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名资讯 | 2020年12月

江西地名研究小组 江西地名研究 2022-03-18

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关注


地名新闻


1、六安市中心城区地名地址阶段性总结会暨应用推广会


为进一步巩固六安市中心城区标准地名地址(道路路牌、交通指示牌、门楼牌)工作战果,持续深入推进标准地名地址应用规范化、多元化、便民化。12月1日,六安市组织召开中心城区地名地址(道路路牌、交通指示牌、门楼牌)阶段性总结会暨应用推广会议。



会上,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分别汇报六安市城区门楼牌编码采集安装、路名修订、路牌和交通指示牌更新设置的完成情况及下一步推广应用工作架构。截至目前,在各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中心城区采集436条道路共84621条地名地址信息,为347条道路安装77844块门楼牌,结束了六安市中心城区(约295平方公里范围内)门楼牌号缺失和地址信息杂乱的历史,提升了群众对城区地名地址的满意度,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市政府副市长郑刚对六安市城区门楼牌工作已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更需要六安们坚持不懈地去提升完善,要在打好“攻坚战”的基础上,做好打胜“持久战”的准备。郑刚指出,要善始善终,持续抓好门牌编码扫尾工作,各部门要强化协作,严守纪律、狠抓整改、注重验收,落实责任。要善作善成,积极推动长效机制落地见效,建立健全地名地址自主申报制度,强化日常维护管理,形成地名和门楼牌设置闭环。要善谋善为,切实推进标准地址推广应用,以“清存量,禁增量”为原则,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宣传效果,有效推广各行业应用。



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财政局、市教体局等有关部门、直属机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来源:六安市人民政府

作者:政权科

时间:2020年12月1日

链接:

http://mzj.luan.gov.cn/zwzx/tpxw/4654171.html



2、《云浮市云安区地名志》正式发行


11月30日下午,云安区举行《云浮市云安区地名志》发行仪式。各镇标准地名图录典志编纂委员会成员或民政助理、区直有关单位相关负责人、标准地名图录典志编纂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发行仪式。



仪式上,区民政局、地方志、政协等有关负责人就《云浮市云安区地名志》相关情况作了介绍。



据了解,《云浮市云安区地名志》是云安区第一部全面系统记载各类地名信息的大型专著,全志分总述、政区地名篇、聚落地名篇、自然地名篇、人工建筑地名篇、单位地名篇、景观地名篇、历史地名篇八大部分,内容上溯先秦,下迄2016年底,共收录地名2500余条,地图及图片478幅,字数68万字,是云安区地名工作一项极具意义的文化工程。它从地名角度载述云安的历史沿革、地理特征、经济状况、文化风情、名胜古迹、资源开发利用等资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云安历史变迁、文化传承和发展,是一部内容翔实、释文完整的地名典籍。



区地方志主任、地名专家叶金星:通过这本书,起码可以了解到村情是怎样的和那处地方有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对于乡村振兴也有很大的帮助。

来源:云安发布-腾讯新闻

时间:2020年12月1日

链接:

https://new.qq.com/rain/a/20201202A01QR600

 



3、南通市民政局召开“通城通办”改革业务工作会议


为进一步加快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融合发展,更大程度地方便企业、群众“就近办事”,市民政局将地名命名、更名、登记审批工作纳入市、区政务服务大厅 “通城通办”改革事项。为推进该项工作有序开展,11月25日下午,市民政局召开了“通城通办”改革业务工作会议。

会议首先传达了南通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关于开展“通城通办”改革的通知》文件精神。随后对地名命名、更名、登记审批工作“通城通办”流程及注意事项进行了业务培训。最后,与会人员就相关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崇川区、通州区、海门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通州湾示范区、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相关工作分管领导和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来源:南通市民政局

时间:2020年12月1日

链接:

http://wgxj.nantong.gov.cn/ntsrmzf/ckzs/content/d0ec5500-fa64-4cdd-a860-83f01159a89b.html



4、仪征市召开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推进会


近日,仪征市召开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推进会。副市长赵建芳出席会议。

会议解读了仪征市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重点围绕住宅区大型建筑物、道路街巷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进行清理,命名、更名工作要符合地名更名基本原则,体现历史、地理、人文特征和地方特色。仪征市集中清理整治工作从今年10月开始,到明年3月基本结束。

围绕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赵建芳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清理整治工作重要意义;要强化责任担当,准确把握清理整治工作任务要求;要加强协作配合,努力形成清理整治工作合力,确保仪征市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任务圆满完成。

来源:仪征市人民政府

时间:2020年12月2日

链接:

http://www.yizheng.gov.cn/zgyz/yzyw/202012/1f0ce60a95054379853b67f5f4aa6b39.shtml




5、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推动区划地名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描绘了未来五年美好前景以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明确了“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提出了“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的具体要求,为新时期区划地名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理解把握,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深入理解《建议》的重大战略意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擘画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发展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中国现代化建设史上的重大里程碑。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部署,《建议》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相结合相协调,统筹考虑“十四五”规划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注重战略谋划又讲究政策选择,既高瞻远瞩又务实管用,为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顺利实现指明了前进方向、作出了系统安排。无论是五年规划还是十五年远景目标,都是我们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总目标的阶段性目标,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之际,确定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向社会阐明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我国发展的主要方向、优先领域、重点任务,对于引导全社会汇聚共识、凝聚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全局性、历史性意义。


全面落实“五个坚持”指导原则

《建议》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五个坚持”原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指导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行动准则。要深刻领会“五个坚持”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掌握内在逻辑和相互关系,一以贯之地落实到区划地名工作中。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区划地名工作的领导,提高政治站位,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权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高度,确保区划地名工作的正确道路和方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民生导向、服务导向,把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行政区划调整、地名命名更名等首先要考虑人民群众利益,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区划地名服务。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贯穿于区划地名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创新区划地名管理服务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着力破解制约区划地名工作发展的难点问题,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为着力点,发挥我国行政区划制度优势,找准存在的短板弱项,运用系统方法谋划和推进新时期区划地名工作。


准确把握《建议》作出的新论断新部署

《建议》提出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目标、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等一系列新论断新部署新要求。做好新时期区划地名工作,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内涵和特点,准确把握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机遇,胸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两个大局,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发展观,提高区划地名工作的战略性、全局性。要充分认识我国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阶段的新发展目标,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深入分析区划地名工作的已有基础和未来需求,找准工作定位和发展方向。要紧紧围绕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服务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扎实做好新时期区划地名工作

要加强学习领会,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划地名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学深悟透、融汇贯通,把握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提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和推动区划地名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深化理论研究,深入分析新的发展背景、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充分把握城市发展规律、行政区划变迁规律、地名演化规律,提升区划地名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遵照《行政区划地名条例》《地名管理条例》关于行政区划和地名保持总体稳定的原则,顺势而为、平稳推进,把握好工作时度效,做好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征求意见等工作,稳妥有序组织实施。要坚持统筹推进,处理好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自身发展与更好发挥带动作用的关系、城镇数量规模调整与结构布局优化的关系、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关系、创新发展和文化保护的关系,破除行政区划调整、地名命名上不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强化地名文化保护理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更好地发挥区划地名工作在服务人民群众生活、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建设平安中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来源:民政部官方网站中国社会报

