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名资讯|2021年2月上:“老地名”回归,留住乡愁记忆

孙大宝 江西地名研究 2022-03-18

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关注


 一、地名新闻


1、《重庆市地名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在梁平区举行积极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水平


根据《地名管理条例》及省、市地名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白银自然地理、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经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现将白银城区2条街巷和黄河·白银云小镇道路街巷拟命名事宜公示如下:

一、城区拟命名街巷

1、将位于银凤谷西侧和福门住宅小区之间,南起长通路、北止熙春巷,长460米、宽20米,南北走向的路,拟命名为“福康街”。

2、将位于福门四期和福门五期住宅小区之间,东起福康街、西止福宁路,长280米、宽14米,东西走向的路,拟命名为“福安巷”。

二、黄河白银云小镇拟命名道路街巷

1.将西起顺安村顺安商店、东止五柳村庙湾子,长3900米、宽3米,东西走向的道路拟命名为“高车路”。

2.将西起顺安村顺安商店、东止五柳村新庄子,长2000米、宽3米,东西走向的道路拟命名为“中车巷”。

3.将西起顺安村二水源、东止五柳村刘庄,长2300米、宽6米,东西走向的道路拟命名为“下车路”。

4.将北起刘运敏宅基地、南止黄河边,长750米、宽2.5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拟命名“顺孝巷”。

5.将北起刘恒宅基地、南止三社广场,长470米、宽2.5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拟命名“顺礼巷”。

6.将北起李新春承包地、中至下车路十字、中车巷十字、大坪、南止黄河边,长1490米、宽3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拟命名“顺德巷”。

7.将北起中车巷十字、中至均安中学、南止黄河边,长1120米、宽2.5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拟命名“均和巷”。

8.将北起李兴武宅基地、南止李永才宅基地,长650米、宽2.5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拟命名“均平巷”。

9.将北起曾朝富宅基地、南止黄河边,长790米、宽2.5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拟命名“安饶巷”。

10.将北起熙春村鸡场、中至蒋家湾小学、南止均安村丁字路口,长1500米、宽3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拟命名“陆德巷”。

11.将北起熙春村五社巷道、中至下车路、南止黄河边,长600米、宽2.5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拟命名“举人巷”。

12.将北起水四公路、中至三社广场、南止熙春村村委会,长2100米、宽3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拟命名“孝熙巷”。

13.将南起五柳村村委会、中至庙湾子、北止破落沟,长900米、宽2.5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拟命名“庙湾子路”。

14.将北起五柳村村委会、南止黄河边,长400米、宽2.5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拟命名“河柳巷”。

15.将北起水四公路、中至盐沟、南止黄河边,长1900米、宽6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拟命名“五柳路”。

16.将北起五柳村沙沟、南止黄河边,长1000米、宽3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拟命名“刘家湾子路”。

17.将北起五柳村村委会、南止五柳乌金峡,长2630米、宽6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拟命名“峡口路”。

18.将北起五柳村新庄子、南止黄河边,长810米、宽2.5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拟命名“沱水路”。

19.将北起水四公路、中至新庄子、南止五柳村村委会,长820米、宽3米,南北走向的道路拟命名“新庄子路”。

20.将东起庙湾子、西止新庄子,长500米,宽3米,东西走向的道路拟命名“柳星巷”。

现将白银城区2条拟命名街巷和黄河白银云小镇拟命名道路街巷名称予以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如社会各界人士对已命名道路街巷名称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与白银区民政局联系。

联系地址:白银区民政局区划地名办公室

联系电话:0943-8231815、8281663


来源:白银市白银区时间:2021年2月1日链接:http://www.baiyinqu.gov.cn/zwgk-view/22745.html



2、扬州“历史地名在新时代‘复活’”获2020年度全省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创新成果奖第一名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老城前门东区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说:“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市考察调研时说:“扬州是个好地方!”

