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奖特辑 | 张琢琪: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导语


2020年国家奖学金的评选已落下帷幕,中文系国奖获得者不仅成绩优异,且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能积极参加学生工作、热心参与公益活动,为自己的大学生活添上了绚烂的一笔。“学海无涯勤是岸,云程有路志是梯”,本次“国奖特辑”专题将带大家了解中文系本科国奖获得者,以榜样力量引导前行方向。


人物简介


张琢琪,共产党员,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在校期间,张琢琪任中文系乙班班长,参与校级优秀学生培养计划,分赴山西灵丘、四川、重庆支教,前往美国湾区调研。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中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中山大学勤工助学先进个人”等荣誉。在中山大学“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坚持严格要求自身,夯实专业基础,全面完善个人素质。



01.

夯实专业基础,寻找学科兴趣


张琢琪保持多门成绩单科第一,多学期成绩年级第一,将本科生活深深扎根在中文系的专业学习中,为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奠定坚实根基。“我很珍惜自己成为了‘中文人’,保证好专业知识的学习才不辜负留在这里。”带着这样的信念,张琢琪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努力,在保证听课质量的基础上,既通过课后对笔记的再次整理巩固所学,查缺补漏,更主动涉猎文献书籍,积极拓展相关知识。张琢琪认为这既可以做到“有备而来”,将自己的困惑和思考更好地与老师交流,更能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内化为习惯,将每一个普通日子积沙成塔,换来坚实的根基与理想的高度。在夯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张琢琪努力发掘学科兴趣,励志深造求学。她明确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自己的兴趣方向,在完成文学史、文学理论、经典作品导读等基础必修课程的学习后,针对性修读、旁听相关课程与讲座,拓展知识边界,深入领略经典作家与作品的魅力,把握现当代文学重要思潮,规范学术研究方法,并在课余时间广泛而自由地阅读,将每一次作业都视为未来学术研究的重要积累与锻炼。就这样,张琢琪不仅获评“优秀学年论文”,更顺利推免为本系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02.

不断丰富自我,遇见更大世界


张琢琪思想立场坚定,积极上进,自入学初便提交入党申请书,并于2019年12月转正为中共党员。作为党员,她自觉践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支部活动与公益服务,陪伴广州外来务工子女,在社区医院与敬老中心担任义工,为贫困地区捐献衣物,参与基层抗疫志愿服务,践行青年党员的社会担当,并于2018与2019年连续荣获“中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在专业能力扎实的基础上,张琢琪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多维度塑造自我。她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参与撰写“岭南文艺百家丛书”,发表《白驹荣:清音开源秀岭表,客途秋恨谱绝唱》,展现出较好的文字功底。经选拔,张琢琪加入中山大学“逸仙思源·服务社会”优秀学生培养计划,并任2018年度理事,先后赴山西、川渝等地进行支教、调研、企业参访等实践活动,并于2019年暑假作为中山大学学生代表与清华大学等五校师生赴美开拓国际视野,彰显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此外,张琢琪还任中文系2017级乙班班长,2018与2019年连续获评“中山大学勤工助学先进个人”。


求知亦需实践,小我外更见大我,在张琢琪看来,社会实践不仅是在更大的世界里丰富自我,更是向外面世界发光发热的有益回馈,“我小时候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孩在海边执拗地把一条条小鱼放生回大海,并在别人质疑时喃喃回应,‘这条小鱼在乎’‘这条也在乎’。我相信世界可以一点点变好,也觉得世界该由我们一点点变好,超越功利的收获,更显中文人的朴素浪漫与社会担当。


03.

眺望未来,前路有光


张琢琪坦言,获得国家奖学金是奖励、回报,但也是更大的压力,求学道路不是一蹴而就,正如国家奖学金的获得,持续的勤奋努力才能换来时光的积淀。一路走来,张琢琪感恩受到了爱与包容,以及榜样的力量,这其中既有导师与任课教师的鼓励引导,“高山仰止”的引领示范,更有身边优秀朋辈的激励。因此,超越努力带来的丰厚奖励,张琢琪希望自己始终不忘在阅读和求知过程中内心的踏实、丰盈与喜悦,不忘将每一份执念都化为对自我的鞭策与勉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优秀各有模样,国家奖学金既是一个阶段努力的交代,亦是新篇章的起点。未来路上,她还将不负热爱与信念,以“不问收获”的理想主义,对抗庸碌与无为,为自己、为世界创造更多的改变与力量。


版权声明

编辑:黄佩琳

初审:李劲峰

审核:陈方

审核发布:于海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