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档案效益探析
地名档案是一种专业档案,属于国家专门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名档案以地名调查和成果类为主要内容,还包括编译出版、科学研究等内容。地名调查等的深入持久决定了地名档案内容不单局限于地名称谓,还包括了诸多地名属性,因而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直接而全面地记述了地名的社会现象、语言现象、历史现象、地理现象以及地名的空间分布情况等。与无处不存、无时不用的地名一样,地名档案的效益重要、广泛且具体,越来越引起社会尤其是档案界的关注。
一、地名档案的地名工作效益
地名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查找地名档案中的相关依据和参考,使工作有据可查,有据可证。是否和如何利用信息决定了工作结果的成败优劣,形象地说,地名档案是地名工作的源头活水,有了这样的源头活水,地名工作才能行舟自如。湖北省十分注重利用地名档案进行地名的更名、命名、复名工作,效果不凡。对原先许多叫“城关镇”的县驻地镇通过查找地名档案进行证实进而作出更名,改变了许多县驻地镇名称的单一雷同,使生动的地名从地名档案中跃然于实际,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素有“华中第一峰”美誉的神农架之主峰过去一直叫“无名峰”,地实名虚,通过地名档案论证,“神农顶”被正式命名后名扬天下;武汉市地名办根据地名档案的实证,将原“安定路”更名“台北路”, 并恢复了以张自忠、郝梦龄等4位原国民党爱国将领名字命名的城市街道名称,使“文革”造成的地名极“左”现 象得到拨乱反正,海外报纸很快纷纷刊登了此一消息,影响颇大,地名工作从此声誉大振。诸如此类的地名工作可以证明,地名档案是地名工作的科学凭证、广泛依据、可靠保证。
二、地名档案的社会效益
地名为社会产物,人类进行有效活动离不开地名媒介体,地名工作从广义上说应是社会工作,因此地名档案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多方面服务于社会,社会效益典型突出。
(一)为国家利益服务。地名既然是社会重要信息,作为其信息载体的地名档案成为国家的宝贵信息财富自为必然。地名档案同国家领土完整、外交活动、国防军事等密切相关。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地名的命名、含义、沿革等历来是确认领土的重要依据,这些依据必须依靠地名档案。我国在处理中印西藏边境争端,中越南海诸岛争端,中苏边境争端及中日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争端中都应用地名档案作历史考证,从而论证并阐述了这些争议区自古就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福建省有关地名工作者通过地名档案考证,及时查证了时任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夫人的祖籍地在本省龙海市角美镇鸿渐村,成为阿基诺总统来访中探访祖家的一段重要插曲;山东省军区4位同志仅用4天时间依照荷泽地区的地名档案,对军用地图上 " 万多个地名逐个进行了核校,纠正了错讹数百处,他们现身说法地指出,不是掌握了这么多准确的地名档案,靠几个人半年时间也不能完成任务!地名档案摆上了重要应用议程,对国家的重要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不但具有长效性,而且具有急效性。
(二)地名档案在诸多学科研究中的效益。地名从纵的方面说是历史的延续产物,从横的方面说是空间的方位代号,时空的交叉点即地名信息。地名誉称文化历史的 “活化石”,地名档案对众多学科的研究助益颇大,效益彰显。在史志研究上的突出例子——据《豫变纪略》记载,捻军曾在郏县攻克“鸿安寨”,可是史志研究者在县志上找不到该地名,在多方查询毫无结果情况下找到地名办,地名办通过地名档案分析,认为清顺治时郏县东部曾设鸿宅保,进而在圈定范围内的14个个体地名档案中查阅,迅速在王集乡辛庄村的地名档案中找到了答案。地名具有人文性质,又体现了自然界的自然性质。地名档案还可以直接或间接服务于测绘、地质、水利、动植物资源等诸多自然学科领域研究。
(三)地名档案对公安、邮政、文化等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工作的效益。地名为人而设,地名档案为工作而建立,与人民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工作离不开地名档案。“地名录”是地名档案编译出版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为社会全面提供了标准地名,多年来产生了普遍的效益。长沙市公安局同志对《长沙市地名录》有切身体会:我们的工作与全市地名紧密相关,过去户政上的不少困难问题需要东奔西跑,现在一翻“地名录”便明了,此外“地名录” 对全市身份证上的住址栏中住址的准确无误起了重要作用,公安工作的其他方面,如寻找迷途儿童、精神病人和打击犯罪及交通管理等方面,“地名录”也都发挥了作用;上海电影制片厂在武汉筹拍《南昌起义》时遇到三个地名疑难问题,一是原德商的“西门子洋行”,二是二十年代的 “血花世界”,三是当年的“花楼街”,制片厂几天功夫找到许多部门均毫无眉目,后在武汉市地名办的地名档案中 问题半个小时就迎刃而解。
