又服毒自杀。

这是俞家第一位自杀者。

曾昭抡1957年被划成“右派分子”,然后被分配到武汉大学进行改造。

66年8月,当他的妻子因被斗而自杀时,他不住在北京。曾昭抡请假回家料理妻子后事,但未被批准。

曾昭抡以头拱地,面北而泣,直至泪尽泣血,昏死过去。67年12月,曾昭抡在精神苦痛、病魔摧残和残酷批斗下死去,时年68岁。

曾昭抡死后无人收殓,任其在床上慢慢变质。幸有一侄子来探望叔父,才将其拉到火葬场火化,而后将其骨灰撒入长江,随水漂去。

1969年,曾昭燏的二妹,林巧稚的高徒,曾任北京第三医院院长兼北京市卫生学校校长的曾昭懿,因家庭出身被红卫兵批斗,后被关押在宿舍反思。

因门被从外面锁死,造反派又忙于批斗别的牛鬼蛇神,曾昭懿被活活饿死于宿舍中。

至此,曾、俞两家,一斗死,一饿死,两自杀,曾家当时最闪亮的两颗星星接连坠落,惨极,痛极!

我不明白的是,1948年曾昭抡与俞大絪自美国回国途中,转至香港时,曾给其在美国的弟子王瑞駪发函,让其留美勿回。

为何他们自己就拒绝了俞大维在台湾给他留的职位,而坚决回到大陆呢?这是命运吗?是曾家的命运吗?


03


傅斯年是山东聊城人。

五四运动时,他是学生游行的总指挥。

1920年去英国和德国留学,1926年归国后,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后创办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古史研究和文献整理方面贡献颇丰。

他主持安阳的考古发掘,将中国考古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殷商史和甲骨文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古代中国和中国文化研究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点击阅读:乱世书生丨陈寅恪盛赞,天下英雄独使君

傅斯年先生在新文化运动中叱咤风云,开一代风气之先。有人这样评价傅斯年,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学问、最有志气、最有血性和最有修养的知识分子的典范。

抗战和内战期间,傅斯年把孔祥熙、宋子文从行政院长的职位上赶了下去,即是他最有志气、最有血性的明证。

傅斯年一生固守民族大义,极重文人气节。抗战胜利后,傅斯年代理北大校长。

北大复员时,凡是敌伪时期在北大当教授的,一个也不聘。鲁迅的弟弟周作人由此与其结下深怨。

胡适称他为“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他又是最能办事、最有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

1949年1月,傅先生赴台,出任台湾大学校长。台大的前身为台北帝国大学,是日本在中日甲午海战后于1928年创立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当时的台大,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学术水平上,以及学校的思想风气上,都是不入流的学校。

学生大都是富家子弟,平民的孩子难有入学就读机会。

傅斯年坐上台大交椅后,再度聊发少年狂,决意要“替台大脱胎换骨”。

他把北大的学术自由精神带到了台湾,把有教无类、公平教育的理念带到了台湾,台湾大学自此有了自己的风骨。

1950年12月,傅斯年因病在台北去世。蒋介石亲书“国失师表”挽章,并亲临致祭。

▲傅园

台湾大学为纪念其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功绩,专门在校园建造陵墓并命名“傅园”。园中有一座纪念钟,名为“傅钟”,是台大精神的象征。

傅乐焕,傅斯年的侄子,1947年,赴英国留学。

1951年学成,坚拒傅斯年的 让其赴台湾大学或史语所的工作安排,返回他想象中幸福的大陆。1952年任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

1966年5月,文革初起之时,傅乐焕受叔父牵连,被作为“安插在大陆的特务”,遭到连续的批斗、关押和残酷的折磨。

傅乐焕身心痛苦至极,哀伤至极,在走投无路、生不如死的凄惨境况中,他最终选择以死明志,以死抗争,以死证明自己“士可杀,不可辱”的传统士大夫的气节与骨气。23日在北京陶然亭投湖自尽。

同年8月,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作家老舍,因不堪迫害投北京太平湖自杀。

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八月骄阳》专门写老舍投湖之死,一腔愤懑深藏在凄清和冷寂中。

随后,傅家在聊城的祖坟,大清开国状元傅以渐,作为“地主阶级的头子”与“台湾特务、反革命分子傅斯年的祖师爷”,其墓被红卫兵用烈性炸药炸开,劈棺扬尸。

母亲在重庆的坟墓也被炸开,惨遭毁坏。

傅家留在大陆的亲属,上至祖辈,下至子侄辈,境遇无不凄惨。

从傅家的结局看,傅斯年的早逝,未尝不是上天对他的另一种厚爱。

否则,以他的性格,这样的人间惨剧让他所闻,他必会在台湾面北而叩,泣血而亡。

果如是,则天下士子学人该当如何面对!

