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厕所里的男童便池,为什么惹火了一众人?

上山打恼虎 橙雨伞 2020-11-05

图/Giphy


作为女生,在商场的洗手间里,我偶尔会看见妈妈们带着年龄尚小的儿子来上厕所。
 
虽然对此感到不自在,但想到他们进的是隔间,也能体谅做母亲的心情,就暂时妥协了。
 
没想到最近的趋势是,小男孩们要理所当然地“入驻”女厕了。在某些购物商场,女卫生间里设置了专门的男童便池,理由是为了方便带孩子的妈妈……

 
这一看似体贴的举动,体现了太多太多未解决的问题。
 


目前的厕所,问题多多

 
首先,这种举措忽视了爸爸带女儿上厕所的需求。但也有网友提出,父亲单独带小孩出行的场景似乎并不常见。
 
因此,这暴露了第二个问题:社会对“丧偶式育儿”的接纳和默认。
 
在女厕里安装男童便池,看似是方便亲子共同出行,却没有去质疑“爸爸去哪儿了”,反而强化了就该妈妈带孩子的刻板印象。
 
然而,女厕人山人海,男厕空空如也,却还要在女厕里划分出一块给男孩子使用的空间,可见现存的公共设施对一种性别的体贴,对另一种性别的挤压。
 
而厕所里其他女性(包括小女孩)与小男孩共用卫生间的不适感,似乎也没被认真考虑过。
 
除了家长带儿童上厕所的情景外,非二元性别者对公共厕所的需求,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议。

图/The forward
 
此前,一位生理性别男、心理性别女的B站up主,提到自己在外面会穿女装、上女厕,就引发了部分网友的不满。
 
目前作为公共设施的厕所,大部分一开始便是按照生理性别来划分的,男入男厕,女入女厕,这是整个社会习以为常的使用规则,却并没有将每一个人的实际需求都考虑在内。
 
 

外星人也能上的厕所?

 
针对上面这些问题,一些看上去新奇的厕所应运而出:
 
在北京,有一家烤肉店的卫生间分成“女”和“随便”,引起了热议……

图/微博 

在伦敦,一间厕所的标识是“whichever(随便哪种)”,而在美国,有间厕所的标识是“we don’t care(我们不在乎)”;
       
图/BBC

图/Mashable      
 
在新西兰,一家剧院的厕所标识则是“哪怕是外星人也能使用的厕所,唯一的要求是请你洗手”;
       
图/Twitter
 
还有很多厕所更进一步,不管你什么性别,是天线宝宝、独角兽、恐龙,还是超人、二头人、安卓机器人,都“欢迎您来,欢迎您再来”。
     
图/Pinterest  
       图/seroundtable.com
       
图/Pinterest 

这些厕所无疑打破了传统二元分类的限制,为公共厕所如何性别友好地服务每一个人,提供了可贵的想象与方向。
 

一种解决所有问题的厕所?

 
上面这些形形色色的厕所,大多都是“性别友善厕所”的变种。
 
性别友善厕所(all gender restroom),又称无性别厕所(unisex restroom)、中性厕所(gender neutral restroom)。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的《国立台湾大学性别友善厕所设计准则及参考手册》里明确写道,这种新型厕所是为了改善女性(尤其是生理期、怀孕期女性),非传统性别特质者,以及需要照顾小孩的家长的处境,而量身定做的。


现今的二元厕所常见的问题,大多都能在性别友善厕所里得到解决。
 
首先,在性别友善厕所里,使用者的安全和隐私被摆在了第一位。
 
各种便器都放进单独、完整的隔间里,隔间的长宽高都有固定比例,以使人感到宽敞和舒适;独特设计的垃圾桶,保证了你扔进去的东西不会被下一位使用者看见;门板下面没有缝隙是基本原则,这点对于厕所使用者的安全非常、非常重要。
 
更值得一提的是,性别友善厕所里不仅有完整隔间,还会加装安全设备(防针孔、防偷拍灯光等),以保障使用者如厕的安全与隐私。

       

手册中对性别友善厕的设计有明确的规定与建议

  

