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代《福建海防图》台湾地名考(下)

周运中 江西地名研究 2023-02-26

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关注

魍港即蚊港,康熙《诸罗县志》卷首地图绘出蚊港,在八掌溪口,其东南还有井水港、咸水港,咸水港南有咸水港街,即今台南市盐水区,其北有井水港村,今盐水区南有番子寮村,又名欢雅,即闽南语番仔的谐音,此地既然是原住民村落,但是居然不见于康熙《诸罗县志》地图,但是图上的咸水港街南面有个大奎壁村,


▲ 图一0 《福尔摩沙与渔翁岛图》局部


此村应即番子寮的原地名,所以《诸罗县志》卷二《街市》说:

咸水港街,属大奎壁庄,商贾辏集,由茅港尾至笨港,市镇此为最大。

咸水港街原为大奎壁庄地,现在的盐水区在乾隆四十六年建有奎壁书院。在清代中期,此地还很繁荣,有“一府二鹿三艋钾四月津”之说,月津、月港即盐水港别名,林衡道采集的传说表明盐水镇旧名大龟肉,此名即和奎壁有关,因为奎壁即《隋书》所说的句鼊(蠵龟)。这个大奎壁,传说正是林道乾的活动之地,《诸罗县志》卷十二《外纪》说:

陈小厓《外纪》:明海寇林道乾为俞都督大猷所追,穷窜台湾,势蹩。恐不能据,以酒食绐诸番,醉而杀之,有阖社无噍类者,取血调灰以固船,乃航于遥海。大奎璧劈破瓮(诸罗地),是其故穴。或云到昆仑,不知所终。郡志:道乾遁占城,今尚有遗种。

这里说林道乾在大奎璧村杀害原住民,可能表明林道乾和这里的原住民有冲突,但是他的主要目的一定是夺取远航的物资,而不太可能是要原住民的血。这说明林道乾活动的魍港就在八掌溪入海口附近,这里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所以成为汉族渔民的活动区。魍港最大宗的出产是乌鱼。1633年12月31日,有两艘中国船从魍港来到热兰遮城,缴纳1000条乌鱼为什一税。[1]乌鱼也是后来北港开发的基础。魍港还有其他水产,《诸罗县志》同篇说:

红虾,夏肥,膏贯脊至尾,清脆悦口,色亦佳,宜丸,宜脯,大者作对,陈小厓拟之“霞肤雪肉”,良然。

茅港尾、蚊港多蟳,大而肥美,膏踰于肉,色如朱。

蚊港(魍港)南面不远就是急水溪,光绪五年(1880年)出版的《台湾舆图》的《嘉义县图》的急水溪入海口是红虾港,即今台南市学甲区的红虾港村,其西即北门区的南鲲身村,原为海中沙洲,如同台南市外侧原有一鲲身到七鲲身,在八掌溪入海口,原有南鲲身、北鲲身、青鲲身,南鲲身与青鲲身之间还有北门屿,康熙《诸罗县志》卷七《水师防汛》说:

蚊港,在县治西南六十里,港口为青峰阙、猴树港、咸水港、茅港尾、铁线桥、麻豆港等处出入所必由,港在青峰阙之内······内分北门屿,在蚊港青峰阙之南,有小港,可停泊取汲之所。南隔马沙沟沙线六里······马沙沟,与北门屿斜对,沙线水浅,止可取汲,南隔青鲲身沙线三里······青鲲身,南隔鹿耳门水程二十余里,止可取汲。

康熙二十三年设蚊港汛,光绪《台湾舆图》的《嘉义县图》(图一一)将其标在八掌溪口,但是有学者在转绘为现代地图时,误把此地画在嘉义县东石乡南部的朴子溪口,其实原图的蚊港汛紧邻番仔寮,其外是青鲲身、南鲲身、青峰阙,此图把这三个岛和马沙沟画成东西平行,这是不对的。其实《诸罗县志》卷首的地图显示,南鲲身南面是青峰阙,而青峰阙南面是北门屿,即今北门区所在,北门屿南面是马沙沟,即今将军溪口的马沙沟,再南才是青鲲身,这一条沙洲连为南北一线。所以清代的麻豆港也由蚊港出入,但是在明朝,麻豆溪等还是直接入海。根据两图,猴树港即今朴子溪入海口,铁线桥溪即今急水溪。


