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地名的文化地理特点

周尚意 江西地名研究 2022-03-18

点击江西地名研究关注我们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民政部联合摄制的《中国地名大会》播出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地名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它在许多时候也是人的“名片”。当主持人自豪地称自己是“某地之人”,更多的潜台词是—我身上有某种与“某地”相关的优秀品质。这种以地名代表人之品质的表达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成长。《中国地名大会》不但展现了地名蕴含的文化,也展现了地名蕴含的文化地理特色。


中国地名体现的第一个文化地理特点是文化空间扩散能力强。中国国土辽阔,历史悠久,数量庞大的地名如同浩瀚的海洋,其中蕴藏着文字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文化“矿藏”。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地名,经过千百年时间长河的大浪淘沙,最终“沉积”下来。这是因为与这些地名相联系的历史文化为一代一代人接受和认同。例如,因为中国文化中尊师重教的传统来自孔子,因此在许多地方,人们将两千多年前孔子授课所在的“杏坛”,用于命名与教育相关的场所和道路。不同文化的交流会带来文化认同,这也使一些地名命名习俗在空间上不断扩散,例如中原地区汉族人用《周易》哲学指导地名命名,这种地名命名思想传布到云南大理,也被当地的人们采用。


中国地名体现的第二个文化地理特点是空间上成组命名。《中国地名大会》有这样一道题目:安和宁加上东、西、南、北,可组成哪七个县级及以上行政区的地名?答案是东安(牡丹江市东安区、永州市东安县)、西安(陕西省西安市)、南安(泉州市南安市)、北安(黑河市北安市)、东宁(牡丹江市东宁县)、西宁(青海省西宁市)、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网上给这道题的难度评分为两星,说明大家都认为这并不难。这是因为许多选手都了解中国人有空间成组命名地名的文化传统。其中一种特例是用一组方位命名地名系列。中国人最熟悉的就是“五岳”,它们作为神山,镇守着东西南北中五方。在我们身边也有空间成组命名的例子。例如北京大学校园内的“德才均备斋”,这是四栋二层的仿古建筑。德、才、均、备四个“小地名”组成一个意义完整的“大地名”。“五岳”和“德才均备斋”的例子与《中国地名大会》设计的“四方安宁”题目有异曲同工之妙,即去掉其中任何一个小地名,大地名的含义就会残缺不全。由此看来,中国最好还有一个北方的城市,冠以“北宁”之名。



中国地名体现的第三个文化地理特点是人为设立了山水地理坐标。《中国地名大会》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在四个给定的城市名称中,选出既位于山之南侧,也位于水之北岸的城市。四个选项分别是:洛阳、咸阳、江阴、华阴。如果了解中国地名文化中“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的命名原则,就不难选出正确的答案是洛阳。这座位于洛水之北、邙山之南古都知名,最好地体现了这个地理空间定位原则。


中国地名体现的第四个文化地理特点是凸显每个地方地理本性。《中国地名大会》第一集有个“一举成名”的抢答环节,即“考官”给出若干信息,竞赛者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对应哪个地名。其中许多题目就像是地理考题,考的是选手的区域地理知识。例如,主持人逐条给出区域地理“线索”:市鸟为白鹭;有陈嘉庚创办的与城市同名的大学;有一个景区为鼓浪屿,又名“琴岛”。这三条信息对应的是厦门市。出题人从区域的三个本性设计了“线索”。地理学者认为,一个地方所具有的其他地方没有的、且不能“迁”到其他地方的要素特征就是地方本性。地方有三个本性,其一是其他地方没有的自然地理特色,其二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建筑和工程的特征,其三是发生在该地的历史事件。而对应厦门的三条“线索”都是第三个区域本性。如果“线索”中的两条改为:这里有白鹭和海岛,那么就是有效的线索了,因为在许多地方都有白鹭和海岛。而与厦门密切相关是一系历史事件,其中“厦门大学”“鼓浪屿”“琴岛”都是地名命名的历史事件。中国许多小地名一直不变,正是因为它们是中国历史重大事件的发生地,如金田村、古田县。


中国地名中还有许多地理特色,许多《中国地名大会》的参赛选手和观众也一定体会到了地名与地理之间密切的联系,或许也在想着,未来有机会参加地名的命名工作,也一定要体现中国地名文化中的地理特色。


文章来源:《中国民政》2020年第2期

作者:周尚意

选稿:郑雨晴

编辑:何涵   

校对:黄馨烨

责任编辑:华丽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往期推荐

“蓟”地名考

地名资讯|2020年10月(上)

地名资讯|2020年10月(下)

江西历史文化专栏|西汉“海昏”地望考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