傅斯年,这样一位著名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长期以来却没什么名气,这是一个民族之悲。

我们不应以政治歧见来评判,像傅斯年这样的历史人物。

傅先生一代大师,却难为师表。很多人对他知之甚少,究其因,实乃信息被阻滞之由。

我观傅先生一生,大才,大用,大胸怀,大眼界,一生挚爱我中华民族。

这样一个人,其生也名,其死也荣,不该如此待他。


04


穆旦,中国最好的诗人、翻译家。著名学者、作家王小波读他的译作,每每如朝圣般虔诚。

穆旦原名查良铮,出身浙江海宁查氏家族。

查家为江南名门望族,家道中兴几百年不衰。

清康熙帝南巡时曾赐联“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以示褒奖。

穆旦与名满天下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查良镛)为同族叔伯兄弟。

只是后来,一个自美国回到大陆,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却下场凄惨;一个自大陆迁香港,成为名满天下的金大侠,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获得者。

穆旦也许是上帝派下来到人间的传道者。

他有一个充满传奇的前半生,然后接下来是一个凄惨悲凉的后半生。他用自己的一生,来证明殉道者的真诚。

1935年,穆旦考入清华。1937年抗战爆发,穆旦由北京到长沙,又从长沙向昆明转移。

这次大迁徙,穆旦跟随闻一多、曾昭抡等师生组成的“湘黔滇步行团”,徒步3000里,到达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路上,穆旦带一本小型英汉词典,边行军,边背单词。

背一篇,撕一页,至昆明,一本词典所剩无几。

这一路行走,为其今后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硬朗的基础。

冥冥之中,也为他在几年后能活着走出野人山,做了一定的经验和体能上的准备。

1940年,穆旦自外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2年2月,24岁的穆旦遇到了人生一个重大转折,他投笔从戎,报名参加了中国入缅远征军,在杜聿明的第5军司令部,以中校翻译官的身份,随军进入缅甸抗日战场与日军作战。

▲穆旦赴缅作战军装照

同年5月至9月,亲历滇缅大撤退,经历了震惊中外的野人山战役,于遮天蔽日的热带雨林穿山越岭,扶病前行,踏着堆堆白骨侥幸逃出野人山。

对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穆旦极少向人提及,他只向自己的老师吴宓和几位好友偶尔述过。

吴宓日记中有“铮述从军的见闻经历之详情,惊心动魄,可歌可泣”之语。

生命的无奈,时光的无情,自然的残酷,意象之恐怖,心志之恍惚,全是血泪凝结,震人心魄。

相比屈子江边行吟,悲叹时运之不济,穆旦的诗更让我从灵魂深处对命运敬畏,对生命珍重。

现在我知道,对抗战历史的认识和书写有那么两种人:

一种是知道但不承认;另一种是真不知道,其原因或者是不读书,或者是瞎读书而致满脑子浆糊。这两种人都不能原谅,因为掩藏真相是罪恶,而不去了解真相则是愚昧。

▲穆旦一家60年代合照

1949年,穆旦赴芝加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

1952年,穆旦与夫人周与良先后收到了台湾大学和印度德里大学的聘请书,但夫妇二人还是决定回归大陆,去完成他们对祖国的贡献。

1953年5月,二人分别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和生物系副教授。他们凄惨悲凉的后半生从此开始了。

穆旦被批判的罪名起初由国民党远征军“伪军官”和“蒋匪帮的英文翻译”晋升为“双重反革命分子”,继而又被晋升为“美国特务”。

1958年底,反右时期,穆旦受了“阳谋”的暗算,被“引蛇出洞”,结果被天津中级人民法院以“历史反革命分子”的罪名处以三年劳动改造。

1962年,被解除管制,每天打扫厕所和澡堂,结果,其传奇般的生命再度迸发。白天从事完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无休止的思想汇报后,晚上回家就开始偷偷翻译英国诗人拜伦的长篇诗歌《唐璜》。

1965年底,译完初稿。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文革已开始横扫中国大地。期间,穆旦夫妇被几关几放,屡遭批斗。

1977年,穆旦心脏病发作而含冤去世,时年59岁。

穆旦是上帝的传道者,一生都在向人们传播着善良、爱心和梦想。诗人死去,梦想黯淡。


05


点击阅读:林徽因和她的时代

67年前,林徽因 因病逝世。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传奇经历,很多人不知道她还曾为中国建筑文化呕血半生。