▲图一一 光绪《台湾舆图 ·嘉义县图》

青峰阙的炮台是荷兰人所建,《诸罗县志》卷十二《古迹》说:

青峰阙炮台,在蚊港口,荷兰时筑,今圮。

卷七《水师防汛》说:

青峰阙炮台,在青峰阙港口之南,港外有南北二鲲身沙线,港水东入蚊港,为县治以南第一扼要之地。荷兰时筑,制略如城,中有井,今圮。故址半淹于海,故所遗炮为咸水沙壅,手按之皆如蠹粉,不堪用矣。

青峰阙在南鲲身东南,后被海沙淤积,在今南鲲身和北门之间。据日本人的调查,北门屿盐埕庄西邻之地是青峰阙炮台旧址。但是北门屿位置靠南,所以青峰阙炮台似应在其北。《诸罗县志》的青峰阙炮台在蚊港外的沙洲最北端,再北是南鲲身,所以青峰阙炮台应在北门屿北部。青峰阙的名字来自青鲲身。

值得注意的是光绪《台湾舆图》的《嘉义县图》在蚊港汛之南有洲北场盐埕庄,其旁是青峰阁,两地被画在港湾内侧,和海中的青峰阙不在一起,这应是绘图错误,青峰阁就是青峰阙,读音接近,盐埕庄应即今北门区的旧埕。图上的北门屿居然被画到了急水溪南岸的内陆,北门屿西部的井仔脚今天还在海滨,居然也被画在内陆,而且急水溪口又有一个井仔脚港。南鲲身西部的蚵寮,图上也被画在内陆。这三个地名在图上的相对位置无误,是整体误植。而学甲西部的中洲应即图上的中社仔汕,学甲西南的苓子寮应即图上的苓仔寮,两地居然被画在急水溪北岸。

青峰阙的炮台其实就是荷兰人在魍港所筑的城堡,《热兰遮城日志》记载,1634年3月30日,荷兰人在热兰遮城的长官和议会决定阻止刘香到魍港,防止刘香等海盗给商人造成恐慌,从而给荷兰人的公司造成更大的损失。5月13日,有海盗在笨港抢劫,所以荷兰人派三艘船去寻找这些海盗,听说魍港湾开始变深,准备勘测是否能在魍港建设堡垒,以防西班牙人南侵。11月9日荷兰人决定给麻豆社、萧垅社人发放执照,以免他们骚扰在魍港烧石灰、捕鱼与在赤嵌耕地的中国人,因为这些人是为荷兰人服务的。

魍港是石灰产地,所以在今北门区之东还有个灰窑港村,此地应和魍港的石灰业有关,可能就是那个石灰岛。在荷兰人到魍港之前,魍港就有很多中国人,所以荷兰人才要中国人离开。是中国人最早开辟了魍港,他们在魍港的渔业、商业、制造业都是在荷兰人来到之前就有的。因为魍港是中国人最早开辟的聚落,所以有建造房屋的需求,成为工匠集中之地。1637年以后,荷兰人无数次从魍港运石灰到热兰遮城。魍港堡垒建好,中国人在城外辛苦工作,但是经常有魍港烧石灰的中国人被Vavorolan人攻击的报告。10月25日,荷兰人决定调集麻豆、萧垅、诸罗山、目加溜湾等盟友的军队,出征Vavorolang,31日,回到宽阔的魍港内湾,11月1日出海到达大员。11月16日,被Vavorolang人俘获的8名中国人被释放。

魍港还是鹿皮的集散地。据《热兰遮城日志》记载,早在1633年3月13日,就有中国海盗船只从台湾南部去北部,准备抢劫在魍港、二林、马芝遴社(今彰化县鹿港镇)等地收购鹿皮的中国船只。1635年6月27日,三艘中国船从魍港运了10000张鹿皮到热兰遮城。1638年1月23日,荷兰人贴出告示说在大员、魍港有检查员对运往中国的鹿肉称重,征收什一税。正是因为魍港资源丰富,又扼守大员湾北部的第一个河口港湾,所以荷兰人要在此建城。

