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年9月地名资讯汇编(下)

江西地名研究小组 江西地名研究 2022-03-18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地名资讯!


九月地名咨询汇编(下)



一、出土汉简和敦煌写卷证实:

炎黄之战的阪泉是一个错误地名


在传世文献中,炎黄之战涉及涿鹿和阪泉这两个地名。对于这二个地名的研究,学者们往往在地望考证上做得较多,而对文献的细致检核做得较少。经笔者检索文献发现,作为炎黄之战发生地的阪泉一名,极有可能是一个错误的地名。今试作此文,以就正于各位同好。

《史记·五帝本纪》开篇即言炎黄之战,说:“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我们知道,司马迁作《五帝本纪》多取《五帝德》之文。《大戴礼记·五帝德》原文:(黄帝)治五气,设五量,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豹、虎,以与赤帝战于版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史记》的“阪泉”,这里作“版泉”。戴震以为此“版”为讹字,其实阪、版均从反得声,本可相通,不必以为其误。阪泉之名亦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前635年)。当时,因周王室内乱,周襄王避难于郑。晋文公在出兵勤王前,让狐偃占卜。狐偃读卜兆说:“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 

在先秦文献中,所谓的阪泉除了用作地名之外,也用作氏名。如《逸周书·史记篇》说:“武不止者亡。昔阪泉氏用兵无已,诛战不休,并兼无亲,文无所立,智士寒心。徙居于独鹿,诸侯畔之,阪泉以亡。”

这里的蚩尤就是炎帝, 梁玉绳、吕思勉均有论,此不具引。《逸周书》的这条材料,也多见于其他文献。把这些材料进行对比,我们就会发现,阪泉这个写法非常可疑。比如宋人王应麟编纂的类书《玉海》卷46引《逸周书》就写作“阪原”。

此外,又作“烦厚”者。如清孔广陶刻《北堂书钞》卷113引《六韬》云:“昔烦厚氏用兵无已,诛战不休,兼并无所止。至于涿鹿之野,诸侯叛之,烦厚氏之亡也。”

与孔本相比较,明陈禹谟校本则无“兼并无所止”五字,其余相同。

《北堂书钞》所引的《六韬》这条材料,并不见于今本《六韬》,但却见于敦煌写本《六韬》残卷(伯3454)。该条材料说:“武不立者亡。昔者烦原氏用兵无已,诛战不休,并兼而无所立,至于涿鹿之野,诸侯叛之,烦氏以亡。”

比较阪泉、版泉、 阪原、烦厚、烦原各种写法,其中的首字阪、版、烦均属音近之字(阪和烦均为并母元部字,版为帮母元部字,并帮同属唇音,旁纽),可以不论;但第二字的泉、原、厚三字则形近而音殊,显然其中有两个是误字。然而,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判断哪一个是正字。转机来自于新出的考古材料。

1972年,山东省博物馆和临沂文物组在临沂银雀山发掘了两座西汉墓葬,墓中出土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等大批的汉简。其中,《孙子兵法》下编谈到了炎黄之战,其文如下:

孙子曰:“黄帝南伐赤帝,至于交趾,战于反山之原,右阴,顺术,倍街,大威有之。三年休民,执毅,赦罪。东伐青帝,至于襄平,战于平壤,右阴,顺术,倍街,大威有之。三年休民,执毅,赦罪。北伐黑帝,至于武隧,战于幽陵,右阴,顺术,倍街,大威有之。三年休民,毅,赦罪。西伐白帝,至于武刚,战于流沙,右阴,顺术,倍街,大威有之。已胜四帝,大有天下,暴者由兹俯首臣服,咸尊黄帝为中央天帝,是为皇天上帝,以利天下,天下四面归之。汤之伐桀也,至于章山,战于薄田,右阴,顺术,倍街,大威有之。武王之伐纣,至于菠遂,战牧之野,右阴,顺术,倍街,大威有之。一帝二王皆得天之道、地之理、民之请,故而大有天下!”