2020年,扬州市民政局始终按照“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用“好地名”注解“好地方”,让留住乡愁的老地名“活”起来。

一是在地名使用中体现历史文化。扬州自古有“月亮城”的美誉,还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等名句。扬州市在新城地名规划时,以“月”和“鹤”为系列命名了一大批桥名,如吟月、咏月、望月、揽月、来鹤、骑鹤等桥,使扬州的文化内涵在新地名中继续传承,既有典故,又有寓意,集中编写成《扬州地名掌故》,广为传播,受到好评。

二是在城市建设中保留老地名。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扩大,使许多村庄被拆迁而不复存在,为了留住乡愁,扬州市在命名新道路时会保留老地名,并通过道路、广场、社区命名的形式再现。如高邮水部楼社区得名是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拆的水部楼,地名背后是拉响水情警报的故事;瓜洲镇入江口的一条古运河史称伊娄河,瓜洲新落成的广场就命名为伊娄广场等。消失的地名被保留下来,既是留住了乡愁,也是文化的传承。

三是通过法规制度保护老地名。为更好地保护扬州老地名,扬州市于2017年修订实施《扬州市古城保护条例》和《扬州市地名管理办法》,历史地名作为保护内容写进两部法规。2016年,建立历史地名保护制度,编制扬州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同年市政府公布了首批810条扬州历史地名保护名录,2020年又公布了276条第二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

四是运用新媒体让老地名“活”起来。扬州每一个地名,都见证着这座古城的历史变迁,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积淀。如何让“好地方”的“老地名”“活”起来,2020年,扬州市民政局推出地名文化系列宣传片《巷陌笙歌》。目前,网络点击量数十万,并获学习强国平台热推;在扬州市范围内掀起地名文化热潮,获市委市政府好评。《“好地名”注解“好地方”》相关文章获《人民日报网》《中国新闻网》《人民论坛网》《今日头条》《新华日报网》《江苏民政》《扬州日报(头版)》等十余家媒体报道。


来源:扬州市民政局时间:2021年2月1日链接:http://mzj.yangzhou.gov.cn/yzsmzj/xabb/202102/32f76b776b7f44dc8779bd64842cfdcc.shtml



3、浙江省舟山市区划地名管理办公室编审


图⑤: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办公室关于编纂标准地名图录典志工作的要求,浙江省组建了标准地名图录典志编纂委员会和编辑部,于2016年8月起全面启动标准地名图录典志的编纂工作。我作为浙江省编辑部执行副主任和编审组组长,承担了其中的具体执行工作。经过近四年的努力,《浙江省标准地名词典(第一卷)》于2020年7月正式出版。



图⑥:《中国地名大会》是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民政部联合制作的中国首档大型地名文化类节目,以地名知识为载体,以现场竞赛的形式,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多个角度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制作《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时,我作为题库专家组成员参与了出题、审题和审片等工作。


来源:中国社会报作者:王建富时间:2021年2月3日链接:http://epaper.shehuiwang.cn/epaper/zgshb/2021/02/04/A04/story/511199.shtml



4、永康让古地名“活”起来


最近,漫步新建成的永康城区“三江六岸”二期公园,永康二中退休教师、乡土文化研究者徐天送有种时空穿越的感觉:永康史籍里“南浦春烟”“双溪流月”“双塔凌秋”等古地名成了新景点名称,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古地名重获新生,文化基因得以传承。长期以来,永康以有效激活古地名为抓手,在旧城改造进程中做到既提升城市颜值,又留住乡愁,延续了城市文脉。”徐天送欣喜地说。

永康拥有众多古街巷里弄、古景点、名人故居,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城市文化基因,承载着浓重的乡愁。

1998年,永康开启大规模旧城改造,合理保护、有效利用古地名以延续城市文脉,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该市以保护地名文化遗产为中心、以做亮地名文化为抓手,深挖地名文化内涵、涵养地名文化底蕴。多年来,永康持续做好《永康市地名储备库》的编纂工作,以“保护优先、传承文脉、留住乡愁”为原则,充分挖掘有价值的古地名,以备新增地名命名时的参考与选用。截至目前,该储备库已收录各类古地名700余条。