魍港作为一个港湾,指的是南鲲身、北门屿到盐水区之间的海域,现在都已成陆。魍港作为一个汉族人开辟的村落,在今北门附近,荷兰人建立的堡垒也在这里。荷兰人建城往往在突出的海岬,比如热兰遮城在一鲲身,天启年间在澎湖所建之城在风柜尾。

荷兰人在建造堡垒之前曾经铲平沙丘,这使堡垒所在的沙洲地基不稳。其实荷兰人的遭遇,可能就保存在南鲲身的传说中。1970年在南鲲身搜集到一则传说,说南鲲身的著名庙宇代天府曾经在清代迁移,因为荷兰人窃取了邻近石井仑的乌金石和南鲲身的白马鞍藤头,乌金石是避水珍宝,任有多大潮水,不能冲垮,白马鞍藤头也是稀世珍宝,它们被荷兰人窃取之后,海潮冲垮沙洲。直到嘉庆年间,才改建此庙于桄榔山,又名虎峰,即今庙址。所谓荷兰人窃取珍宝,可能就是指荷兰人挖去沙丘,总之在明末清初此地的海潮确曾冲毁沙洲。

南鲲身代天府是台南著名大庙,建时很早,供奉五位王爷,所以今日南鲲身、北门之间还有王爷港,此地也有福建沿海送王船的习俗。魍港、王爷港读音较近,不过魍港一名可能和王爷无关。

魍港距离原住民村社集中的大员湾一带不远,但是和麻豆社、萧垅社之间又隔着急水溪和将军溪,林凤、林道乾等人在此活动,既可以保持和原住民的交流和贸易,又和原住民集中的台南市地区保持一定距离,使得聚落不会受到原住民的侵扰。


三、台湾南部地名

(一)加老湾

加老湾有一个巨大的河口,应是台江内海,现在已经淤积,在今台南市中心(图一二)。1628年12月27日,荷兰牧师甘迪留斯的记录说,荷兰人熟悉的部落中有目加溜湾(Backeloan),加老湾可能是省译。陈第的《东番记》说:

东番夷人,不知所自始。居彭湖外洋海岛中,起魍港、加老湾,历大员、尧港、打狗屿、小淡水、双溪口、加哩林、沙巴里、大帮坑,皆其居也。断续凡千余里,种类甚蕃。


▲ 图一二 北港、大线头、魍港、加老湾位置示意图



(二)小溪水、小溪水

加老湾所在河口之南,隔一个海湾有一个河口,标名小溪水(图一三)。再向南又有一个河口,也标名小溪水。

加老湾南的海湾,即今高雄市北部的海湾,南部的河口在今高雄市南部,即今高雄、屏东之间的下淡水溪,又名高屏溪。陈第《东番记》把高雄北部的海湾称为尧港,把高雄称为打狗,下淡水称为小淡水。再向南的小溪水,即《东番记》的双溪口,即今屏东县的东港溪。东港溪口紧邻高屏溪,所以高屏溪又名西溪,东港溪原名东溪,中间是双溪口。

(三)茭丁港

南部的小溪口南岸有茭丁港(见图一三),此地应为清代的茄藤港,因为海茄苳(Catia)得名。海茄苳见于台中以南的海岸,是一种红树林,不是中国大陆南方常见的乔木茄苳树。茄苳可译为加呈,高雄市茄萣区原名是茄埕田,也是源自海茄苳,台湾南部沿海的类似地名很多。茄苳、茄藤、茄萣、茄埕、茭丁的闽南语读音相同,茭丁港也即陈第《东番记》的加哩林,加里林就是海茄苳红树林(图一四)。呈、里形近,所以讹为加里。因为汉族人翻译外族名词时喜欢加个口字,所以又被写成加哩。

