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浅议地名命名的几种心理和价值取向

肖玲 江西地名研究 2022-03-18

地名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地理和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价值取向、文化品位、社会形象的一种象征。因此,城市地名的命名,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城市软实力、竞争力,提高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自豪感,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蓬勃发展的快车道,城市化的进程犹如快马加鞭,一日千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指日可待。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城乡每天都涌现大量新的道路、桥梁、交通站点(包括车站、机场、港口、码头)、商业楼群、居民住宅小区,以及体育馆、文化馆、剧院和公园等公共设施。我们的城市每诞生一个新的“生命”,都无可避免地要给她一个名字。因此,地名命名也是有关部门、相关人士的一项相当重要、而且极具文化含量的工作。

人的名字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但却承载着人们很厚重的心理渴求,直接反映出家长(甚至家族)的殷切期望,反映出世俗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文化意识,所以国人历来都非常重视命名的工作,将之视为一件严肃、庄重、神圣的事情。广州人“唔(不)怕生坏命,至怕改(起)坏名”的俗语,就是这种文化心理的一种诠释。一个人的命名如此,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大家庭新生成员的命名,又何尝不是如此!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城市地名命名的基本面是积极、健康、正面的,许多新地名都能既体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华,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和社会正能量,为树立地区、城市的美好形象,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毋庸讳言,在一些地方,在地名的命名中也夹杂着一股不和谐的杂音,一些庸俗、无聊、重复、盲目模仿、不伦不类、意旨不明、胡乱凑合的地名时有出现,这种现象不但成为了世人的笑话,影响了地区、城市的形象,也引发了社会和许多群众的强烈不满。

这股杂音的背后,其实是当前社会转型期的经济大潮下,一部分人的浮躁、迷茫、失态、无知心理,这种心理所透露出来的渴求和价值取向,与我们当前大力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协调。这些不健康心理所引发的不和谐的杂音,首先应该引起我们社会和相关部门的警惕和抵制,同时也需要去作正确的引导。

归结起来,当前地名命名中的不健康心理,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一、媚俗心理

所谓媚俗,就是讨好世俗的人,迎合一部分人的庸俗心态。庸俗心态包括小市民狭隘的个人幸福观、人生追求、名利意识甚至低级趣味,等等。

一些地名工作者,为了迎合社会这部分人的心理,在地名命名中,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不顾及命名对象的实际情况,以媚俗为能事,炮制、包装出一些庸俗不堪的地名来。比如在广州大学城的道路命名中,某些人竟抛出了不少“富豪路”“富贵路”之类的路名,令人诧异。在一个教学、科研的重地,青年学子云集的地方,这样的路名,显然迎合了一部分人升官发财、荣华富贵的庸俗心理,其导向显然是不妥的。

追求财富、地位,这并非什么坏事,问题是作为青年学子,正处在求学、求知,完善自我,确立人生观的成长阶段,以升官发财为人生的奋斗目标,终究缺乏正确的动机和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这与追求真理、探究科学、献身于社会和人类伟大事业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所提倡、所努力的。因此,在我们的学校、大学城出现的这样的路名,显然不合时宜,也大煞风景。好在这些命名遭到了地名专家和有识之士的抵制,最终没能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出现在大学城的道路上。

二、暴发户心理

暴发户是以不正当的手段陡然暴富或得势的人家。暴发户最典型的特征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盛气凌人;在日常生活中以高、大、上相标榜,以互相攀比为风尚,虚荣心极度膨胀。

在地名命名中,暴发户心理主要体现在一些新开发的楼盘和一些商业楼群的命名上。我们周边常见到冠以“帝景”“御景”“帝豪”“地豪”“总统”“皇冠”等名堂的建筑或场所,开发商不遗余力地自我吹嘘所谓的“皇家气象”“帝王享受”,纯粹是迎合一些人的虚荣心和自欺欺人的虚幻感觉。