“一本地名储备库,就是一座文化基因库、一部乡愁曲。我们相信,永康将会有更多古地名复活,城市文脉得以绵延下去。”徐天送信心满满地说。


来源:浙江日报通讯员:何福安时间:2021年2月4日链接:https://zjnews.zjol.com.cn/zjnews/jhnews/202102/t20210204_22069956.shtml



5、蚌埠市最美地名故事入选全省地名专著


为加强地名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市民政局2018年9月编撰《蚌埠地名故事》,推广蚌埠市优秀地名故事。其中,有2个地名故事被纳入2020年出版的《安徽最美地名故事》。

《双墩地名传说》双墩是春秋时期钟离国国王和往后的墓形成的。双墩遗址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双墩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红烧土块建筑遗存、动物骨骼,以及螺蚌壳等,种类繁多,既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也有大批刻画符号和泥塑艺术品。2014年10月中旬,备受关注的双墩遗址开始进行二次发掘,分布在整个双墩遗址的西北角的16个探方,考古队一一展开挖掘。通过前期的考古发掘证实,双墩遗址东西北三面环水。

《话说谷阳》《固镇县志》记载:秦,属泗水郡;西汉属谷阳县;魏,入洨;西晋属沛国;南北朝时期入阳平郡,武定六年(548)阳平郡更名为谷阳郡,隶睢州,北魏太和年间,谷阳城设谷阳镇;隋朝开皇六年降谷阳郡为谷阳县;唐贞观八年谷阳初属北谯州,贞观十七年北谯州废,谷阳隶属北徐州(由彭城郡改),显庆元年入蕲县;北宋元祐元年升零壁镇为县,政和七年(1117)更名为灵璧县,谷阳从之。

这次入选将有效地提升蚌埠市的文化软实力,促进地名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


来源:蚌埠市民政局时间:2021年2月4日链接:http://mzj.bengbu.gov.cn/xwdt/gzdt/8726211.html



6、萧山区举办“萧萧讲地名”微视频创作大赛颁奖活动


昨日,“萧萧讲地名”微视频创作大赛颁奖活动暨“庆百年迎亚运”萧山地名文化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举行。副区长陈琴箫出席。

为大力传承、保护和弘扬地名文化,让中小学生更好地关心家乡、宣传家乡,去年9月,萧山区地名文化走进校园,在组织观看红色地名动漫微电影《萧萧讲地名》基础上,举办了 “萧萧讲地名”微视频创作大赛。经前期征集,大赛共收到全区60所中小学校推荐作品95部。后经专家评审,共评出一等奖作品19部,二等奖作品22部,三等奖作品29部。颁奖活动上,获奖的小参赛者们一一上台领奖。

近年来,萧山区地名工作成果斐然,不仅公布了《萧山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编制出版了《萧山地名文化系列地图》《萧山古今图说》《萧山地名故事》等各类地名文化图书10余册,其中《萧山地名文化系列地图》《萧山古今图说》还分获中国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金奖和银奖。

下阶段,区民政局将以“庆百年迎亚运”萧山地名文化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为新起点,不断创新思路和载体,做好地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让萧山的悠久历史和多彩文化吸引世界的目光。


来源:萧山市民政局时间:2021年2月5日链接:http://www.xiaoshan.gov.cn/art/2021/2/5/art_1302906_59029973.html



7、乌海市54条地名被国家级标准地名词典收录


乌海市54条地名被国家级地名工具丛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地名词典(第一卷)》收录。