三、地名档案的经济效益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社会的生产力构建于丰富的信息基础之上。地名工作是一项科技文化性很强的工作,地名档案具有丰富的科技文化内涵,信息量极大。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经济领域对地名档案的需求越来越大,形势的需要使地名档案工作担负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担。“档案工作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为基础,通过收集、积累和贮存档案材料并向社会各方面的利用者提供利用,使档案信息得以顺利地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社会生产领域),它可以使后人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地名档案工作无疑具有进入社会生产领域的能力。此外,地名档案工作又被赋予经济意义。不重视这一点,就要得 到深刻教训。厦门某物资运输船曾不幸在东山半岛以南触礁而停泊在别名“狮虎”的海面,海军某部接到呼救后在海图上找不到该地名,致使运输船未得到及时救援而沉没,经济损失惨重,后在地名档案上查清“狮虎”应为 “鸡簟礁”,此处与前往援救之错误目标相距仅16海里, 真是档案不明整船倾。反之,利用好地名档案就能对经济建设产生效益,不少地名含义与物产、植被、地理地貌等紧密关联,如河南省的焦作、水冶、槐树山、桃树沟、石人山⋯⋯,对地名档案中诸如此类的地名内涵加以广泛挖掘,进行深入研究佐证,能够为当地资源开发利用和发展名、优、特产品等提供有力的依据及线索,目前人们对地名档案经济效益的认识还较为初步,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四、地名档案的自身创收效益
以档案养档案,是新形势下对档案工作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地名档案也不例外。从地名档案本身的经济需要出发,开发财力,积累资金,从而创造自身的经济效益,加强自身经济条件,达到使自己“丰衣足食”的目的,意义重大。
地名档案工作不但必须,而且能够创造自身的经济效益。地名档案工作如何利用好自己的能力,更好地为自身创造经济效益?笔者认为应做到两点,一是有偿服务, 激发活力;二是挖掘潜力,广开渠道。
(一)地名档案工作开展有偿服务是十分必要的。中央在《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向有关机构提出“自 动为经济服务的活力”和“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两个要求。对此我们应当认识到,地名档案工作的“服务”和“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如果不进行服务,自我发展就失去意义;如果单纯进行服务,忽视了自我发展,那么 “服务”势必失去“活力”,源干力竭。毫无疑问,地名档案的 “服务”必须是有偿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地名档案工作的“活力”。“有偿”和“服务”并非孰轻孰重,而是平等的,应该在一个天平上摆平。毋庸讳言,过去地名档案工作多半重“服务”而轻“有偿”,往往一些单位大量利用了地名档案取得效益,但地名或地名档案部门却分文未获,自身经济效益毫无所得。现在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时候了。
(二)地名档案还有巨大潜力尚待挖掘,工作还有广大渠道尚待打通。目前相当一部分地名档案还处于休眠状态,另外还有部分地名工作中形成的材料未得到重视,未能及时转变为地名档案。为此必须大力开发资源,加强对地名档案的整理和管理,建立高效率的地名档案馆、室, 使用卓有成效的检索工具,强化地名档案的信息现代化, 使地名档案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档案作为宝贵的历史财富,主要在于它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适用的范围越来越广,科学文化作用越来越大。” 因此,地名档案工作应不断广辟门路,广开渠道,如积极提供地名咨询。在当今信息时代,各行各业的咨询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既为服务对象带来好处,又给自己创造了经济效益,何乐而不为呢!编写地名资料进行出版也是一种创收的好办法,可利用地名档案出版的出版物种类繁多,像地名图、游览图、 地名掌故、地名趣闻等,都能为社会所喜闻乐见⋯⋯。
民政部、国家档案局新颁发的《地名档案管理办法》 提出“开发利用地名档案信息资源”,“为地名工作及有关方面提供服务”,为新世纪的地名档案工作进一步明确指出了方向,沿着这个方向前进,地名档案的效益前景将更加光明。
往期精彩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