在封建社会里,帝王家的东西绝对是独享专有,决不容许他人染指、分享。什么人的居所、用具和服饰即使与帝王相仿,都是大逆不道,立致咎殃。因此,上述以“帝”什么自居的楼盘、酒店等商业楼群的业主或命名者,如果在封建社会,即使不被灭族砍头,也势必会坐穿牢底。现今不是封建社会,上述之类的取名虽然没有坐牢、砍头之虞,但也给人狂妄、自大、霸道的感觉,印象并不是命名者或拥有者所以为的那么美妙。

除此之外,这类建筑物虽然有一部分确实极尽铺张奢侈之能事,金碧辉煌,美轮美奂,气势逼人,颇具帝王的奢华和作派,但其实大多是虚张声势,名不副实。尤其是一些商品房的楼盘、小区,无非就是一些稍为高档的住宅,动辄几百户、几千户,哪来那么多的帝王居室,王家气派?!动不动就与帝王、富商巨贾扯上联系,难免有一种制造噱头,充斥着假、大、空的气味。

其他再如什么“××御苑”“××御院”“××君临天下”“江南·总督府”“中央”,等等,都属于这一类充满霸气,尽显暴发户心理的楼盘。

如果任由暴发户心理泛滥,会助长社会浮躁、骄奢、虚荣、攀比的风气,使一部分人难以脚踏实地去努力、勤奋工作,创造美好的生活,而是沉溺在一朝暴富、显贵,坐拥帝王之尊的超级幻想之中而不能自拔。有暴发户心态的人,也不能以平常心对人、对事,飞扬跋扈,唯我独尊,自我膨胀,充满骄气、霸气和戾气,这也势必与周边的人群关系紧张,甚至直接发生冲突,对社会的和谐与安定都极为不利。

三、崇洋媚外心理

由于近代(鸦片战争)以来,满清统治者闭关自守,不思进取,落后挨打,饱受洋人的欺凌,中国人由是失去了自信,崇洋媚外的心理随之产生。改革开放以后,中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的思想文化、生活用品、生活方式大量进入我国,一部分人、特别是年轻人迷恋、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加上一些商家的推波助澜,肆意炒作西方的商品,在新的历史时期,又催发了新一波的崇洋媚外的浪潮。

崇洋媚外者言必称外国怎样怎样,一切都是西方的好,好像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圆,以追求、使用洋货、讲洋文为时尚。他们当中固然不乏有西方教育背景,受西方文化影响,思想和行为都比较“洋化”的人,但大部分是一些无知、浅薄的盲目跟风者、赶时髦者、凑热闹者。也正是这部分人,最容易被人蛊惑、被人利用。

一些商家、开发商也正是看准、利用了这部分人的心理,在消费领域肆意炒作一些西方的概念、名称,借之吸引眼球,吸纳、聚集人气,从而赚取丰厚的利润。在地名命名上,什么“夏湾拿”“巴拿马”“巴纳瓦”“罗马假日”“圣爵菲斯”“托斯卡纳”的楼盘;什么“维加斯广场”“维多利亚广场”的大型商场,层出不穷。甚至连一个小士多店,也冠以“梦露购物”的名称,一个小小的洗脚屋也称“富士山”沐浴中心,等等,这样的洋名,眼下简直随处可见。

从西方的法律来说,这些地名的命名是否已经构成侵权,姑且不论,但取了这些洋名的楼盘、商场等,与被借用名称的对象,实际上大多数都没有什么关联,无论是历史文化渊源、地理条件、风景特色、气候环境,还是功能定位、民情风俗等,都关联不大,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除了洋名字之外,其他的一切,其实都“很中国”,与别的楼盘、商场没有什么两样。甚至这些地方销售的商品质量、品位都不如其他地方,由于冠以洋名,便坐地起价。消费者对于这些被借用名称的对象,大多数也一无所知,只是盲目跟风,以“洋”为好,唯“洋”为尊。商家正是利用了消费者崇洋媚外的心理,借洋人、洋名以自重,借洋名获利。而一些人趋之若鹜,乐此不疲,可笑、可悲!

