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老:杨小凯经济思想是怎样颠覆传统经济学的
▲本文作者:茅老(左)(识别二维码即可领略众多思想家的真知灼见)
杨小凯的经济思想
是怎样颠覆传统经济学的
文:茅老 编辑:先知书店
作为最接近诺奖的华人经济家,杨小凯的“后发劣势预言”已广为人知,但是,他丰富的学术成果却由于过于尖深,导致大部分人无法领略其学术魅力。作为杨小凯生前的良师益友,经济学家茅老早在80年代便与杨小凯一起研究学术问题,并一字一句校对了杨小凯的著作《经济控制理论》。今天,先知书店为您汇编了茅老对杨小凯经济学思想的全面介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您领略杨小凯辉煌的学术成就。(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本文作者名统一用茅老代替 )
现代经济学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由于后者有一个结构严密的理论框架,所以经济学才被承认为一门科学,才有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然而微观经济学有一个严重的不足,它只研究给定经济结构条件下,各种资源的合理使用和配置,所以微观经济学又称为资源配置的学问,或者干脆称为价格理论。
▲最接近诺奖的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他所创立的新兴古典经济学重建了经济学大厦,却在56岁英年早逝。而他在20年前的预言,今天已开始显现,扫码即可阅读
但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分工,却并未能在微观经济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斯密在《国富论》中特别强调了分工促进生产率的发展,并举了针的生产为例。经济学家并不是故意忽略了分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是未能提出一个理论解释,精确地分析分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于是分工只能是一个经济思想,而成不了一个经济理论。
而杨小凯所创立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弥补了这方面的缺失,他用数学工具把分工思想模型化,使之成为一个全新的结构严密的理论框架。并广泛运用于微观、宏观、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产权和企业理论。这便是他学术的伟大之处。
『新兴古典经济学
对资源配置学说的颠覆』
按照资源配置理论,由于边际收益递减的普遍规律,对任何一种活动(生产或消费)投入太多的资源都是不利的,因此之故才有所谓按比例发展的规律。而这套理论的隐含前提在于,资源的最优配置发生于各部门边际产出相等的情况下发生的,也就是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状态”。
但在真实的经济活动中,人作为消费者面对着几万种消费品,只消费其中的几百种,其余的消费量为零;一部分生产者的人更不会去生产几万种产品,而只生产其中的一两种,其余的产量为零。这彻底否定了资源配置理论“一般均衡状态”的前提假设。
▲杨小凯教授呕心沥血之作,足以荣获诺奖的经济学巨著(点击图片即可一键收藏刚刚低调结集出版的《杨小凯学术文库》九卷本。)
杨小凯在《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一书利用数学模型对此进行了完美的解析,并一举颠覆了“一般均衡状态”,而这一修正对微观经济学具有革命性意义。
『新兴古典经济学
对发展经济学的重构』
分工理论不仅颠覆了微观经济学,还对发展经济学具有重大贡献。杨小凯用数理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雄辩地证明了,经济的腾飞在于分工的不断深化。
杨小凯在《发展经济学》中指出,分工是一种信息不对称,在分工社会中,专门从事某一生产的人,只管钻研自己有关的生产技术,而不必去过问别的知识。由于人的精力有限,他可以不问其他而专门创造并积累自己的生产知识。当社会内每一个人都如此做的时候。整个社会所掌握的生产技术可以成亿倍地扩大。
但是,分工的不断深化也造成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信息不对称,即买方不知道产品的真实情况。比如:我们大多数人都消费电视机,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它是如何生产的,知道它的成本的人就更少了。这种信息不对称,会产生了投机行为的机会。而且分工越是发达,此种机会越多。
▲杨小凯教授尽其一生写成的经典之作,颠覆传统发展经济学的巨著(点击图片即可一键收藏刚刚低调结集出版的《杨小凯学术文库》九卷本。)
那么这个问题无解了吗?杨小凯认为,只有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卖方之间的充分竞争才能纠正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危害。
『制度是盛衰的关键』
分工不断深化的结果是交易次数增加,但是分工不会无穷细分,因为交易是有成本的,那就是交易费用,它将停止在分工的收益等于交易成本的那个节点上。
过去的经济学理论认为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原因。在杨小凯看来,这是一种肤浅的看法。他指出制度的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优秀的制度带来的结果将会是交易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拉美国家由于缺乏优秀的制度,由此充满了贫困,抢劫和恶性通胀
而这一结论正符合近百年来各国经济发展或停滞的历史经验。经济学的权威期刊《经济学动态》在1992年第9期中指出:
“自斯密建立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后,经济学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个是将制度视为给定的,其结果是非常数理化的微观经济学;一个是将制度本身,特别是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马克思是这方面最杰出的代表。杨小凯等人的研究则重新将这两方面的研究汇合起来,将经济发展的制度根源与资源配置理论相结合。堪称大家!”