作者: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刘涛

时间:2020年12月3日

链接:

http://www.mca.gov.cn/article/xw/mtbd/202012/20201200030842.shtml




6、镇江市调研区划地名工作



近日,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戚锡生一行来镇调研区划地名工作,副市长曹丽虹,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吕朝霞参加调研。

戚锡生一行先后到“滴翠园”“香江花城”“云台居”居民点实地察看地名标志宣传情况,并对“老北门”“十八进”等老地名文化保护墙进行考察。随后召开区划地名工作座谈会,调研组听取了镇江市民政2020年在地名管理、地名文化保护、界线界桩管护、区划地名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举措及各辖市区工作亮点,同时了解了基层工作难点,并就镇江市2021年工作总体规划给出了指导意见。

戚锡生对镇江市地名“不见面”审批管理、地名文化宣传保护、界线信息化建设等工作给予肯定,并要求镇江市要继续高度重视区划地名工作,强化新生地名管理与界线界桩管护,创新地名文化保护形式,开拓进取,营造全市和谐美好的地名环境。

来源:镇江市民政局

时间:2020年12月4日

链接:

http://www.zhenjiang.gov.cn/zhenjiang/bmxx/202012/296583d22e854075b025155e5d744702.shtml




7、合肥“店”字地名:始于庐州古地 源自商贾贸易


合肥最古老集镇之一“店埠镇”,被盛赞“岭上江南”的“杨店乡”,有着美丽传说的“严店乡”,千百年来流传着巾帼美谈的“吕婆店”, 始于颜值、陷于内涵、留住乡愁的“鲍店村”……在合肥,像这样以“店”相称的地名不在少数,其由来多是从最初的店铺、驿站而逐渐发展成为村镇的,地名以店铺和驿站的名称而得。


店埠镇:“店铺”之地讲述千百年传奇

肥东县有个店埠镇,一听到这个名字,很多人误以为是“店铺”镇。其实,它的确与店铺有关。早在三国时期,这里即称“店铺”。随着人口增多,商业发展,逐渐形成商埠,后改“铺”为“埠”。

如今,随便走进店埠镇的一个公园,绿树成荫,风景如画,亭台楼榭齐全,绿水红花映衬……这与印象中勾勒出的店埠镇截然不同,时代发展为店埠镇换上了“新衣”,也给这座古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据记载,远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刘宋初年,店埠为慎县边域,设置界碑。东周列国时期即有“唐、杨”两姓定居,名唐杨村。以后因有住户开设商店,三国时期即称“店铺”,随后又改“铺”为“埠”。

南宋时,店埠已成军家争夺之地,宋金曾大战于店埠,宋将杨沂中等曾在店埠击败金兀术,连接城区东西的店埠河上的通济桥,为明嘉靖年间所建。清《续修庐州府志》载重修店埠石桥碑文云:“庐州府之东四十里有市曰店埠。”

古店埠街区有“三庵”(华严庵、地藏庵、白衣庵)、“七庙”(东岳庙、南岳庙、龙王庙、娘娘庙、关帝庙、百神庙、胡公庙)、“一寺”(包城寺)以及宋家花园、李家花园等。明清时期,店埠为合肥东乡商业重镇,尤以米市著称。民国初期市面仍较兴盛。抗日战争时期,受战火蹂躏和通货膨胀的影响,渐趋衰落。

如今历经千百年沧桑,店埠镇已经蜕变为肥东的一颗“璀璨明珠”,随着城镇一体化发展,基础建设的逐步完善,店埠镇又将迎来新的“繁华”。

每个地方都会有传说,即使它不一定真实,却总是能勾起很多人的兴趣,店埠镇也不例外,流传着许多有趣的传说。

相传三国时,一次东吴进攻合肥,曹操率军驰援,马不停蹄,人不卸甲,到了店埠个个累得口干力乏。曹操命令就地休息,找水解渴。可是这地方没有一口井,曹操带几个谋士,察看地形,看中南北两处,叫士兵挖井,约一丈多深,泉水涌流。兵士喝着清甜井水,深赞曹丞相智力过人。

随军史官顺便问老百姓此处何名?都说:“这地方还没有名字。”曹操听了后,笑着说:“我们在这里歇歇脚,就叫垫步吧!”后来曹操儿子曹植,看看这地方虽小,倒有几家开店,就改成“店埠”二字。

还有一个关于挖井的传说。据说曹操部队驻扎在店埠镇,当地一个农民力大无比,可以用一只胳膊夹着一头牛去田里干活,此事传到了曹操耳中,曹操立即派人去调查,发现这个农民以前常饮用附近一口古井里的水,不过这口古井后来被填掉了。曹操心想如果让士兵们都吃上这口井的水,军力一定能大增,于是乎,他下令士兵前去挖井,却怎么挖也挖不到了……

据当地老人介绍,店埠历史悠久,镇上曾有三座闸门,1839年,林则徐南下广州禁烟时,曾经来过这里。“当时北闸门叫做福泉门,林则徐从这里进入店埠,并在这里用了午膳后,从西闸门出镇继续南下。”虽然只是路过此地,却也让店埠镇的名字开始广为人知。

“解放前的店埠,面积很小,常住人口不过五千人。”店埠于1949年1月21日解放,解放初,这里只有T字形小街两条,总长不到1公里,房屋破旧,街道狭窄,青石路面坎坷不平,市面萧条,仅有40多家小手工业、作坊和店铺。

自1949年肥东县治设于店埠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从此日趋繁荣昌盛。“1985年,有了六条街道,城区面积也是解放初的13倍,幢幢楼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街面宽阔整齐,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备。”据当地老人回忆,上世纪80年代街道两侧,机关、学校、工厂、居民宅院及空隙地,开始种植法梧、香樟、雪松、冬青、黄杨及其他观赏花木,整个店埠镇面貌一新。随着面貌日新月异,店埠镇也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杨店乡:宜居宜游的“岭上江南”

杨店乡位于肥东县北部,地处江淮分水岭岭脊,是省级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重点乡镇之一。西与白龙镇接壤,北、东与八斗镇交界,西南与牌坊回族满族乡毗连,东南与梁园镇相邻,距肥东县城32公里。如今的杨店乡被称为美丽的“岭上江南”,春可赏花、秋可摘果,宜居宜游。

杨店乡系花张至梁园古道上的必经之地,一杨姓住户看中商机,做起出售草鞋等日用品的生意,因诚信而日渐红火,得名杨家店,简称杨店。乡邻效仿,纷纷做起营生,逐步形成规模,当地有影响的绅士聚集商定,搭台唱戏,鸣锣开集,形成杨店乡。

杨店乡一位村民曾在给河塘清淤时发现了古墓遗迹。后经县文物管理所考古人员在现场初步判断,这是一座东汉末年前后富豪的古墓。现场还出土了一些具备较高研究价值的珍贵文物,包括青瓷罐、铜镜、五铢钱币等等。

如今,杨店乡利用森林长城工程稳步推进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工作,以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为发展机遇,全力打造岭上绿色长廊。大力调整林业种植结构,倡导由彩叶林向经果林、外来树种向乡土树种的转变。