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汉语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美、表现力最丰富的语言文字之一。我们的地名命名,无论是可以摄取、使用的素材,还是用以表达的工具、手段,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借洋地、取洋名,其实是没有多大必要的。这除了商家获利,部分消费者暴露崇洋媚外的心理外,没有多少意义。

而由此滋生出来的危害,却是显而易见的。崇洋媚外者,首先是没有文化自信。没有文化自信,就会妄自菲薄,在洋人面前抬不起头,唯洋人马首是瞻,受人随意摆布,最终沦为洋奴。其次是会数典忘祖。忘记祖宗就是忘记了根本,一棵失去了根的树,会逐渐枯萎,一个失去了根的民族,也将难以在世界上立足、生存,何遑论兴旺发达!长此以往,势将沦为洋人夷族的附庸,任人鱼肉。

以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我们一代人,应该摒弃崇洋媚外的思想、心理,挺起胸、仰起头来,为自己国家、民族悠久而优秀的历史文化而骄傲,为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自豪,昂首挺胸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猎奇心理

猎奇是指刻意搜寻离奇古怪的事物。“猎奇”在一般语境下都带有贬义,这里即指一些以追求、搜寻离奇怪异为宗旨、为乐趣的行为。

许多人都有猎奇的心理。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偶尔寻找一些刺激,寻找一时的乐趣,这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是以猎奇为务,为猎奇而猎奇,一味搜奇寻怪,标新立异,缺乏文化品位,追求低级的乐趣,甚至走火入魔,则实在是不足取。

当今一些地方的地名命名,也有猎奇的倾向。这又有两种情形,一是商家为迎合消费者的好奇心,别出心裁,故意使用一些离奇怪异的名字,借之来引人围观,以致被追捧、扬名,从而收到奇效;二是命名者本身对语言文字、人文历史的认知仅仅是一知半解,但又自以为是,故弄玄虚,胡乱拼凑一些荒诞怪异的地名,无聊当有趣,一群不明就里的人凑上去围观,热闹过后,发觉无聊,但却后悔莫及,唯有爆粗骂娘。这两种情形,有时候是分别生成,有时候则是两者相合而成。无论是哪一种情形,一般情况下都能收到商家、命名者所预期的效果,亦即如鲁迅先生在一篇杂文中写到的那样:一个人在街上吐了一口痰,蹲在地上自己审视起来,不多一会,就引来许多人的围观。

在这种情况下,像“越界”“如果爱”“第一大道”“五一新干线”“××一号”“第×区”等求新求异、但又令人莫名其妙的楼盘名,便纷纷出笼。这些命名,一是指意不明,含糊暧昧,令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不明就里的人很难将之与楼盘挂得上钩;二是毫无美感可言,更别说富有诗意和意蕴,反而给人怪里怪气的感觉;三是显得俗气、浅薄和流里流气。

既然这些怪异的命名能够出笼,就说明它具有一定的市场,也就是说,社会上有相当数量抱有这种猎奇心理的人。这个群体的人数越多,我们社会的粗俗化、浅薄化、甚至痞子化的风气就会越盛。民族的精神、正气得不到彰显,国人的文化品味势必低俗化,自我形象也必然矮化。试想有那么一天,粗俗不堪,以怪、丑为时尚又无知的玩世不恭者、嬉皮士成群结队,充斥于闹市,这对于一个追求美好、高尚的国家和民族来说,那将是灾难性的。

五、小农心理

农民是小生产者,小生产者具有保守、狭隘的思想和行为特征。小农心理具体、典型的表现就是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甚至锱铢必较。

这种小农心理在地名命名中,也时有体现。比如城市里一些地铁、交通干线沿线的站名命名,充满着利益的争吵与博弈,就是这种小农心理的大暴露。在广州的地铁站名中,我们不时见到诸如“南村万博站”“汉溪长隆站”“京溪南方医院站”这类的“复合名”(或双名),这些站名,其实就是两个地名并列、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冗长怪异的“新地名”。这类站名的出台,就是拜小农心理、小农思想所赐。