反山之原当即阪泉。“反”、“阪”字通。“原”字从“厂”从“泉”,《说文》:“原,水泉本也。”《左传》昭公三年经文曰:“滕子原卒。”《公羊》“原”作“泉”。旧说阪泉在河北涿鹿县或山西阳曲县附近。简文谓南伐赤帝,战于反山之原,其地似不能如此偏北,疑旧说不可信。

从文献用字来看,原、泉二字似可以相假论之,然而此处的“反山之原”是否即应作“阪泉”却值得商榷。理由如下:

第一,古文字中原、泉二字均有。今《公羊》传本中的“泉”字和《春秋》经文中的“原”二者究竟是误字还是通假字,原因不明。原字虽从泉字得声,但原字上古音声部为疑母,属牙音,泉为从母,属齿音,二者声部距离较大。

第二,银雀山汉简的“反山”,应即《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合符的“釜山”,反、釜帮并旁纽,鱼元通转,古音本近。以“反山之原”和《六韬》残卷的“烦原”、《北堂书钞》所引的“烦厚”相校,可知“厚”字必为“原”字之误。换言之,烦原可视为“烦山之原”的缩写。以推此之,今传本《逸周书》的“阪泉”也是误字,而《玉海》所引的“阪原”才是正字。  

第三,原有野、原野之义,如《左传》襄公四年“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杜注:“原,野。”显然,银雀山汉简反山之原的“原”字与传世文献提到炎黄之战时经常使用到的阪泉之野、涿鹿之野的“野”字用法应是一致的。古文“原”为“源”的本字,作为原野义的“原”字本作“邍”,而“原”字与“邍”字本就相通。如《周礼·大司徒》:“辨其山木、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陆德明《释文》:“原本又作邍。”又《说文》:“邍,高平之野。”可知,原、野、邍三字意义上本就有极强的关联性。质言之,反山之原当读为“阪原”更为恰当。

来源:古史微  时间:2019-09-21 19:02

链接: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45282574868751458&wfr=spider&for=p


二、【邯郸地名源说】

峰峰矿区——北响堂山石窟


响堂山石窟是指北齐以来,在南北响堂山开凿的石窟,包括北响堂石窟、南响堂石窟、水浴寺石窟(俗称小响堂)、老爷山摩崖石刻(在元宝山西侧)、皇姑庵石窟(在鼓山东坡)、苍龙山石窟(在一社村东苍龙山上)等,计有大小石窟20座,其中北齐开凿13座,隋代1座、唐代3座、北宋1座、明代2座。摩崖造像450余,大小造像600尊。这些石窟不仅是佛教文化的宝库,也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建筑艺术、书法、美学、服饰、民俗等宝贵资料,因此,它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被学者称之为响堂山石窟文化。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响堂山石窟位于鼓山西侧山腹间,最早开凿于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 北齐时又进行了大规模开凿,因其有附属寺院,初名为“石窟寺”。据《续高僧传》载:“武平五年邺都庄严寺、定国寺、兴圣寺、总山寺僧一百余名,于鼓山石窟寺坐禅,”此时也名为“鼓山石窟寺”。北齐天统年间,因其规模已大,有鬼斧神功之势,改名为“智力寺。”北宋嘉祐年间(公元1056—1063年)改名为常乐寺至今。常乐寺毁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今存其遗址。目前已被列入重建项目计划之中。