茄藤港在今东港镇与南州乡交界处,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凤山县采访册》丙部《港澳》记载:“东港······在港东里,县东南三十里······南平港······旧志作茄藤港。在东港东里,县东南三十三里。”茄藤港在东港东南三里,此处原属原住民茄藤社。南平港在今南平里,有金茄萣港的传说。此港介于双溪口与林边溪之间,因其南有沙汕,也是一个良港。乾隆初年有泉州之陈、苏、洪、李、庄五姓到茄藤港,开垦大潭新庄、下廍庄、三叉河庄,在今大潭里、下廍里、三西里。紧邻其东的南州乡万华村即茄藤社,万华是闽南语番仔的雅化。其东南的佳冬乡源自茄苳脚,是同源地名,不是茭丁港。


▲ 图一三 《福建海防图》中德小溪水、小溪水、茭丁港

▲ 图一四 茭丁港(加里林)位置图


2008年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发现了一幅明末闽南商人绘制的大型东方航海图,图上的台湾岛仅有北港、加里林两个地名。加里林就是加哩林、茭丁港。前人考证这幅明末航海图上的加里林,因为没有对照《东番记》与《福建海防图》,所以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而《福建海防图》台湾南部名为港的地名仅有北港、魍港、茭丁港,正是因为这三个港是汉族人活跃之地,所以称为港。

陈第《东番记》有加哩林(茭丁港),但漏记重要的北港,《福建海防图》有北港、魍港、茭丁港。牛津大学藏图有北港、加里林(茭丁港),没有魍港,不知是因为魍港已经衰落,还是因为魍港附近原住民太多,或是因为荷兰人占据台南与魍港,所以图上不画魍港(图一五)。


▲ 图一五 牛津大学藏明末闽商航海图中的台湾



(四)沙马头

再南部有一个港湾,南部有沙马头。此港湾即台湾岛最南部的海湾南湾,沙马头是台湾岛最南部的鹅銮鼻。光绪二十一年《恒春县志》卷一五《山川》说:“鹅銮鼻,旧名沙马崎。”此名在明代就有,《顺风相送》出现沙马头3次,沙马歧头2次;《指南正法》有沙马岐头4次,其中2次是沙马岐头门。沙马应即沙漠,漠的古音是mak,在澎湖县望安乡将军澳屿西南角也有一个砂莫时,应即沙漠屿。鹅銮鼻一带海岸多沙,南有白沙鼻,西有砂岛,东有风吹沙景观。


结论

这幅明代万历时期绘制的《福建海防图》不仅画出福建沿海,还画出台湾岛和菲律宾、冲绳等地,说明那时的福建政府对台湾岛、菲律宾、冲绳已经非常熟悉,而且已认识到台湾在福建海防中的重要地位。

明代《福建海防图》不仅标出台湾的22个地名,而且分布在台湾本岛及附属岛屿。有2个地名在花瓶屿与黄尾屿,另外20个地名分布在台湾岛最北的基隆到最南的鹅銮鼻。这些地名均匀地分布在基隆、台北、桃园、苗栗、彰化、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等10个县市,完整地画出台湾岛的西部海岸。这说明当时福建水师对台湾岛的测绘非常完整,明代中国人对台湾的认识绝非模糊不清或片段零散。钓鱼岛在花瓶屿与黄尾屿之间,图上画出花瓶屿与黄尾屿,说明整个钓鱼岛列岛都属于明朝管辖。

明代《福建海防图》上标出的20个台湾岛地名涉及自然山水、原住民村社及汉族人活跃港口,还有汉族人捕鱼的渔场,说明福建人在台湾非常活跃。正是因为福建渔民、商人在台湾非常活跃,所以福建水师才能绘制出如此精确的《福建海防图》。图上的很多地名沿用到清代甚至现代,这说明来自大陆的汉族人在明清时期开发台湾是一个连续的历史进程,没有因为荷兰及西班牙人占据台湾而中断。

文章作者:周运中

文章来源:《国家航海》2015年 第4期

选稿:何铂羽

编辑:刘言

校对:周辰

审订:张纯瑜

责编:刘言

(由于版面有限,文章注释内容请参照原文)


往期精彩推送

再谈武王伐纣进军路线

论先秦时期我国地名学的特点

历史上梅州山区的开发:地名学的视野

浙江地名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策略研究 ——以宁波为例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