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历史地图集》 清代安徽图地名校误二则

易山明 江西地名研究 2022-03-18

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



《中国历史地图集》

 清代安徽图地名校误二则


文 / 易山明



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中的清代安徽省地图(中国地图出版社1987年版,第18-19页,以下简称《谭图》),发现有两处疏误 ,特此校正如下:


其一宁国府宣城县长河以北,与太平府当涂县交界处有一镇名曰黄池镇,《谭图》将其划入宁国府宣城县境,似有不妥。在此之中,又有两个相关联的问题值得商榷。

第一,当涂与宣城的边界问题。乾隆《太平府志》卷二《地里志 · 疆域》载:“当涂县……东南八十里至黄池河心宣城县界。”嘉庆《宁国府志》卷一《疆域表 · 郡县》亦有所载:“宣城……北至黄池镇河中太平府当涂县界一百五里。”《嘉庆重修一统志》、道光《安徽通志》、光绪《宣城县志》、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均采此说,由此可见,清时安徽省宁国府宣城县与太平府当涂县以黄池(镇)河为界,黄池(镇)河为两县之界河,即 《谭图》所标绘之长河,长河以北为当涂县地,以南为宣城县地。在《谭图》所绘黄池镇区位图中,宣城县跨长河而领有其北之黄池镇,这与以上所列各志当涂、宣城二县以长河为界相悖,这也可以从光绪《宣城县志》卷之首《山川图》中得到明证。故将长河以北之黄池镇划归宣城县境,不妥。

第二,倘若以长河为界,则《谭图》所绘当涂、宣城二县于黄池镇附近之边界应当南移使之与长河重合,然而如此便会发现黄池镇就不再归属宣城县,而成为当涂县所辖地,由此则带来了第二个问题,即:黄池镇的具体位置及所属政区问题。《谭图》出现以上疏误实为爬梳史料未能详尽所致,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一一六《古迹》:“黄池镇巡司在宣城县北,与太平府当涂县接界。”嘉庆《宁国府志》、光绪《重修安徽通志》亦采此说。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嘉庆朝录副奏折中亦有关于黄池镇归属宣城县地的记载,《嘉庆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五日安徽巡抚康绍镛奏请将黄池巡检移驻怀远县洛河地方事》:“查有宁国府属宣城县黄池地方设立巡检一员…… ”以上所罗列文献足以证明黄池镇亦属宣城县地,由此可见,黄池镇应是当涂、宣城二县之界镇,以长河为界分属两个不同的县级政区管辖,并不完全属于某一县。然而,当涂县所属之黄池镇较宣城县所属之黄池镇历史更为久远,为一县之巨镇,王存《元丰九域志》卷六《江南路》载:“当涂,一十四乡。采石、慈湖、黄池、青游、丹阳、薛店六镇。”可见,远在宋朝时期当涂县之黄池镇即已存在。从对选择上图地物的标准来看,当涂县之黄池镇应优先于宣城县之黄池镇。


其二,《谭图》中所标绘清代宁国县治与今宁国市政府驻地(1977年宁国撤县设市)并非同一地,而是分处两地,误,应该为同一地。揆诸史志,有关于宁国县治的记载有两处,一处为唐天宝三载(744年)以前之宁国故城,一处为唐天宝三载(744年)以后之宁国县治。嘉庆《宁国府志》卷一三《舆地志· 古迹下》言 :“宁国故城,在宁国县南十三里,三国吴置,隋省唐复置。”道光《安徽通志》、光绪《重修安徽通志》、民国《宁国县志》均采此说,而《宁国县志》(三联书店1977年版)更为具体地说到“唐武德七年(624年)废。唐天宝三载(744年)复置宁国县,县城徙今址”。可见,自唐天宝三载(744年)以后,宁国县治徙至今址后就再未迁移。如此便会使人产生疑问,既然唐天宝三载(744年)以后宁国县治徙至今址后就再未迁移,那么《谭图》出现清代宁国县治与今宁国市政府驻地并非同一地之疏误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宁国县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7年版)第一篇第三章《建置区划 · 县城》曰:“唐天宝三载(744年)复置宁国,县城徙今址,历属坊市或西津镇。1956年西津乡并人河沥溪镇后,县城驻地始改属河沥溪镇。”县城旧属西津乡,西津乡后来并入河沥溪镇,而河沥溪镇政府驻地与县城不在一地,《谭图》出现疏误,或许是误以为县城归河沥溪镇管辖,所以跟河沥溪镇政府也必在一地。仔细对比《谭图》和今地图,清代宁国县治的地址应当没有问题,而翻看《谭图》历朝历代的宁国今地标注都有问题,应该是出版社提供底图时,把宁国县治标在东津河东岸的河沥溪镇辖地了。根据《宁国县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7年版)记载,河沥溪镇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驻地应该还在巫山岭,在东津河西侧,而今天河沥街道已经在东津河的东侧了。所以,问题实际应当是出在底图上,而底图的一丝偏差便造成了《谭图》清时期安徽图“宁国”古今异地疏误的出现。总之,清代宁国县治与今宁国市政府驻地应为同一地。





文章来源:《历史地理》2017年02期

文章作者:易山明

文章转化:白琳蔓

本期编辑:白琳蔓

终校:周倩

审订:曾依婷



往期精彩推送

《中国历史地图集·明时期》正误一则

八一广场

武关·武候·武关候:论战国秦汉武关位置与武关道走向

边疆地理名称与晚清川藏边务 ——以“川边”、“西康”概念为考察中心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