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大片做到村里去 《从十八洞出发》主创谈幕后创作

陈丹 视听广电 2021-07-14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们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说道。

有媒体报道,截至2020年3月,全国向农村社区共派驻了25.5万个驻村工作队、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脱贫攻坚改变了全国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命运,无论是在扶贫一线的工作者,还是摆脱贫困的家庭,他们的故事也成为时代进步的注脚。


2020年12月16日,作为湖南广电推出的“扶贫三部曲”之一——《从十八洞出发》登陆湖南卫视。《从十八洞出发》的出品方,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台)副总经理、副台长徐蓉表示,《从十八洞出发》不止是一档电视节目,它在为国家写史,为民族注魂,为人民立传。

标志性地点讲述典型性故事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之后,总书记不断对精准扶贫作出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把“精准扶贫”这一理念丰富发展为思想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战略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的十八洞,已不仅是湘西的十八洞、湖南的十八洞,也是中国的十八洞、世界的十八洞,是世界反贫困领域的关键起点、重要地标和鲜明符号。”《从十八洞出发》出品方,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刘学如此介绍该片背后的创作背景和灵感来源。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从十八洞出发》用东方美学的镜头,展现新时代脱贫后的美丽乡村;用生动又深刻的语言,讲述震撼人心的脱贫历程;用老百姓真实的笑脸,向世界讲述中国共产党扶贫之路的伟大创举。刘学介绍,全片采用的是“微纪录+嘉宾访谈+走读”的结构,影像逻辑首先遵循的是情感逻辑、故事逻辑,其次才是理论逻辑,“尽管每集节目都聚焦一个宏大主题,但我们是从情感出发、从故事出发,然后在嘉宾访谈环节进行情理的交融、升华。”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评价,《从十八洞出发》是家国情怀、人文关怀、情动抒怀的高度融合。

“打深水井” 挖掘细节

《从十八洞出发》五集内容分别为《首倡之声》《精准之方》《时代之魂》《旷世之业》《未来之路》,呈现了龙先兰、施林娇、石顺莲、麻辉煌、施金通、王新法等人的故事。这些人物大都经过媒体密集曝光,他们的经历也已经为部分观众熟知。如何挖掘出他们身上的新故事,成为节目创作团队面前的难题。


主创团队在十八洞村蹲点采访两周。李越胜形容团队是在用“打深水井的精神”挖掘出更多的人物信息和细节。因此,观众在节目中看到龙先兰的伯伯保管着龙先兰母亲的银项圈,准备交给已经改邪归正的侄儿;施林娇的父亲在去世前给女儿买了话筒和音响设备;石顺莲保存着一块特殊的苗绣,那是她妈妈亲手做的一块背包布;麻辉煌在县城读书时,走出校门要靠野草和石头做标记⋯⋯

“这些第一次曝光的细节,将老故事讲出了新意。”李越胜表示,《从十八洞出发》聚焦的是“精准扶贫”这一当代正在发生的现实题材,因此采取了“把大片做到村里去,把访谈现场设在农家屋场”这样更贴近现实的表达方式。在访谈现场,创作团队还插入了大量十八洞村的生活镜头,呈现出一幅热气腾腾的十八洞村民俗风景画。

写给未来

“这个片子,是2020年的电视贺岁片,也是5000年中国今朝梦圆的贺岁片。”李越胜介绍,“从十八洞出发”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的首倡之地;另一层含义是,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还要按照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好比我们登泰山来到了南天门,但前面还有更大的挑战——十八盘,从十八洞到十八盘,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更高峰,我们将再一次出发。让今天告诉未来,《从十八洞出发》是新闻人写给时代的草稿,也是写给未来的宣言书。”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马黎在《从十八洞出发》专家研讨会上表示,在脱贫攻坚题材的各类片子中,《从十八洞出发》让人眼前一亮,从中能看到过去湖南电视台一批优秀作品的影子,也能看到创作手法的提升。同时,她对下阶段电视宣传工作提出三点要求和期望:第一,进一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史诗般的实践相辉映,进一步聚焦主题主线,为新时代新征程凝心聚力。在建党百年重大历史时刻,希望主流媒体都能够不断地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聚焦建党百年重大主题,创作一批有格局、有分量的新时代史诗之作。

第二,精益求精,打造扛鼎之作。既弘扬正能量,又充满思想性、艺术性和感染性,坚持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和与时俱进的创作理念,做到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同时要努力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脚本打磨、故事讲述、人物呈现、视听体验等方面,都要高标准、严要求,用奋斗的精神激发创作热情,用工匠精神提升创作质量。

第三,希望以新技术为支撑,让技术赋能,提升优质作品的创作水准,深化融合传播,吸引更多的受众,特别是年轻观众。

—END—

文章精选






立即加星标

每天看好文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