“十八大”以来累计完成成片造林1.92万亩,其中以黄桃、薄壳山核桃、软籽石榴等为代表的经果林种植面积达7334亩,占全乡林业种植面积的40%。荣获2013、2015年度“合肥市植树造林20佳乡镇(街道)”。

三月桃花朵朵开,踏春赏花杨店来。怒放的桃花宛如无边的绯云,绽放在美丽的杨店乡村,会令慕名而来的游客流连忘返。

满眼的桃花过后,春末成熟的蜜桃、夏季的黄桃、秋天的映霜红桃足以满足老饕们的味蕾。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千亩桃园的别样魅力,品尝到黄桃的鲜甜可口。

跃进社区作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让人感受到改革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发展巨变,600多幢经过精心规划的乡村建筑映入眼帘,干净整洁的街道,碧波荡漾的景观湖,良好的田园生态环境,令人情不自禁地想拍下这美丽乡村的一景。

辖区内的高洼生态观光园建有休闲垂钓、果蔬采摘和乡村度假等农家乐项目,远处亭廊辉映,矗立在水中的朝凤桥连接着湖中美丽的“柳屏秀景”,是一处观光、休闲、体验农村田园生活的好去处。


严店乡:美丽传说蕴含宝贵文化财富

肥西县严店乡位于美丽的巢湖之滨,一直以来似乎“养在深闺人未识”。但其实,严店乡不仅景色优美,而且历史厚重,地名的美丽传说、历史悠久的传统小吃,还有那棵曾被作为骆岗机场飞机起起落落航标的古树,都是严店乡宝贵的财富。

“一余,二刘,三丁,四马”,单从这简单明了的八个字看,便可知,现如今,严店的“大户”,非余姓莫属,其他三个姓氏紧随其后。但在这之前,却并非如此。其实,一说到严店,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地名和严姓有关吗?的确有关。但严姓人与严店到底有何渊源呢?

据当地老人介绍,很久以前,庐江汤池一户严姓人家,因饥荒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流落到外县(今肥西县),当这户人家行到一条小道上时,看到来往行人不断,这户人家的主人当即决定要将新家安居于此。安定下来的这户人家,在小道边开了一家集卖杂货与茶水为一体的小店,供过往的行人落脚吃茶、购物歇息。这条行人众多的小道,是当时中派与刘河去向三河与丰乐的必经之路。过往的行人,在口口相传这家小店所在之处时,都以“一店”相称,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小店的主人姓严,一店便慢慢变为严店,这个地名称谓,沿用至今。

开小店的这户严姓人家,勤劳憨厚,在闲暇之时,从远在十几公里外的巢湖运回鹅卵石,并将这些石头铺在门前的小道上。月久经年,这户人家小店所在的小道变成了长达几百米的鹅卵石街,即后来的严店老街。因这条老街为交通要道,据史料载非常繁荣,有饭店、鱼虾店、渔具店、旅店……每天人头攒动,市声喧闹。特别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不长的街道上,遍布米行、鱼行、牛行、马行、草行,仅茶馆就有上十家,商家从合肥、庐江、舒城、潜山、太湖而来,偏居一隅的严店成了鱼、米、茶、山货、桐油的集散地,加之水路、陆路的通畅,又和古三河毗邻,一时市场繁荣。

严店之名,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而在严店,还有一道远近闻名的点心米面粑粑,也有着一个美丽的故事。

“陷巢州长庐州”,当巢州陷落后,湖边的另一座城庐州开始崛起。据当地人告诉我们,当时有一个无名小国在巢州的陷落中受损严重,国民因此而受到灭顶之灾,幸存下的国王两个表兄弟,为发掘陷入泥土中的宝贝发生了争执,大打出手,其中一个被打伤,另一个亡命天涯。打伤者颠沛流离,几经周折到了巢湖边上的小村庄,也就是今天的严店。

他们被居于此地的严姓私塾先生收留。先生心善,师母更是善良,不仅为受伤者疗伤治病,还一日三餐悉心服侍。为了给伤者恢复元气,师母总在稀粥里捞米粒盛在碗里,一口口地喂伤者。有一天,师母突发奇想,将捞出的米粒揉成团,中间包进撒了盐粒、油花的菜蔬,再上锅蒸煮,伤者凭着这样的美味恢复了元气,离开了严家,一路传播严先生夫妇的美名。

传说虽无从考证,但这个食物后来就成了一道远近闻名的点心——米面粑粑,至今还是严店一带有名的小吃。

虽然现在严店除了严姓之外,还有了余、刘、丁、马等姓氏人员,但古往今来,严姓人在严店这片鱼肥水美的土地上安心繁衍生息,且人才辈出,富甲一方。并且这个家训严厉的家族,要求子孙后代要与人为善,博爱众生。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严少九老先生。

因学识渊博,上世纪40年代,严少九老先生在严店老街开办私塾,每年每馆收学生三十余人,从开办私塾起,严老先生坐馆教学期间,除了严姓人可以入馆求学外,周边其他姓氏适龄学生,都可入馆接受启蒙教育。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私塾所在地被改建为学校。

时至今日,学校也不复存在了,但在学校的遗址上,一棵150余年的黄连古树,却记录着这段光荣的历史。因为在这里曾建立起了当地第一所革命小学。

作为北上合肥、西达肥西、南抵三河、东进巢湖的交通要衢,这棵生长茂盛的黄连古树,成为早先商人过客南来北往的重要交通标识。民国时期,欧洲来的传教士看中了这棵古树,在树下建立了巢湖西岸第一所教堂。民国末期,特务和反动分子长期寄居在该教堂,此地成为当时藏污纳垢之所,古树也渐渐枯萎。

解放前夕,因这里的建筑设施是附近保存最好的一处,当地党委和政府于是将这里改为严店乡第一所革命小学,并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命名为“树人小学”。而当地老百姓怀念古树,常来浇水、施肥,渐渐地,百年古树又重新发出了新芽。今天我们看到,古树依旧枝繁叶茂,绿意盎然。

当然,最让人惊奇的还是,这棵古树有一段时间还曾做过骆岗机场飞机起起落落的航标,原因就是,在很长的时间里,它曾是这一带最高大的地标,而严店离合肥曾经的老飞机场骆岗机场只有23公里。南来北往的人们,远行而归的乡人,只要看见这棵参天大树,一种稳稳的安全感归宿感会油然而生。


吕婆店:巾帼美谈扬名千古

巢湖市城南,距巢城七八公里,裕溪河与巢无公路相交处的岱山脚下,有个叫吕婆店的小集镇,这里原是岱山乡,现为银屏镇,一度还是银屏区政府所在地,集镇上办过农机厂、农业加工厂,建有中小学,还设有医院、粮站、食品站、供销社和茶舍饭店。吕婆店离城约7公里,常年均有公交车通达市中心。但这自然成集的小镇住有几百户人家,却少有吕姓后裔,更难见有吕婆家族开办的“店”,人们不禁要问,一地之名何以要冠以“吕婆”?

话说三国时,东吴有个谋士叫吕范,颇得孙权信任。据传,他曾与孙权、周瑜一起谋划,用孙权的妹妹施“美人计”,欲夺取荆州。岂料此计被诸葛亮识破,荆州未收回,还白送给刘备一个美人为妾。事后,人们讥讽周瑜说:“周郎妙计定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同时也送了吕范一句话:“吕范做媒夺荆州,赔了夫人无脸皮”。但是,吕范没有因此受罚,还升了官。这是何故呢?