乌海市上报词条经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层层滤取、多次修改,最终行文2.7万余字,覆盖了行政区划、城镇交通和居民点等方面地名信息,每个词条均包含了地名书写、读音、位置、来历、含义、历史沿革、文化内涵等要素,突出地名基本要素、文化属性、指代地理实体等基本特征,涵盖内容丰富。首次以多领域、广角度对乌海市地名文化进行高度浓缩,立体展现。从“地名”的独特视角切入让外界更加了解了享有“书法之城”“黄河明珠”“乌金之海”等美誉的乌海市,从而进一步提升乌海市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来源:乌海市民政局时间:2021年2月5日链接:http://mzj.wuhai.gov.cn/mzj/250099/gzdt71/1028778/index.html



8、老地名昨起陆续重返公交站


此次调整涉及1683处公交站位、843个站名让老北京留住乡愁记忆。



“铁辘轳把”“东四块玉”等北京老地名正逐步重返公交站牌。2月6日开始,北京启动公交站名规范工作。此次站名规范调整涉及站位1683处,站名843个,自昨天首车起实施。

据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公交站名规范工作将稳妥逐步实施,陆续更新站牌、车厢内标识及线上信息,成熟一批实施一批。分步实施期间,可能存在同一站台公交站牌新旧站名短期并存的情况,由此给市民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2020年12月中旬以来,北京公交集团开展了公交站名规范初步方案公示及意见征集工作,其间,共有3.2万市民积极参与,895名热心市民提出了6200余条具体建议。根据市民建议,公交集团完善了公交站名规范方案,并于2021年1月30日发布了《关于公交站名规范方案的通告》。通告发布以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积极评价,献言献策。为更加充分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更好地为广大乘客服务,公交集团将对市民讨论相对集中的站名进行再研究,持续完善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关于“最大限度留住历史印记”“保留传统地名”的要求,对于核心区内传统地名周边站位,现状站名指代相对模糊的,优先调整为传统地名。例如:“东花市大街”恢复为“铁辘轳把”;“龙潭路西口”调整为“东四块玉”。

2月6日早晨,北京青年报记者在东花市大街看到,“东花市大街”站牌已经更换为“铁辘轳把”。现场北京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的两名公交志愿者正在为等车的市民介绍,525路已经调整为17路,对应的车站站名也有变动。居住在东花市北里附近几个小区的老街坊们围在公交站牌前谈论,“哎哟,铁辘轳把这又回来了,还真挺好的!”

王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在2004年左右,由于东花市斜街改为笔直的马路,为方便市民识别,“铁辘轳把”改名为“东花市大街”。到如今“东花市大街”也叫了十几年了,但是附近的老街坊在聚会时,仍会说在“铁辘轳把”见面。

 “铁辘轳把”是什么呢?对于新北京人或者外地人来说,这个词比较陌生。但在附近老北京口中,这个词从儿时就被众人熟知。据史料记载,“铁辘轳把”在清《京师坊巷志稿》中记为铁轱辘耙,因此处有制铁轱辘和钉耙打铁作坊而得名,1933年《北平地名典》改称铁辘轳把。今年73岁的市民李先生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从最初的胡同到现在原址建起的高楼,“铁辘轳把”未曾改变,已经融入到记忆中,尽管对东花市大街站名已经习惯,但他更愿意“铁辘轳把”回归。

北京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客运管理部经理刘默楠介绍,本次调整大多覆盖在东城、西城核心区。


来源:北京青年报时间:2021年2月7日作者:刘洋链接:http://epaper.ynet.com/html/2021-02/07/content_369520.htm?div=-1



 二、学术论文


在地名文化交融中成长——《瑶海区标准地名录》代序


有位民俗专家说,地名被称为人类历史的“活化石”,是一张传承历史文化的非物质标签。一个古老的地名,往往就是一段历史的浓缩,一段文化的载体,一段精彩动人故事的定格。人们默默面对一个古老地名的时候,心底油然产生的必是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而著名历史地理学科专家葛剑雄也说:“我感到地名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的宝贵遗产,因为任何地名的产生,一般都反映出当时这个地名出现、存在和延续的一些因素,而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规范地名的使用,地名的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就在于传承文化和历史。而在这个过程中,使地名资源能够为我们今天和今后所用。”