『完善的法治环境
才能促进分工』
杨小凯在《经济学原理》中分析道:分工和规模经济会发生冲突,因为分工越细会导致规模缩小。要兼得二者之利,最主要的方法是扩大市场规模。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把比较优势建立在自然资源秉赋和要素价格的差别上。
而分工理论则论证了国际贸易由于扩大了产品市场,可使分工进一步细分,从而使生产率和产品种类同时增加,所以开放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利益对于大国如美国和中国尚且不可忽视,逞论对于规模较小的大多数国家。
▲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读懂新兴古典经济学显得至关重要。(点击图片即可获取杨小凯对贸易战的真知灼见)
企业理论和产权经济学是近年来受到特别重视且发展异常迅速的经济理论。杨小凯用他的分工理论于这两个领域同样得出了创造性的进展。
杨小凯在《经济学原理》中指出:合作越可靠,风险越小,则分工越发达。所以法律环境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他提出了,事前交易费用(法律环境)和事后交易费用(在谈判时不能确定的,由于一方取巧而造成的社会效率损失)的概念。
他在书中经过严密的逻辑推演和大量经典案例(例如倍受关注的中国农村改革)证明:由法律制度决定的界定产权的效率提高,会提高分工度,市场规模、贸易依存度及生产力。
『企业家并非剥削者』
在新兴古典经济学中,企业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在以分工为主导线索的思考下得到了统一。那就是企业的成长和经济的发展是同步发生的,然而在传统的发展经济学中这二者并不相关。
杨小凯在《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中指出,分工是企业成长和经济发展的根源。交易效率同时制约着企业成长和分工发展。自由化政策提高交易效率,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减少交易风险交易费用。
▲颠覆了主流经济学界的经典著作(点击图片即可一键收藏刚刚低调结集出版的《杨小凯学术文库》九卷本。)
二者共同的作用造成了以企业林立为特征的富裕社会。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全新框架来观察,人均收入增长、贸易依存度增长、市场扩大、内生比较利益的增加、专业贸易部门的扩大和其他结构变化都是分工内生演进的不同侧面。而传统发展经济学中却将人均收入增长看成是结构变化的推动力,而结构变化又促进了经济发展,这显然是错误的。
关于企业理论方面,杨小凯利用数学模型指出:企业只有可能在分工的条件下才能出现,而且必定是劳动力的买卖比起管理技术的买卖交易费用低才会出现企业。其原因是企业主的劳动从数量质量上更难界定,其交易费用更高的缘故。
因此企业制度可以把一些交易效率极低的生产活动纳入分工系统,避免对这些活动的直接定价和买卖。企业主的剩余权就是他的服务的间接定价。这样看来,企业主的剩余权不是剥削而是其劳动报酬。
『政府在经济衰退时
需要干预市场吗?』
分工理论又被用来作宏观经济的研究。在《经济学》中,杨小凯证明了,货币的出现是分工演进的一个结果,是分工演进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发生的出现的事情。
证明在生产资料生产的分工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没有商品货币高级分工就不可能实现,证明了纸币用作商品货币大大提高交易效率,促进了分工和生产率。
▲杨小凯对宏观经济学的洞察,在一定程度了终结了哈耶克与凯恩斯之争。(点击图片即可深入理解两派学说相争的本质!)
他在《经济学原理》中证明了,商业从兴到衰的周期循环和失业具有积极意义,因为这种循环是分工的产物,二者互为依存。市场有自我修复的能力,能从衰退中重新恢复,根本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走进杨小凯的思想世界·
作为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生前学术成果丰硕,出版了多部重量级中英文专著。但因特殊原因,杨小凯的多数著作早已绝版,他的思想,随着他的英年早逝也逐渐被遗忘。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先知,满足书友们阅读、收藏杨小凯作品的愿望,先知书店为您奉上国内外首次结集出版的《杨小凯学术作品全集》(九卷本),该版本系国内首度问世。
本文作者,90岁的茅老在得知《杨小凯学术文库》出版后,在多个场合,大力推荐这套曾“让他醍醐灌顶之作”(茅老原话)。本书由先知书店独家限量销售,您可点击下图,抢先收藏。
注:本文根据茅于轼老师的纪念文章汇编而成。标题由编者所加,推送时有删改。点击上图或文末“阅读原文”,购买杨小凯先生学术作品集(九卷本*首度问世)。转载、购书或交流,请加小编微信:13321173510。
⊿订阅杨小凯的思想世界
阅读更多经典好文
·中国版"哈耶克大战凯恩斯": 张维迎、杨小凯与林毅夫的四次交锋
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进入优惠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