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地名大会》|| 风雅桐乡

江西地名研究小组 江西地名研究 2022-03-18


“古有梧桐,凤凰来栖”,桐乡之名,意为梧桐之乡。清光绪《桐乡县志》卷一记载:“梧桐乡,古称凤鸣市,昔多梧桐,相传五代时,曾有凤凰来集。”1958年,桐乡、崇德两县合并成桐乡县,1993年桐乡撤县设市,隶属嘉兴市。


杭白菊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中间是桐乡。”桐乡市,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居沪杭苏金三角之中。自古以来就有“丝绸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的美称。境内地势平坦,没有山峰,地理条件十分优越。也许就是因为没有山峰,人们对山有着一种别样的追求。因而,桐乡和山有关的地名也不少,如岑山、甑山、梵山等。


京杭大运河


桐乡市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境内河港纵横,密如网络。蜿蜒的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在桐乡市境内流长41.77km,流经16个乡镇。西南-东北走向的澜溪塘,是沟通桐乡市与江苏省的主要河流,还有北港河以及康泾溏等等河流。沙渚塘也是桐乡的重要河流,沙渚塘不是一条河,而是南沙渚塘、中沙渚塘、北沙渚塘三条河流的统称。三条沙渚塘呈平行状,自西向东流,孕育出高桥、留良、骑塘及虎啸等小镇,带动着桐乡一代代人的繁衍与发展。



河网的密布,也使得这个江南水乡自古就有数不尽的桥梁。就如茅以升在《浙江民间桥梁》序言中写到:“桐乡平均每平方公里有桥四座。”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崇福镇司马高桥,濮院镇的女儿桥、始建于清光绪九年的裕庆桥……桐乡的古桥,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连接着桐乡人民浓浓的乡愁,无声的述说着桐乡的前世今生。江南水乡的气候与地理环境也决定了“水”和“桥”在桐乡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因而桐乡市有许多与水和桥相关的地名,如高桥镇、洲泉镇、陈家浜村等地名。


司马高桥


一水分吴越,三脚定乾坤,桐乡是一座经历过岁月流淌,感受过人文浸润的城市。桐乡历史悠久,据分布于桐乡市各地的十处新石器时代古文文化遗址证明,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就出现了原始社会氏族部落。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古镇文化等交相辉映,共同构成桐乡独特的文化内涵。


翰林第


桐乡经历过沧海桑田,也见证过风云变幻。一个景点甚至一条街道都有其自己的故事。坐落于乌镇观后街的翰林第,本是乌镇富商萧廉之宅,人称“萧家厅”。后来,清朝官员夏同善被钦点为翰林,得“翰林第”匾额,并将其挂于萧家厅上,萧家厅便成了翰林第。说起夏同善可能大家不怎么知道,但是“清朝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则耳熟能详,当时就是他联络朝中大臣汪鸣銮、朱智、林洪枢驳回详文,才没有让余杭知县刘锡彤得逞判杨乃武死刑。桐乡市凤鸣街道上的路家石桥,跟“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个典故有关,还有屠甸镇、濮院、堰桥、好事桥、和睦桥等等地名都有一个民间传说,虽说有一些已经不可考,但是讲好其中的地名故事对于增强桐乡影响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子恺西路


除此以外,桐乡的一些道路命名也折射出桐乡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濮院的始祖濮凤命名的濮凤路;以明代著名农学家《补农书》的作者张履祥名字命名的履祥路、杨园路;以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思想家、诗人、时文评论家、出版家吕留良命名的留良路、晚村路;以当代著名文学家、画家木心命名的木心路;以著名摄影家徐肖冰名字命名的肖冰路,还有茅盾路、子恺路、琴秋西路、君匋大道……正如桐乡市地名办相关负责人说道:“桐乡历史文化名人已基本在道路名上都有名可循,这不仅让名人文化在地名上永驻、让地名更具文化内涵,也能更好地宣传、保护桐乡悠久的历史文化,服务于人文名城建设。”


乌镇


在桐乡,有小桥流水的江南人家;有“江南巨镇”濮院的时尚风雅;有“一片片落英,都含蓄着人间情味”的人间烟火;还有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智慧成果和无限未来,古韵与科技完美结合。《中国地名大会》“地方展演”环节中,桐乡通过《从前慢》《丝·乡》两个节目向观众展现了桐乡的风雅和时尚,通过乌镇的互联网大会跟科技的发展展现了桐乡的智慧,将地方特色全方位呈现给全国观众,让更多的人看见了桐乡,也让更多人看见了桐乡的乌镇。


相信在之后的《中国地名大会》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美丽的风景,更多动人的文化,更多动人的故事。





来源:江西地名研究作者:黄海红、黄舒馨
编辑:黄舒馨校对:黄海红审订:黄海红图片:网络

(欢迎转载,合作及转载授权请联系微信:hhhG11,

或于公众号后台留言,我们会及时与您联系,谢谢!)


链接


论浙江省的方言地名浙江省县(市)名简考
江西地名散记||杏花楼杂诗有感
江西地名散记||钟灵毓秀——庐山看《中国地名大会》,赏恩施万千风情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