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西兴国:中央苏区反“围剿”主战场

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关注


兴国县建县始于三国时期,吴嘉禾五年(236年)置平阳县,北宋大平兴国七年(982年)以年号“太平兴国”始名“兴国”。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兴国县是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将军县、烈士县,是第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

1931年6月20日,在红1方面军总前委扩大会议上,确定了第三次反“围剿”战略总方针,是继续采取毛泽东诱敌深入的方针,把敌人引到苏区内部来打,利用苏区有利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避敌主力,选择敌人较弱的一路首先击破,然后各个击破。


最初设想“在于、瑞、石、汀四县布置巩固苏区做战场”,考虑到闽赣边是新苏区,“人民这个条件”比较差。所以,当敌人从抚州向闽赣边厚集兵力,急欲与红军决战时,总前委放弃了在闽赣边布置战场的设想,千里回师,红军3万余人于7月28日在高兴完成了回师集结的任务。本来红军选择较为薄弱的富田、陂头以东敌后方联络线作为反攻作战的第1个方案,但进入沙村后,发现国民党陈诚、罗卓英两师已先赶到富田,正在抢修工事。敌情骤变,红军折回高兴。这时,仅剩高兴圩及其附近几十里的地区可供红1方面军集结。兴国城、崇贤及沙村均被敌人占领,三面受敌,西面又是赣江,形势十分危急。总前委果断决定“由西向东、中间突破、袭敌后方”,先取敌中路最弱的上官云相第3路进击军。

 

# 莲塘战斗 #

8月5日晚,红1方面军3万余人,冒着倾盆大雨,从高兴悄然行进,一夜间穿越敌蔡廷锴与赵观涛两师之间20公里间隙地带,拂晓到达莲塘附近。6日中午,红3军团1师师长李实行带一连人与敌人抢占安凤山制高点,不幸中弹负伤,后牺牲在茶岭红军总医院。7日拂晓,红军向十万洲的敌人发起总攻。消灭了谭子钧旅。混战中,谭子钧被击毙。毛泽东评价说:“第三次反‘围剿’虽是那样急风暴雨的局面,千里回师,又被敌发觉我们迂回其侧后的计划,但我们仍忍耐折回,改用中间突破,终于在莲塘打着第一个好仗。”

 

# 良村战斗 #

7日上午9时,莲塘战斗结束,敌溃兵沿着来路向良村逃跑,红军衔尾猛追,在良村歼敌54师主力1个旅又2个团和1个直属工兵营。敌54师副师长魏我崴、旅长张銮诏被击毙,监军长刘春荣、161旅旅长王育德等被俘。

 

# 黄陂战斗 #

8月8日,红军准备攻击永丰龙冈的敌人,但得悉龙冈守敌已急电求援,遂放弃龙冈的有准备之敌不打,主力部队连夜挥师东进,奔袭80里外的宁都黄陂之弱敌。11日,在黄陂一举歼灭毛炳文第8师4个团。这时,敌人才发现红军主力在黄陂附近。于是,各路敌军纷纷掉头东进,向黄陂包围。而我军则当晚就主动撤出黄陂,隐蔽在宁都阳斋一带休整,只派出34师继续诱敌东进。

8月15日晚,红军主力从阳斋经良村中洲,穿过敌蔡廷锴与陈诚部队间约10里的间隙,于16日抵达兴国枫边、城冈一带集结休整。8月底,再度西移到茶园、隆坪、永丰一带。9月初,两广军阀联手通电反蒋,出兵湖南。蒋介石电令“围剿”军总退却,组成援湘大军入湘作战。

 

# 高兴战斗 #

老营盘战斗打响后不久,敌19路军蔡廷锴3个师、韩德勤第52师闻讯参战,敌人共投入5个师6万多兵力。这是中央苏区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战斗,双方激战3天,战线长达70多华里,由于双方兵力悬殊过大,最后打成对峙,红军在这一仗中伤亡达3000多人,牺牲了曾士峨、邹平两位师长。打死打伤敌人1万多人。在战场中心高兴一带,当时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这个当年兴国县最大的城镇被打成了一片废墟。


#方石岭战斗#

9月14日,敌韩德勤52师掩护蒋鼎文第9师经崇贤逃往吉安,晚上蒋鼎文师逃到东固张家背,韩德勤师在方石岭下的白石村。红1方面军封锁方石岭隘口,切断两师的联系。15日晨,把韩德勤师截成数段,全歼该师,无一漏网。韩德勤化装成伙夫,骗取路费逃跑了。红3军则在张家背歼灭蒋鼎文1个炮兵团和1个辎重营。




来源:《中国地名》2012年第1期

选稿:周辰

编辑:郭娟

校对:华丽

责任编辑:刘优华



★ ★ ★

往期推荐

南京诗意地名

地名文化中的红色茅台

南京含有“马”字的地名

党史中的地名——嘉兴

以“江西”得名的地名文化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