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4月1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日本农业:敬畏自然、超前思维、死磕单品

陈立耀 互联健谈 2019-04-13



来源:农业行业观察(ID:nyguancha)

向西学习德国,学东学习日本...这就是中国农业经营者的想法。

尽管,还有很多人对以色列农业、荷兰农业等国家的膜拜,但学习的心态,终归是好的。

毕竟,日本农业已经让世界震惊和叫绝,虽然有些“变态”!对于这些,中国农业经营者该觉醒了...


中国和日本农业整整差了50年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日本农业已实现现代化,农户收入水平超过城市家庭,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城市相差无几。但,中国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

“日本农民收入惊人”!从日本杂志《PRESIDENT》在2013年公布的“日本各职业年均收入”排名中可以看到的是,日本农民年均收入竟高达到756万日元(约合49万人民币),甚至还超过了公务员等诸多职业。

从收入这一点来看,物质生活完全可以匹敌城市,说日本农民是“生活在农村的市民”并不过分。然而,这并不仅仅体现在收入上。

然而,根据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的消息来看,2016年上半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50元。

这收入与日本农民49万相比,相差80多倍,想想真是寒心。

另外一个就是土地!土地是农业的根基!土地不好,一切都免谈!


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日本已有一些农户开始探讨有机农业的运行模式。从这一时期开始。日本各地苹果生产开始逐步走上有机生态农业时期。这也是敬畏土地、敬畏自然的写照。

日本果园土壤管理先后经历了传统农业时期、化学农业时期和有机生态农业时期三个阶段。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有一些日本农户开始探讨有机农业的运行模式。

日本有机生态农业时期最显著特征是,首先,以追求超高品质为目标,合理负载,限制高产,减少土壤产出。其次,大力发展堆肥,广开肥源,一些果农发展起了畜牧业,保证果园有足量的有机肥。

然而,我国苹果园土壤管理似乎正处在化学农业向有机农业过度的时期,许多果园,盲目追求高产,大量使用单一化肥,果园土壤已经非常贫瘠,有机质含量不足1%。这样的果园,管理水平再高,也难产出好果子。

因此有人称,中国要花50年或许会赶上日本。但愿吧!!!


中国农业是散的 日本农业是团结的

90%以上中国农业还是小农户。

目前,小规模的兼业农户占大多数,2.6亿小农户仍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

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经营规模在50亩以下的农户有近2.6亿户,占农户总数的97%左右,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规模总体还不大,仍然以小农为主。

中国小农户在经营方法、规模上都存在弱小和被动地位。

中国的小农的情况,直接导致2个结果:1)土地没有办法集中;2)竞争力很难发挥。

虽然,国家已加颁发扶持小农户政策,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而日本不一样。

日本农户的生产规模都较大,一般农户全家只有2~3个劳动力,拥有土地50~70亩,个别农户达到200多亩,一个农户就是一个小型农业企业。

尤其是,日本农协的作用。

日本农业因为农协周到的服务而得以迅速发展,日本农协也因其无可替代的作用而迅速壮大。

日本农协已发展成为集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于一体的民间团体,不仅负责组织农业生产,购买生产、生活资料,出售农产品等经济活动,而且还负责将政府的各种补助金分发给农户或有关团体,同时代表农民向政府行政部门反映意见,以保护农民的利益。


商业思维 :品质与产业化

中国农业经营者的产品商业化或者产业化上存在很多盲区,或许“等靠”思维的惯性,而缺乏主动性或者突破性。

日本农民对农业商业思维有3个方面:1)产品品质;2)生态闭环;3)产业溢价;下面来分析下:

1)产品品质:精益化 死磕单品

日本农民从事生产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追求质量。以稻米为例,一般每亩产量只有300~400千克,但所产大米无论在外观,还是在口感上都属上乘。所以日本农产品不但销路畅,而且价格优。

同时,日本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十分明确。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产业特色,一个农户有一个农户的主导产品,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构建起了日本农业经济的整体框架。

一般来说,日本的农民都是专业户,种草莓的都种草莓,种番茄的都种番茄,种鲜花的都种鲜花。一般农户全年只生产1~2个品种,最多不超过3个品种,而且生产的产品几乎全部为商品,农产品的商品率极高。

死磕单品的态度赢得消费者或市场的青睐。


2)生态闭环:寻找溢价空间

日本人很会做生意,同时他们对一件事的考虑也是很完善的。这也许是他们从小就灌输的一个思维方式吧,在农业问题上给他们很早就采用了“闭环式”的发展模式。

任何一个模式的商业或者什么服务,只要能实现闭环式的发展就能拉大利益空间。

他们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形成一个农业特有的闭环式产业链接,从而增加利益和发展的原动力。

3)产业溢价

“六次产业”最早是由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当时的日本面临着农业后继乏人、农村衰落的问题。

为了激发农业发展活力,开始推动农业生产向二、三产业延伸,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借此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发展活力。

比如:马路村,村长和农协会长一起带领全村“伐木工”转型向“6次产业创业者”。种有机柚子,再组织村民把柚子进行深加工,制造柚子果酱,柚子饮料,柚子汤料等。

同时修温泉民宿、农林产物直卖所,吸引东京、大阪等大城市消费者来马路村游玩。截止2016年底,全球有一万多人成为马路村特别居民。一年接待300多个团体来体验与游学,卖出1000多万件商品,年销售高达2亿元。




最后,我们到底要学习日本农业什么?对农业的态度,对消费者的责任;对自身的追去。当然,还有制度和思维上。

追赶日本农业,我们还要用5年,10年的时间...


相关文章

长按下方二维码打赏


金额随意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关注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