原来,吕范早期是袁绍帐前的谋士,为人聪明正直,曾屡谏袁绍,袁不听而屡败。吕范心想,袁绍心胸狭隘,嫉贤妒能,刚愎自用,成不了大器。于是,便和妻子商量,悄悄地离开袁绍而投奔心仪已久的孙权。

吕范带着妻子,行至巢湖南岸的岱山脚下时,不料妻子染病,只得停下来,请医治病。数十天下来,妻子的病虽有减轻,但一时难以康复。吕范担心,久住山村,若袁绍追上来如何?若立马动身,妻子大病未愈又怎么办?正在他心急如焚、左右为难之际,贤惠的吕妻劝他说:“夫君,我这病不知何时见好,就是好了,一时也难以上路,若袁绍追来,如何得了。你还是先走吧,我留在这里养病,将来再团圆吧。”吕范不听,吕妻以死相逼。吕范只得留下些银两,安排好妻子,独自投奔东吴而去。

吕范到了东吴,很受孙权的信赖,因忙于国事,就把接妻的事拋在了脑后。这时又遇到刘备招亲之事,他感到很窝囊,虽然升了官,心里也很难受。孙权见此,特地登门看望,见吕范孤身一人,遂问:“爱卿,你的妻子呢?”吕范这才想起留在岱山的病妻,不知近况如何,就如实向孙权作了禀告。孙权听后很是惊讶,忙叫吕范修书,并派人去接。

再说吕妻自吕范走后,不再担惊受怕,心宽了,病也就渐渐好了。吕妻是个有见识的人,她清楚夫妻一别,不是一两年能够重逢的事,自己不能坐吃山空。于是,她在过往道口摆了个茶水摊子,顺带卖一些锅巴、炒米和烧饼之类“打尖”的食物。由于她待人诚恳、热情、谦和,生意逐渐兴隆,门面也就渐渐扩大,待孙权使者来时,她已经是一个拥有三间门面的饭店女老板了。

吕妻向来人详细询问了吕范在东吴的起居情况,特别是听来使说吕范做媒一事,心里一寒,暗思能为人家做媒,不思自己的妻子,心里很不是滋味,便问:“吕大人深受吴主宠爱,为什么到今天才来接我呢?”使者随口笑道:“吕大人以国事为重,先国家,后浑家。”吕妻听了,强装笑脸道:“那好!那好!”便款待了使者。然后修书一封,对使者说:“请转告吕大人,吕婆开店一时抽不出身远行。”任凭使者如何苦劝,说啥也不愿走。使者无奈,只得拿了信回了东吴。孙权、吕范接信一看,原来是一首诗:千里做官为报国,夫妻分居又何妨?但能为国多效力,白发相见不为迟。孙权看了信,夸吕妻是个难得的贤惠人。吕范也感动地说:“吴主,我了解我的浑家,性子烈哩!她看我这阵子没有立功,反而恩遇殊甚,她不好受。看来,我对吴主若不做出贡献,她是不会来的。”

又过了几年,孙权在合肥一战被魏将张辽打得大败,只好连夜逃回东吴。在逃至巢湖岱山时,孙权已是兵无粮,马无草,将士又饥又渴,疲惫不堪。孙权授命吕范去筹借粮草。吕范也犯愁,因为孙权残部尚有五六百人,在这偏僻的小山村,谁能供得起啊!于是便去打听,一村民指点说:“这里的百姓穷得屁股打板凳响,一枚铜钱在手心里捏出汗都舍不得花出去,哪有余粮剩草,这只有看吕婆店了!”吕范听了怦然心动,顿觉这里似曾来过,心想那吕婆店会不会就是自己妻子开的呢?于是按照这个村民的指引,找到了这家饭店。只见店门两边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曰:“官人做媒不思妻国事为先”,下联是:“妇道开店收薄利便民至上”。吕范大喜,进门求见,真是妻子。当年分别时满头青丝,如今相见已是发白如霜。两人相见,悲喜交集。吕范急告:“娘子!吴主有难,困在岱山,五六百士卒急需吃喝。”吕妻爽答:“官人,小店广有粮草,这五六百将士还可对付,请吴主放心。”

于是,吕范带着妻子去见孙权,把孙权请到店里,安排了食宿。孙权高兴地说:“夫人,真是感谢你,你帮了吴国大忙,现在你和吕爱卿该团聚了。真是‘白发相见不为迟’啊!”

吕婆离开小集镇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位巾帼,就把这小集镇叫做“吕婆店”。有诗赞云:历尽劫难,恩爱夫妻终团圆;青史留名,巾帼美谈吕婆店。


鲍店村:“高颜值”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庐江县罗河镇有个鲍店村,天空写蓝,青山描黛,民居耀白,鲜花点艳……走进这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一步一景,乡韵萦绕,一幅村美民富、宜居宜游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这里有座黄山寨,海拔406米,像一道隔离天日的巨大屏障,又似一把摊开的大扇子。整个山峰突兀劲拔,壁立千仞。曾经,黄山寨是一座“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宝山。

黄山寨历史源远流长,其地理条件优越,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奇峰峻岭的黄山寨窄处像浮出水面的“鲫鱼背”,高处像莲花绽放的“莲花峰”,奇处像一镰新月悬挂在陡峭山崖上的“老鹰洞”,还有富有神奇传说“山神化身”的大石猪。环顾四周,有远近闻名的状如石笋的乌金山和白云缭绕的白云崖,以及数不清的大小山头,如黑山、仙台山、扇面山等,高高低低的岭,如西岭、马茅岭、蜈蚣岭……在千山万岭中,黄山寨独领风骚。

黄山寨名不在高,名不在秀,它以其雄奇险峻倾倒远近游人。登临绝顶,好久才能心静气闲。俯身四顾,或壁立千仞,或断层千尺,或孤峰突兀,或数峰并立,犬牙交错。偶见山花点缀其间,或许让人觉得它是一位柔情侠女。抬眼远望,蓝天白云下边的长江犹如一条白链滔滔东去;壮阔无边的青山湖,浪花嬉戏,仿佛在唱一首优雅的田园牧歌。

黄山寨,不止有独特的风光,它更有深邃的内涵。在嶙峋的岩缝里,有难寻的石耳、猴头菇、石头燕窝,还有珍稀动物山壁虎、蜥蜴等,更有野生核桃、山楂、枸杞子、龙爪兰等几十种珍贵中药材。很多年来,黄山寨不乏采集中药材的民间医生和药师,他们不顾险阻、不畏艰难,络绎不绝、风餐露宿来寻找自己的所需。

出了黄山寨,驱车10余分钟,便是青山湖。周边群山凝翠,湖面波澜不惊,湖岸柳丝婆娑,一幅悠然恬静的画卷,不知道又承载着多少现代人田园牧歌式的梦想。青山湖原名张院水库,离合铜黄高速浮山站出口处不到两公里。在水库大坝的北坡上,“张院水库”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她见证了一个时代人工兴修水利的创举和奇迹,见证了50年来这座中型水库的风雨和辉煌。