南响堂山石窟初名为“滏山石窟”,因鼓山临近滏口陉,又称滏山,故名。隋唐时期,改名为“滏山石窟寺”。明代,因“洞中诸石击之如锣鼓声”,改名为“响堂寺”,随之,也随之称为北响堂寺,渐成习惯叫法。1961年,国务院在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将南北响堂寺统称为“响堂山石窟”。北响堂山石窟最早开凿于东魏末至北齐。《资治通鉴》载:“东魏武定五年甲申……虚葬齐献武王(高欢)于漳水之西,潜凿成安(武安的笔误)鼓山石窟寺之旁为穴,納其柩而塞之。”到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0年)高欢次子高洋算夺东魏政权,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高洋即文宣帝。高洋在位的十年间,对北响堂山石窟进行了大规模的营建,其目的有三,一是高洋好佛,便于礼佛。二是将石窟寺做为巡幸离宫。《常乐寺重修三世佛殿记》载:“文宣帝自邺都诣晋阳,往来山下,故起离宫,以备巡幸。于此山腹见数百圣僧行道,遂开三石室,刻诸尊像,因建此寺。三是将石窟作为北齐帝的陵寝。因高欢已秘葬于此,高洋开三石室,意在将其兄高澄和自己与其父一同秘葬于此,其窟的形制就是佛塔式的“塔形窟龛”。这种将帝陵与石窟相融合的建筑,在中国还是首例。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时间:2019-09-30 12:14

链接: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57001




滨海以烈士命名的地名,数量之多全省少见

在滨海县诸多地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革命烈士的名字命名的,而每一位英烈的名字都包含着一个感人的故事,都是一个普通生命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浓墨大写”。在滨海大地上献身或滨海儿女在外地牺牲的烈士,他们很多人年轻得让人心碎。他们收藏着多少未完的心愿、未酬的壮志和未竟的事业,也留下了多少未尽的深情。

在滨海县的镇(区、街道)和村(社区)、组等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划中,用烈士名字命名的先后有20多个,这种情况在全省也是少见的。

滨海县用烈士命名的乡镇原有4个,即用顾正红烈士名字命名的正红镇、用陈涛烈士名字命名的陈涛镇、用陈振东烈士名字命名的振东乡(现为滨海港镇)、用陈铸烈士名字命名的陈铸乡(现已并入正红镇)。2001年乡镇合并后,用烈士名字命名的镇目前仅剩正红镇和陈涛镇。

用烈士名字命名的村,除了正红镇正红村、陈涛镇陈涛村、滨海港镇振东村、正红镇陈铸村外,还有用贺希文烈士名字命名的正红镇贺君村,用杨孟陶烈士名字命名的正红镇孟陶社区,用路建烈士名字命名的五汛镇路建村,用范本和烈士化名命名的通榆镇万岗村,用李阜中烈士名字命名的东坎街道阜中社区,用孙志墩、孙永军、孙海洋三位烈士合称命名的东坎街道三烈村,用于长法烈士名字命名的坎北街道长法村,用戴秉义烈士名字命名的天场镇秉义村,用吴永光、姚木卿烈士姓氏命名的天场镇吴姚村,用陈海峰烈士名字命名的天场镇海峰村,用席永华烈士名字命名的现代农业园区永华村,用陈洪林烈士名字命名的现代农业园区洪林村,用于岭山烈士名字命名的现代农业园区岭山村,用王育才烈士名字命名的现代农业园区育才村,用顾华林烈士名字命名的界牌镇华林村,用刘玉龙烈士名字命名的滨淮镇玉龙村。

用烈士名字命名的村民小组有4个,即用郭正琛烈士名字命名的正红镇篆河村正琛组,用闵育球烈士名字命名的正红镇后尖村育球组,用钟建高烈士名字命名的正红镇陈铸村建高组,用王长明烈士名字命名的东坎街道新建社区长明组。

来源:滨海融媒  时间:2019-09-23 11:20

链接: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45434805979554764&wfr=spider&for=pc


武汉地铁开往柏林?三百年老地名,原意为“柏树林”

武汉地铁即将开通的蔡甸线中柏林站的“柏”字,应读“bai”还是“bo”一事引发讨论。今日(9月24日),新京报记者从武汉市蔡甸区民政局了解到,“柏”字读音为“bai”,寓意“柏树林”,该地名已有300年历史。蔡甸区建设局称,已向地铁集团去函说明,目前此事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地铁柏林站被标注为“Bolin”。来源: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官方微信

