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红打卡”地名文化的冷思考

张路曦 江西地名研究 2022-03-18

“打卡”本意是指职场考勤刷卡、上下班签到,但在社交媒体却衍生出新的词义,即一种以赢取朋友圈认同、共鸣为目的的体验记录和分享行为。通过微信、微博朋友圈、抖音等社交平台“打卡”,构建形象、记录实践,并与其他观看者互动分享、点赞评论、身份认同,使得虚拟网络空间与现实生活环境高度融合,有了仪式感,提高了自律性,长知识有意思,这也正是“打卡文化”流行的重要原因。


近几年“网红打卡”已成为年轻人追逐的一个时尚,不少城市地名、名胜景区在网络上红极一时,于是也就顺理成章成了“打卡胜地”。网红打卡游已经成为当下旅游市场的现象级话题,并大体上形成了文化名胜、地名文化展、数字文化地标、走进名著笔下的城市等模式。第一,“打卡”文化名胜一位作家去年国庆期间,用八天时间游览了洛阳博物馆、南阳汉画馆、千唐志斋、武侯祠、巩义石窟寺等地,深度融入文化名胜,写下游记《亲爱的豫》,对中原文化赞不绝口,因感情真挚而在朋友圈广为传播。第二,“打卡”地名文化展。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举办的杭州地名文化展,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拍照打卡。展览不仅通过图片、文字、实物、视频等方式展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杭州地名的来历、含义、沿革及与杭州发展的关联,还以沙画的形式展现了“杭州”之名及其行政区划的变迁。文明之光从良渚文化走来,自不用说其中蕴含着多少独特。第三,“打卡”名著笔下的城市。2019年南京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学之都”,许多人打卡名著笔下的金陵,探寻南京1800年的文学血脉。在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可以了解《科学的南京》《金陵古迹图考》等名著诞生的百年近代史;在江宁织造博物馆,可以细数曹雪芹生前身后事;在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可以了解《儒林外史》里描述的科举制度的兴衰。还有午朝门公园是《永乐大典》的成书地,乌龙潭公园是《海国图志》作者魏源的故居,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收藏有李清照与赵明诚撰写的《金石录》。正如文学家朱自清先生所说:“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使人能够穿越时空,体会流风余韵。第四,“打卡”数字文化地标。今年突发的新冠疫情,让全国所有景区关闭。但成都历史文化展示系统却逆风飞扬,在微信朋友圈频频转发。成都市文物信息中心建设的城市文化地标导览平台,借助AR、VR等先进技术,以及大量文字、图片、视频的运用,让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等数字文化地标,传递出成都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让宅家打卡成都历史文化地标,成为可供心灵“诗意栖居”的所在。


作为一种商业新模式,“网红打卡”地名文化,已经悄然走进了广大百姓的生活。作为新生事物,有赞成者,也有批评者。但作为地名文化工作者,就需要面对热度冷思考,就需要辩证、理性地对待。首先,要引导“打卡族”树立正确的“打卡观”,不要盲目凑热闹,不要为吸引眼球“作秀式打卡”,这容易助长社会不良风气;而应该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让某些“打卡胜地”借其热力,蹭其热度,对当地的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形成有利态势。而且,还要特别注意,“网红打卡”既能给地名文化带来流量,带来人气,借此提升商业价值,但过度营销和单一性营销,必然昙花一现不可持续。最后,融合创新才是硬道理。《山楂树之恋》纯纯的恋情让宜昌远安“一炮而红”;微信表情包中乾隆“卖萌”,让故宫成为网红;歌舞《宋城千古情》一开演,全世界游人都被西湖陶醉……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坚持深耕历史文化,着眼新需求、依靠新技术、创新新形式,打造优质地名文化IP,才能保持“网红打卡地”的热度,让其更有生命力,做到行稳致远。


来源:《中国地名》2020年第10期

作者:张路曦

选稿:耿曈

编辑:吴泓伶

校对:郑雨晴

责任编辑:杨肖翠

往期精彩


“长城县”改名“长兴县”初考

新乡县地名文化解读

潜山地名语言文化分析

南京古都“桥”“巷”地名研究



微信扫码加入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