清澈池塘倒映出砖石垒出的层叠花坛,匠心墙绘装饰成古色古香的龙门巷道,传统图腾、陶罐、磨盘等元素错落而成的村民活动广场……这里的乡村景致,有诗意,有记忆,更有故事。

当你走进罗河镇鲍店村,你会惊讶地发现,曾经多是柴草堆及旱厕的道路两旁,如今绿树葱茏;曾经垃圾随处可见的河道塘沟,如今碧水清澈;曾经杂物乱堆的房前屋后,如今变得干净整洁;曾经碍眼、大煞风景的残垣断壁、废弃畜禽圈舍,如今消失绝迹。村容村貌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如诗如画。

如今的鲍店村以青山湖、黄山寨景区为依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对周边2平方公里的村庄进行了整治,重点对村庄环境进行改造,实行道路硬化、治脏治乱等,逐步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民宿旅游等发展。如今水泥路宽阔整洁,房屋外墙粉刷一新,绿化树木郁郁葱葱,“文化墙”遍布全村,太阳能路灯、健身器材、公厕、游园等基础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村民生活更加幸福。

来源:合肥晚报

记者:秦鸣

通讯员:罗祥勇 郑锦凤

时间:2020年12月4日

链接:

http://newspaper.hf365.com/hfwb/pc/content/202012/04/content_213889.html




8、青田县出版发行《地名故事》


地名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地名文化建设与保护,今年初,县民政局以2014年青田县地名文化征文活动与讲故事比赛及2018年青田县“走遍世界 家在青田”讲地名故事大赛所征集的300多篇地名故事为载体,从中精选119个地名故事,历经一年的整理编辑,编纂完成《地名故事》一书。该书记载收录了县名,部分乡镇(街道)、村居、江河、山川、峡谷、岩石、桥梁、街巷、寺庙等地名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并于2020年11月正式出版发行。《地名故事》是我县地名文化发展的剪影,充分展现了我县地名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魅力,对传承地名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青田县民政局在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和宣传过程中,以地名文化为载体,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2019年编辑出版青田县地名文化遗产集粹《古村流韵》一书,同年又在高市乡高市村建成青田地名文化展示馆,通过图文并茂、地名实物、辅以现代多媒体互动等方式展示青田地名文化,我县地名文化建设工作得到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赞赏和认可。

来源:青田网

时间:2020年12月4日

链接:

http://www.zgqt.zj.cn/newsDetail/8005116.html




9、衢州地名标准化管理出实招


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在地名管理中,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落实,加强工作创新,不断推动地名管理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


完善机制,推动地名管理制度化

地名管理工作细小、甚微,除了《衢州市地名管理办法》等,仍需要具体的操作细则,应对单位(个人)的需求,解答社会疑惑。衢州通过完善各类制度,填补操作层面空白。

制定一个文件。为进一步加强衢州市地名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制定《衢州市地名管理规范》,填补衢州地名管理历史空白,对规范全社会参与地名管理提供了标准和参考,提升地名治理水平。本规范进一步明确了地名命名规则、地名管理细则、管理机构和工作职责、地名监督执法、地名档案管理、地名文化建设等。

建立一个制度。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起草《衢州市中心城区道路命名(更名)制度》,制定中心城区道路命名(更名)制度。进一步细化了《衢州市地名管理办法》关于道路管理的内容,进一步明确了中心城区在道路命名(更名)中,各部门之间的分工职责,明确了工作流程。

编制一个规划。根据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进度,筹备编制全市历史上第二个《衢州市地名总体规划》,为未来十五年的地名管理提供方向和目标。重点结合当前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突出“大小三城”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融入衢州当地地名文化特色,打造新时代地名规划。

 

强化执行,推动地名管理常态化

在城市管理工作中,会遇到地名边缘化、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了解等问题,造成地名路牌被随意毁坏,地名审批不规范等情况。衢州积极发挥地名管理委员会的作用,搭建工作例会等平台,加强部门之间的交流,解决地名管理难题。

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为加强地名工作交流,探讨地名管理难题,商讨解决办法,协商、协调、协同推进地名管理工作,市地名管理中心每月组织召集一次由市地名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参加的工作例会,一次一主题,集中解决地名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11月召开的工作例会,重点解决地名预命名审批前置等问题,让发改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重视并支持地名预命名工作。

每周开展一次日常巡查。为加强地名标志标识的日常管理,市地名管理中心派专人定期巡查,重点加强对主城区道路、街巷路牌的巡查,对存在污损、破损等问题的路牌发现一起整改一起,持续保持整治力度。今年共排查发现缺失路牌21块,破损路牌8块,缺失门牌4980块。同时,与市综合执法局合作,利用“数字城管”平台,加强线上巡查,发现一起整改一起。

每日开展一次问题检查。针对新闻宣传媒体容易出现错误的地名报道,市民政局领导高度重视,带头对各类新闻报道、报纸书刊开展日常检查,对发现有错误的宣传报道,市地名管理中心及时出具公函,解决错误问题。同时,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查找问题,纠正错误信息。截至目前,共解决已发现的15条错误报道,有效遏制地名不规范报道行为,进一步引起全社会对地名管理工作的重视。 


加强创新,推动地名管理规范化

城市管理中会遇到道路杆子多、牌子多、地名取名难和地名文化人才短板等难题,为有效解决地名管理短板,衢州坚持以人为本,换位思考,积极创新,不断提升管理规范化水平。

建立三个地名库。一是建立地名数据库。结合省级地名地址空间点位工作,进一步完善市本级地名数据库,全市共完成80多万条地址空间点位工作。二是建立地名专家库。依托市地名文化研究会平台,建立衢州地名专家库,打造衢州地名人才蓄水池。利用专家库的资源,有效参与《衢州地名志》等地名图录典志的编撰,打响衢州地名文化品牌。三是建立地名词库。在地名审批工作中,针对申报单位要求,市地名管理部门提供名字备选库,结合《衢州市地名总体规划》建立大小三城地名词库,供各单位命名申报时使用。

开展多杆合一试点工作。为有效解决城市道路杆子多、牌子多等问题,促进城市道路美观,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道路多杆合一试点工作。市地名管理中心按照职能分工,积极做好路牌与路灯杆、交通指示牌等杆子的整合,将地名路牌设置标准和规则融入《衢州城市家具设计导则》当中,进一步发挥地名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在主城区白云大道、府东街等道路先行先试,为城市美化工作贡献地名力量,发挥地名作用。

有序推进不规范路牌清理整治。2019年衢州市开展“地名体检”工作,对主城区道路地名标识标牌排查摸底,共排查出存在版面污损和破损、不端正路牌、指示错误等不规范路牌111块,缺失的路牌348块,有路无牌道路街巷164条,截至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2020年衢州市将道路路牌整治工作纳入不规范地名清理范围,重点梳理智慧新城和制造新城范围的道路情况,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来源:中国社会报