当时,中国古建筑研究一片空白,日本学者甚至断言中国没有唐代建筑。为此,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用十年时间走遍大半个中国,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爬房梁,住破房,梁称徽因,“肯比男人还像男人”。

北平战火,被迫南渡。林徽因受疾病折磨,几乎走到死亡边缘。但即使没有医药,唯一一只体温计还被儿子从诫失手摔碎,林也要在床边放一张张图纸,梁也要把画板立一个小花瓶撑住下巴,继续钻研……最终,夫妇二人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并用英文撰写了《图解中国建筑史》,震惊世界!正因为他们,全世界才得以了解璀璨的中国古建筑文化。

抗战14年,内战3年,他们跋山涉水,战胜了疾病、饥饿,但谁曾想,最后过不了的,竟是胜利之日。

50年代,当好友费正清夫妇,邀请林徽因到美国常住和治病,林却以“我要和我的祖国一起受苦”为由婉拒了。此时的林徽因,身体已十分虚弱,体重下降到50多斤。可她耗尽最后的生命,也要用全部的热情设计国徽、人民纪念碑。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也要抢救濒死的景泰蓝手工艺。

1955年四月天,林徽因溘然长逝,年仅51岁。她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古建筑,可后来的某年某月,她的墓碑却被砸得粉碎!……

不过这也可能是上天的眷顾,假如她晚死几年,可能就不再是被砸毁墓碑这样的侮辱了。梅贻琦、金岳霖、刘文典、叶公超……那些被迫南渡者,谁能预料到此后岁月的光怪陆离?陈寅恪、吴晗、钱钟书、李济、蒋梦麟、穆旦、潘光旦、吴宓……那些一心北归者,谁能料到不得善终的凄凉晚景?

曾经留下的,梦想被击得粉碎。故有陶孟和“梦想是人类最危险的东西”的呐喊。

曾经离去的,眼望故土,无能为力,满怀心酸。

这样的结局,是上帝对谁的诅咒吗?

……这部书里,众多的大知识分子次第登场。

我想,对于他们,我们后来者首先要客观和包容,体谅和理解。特别是留下来的大批教授学者,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忱,值得我们永远钦佩。但是,命运只给他们留下四条路:早逝,如林徽因;自杀,不想列举名单了;整死,不用列举名单了;被驯服,如冯友兰等人。对于他们,我们应该多一些同情。

曾经留下的,梦想被击得粉碎。曾经离去的,眼望故土,无能为力,满怀心酸。

1948年,部分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在南京合影


民国时代,有一群风骨绝尘的大先生,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珍贵有余,然而遗憾的是,大师之后,再无大师。我们都说,一个民族需要仰望星空的人,然而,为何今天我们只能通过回眸历史,才可追寻大师的足迹?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鲁迅、胡适、梅贻琦、傅斯年、金岳霖、梁思成、林徽因……民国大师,都是什么样的人,又历经了什么样的人生和时代?民国大师,都是何等气度与风骨?可惜,民国大师的集体风范和人格,才确立,就终止了,改道了,无法挽回。

为此,先知书店特别推荐《南渡北归》(三卷)。在这本书里,作者岳南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释解,读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的同时,又不胜唏嘘,扼腕浩叹。

◎ 首部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群像:本书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陈寅恪、梅贻琦、傅斯年、刘文典等一代大师,在炮火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坚守与奋斗?他们的人生又将如何跌宕起伏?

◎ 展现近代意识形态的坎坷变迁:为救亡与复兴,无数的知识分子前仆后继,试图将中国重新导入正确的轨道。我们通过阅读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在追思独立与自由的精神时,不也是对当下种种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吗?

◎ 看一代学人在大时代中如何选择:抗战胜利后的国共之间战火四起,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面临离开还是留下的艰难选择,在大时代历史分野的十字路口,这些人又将何去何从?走上不同的道路之后,各自又将有怎样的命运遭遇与剧变?

◎ 签名、线装、特制手绘藏书票:全书毫无删减,由作者亲笔签名;字号、排版用心,裸背锁线装订,更舒适阅读;包含特制手绘藏书票,用纸考究,让本书更具收藏价值。

回望历史,有时如梦一般,真实与假设难辨真伪,清晰与模糊交替出现。这是一部二十世纪学术大师们的情感命运之书。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收藏本书。(还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民国思潮读本》)

摧毁我们天才的,是我们的文

回到百年前,你会向谭嗣同扔菜叶吗?

那美好的仗他已经打过了,无论地上的骨灰葬在何处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点个「在看」,不怕走散

请三观一致的读友,扫码加维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维罗阳光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