这段话较好地诠释了地名传承和挖掘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自2014年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以来,合肥市瑶海区民政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作为区委、区政府聘任的历史文化顾问,笔者也是自始至终参与做一些辅助性工作,包括撰写《瑶海地名实录》。

地名普查的目的就是要查清地名基本情况,掌握地名基础数据,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

在这一点上,瑶海区民政部门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摆在大家面前这本厚厚的地名资料是其成果之一,较为详细地诠释了瑶海区城乡地名的来历和传承过程。

著名文史学者翁飞博士指出,构成地名命名的要素有很多,比如自然景观、生态物产、居民姓氏、重要史迹、人物传说、民间神祇和原始信仰,以及移民文化带来的原始地名侨置,等等。由此而衍生的地名学,是近代以来出现的研究地名起源、语义、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交叉学科,与地理学、语言学、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有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比如瑶海区有许多叫“郢”的地名,那其实最早是楚国的都城的名字,位于湖北省荆州城郊外的东北处。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平王所建,是当时楚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公元前241年,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历经考烈王、幽王、哀王、负刍四世,共19年,于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被秦所灭。此时,楚国人为了不忘故国,纷纷将自己所居的村落,改用国都“郢”的称谓。合肥这个地方当时也是属于楚国故地,许多村落也被称为“郢”,意思相当于村庄。

还有和平路及其周边的众多工厂,让人们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新中国成立不久的20世纪50年代,为了支援合肥的社会主义建设,上海、南京等地的工厂内迁,一大批优秀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放弃大城市优渥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来到荒芜泥泞的东郊,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这里特别要记述一下瑶海区名字的来历,这要从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说起。

1985年初,当时的郊区七里塘镇还是一个种蔬菜的乡镇。为了解决用水问题,镇政府打报告向市、区政府要求,在当时的七里塘村东面,挖一口100多亩的当家塘,供蔬菜用水。报告很快得到市区的同意,并下拨一笔款项。于是七里塘镇从1986年秋开始,至1987年3月初,一个占地150多亩的人工湖、水榭、亭台建成,公园形态初见端倪。

1987年3月12日植树节,时任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提出,要来此湖畔植树。在此之前,时任合肥市委书记郑锐偕同分管园林城建的副市长吴翼来到现场勘察。

当时,公园还没有名字。郑锐等人和时任七里塘镇负责人,在公园里边看边议论,说要给公园起个名字,好对外宣传报道。开始打算以公园所在地七里塘村姚海冲为名叫“姚海公园。”

当时,吴翼副市长提出,“姚海”太俗气。古人说,天上有瑶池,我们就来个人间有瑶海,我们就叫“瑶海公园”。建议立刻得到郑锐等人的赞同,于是定名“瑶海公园”对外公布。

郑锐老说:“黄梅戏《天仙配》里的‘七仙女’就是严凤英在合肥排演的,我们要在瑶海公园建一座‘七仙女’雕像,让九天仙女下瑶海。”

1994年,随着合肥新火车站的建设,原郊区以瑶海为名,成立了瑶海街道。2002年2月,随着合肥市区划调整,把原东市区改为瑶海区,瑶海街道又改为长淮街道。随后,以瑶海命名的单位就多起来了,如瑶海社区、瑶海社居委,甚至连商店的招牌也以“瑶海”命名。

我是用了整整半个月校对完这本瑶海区地名资料的,阅罢掩卷,击案感叹,合肥发展得太快了,瑶海的成长也是日新月异!

恰逢新春,欣喜纪之。


来源:合肥晚报时间:2021年2月8日作者:李云胜链接:http://newspaper.hf365.com/hfwb/pc/content/202102/08/content_228865.html。////




资讯收集:孙欣仪

编辑:武佳文

校对:袁云

责任编辑:杨肖翠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的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的消息,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其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往期精彩推送

地名资讯|2021年1月下

地名资讯 | 2021年1月(上)

地名资讯 | 2020年12月

地名资讯|2020年11月(下)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