作者:胡姣良 孙叶琴

时间:2020年12月7日

链接:

http://www.shehuiwang.cn/epaper/zgshb/2020/12/07/A07/story/495310.shtml



10、枝江市地名文化专家组成立


近日,枝江市地名文化专家组成立会议,在枝江市民政局四楼会议室召开,会议由枝江市地名和界线管理领导小组办主任副主任、市民政局副局长李卫平主持,枝江市地名和界线管理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市民政局局长向虎出席会议并为专家组成员颁发《聘书》。



此次获聘的周德富、马协清、吕云洲、高本柱、毛启国等5位专家,都是在语言文字、家谱编修、民俗文化、文史地理、地名管理等相关领域中,具有相应专业水平,比较了解枝江市的历史演变、民俗文化、地理特征和城市建设等状况。同时,热心地名工作,熟悉与地名相关的法律、法规。专家组专家任期三年。
据了解,枝江市地名文化专家组主要承担枝江市内的重大地名命名、更名方案,市内地名规划、地名保护名录和地名图录典志等可行性论证。

枝江市民政局局长向虎表示,充分发挥地名文化专家参与决策咨询的机制作用,既要在推进地名标准化的过程中做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地名要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则,慎重更名,又要深入开展“大洋怪重”等地名乱象整治,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更要提高新生地名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挖掘、传承地名文化,为助力枝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
枝江市地名文化专家组的成立,对进一步加强地名文化研究、更好地保护地名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下一步做好地名规范管理、完善地名规划编制、开发利用地名普查成果等方面工作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来源:宜昌市民政局

时间:2020年12月8日

链接:http://mzj.yichang.gov.cn/content-14692-986656-1.html




11、《深圳市地名志》系列丛书问世


12月8日上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规划大厦召开“深圳市地名图录典志新书发布会”,《深圳市地名志》《深圳市标准地名词典》《深圳市标准地名图录》系列丛书正式出版发行,深度梳理深圳地名历史,传播地名文化,献礼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据介绍,《深圳市地名志》《深圳市标准地名词典》《深圳市标准地名图录》系列丛书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重点项目。图书的策划、编纂、出版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内容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为核心,吸取各有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由地理、史志、地图、民俗、交通、建筑、旅游、规划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地名工作者共同努力编纂而成。

《深圳市地名志》(上、下)由海天出版社出版,是深圳市第二次整理、编辑、出版的地名志类图书(首本《深圳市地名志》于1987年1月出版)。全书收录总词目203个,其中199个为现今使用中的标准地名,4个为历史地名;计110万字,收录地图1幅,照片980余幅,720度航拍全景链接194个。收录地名由相关专家与机构在普查资料2万余个总词目中,综合考虑地名所承载的社会与文化意义采选得出,重点采选历史悠久、口耳相传的老地名,与“改革开放”之后诞生的、具有深圳特色的新地名。

《深圳市标准地名词典》的内容由地图、实景航拍影像、地名词目释文、地名词目索引等部分构成。本词典精选深圳市范围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体现改革开放中深圳城市风貌的地名约4200条,涵盖行政区域及其他区域、自然实体、交通设施、城市公共空间、专业设施、建(构)筑物(群)、其他(含单位、旧地名)等类别,实现除门楼牌外所有地名类别的全覆盖。

《深圳市地名图录》融合地名图与地名录,是反映深圳市地名现状的一本大型专题地图集,是地名成果转化一次有益创新。地名图由序图、各区分幅图和标准地名索引组成,在序图部分图录编绘了粤港澳大湾区、建置沿革、深圳地势、深圳海岛、深圳交通的专题地图,在分幅图图组中首次以全覆盖的方式编绘了深圳各区、功能区区划图,以更大的比例尺编绘各区分幅地图承载更多的地名数据。地名图录根据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和版面图幅承载量,收录约2.3万条地名。这本图录对推动深圳市规范使用标准地名具有积极意义。 

来源:深圳晚报

记者:徐娅

时间:2020年12月9日

链接:

http://wb.sznews.com/PC/content/202012/09/content_960750.html




12、济南地名电子书上线运行


为提升地名文化宣传保护效能及服务水平,满足社会公众对地名的使用需求,推进济南市地名文化资源保护、地名文化遗产和传统地名挖掘工作,弘扬优秀传统地名文化,济南市民政局于2020年组织开展了济南市地名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现已完成编制开发。12月9日,济南地名电子书正式上线运行。目前,市民可通过济南市民政局官网,点击“济南电子书”板块直接进入系统,或者扫描官网上的二维码下载济南地名电子书APP进行使用。



闪电新闻记者从济南市民政局了解到,济南地名电子书基于济南市最新地名数据库,运用电子地图、实时定位、多维信息表达等技术手段,贯彻“互联网+” 理念,建设覆盖全市的济南市地名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公共管理对地名信息服务的需求,为社会提供更加准确、便捷的地名导向和信息服务,提升济南市地名信息的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地名优秀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弘扬。



最新的济南市地名数据库涵盖六个一级类,十七个二级类,2万余条地名,挑选重点地名2千余条以供赏析,并对1100余条地名进行外业普查和照片采集、对10000余条地名属性更新。同时补充名泉、历史建筑和文保单位、山体公园、博物馆和旅游风景区等信息,新增3200余条地名。

“济南市地名公共服务查询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找地名、赏地名、享地名和管地名服务。系统基于2020年最新的大比例尺地图和影像,提供全市地名的地图导览、查询定位、信息查看、地图导航等基于位置的各项服务,并针对全市的重点地名进行文字和图片赏析,支持基于最新的济南地名数据库的地名统计、大屏显示、分享和下载,并提供地名相关新闻资讯和政策法规的发布。



据介绍,济南地名电子书APP包含找地名、赏地名、享地名和管地名等地名服务,该功能已在移动设备上的适配和兼容。除此之外,APP充分考虑了移动设备的特点,实现了功能的丰富和提升,如借助移动定位技术,APP可获取用户实时位置,并进行周边重点地名的推荐;针对部分用户群体,文字输入不便的需求,在找地名中提供语音输入功能;支持地名的微信好友及朋友圈的一键分享;实现自由生成地名电子书在线查阅和下载,提升了用户体验。




据济南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处长刘琦介绍,济南地名电子书依托计算机、GIS、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地名管理实际业务需求,实现实景三维建模技术、高分辨率影像在民政服务类项目的首次应用,同时运用地图切片与在线发布、空间数据一体化管理等新技术新方法,创新地名信息化服务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地名宣传保护效能及服务水平,为济南市地名文化宣传工作创建了全新的窗口,也为公众了解济南、认识济南、反馈意见和建议提供了便捷、新颖、直观的信息沟通渠道,推进了济南市地名文化资源保护与传统地名文化的挖掘,弘扬了优秀传统地名文化。”