作为城市交通要道的沿线站点,势必带来大量的人流,这些乘客或是潜在的、或是现成的消费者,而以楼盘、企业的名字作为站名,无疑是对自己单位、企业最好的广告宣传,这将会给房地产商、企业、公司等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因此,沿线各有关方为了在地名命名中利益均沾,分得一杯羹而争得不亦乐乎,而有关主管部门为了平衡各方利益,不得不委曲求全,息事宁人,作出妥协,于是就催生了这类“怪胎”式的站名。个中内情,真是令人扼腕。由此可见,小农心理、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强大”。

由于小农心理作怪,部分地方、企业和公司的领导,目光短浅,胸襟狭窄,为了自己小团体、小集体的局部利益而罔顾全局,与兄弟单位分毫必争,与政府讨价还价,此举不仅会延误道路工程的进展,增加工程建设的时间和成本,还会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此风所及,一部分私心较重、利欲熏心的人,就会有样学样,在利益面前不择手段,与政府抬杠,敲政府竹杠,甚至促使小农演变成“刁民”,这会给社会经济建设带来难以估量的阻力和代价。因此,小农思想、心理也是需要严加抵制和充分警惕的。

广州市长期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西方文化、商业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不可避免,民众趋利避害的本能和企望吉兆等文化传统,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地名中,远有“加拿大花园”“维多利亚广场”“珠江广场”,近有“汉溪长隆站”“南村万博站”“环球贸易中心”等涉嫌“大、洋、重、怪”等地名,不仅导致专家质疑和群众诟病,还对广州市地名管理工作和地名文化建设造成负面影响。

上述几种心理和价值取向,在地名命名中可谓司空见惯。这种心理和价值取向,其实也是社会思想意识的一种折射,是世俗情怀的一种反映。这些现象提醒我们所有的地名工作者,地名命名不仅仅是为道路、建筑物、站点等对象套上一个符号的小事,而是关乎社会思想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以个人拙见,抑制或减少“大、洋、怪”地名,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是完善地名政策法规。现行的地名管理法规(包括《广州市地名管理条例》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命名规则、地名文化保护、相关部门职责等方面亟需修订,增强地名管理规范性和操作性。同时需要出台配套性政策文件,根据各类地名的属性、特征、规模等方面入手,对各类地名命名进行具体规范和指引。

二是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根据国家关于加强地名文化保护的要求,编制地名保护目录并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机制,对列入地名文化保护目录、仍在使用的地名,除因行政区划调整等特殊原因确需更名的,要禁止更名;已不使用的,要采取就近移用、优先启用等措施进行保护和利用。

三是坚持优秀地名文化传承在地名命名更名工作中,要充分挖掘人文历史资源,优先使用反映当地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的地名,将优秀传统文化带入到新地名中,更好地体现广州特色、延续地名文脉。

四是加强地名文化宣传。支持引导地名文化产品和产业发展,通过图书、电视、互联网等多种载体,不断丰富地名文化产品和服务。积极搭建地名文化活动平台,广泛开展地名文化展览、征文、知识竞赛等宣传活动,推动地名文化进社区、进校园,激发群众对地名文化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不断扩大地名的影响。

五是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对居民区、大型建筑物、道路、街巷、桥梁、旅游景点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重、怪”等不规范地名,依照法律法规进行标准化处理。对擅自命名、更名并在公共场合使用未经批准地名或者不使用标准地名、使用不规范汉字书写地名、使用外文拼写地名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依法予以查处,营造规范有序、健康文明的地名环境。

作为地名工作者,不仅要在地名命名的过程中,坚定信念,坚守底线,不受这几种心理因素(包括自身的和他人的)的干扰,还负有引导大众树立正确、健康心理和价值取向的重大责任,才能在地名命名工作中,激浊扬清,弘扬正气,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地名文化品位和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地名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群众工作生活、维护国家主权和权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来源:《中国地名》2018年第1期

作者:肖玲

编辑:袁云

校对:吴泓伶

选稿:耿曈

责任编辑:黄馨烨


往期推荐

彭蠡泽与鄱阳湖考

上海路名与上海海洋文化

语言学视角下的辽宁地名研究

中国植物类行政地名的空间分布及原因

从文化语言学角度看东北地名研究角度及方法


扫码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