其次,女性厕所数量不够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众所周知,使用坐式、蹲式便器的步骤比使用小便池更为复杂,增加了调整位置、穿脱衣物、使用卫生纸清洁等步骤。除了步骤多,女性上厕所需要的空间也更大,才能保证动作的流畅和活动的舒适。
 
此外,由于坐式、蹲式便器比小便池更占空间,所以男女厕所比例1:1的设计,其实是不公平的设计,很容易会导致女厕门外排起长队,而男厕的隔间根本没人使用的情况。
 
曾经有不少女性为了反抗这一设计,发起了“占领男厕”的运动,而性别友善厕所则贯彻了这一运动的表意以及最终述求:提供给所有人的厕所设计,使得女性能够使用的隔间数量大大增加了。
 
性别友善厕所里还设有专门的“亲子间”,不仅空间足够大,而且设有男孩、女孩和成人都能够使用的便器,还有扶手、置物架、尿布台、儿童安全座椅等设施。带孩子的父母,可以直接进亲子间,避免对他人造成困扰。


对非传统性别特质者来说,性别友善厕所则提供了一个平等、尊重的空间,在这里,TA们都能安心做自己。

 
性别友善厕所的可圈可点之处还有很多。
 
有人不希望自己在化妆、补妆时被洗手间里其他人看见,性别友善厕所就把化妆镜安排在不会反射的巧妙角度,或者把镜子放在单人隔间里。有的甚至还有专门的更衣室。
 
有人担心上厕所时的声音被别人听到很尴尬,性别友善厕所就决定在厕所里循环播放音乐,在隔间里增加流水声按钮。

为不同人群设置的隔间,都在门板上贴有明确的标识,和详细的使用说明,以防止任何人在使用时遇到困难。厕所的各个角落里,还装有急救铃和必要的安全设施。

 
而且,相比于传统的厕所,性别友善的厕所整洁度、通风度、明亮度、装饰风格等都有明确的要求,连入口的设计都有讲究,以减少排队的拥堵和增强通风。
 
设计团队甚至还考虑到,为了淡化性别刻板印象,内部的装饰色彩不应该使用传统的红色和蓝色,而是使用红与蓝融合形成的紫色。
 

这样的多功能厕所,不仅照顾到了特殊人士的普通需求,也照顾到了普通人士的特殊需求,可以被称作“人类友善厕所”了。
 

还是接受无能怎么办?

 
当然,仍会有人介意与其他性别的人共上厕所。
 
但其实,无性别厕所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稀缺和前卫。飞机上的厕所,火车上的厕所,部分餐厅里的厕所,还有我们最常用的家里的厕所,都是无性别的。


目前的性别友善厕所或许还不完美,我们接受也好,反对也好,都没关系。它并不会取代现有的男厕和女厕,只是提出了一种正在试验中的新型厕所而已。传统的厕所此刻是,将来也大概率还会是我们生活的主流。
 
但有一点却很重要:有的选和没的选,是两码事。
 
性别友善厕所的可贵之处,是打开一点缝隙,透出一点亮光,提供给我们更多的选择。
 
传统的性别二分厕所,要么简单粗暴地把人划分成两类,让不符合标准的人削足适履,倍感压力,要么就让人们在原本就很有限的资源里去争抢不休。而性别友善厕所的设计原则,是以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为中心,不嫌麻烦地做出调整,致力于创造出一个所有群体互不妨碍、彼此理解的共处空间。
 
如何对待小众群体,体现了城市的文明度。

在前段时间的新闻里,阻止了1731万盲人出门的,不仅是城市规划对视障人群的无视,更是许多身体健全人士的冷嘲热讽:“残疾人,就别出门给社会添乱”“没必要为了个别人去改变所有人”“凭什么要为了你,给我们大家增加麻烦”……

不合理的盲道设计随处可见
图/新浪
 
这样冷若冰霜、固步自封的社会,真的能让居住其中的人们感到幸福吗?
 
平等的意义,从来不是服从大众主流的现状,而是关心权益未被照顾到的少数群体、弱势群体。这种接纳、包容、善意的态度,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P.S.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