来源:齐鲁网

时间:2020年12月9日

链接:

http://news.iqilu.com/shandong/yuanchuang/2020/1209/4719677.shtml



13、嘉兴乍浦镇接受浙江省“千年古镇地名文化遗产”现场验收

日前,浙江省“千年古镇地名文化遗产”申报验收组来到嘉兴市乍浦镇,进行省“千年古镇地名文化遗产”现场验收。

省验收组实地考察了乍浦镇千年古银杏、天妃宫古炮台遗址,并对千年古镇乍浦地名文化的内涵进行了评估。2018年起,乍浦镇在调查、挖掘具有1230多年历史的乍浦地名和历史沿革、文化内涵及保存现状等基础上,提出了乍浦地名文化遗产认定的申请,经组织地名、文史、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来实地进行寻访、踏勘、座谈、考证后,联合撰写了《千年古镇乍浦地名文化遗产调研评估报告》。验收组对乍浦悠久历史留下的人文资源遗迹表示赞叹,认为千年古镇乍浦地名文化遗产内涵丰富、名副其实。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验收组就乍浦镇相关历史典籍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并对一些专业性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接下来,乍浦镇将借申报千年古镇东风,加强文物保护力度、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挖掘特色文化内涵”为抓手,连点成线、以线带面,变“盆景”为风景,让千年古镇焕发新魅力。

来源:嘉兴日报-人民网

时间:2020年12月11日

链接:

http://zj.people.com.cn/n2/2020/1211/c186327-34468827.html



14、浙江安吉:标准地名数据库延伸至村

走进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映入眼帘的巨石红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分引人注目,这里是首个以“两山”实践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乡村度假景区。近日,笔者在旅游集散中心大屏幕前,看到一张数字地图清晰地还原了村庄道路、房屋、公共设施等。需要找哪户人家、迷路游客处于哪个位置、如何才能抵达目的地,一看便知。此外,它还是村庄管理的基础,环境检测、垃圾分类、游客接待等,都可依托这张地图。要是遇上火灾等突发情况,它更能第一时间实现精准定位,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这就是我们要全面推进的标准地名数据库建设的初衷,我们希望通过地址地名规范化管理、数字化建设,为数‘治’乡村建设提供支撑。”安吉县民政局局长姜平说,早在2017年,该县就建设了“安吉县地名信息管理系统”,到目前为止,已录入基础数据25万余条,除主城区外,已覆盖至各乡镇(街道)中心集镇。系统内,小区名、道路名、门牌号甚至是户室号都能直观呈现、精准定位,新审批的标准地名也实时更新。这实现了“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为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基础。

近年来,安吉县通过打造“两山”数据超市,使数据资源要素转化为“两山”经济生产力。姜平介绍,未来将投入专项资金,全面采集全县8镇3乡4街道215个村(社区)的标准地址数据,建立全覆盖、标准化、完整的标准地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共享交换、动态更新,确保地名信息精确无误,为服务社区治理、打造信息化治理新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人民网v

时间:2020年12月11日

链接:

http://gs.people.com.cn/n2/2020/1211/c366766-34468667.html



15、全面执行地名标准化丨我市规范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施工图

近日,我市贯彻实施《汕头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涉及标准地名的联合审查指引》,这标志着汕头市地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已迈上新的台阶,且走在全国前列。

10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常委会关于规范全市在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交通、地名、旅游景区标志和道路标志标线设置的会议精神,转发了市地名委员会《关于印发<汕头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涉及标准地名的联合审查指引>的通知》(汕地名〔2020〕2号),以及市公安交警支队《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相关规范及技术指引》两个文件。要求各区县(含功能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市质安中心,各建设、设计单位,各施工图审查机构,各有关单位要按上述有关《指引》的规定要求,全面贯彻执行。各设计单位要按《指引》要求将交通、地名、旅游景区标志和道路标志标线等内容纳入在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施工图设计范围;各施工图审查机构要严格按照《指引》要求,对施工图进行审查,未按《指引》要求设计的一律不准出具审查合格书;各区县(含功能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市质安中心要加强监督指导,确保《指引》得到落实。至此,全市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施工图已全面执行地名标准化。

来源:汕头政务信息网

时间:2020年12月14日

链接:

http://www.stjs.org.cn/xxgk/xxgk_info_detail.aspx?type=bd&id=52294



16、邻水县政协把脉问诊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

12月4日,邻水县政协地联委组织部分界别委员召开调研座谈会,围绕“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续工作”协商讨论,积极建言献策。

为切实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委员们建议:要把调整后的镇村规划编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组织专门力量,结合“十四五”规划,科学制定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特别是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基础建设以及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等。要按照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要求编制好发展规划,特别是要注重强化规划的刚性执行。要按照“放权、让利、分责”的要求,县级部门可以下放的管理权力下放给乡镇,暂时不能下放的权力可以委托乡镇执行,加大乡镇在服务经济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及社会管理方面的职责职权。重点是发展决策权、审批管理权、财政管理权、综合执法权、人事调配权,尤其是事权和财政,真正让镇一级政府有职有权。要加强干部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努力在建立轮训制度、购买公共服务、完善奖惩考核机制等多方面下功夫,相关职能部门更要做好业务对口培训,帮助乡镇在“下放权力”的使用上实现效率最大化。

同时,委员们还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坚持权责一致、放管结合、加强指导、严格监管的原则,明确界定镇村的职责分工,强化监督与责任追究,真正塑造乡镇权力规范与效率并行、责权利并重、规制与活力并存的良好格局。特别是要通过建立考核评比体系、考评分类排位等办法,指导激励乡镇奋发工作,加快发展,最大化地放大区划调整改革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现实成果。

来源:邻水县政协

作者:朱中芳

时间:2020年12月14日

链接:

http://www.gaszx.gov.cn/Item/7672.aspx



17、菏泽市将建行政区划和地名专家库

12月17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为进一步提高菏泽市区划地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将邀请有关区划和地名领域专业人才,建立菏泽市行政区划和地名专家库。

据悉,申报人员要求文化素养较高,热心地名管理服务工作,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工作责任心强,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在社会经济、城市建设、城市规划、机构编制、统计、历史、人口资源、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相关领域有一定造诣;了解区划地名管理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菏泽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地名命名更名等问题有一定研究;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无违法不良记录;身体健康,年龄65周岁以内。

菏泽市行政区划和地名专家库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为全市行政区划设置与发展规划研究提供建议;为行政区划调整和地名命名更名事项进行专家论证评估;经授权可对行政区划调整风险进行评估;对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实施效果评估;参与菏泽市地名管理法规的起草、制定和修订,指导地名文化、地名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市行政区划和地名专家库不设专项工作经费,不收取会员费,不与专家形成劳动关系。专家在被邀请时的劳务报酬,按照省财政厅《山东省政府采购评审劳务报酬标准》执行。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由市民政局负责选聘、调整。

有意向申报者可与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联系。

来源:牡丹晚报

时间:2020年12月18日

链接:

http://www.heze.cn/mdwb/pc/c/content_31899.html



18、汕头市地名论文被推广

近日,汕头市撰写提交的《关于提升“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水平的调研报告》,代表广东省入选民政部《区划地名工作调研报告选编》的地名管理类论文。

从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底,汕头市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组织力量,采取一系列措施,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收到明显的效果。短短一年时间,完成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任务168个,占整治总数178个的94.38%。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得到全市众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市民普遍受到一次很好的地名普法教育,全市地名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数量和实效居广东省前列,得到省民政厅的充分肯定。为此,民政部和省民政厅特意推广介绍了汕头市的经验做法。汕头市以此为背景,对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做法进行分析总结,并形成了调研报告。