9月23日,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武汉轨道交通蔡甸线将于9月25日上午9时开通试运营。内附的图片显示,蔡甸线内地铁安全门上方标有“往柏林方向”,英文则标注为“To Bolin Station”。媒体报道称,有网友戏称这是“通往德国首都”的地铁

一名当地居民告诉新京报记者,“柏林”中的“柏”,有人读“bo”,也有人读“bai”,当地方言中“柏”的发音又与这两个读音有区别。“但无论哪种读音,当地人都知道是这个地方(指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柏林社区)。”

今日,蔡甸区民政局地名办一名徐姓科长告诉新京报记者,地名中“柏林”意为“柏树林”,因此读“bai”。根据相关记载,地名已有300年的历史。徐科长称,早前此地附近有一片柏树林,人们将居住地称为“柏林”,寓意“在有柏树林的地方建成的村庄”。此后,该地名被沿用,现与张湾街合并,所在地成为张湾街柏林社区。

新京报记者从武汉市蔡甸区建设局了解到,最近针对“柏林”站“柏”字读音,蔡甸区建设局已接到民政部门来函,称该处地名应读“bai”,有“柏树成林”的含义。目前,蔡甸区建设局已向地铁集团去函说明,目前此事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19-09-24  20:00

链接: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45558083664245234&wfr=spider&for=pc


浙江龙泉市创新地名文化宣传模式探索地名工作思路

2019年以来,浙江省龙泉市地名文化工作秉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倾力作为”思维,提升思想境界,开拓工作思路,积极履行职责,龙泉市创新地名文化宣传模式,扎实推进“地名文化一台戏进乡村” 活动,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拓宽地名管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2019年初,龙泉市开始筹划“地名文化一台戏进乡村”活动。对各演出团体演出活动进行抽查把关,确保演出活动高质量,确保送戏下乡活动更加丰富全市群众地名文化生活,使百姓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地名文化一台戏进乡村”惠民工程真真切切的落到实处。

5月底,“地名文化一台戏”首先走进在住龙镇文化广场上演。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演出节目丰富,内容真实自然,将群众熟悉的身边的地名村名结合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确实能起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深入人心的宣传效果,吸引了周边众多村民前来观看,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和欢笑声。

此次演出内容既宣传龙泉特色地名文化知识,又弘扬了“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更展示了新时代政府和群众不忘初心、戮力同行的决心和勇气。

龙泉市地名文化“一台戏进乡村”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地名文化一台戏进乡村”的重要意义、参演的单位和演员不辞劳苦,多次彩排,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吸引更多群众参与。

从选址、选戏、排戏、合理安排演出场地和场次,要求演出节目既要体现地名文化,宣传地名文化这块,也要有浙西南革命精神,红色地名的宣传,还要有龙泉地方特色。充分利用一台戏进社区(村)为载体,利用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地名管理条例,地名命名程序,保护地名文化遗产内容,加强群众对地名文化知识的了解。

目前,龙泉市共悬挂地名文化宣传条幅25幅,发放地名文化宣传单6500余份,赠送地名文化宣传纪念品1250余份,接受群众地名文化知识咨询1000多人次,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龙泉市通过创新地名文化宣传模式,加强了群众对地名文化知识的了解,大力宣传和弘扬传统的地名文化,利用一台戏进社区(村),大力宣传地方特色文化,使群众自觉保护地名文化,有效地保护地名文化遗产内容,爱护地名标志的意识,积极参与地名文化的保护和建设活动,为龙泉市的地名文化建设发展探索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来源:人民看点新媒体  时间:2019-09-28 11:30

链接: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45888314396707433&wfr=spider&for=pc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七十载岁月峥嵘换得今朝国泰民安。

这国之盛世,如你所愿!

此祖国七十周年华诞之际

江西地名研究小组恭祝各位:

国庆节快乐!


往期精彩推送

2019年9月地名资讯汇编(中)

2019年9月地名资讯汇编(上)

2019年8月地名资讯汇编(下)


资料整理:江西地名研究小组

编辑:程亮

审订:常宏宇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