据悉,今年9月,民政部共收到各地报送的调研报告214篇。综合考虑调研报告的内容、质量等因素,从中筛选出82篇,其中行政区划管理类30篇、地名管理类44篇、界线管理类8篇。这些调研报告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近年来各地在区划地名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做法、遇到的困难问题及应对思路和建议,对推动区划地名工作创新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为更好地发挥调研报告作用,民政部区划地名司汇编形成了《区划地名工作调研报告选编》,供全国区划地名工作者参阅。

来源:汕头日报

记者:周敏

时间:2020年12月18日

链接:

http://strb.dahuawang.com/content/202012/18/c89982.htm



19、《张湾区地名志》出版发行

历时两年编纂,《张湾区地名志》于近日由中共党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本书收录张湾境内的地名4000余个,是一部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可读性的地名志书。

据了解,《张湾区地名志》全书收录了张湾境内地名4000余个,设总篇、政区聚落、城镇街巷、交通运输、自然地理实体、纪念地与名胜古迹、专业部门、特色品牌、地名艺文九个部分,系统记载域内地名含义、起源、演变情况,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交通、水电、名胜古迹、自然村落、地理实体等方面地情,是一部历史资料性专志。《张湾区地名志》结合座谈或采访民间传说,借鉴地名志、地名词典编纂经验,反复进行分类整理、核实修改、查漏补缺,折射出张湾区独特的文化渊源和历史内涵。

编纂《张湾区地名志》是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资料为基础,是对地名普查成果进行针对性转化与应用,并选取其中地名要素进行分析解读,是普查成果的综合反映。《张湾区地名志》的问世,对进一步深度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软实力提升,弘扬张湾地方传统文化和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十堰晚报数字报

时间:2020年12月21日

链接; 

http://sywb.10yan.com/mshow?id=101914&time=20201221



20、加强区划地名管理服务 鼎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时期民政系统推进区划地名工作综述

区划地名工作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民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社会建设,关乎民生,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十三五”期间,各级民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划地名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凝心聚力,夯实根基,全力推进区划地名工作再上新台阶。


夯基础、添动能,强基固本促发展

“十三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对行政区划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民政部根据新发展理念、要求和方向,扎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对局部行政区划进行适当调整,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推动区划工作取得明显成绩。

出台条例,行政区划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国务院于2018年10月颁布《行政区划管理条例》,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这为规范行政区划管理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和遵循。为更好地发挥行政区划服务大局作用,民政部于2019年底颁布《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了该条例有关规定,行政区划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完善标准程序,提升行政区划调整科学化水平。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是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2017年,在完善标准、严格程序基础上,有序启动县改市工作。各地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区划地名专家库,发挥专家决策建议和专业咨询作用,助力提高区划地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优化设置,激发发展活力。一方面,培育中小城市,适度增加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数量,审核呈报国务院批准设立3个地级市、38个县级市,其中在中西部地区设置了3个地级市、31个县级市;另一方面,不断优化大中城市市辖区规模结构,调整优化了52个设区市市辖区规模结构,着力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

创新推动,探索重点领域改革新路径。报请国务院批准浙江龙港撤镇设市,为探索新型设市模式,推动特大镇创新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走出了新路子。针对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受限等问题,综合运用规模调整与结构优化等手段,调结构、优空间、促转型、提效能,打破区域行政壁垒,使优势地区拥有更大发展空间,探索了推动城市区域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严管理、强本领,服务水平上台阶

着力加强地名法治化、标准化建设。先后公布6个藏南地区公开使用地名和80个南海海底岛礁地名,审核发布一批国内重要自然地理实体以及大洋海底地名、星球地名等国际公有领域地名,有效维护了我国主权和权益。

规范地名管理。民政部牵头开展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活动,并联合有关部门持续推进清理整治工作,指导各地健全地名管理长效机制,地名管理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

地名文化宣传普及实现重要突破。2019年11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民政部联合摄制的大型地名文化节目《中国地名大会》在央视首播,迅速吸引了万千观众的目光,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的文化共鸣和情感共振,也激发起民众对地名知识的渴求。随着节目的播出,民政部推出的“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为更多的人所熟知和使用。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依托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建设,既包括地名的标准名称、空间位置、四至范围等基本属性信息,也包括地名的来历含义、历史沿革、故事风俗等文化属性信息,已经成为各界获取地名信息、了解地名知识的权威渠道。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圆满完成。共修测标绘标准地名图2.4万多幅,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数据库;补充完善了城乡地名标志,编纂了全国标准地名图集、地名录、地名词典、地名志;建成的我国第一个全国性地名数据库——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筛选公布1200多万条地名、74万条地名标志、5500条界线、2.8万颗界桩、89万条地名原读音数据,在国家层面首次公布了全国地名信息,省、市、县三级界线界桩信息,地名专用字、专读音信息以及地名原读音信息。(下转2版)(上接1版)

“互联网+”在区划地名管理实践中得到创新运用。民政部印发《“互联网+区划地名”行动方案》,推动区划地名工作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促进区划地名信息共建共享,持续开展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更新完善,上线发布2020年版数据。各地积极行动,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地名服务。如浙江省衢州市上线“掌上办事”平台,积极推动“数字化+地名管理”,实现地名审批网上办、及时办,方便企业群众办事;湖北省宜都市以微信公众号为依托,广泛采用二维码、红包、语音等多种新媒体形式,打造“宜都市互联网+地名普查纠错平台”,将地名信息传递到群众手中。


防风险、促稳定,法治惠民边界安

“十三五”期间,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以法治建设为引领,以标准化建设为依托,以界线联检、界线争议防控、界线界桩更换和界线勘定为重点,以创建平安边界、维护边界地区和谐稳定为目标,各项工作有序推动。

——2016年以来,持续推进第三、四轮界线联检,对68条、总长度6.2万多公里的省级行政区域界线实地走向、约2500颗界桩和界线标志物等进行了认真核查。

——多次下发有关界线争议隐患防控的通知,会同有关部门妥善调处争议纠纷。指导要求有关地方切实做好蒙吉、蒙陕、蒙甘、苏鲁、川滇、藏青等边界地区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加强界线争议隐患排查调处。

——每年印发省界界桩更换工作的通知,组织更换晋豫线、皖鄂线、赣湘线、甘宁线等14条省界界桩340颗。

——指导督促黑龙江省伊春市、浙江省龙港市等地在行政区划变更后,及时勘定行政区域界线。

——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边界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平安边界建设工作机制,推动界线管理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各地加强联席会议、联谊互访、联合会商、应急处理等方面制度建设,不断将平安边界建设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致知力行,继往开来。面对新情况、新形势、新问题,各级民政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划地名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稳妥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巩固区划地名信息的技术基础,全面推动区划地名管理与服务有效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中国社会报

时间:2020年12月23日

链接:

http://epaper.shehuiwang.cn/epaper/zgshb/2020/12/23/A01/story/499630.shtml



资讯收集:孙欣仪

编辑:刘家瑶

校对:周辰

责任编辑:黄海红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的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的消息,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其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往期精彩推送:

浅议地名的地域寻根文化与传承 ———以上海市宝山区顾村公园为例

从东官到东莞:东莞得名由来   ——兼与黎诚先生商榷

官印与地名 ——“慎阳”及相关地名变迁的传说与史实

赣江沿岸各县市名称由来及其命名特点

“黔”成为贵州简称的文化探源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