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8月1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杀医者身份曝光,在急诊室20多天更让人深思

互联健谈 2020-02-17


互联杂谈按:


病人家庭背景到底如何?是像一些网上传闻的高干?

为什么在急诊室?为什么不住院?是患者怕花钱选择住急诊室?


这篇文章为您解开这些疑惑。

     (医院急诊科悼念杨文医生的鲜花)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凶手姐姐孙文英,孙家并没有像网上传闻的是什么高干家庭,孙家系农转非(农村人口转城市户籍)、孙文斌是无业人员,其本人和其三个哥哥也都是普通职工。


  (第二外国语学院院内破旧的平房,系孙家老太太户籍所在地)


  60岁左右的孙英称,她家共有兄弟姐妹五个,她排行老四,而55岁的孙文斌在家中年龄最小。孙父已在早先几年去世,其母魏某今年95岁。孙家是从京郊梆子井村一带经农转非而进入城市的。孙家大哥退休前在乡镇私企上班,大嫂原是“北二外”的职工。孙英自己也已退休,她现在所住的房子是原为“北二外”职工的公公留下的。

  对于网传的“犯罪嫌疑人孙文斌的大哥叫孙文山,承包‘北二外’的大学食堂,是黑社会狠角色”一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8日下午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该校餐饮中心并无“承包大学食堂”的孙文山一人。

  据孙英介绍,孙文斌早年曾在“北二外”做过印刷排字工人,后辞职,并做过养牛、养猪等,但都赔本,后来离了婚。目前无业的孙文斌自己在外租房子住。曾与孙文斌在“北二外”共事过的一位学校员工称,孙文斌平时“不太爱说话,也不惹事”。

  孙英说,12月4日一早,她和孙文斌将本来与其大哥、大嫂一起居住的母亲魏某护送到民航总医院急诊科,目的是“想给老人输点营养液”。当天值班的大夫正是后来遇害的杨文副主任医师。

  孙英称,在来到民航总医院之前一段时间,魏某曾因“有些喘”,在朝阳区小庄医院(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医院)住院,出院时身体各项指标检查合格。而在民航总医院急诊科输液后,本想离院的魏某因状况不佳而在该科继续治疗,身体情况却越发糟糕,出现了高烧不退、昏迷等情况。

  而关于魏某的病情,医疗行业新媒体“医学界”在报道中引用了民航总医院急诊科一位医生的描述:“患者95岁老年女性,脑梗塞后遗症,长期卧床鼻饲营养,生活质量不高。12月4号杨文医生首诊的,病人来时呕吐、纳差、意识不清,家属签字拒绝一切检查,仅要求输点液,但是输液后病情无改善好转,几个家属就认定是杨文医生输液给输坏了。”

  孙英说,他们和医院的另一矛盾在于能否将母亲从急诊科转向住院治疗,但得到的回应是医院没床位。她说,在急诊治疗下去意味着无法使用医保而需要自费,但家里的经济情况不好。据孙英介绍,随着母亲病情每况愈下,医疗费用不断增加,让孙文斌不满,他总是唠叨,“想住院又不让咱们进,医院就想置咱们于死地,让咱们把钱都花在这儿,倾家荡产”。

  事发当天凌晨,魏某再次出现“喘得很厉害”的情况,其他医生给开了药,但不见好转。当晚,孙英和孙文斌轮流陪护,孙文斌负责后半夜,此时正值杨文当班,最终发生了杨文被杀害的悲剧。

 孙英称,事发前孙文斌没有透出要杀害杨文的迹象。至于刀是从哪里来的,孙英表示自己也不清楚。而“医学界”在报道中引用杨文同事的话说,孙家“不停的吵闹、辱骂、威胁”,“他们就在抢救室天天跟我们干架,小儿子尤其极端和情绪化,总说(如果)老太太死了,我们谁都别想活。”

  24日,北京朝阳警方发布通报称,朝阳分局民警事发后迅速赶到现场,将犯罪嫌疑人孙某(男,55岁)当场控制。民航总医院官方微信25日凌晨通报,杨文医师终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于12月25日零时50分不幸去世。

  12月28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北京朝阳医院了解到,孙文斌的母亲魏某于27日下午从民航总医院转入该院,目前在朝阳医院内科ICU接受治疗。 



为什么血案发生在急诊科?


刚出事时,一般人大概总以为,半夜急诊送过去,然后发生了血案。


但事实是,95岁患者已经在急诊室呆了20天!


那么大家直观的感受是,床位满了,只能暂时如此了。


但是医学界引用民航总医院急诊科的一位医生后来的描述: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不联系病人住院。就一句话,天天犯浑的一家人,谁敢接诊收治?


这个问题,初看就让人不解,犯浑和住院有什么关系?急诊室难道就不怕犯浑?为何不简单的说,床位满了?难道有床位,只因为犯浑不敢给她住院,让她住急诊室?这个理由怎么也说不通啊。


直到看到另一篇八点健闻的文章


一般而言,像孙某氏这类高龄、全身多并发症的晚期癌症患者,在医保和医院考核机制的双重紧箍咒下,是各大医院的“烫手山芋”。孙某氏使用的是北京城镇居民医保,到了年底,各大医院担忧医保额度被用完,在住院病人的选择上极其谨慎。

 

像孙某氏这种明显可能极大占用医保额度、治疗希望渺茫的病人,医院住院部往往不愿接收。即使接收这样的病人,住院天数也限制在15天内。一些患者被称为“候鸟病人”,辗转于各大医院的住院部。

 

而一部分无法“住院”的病人,往往会被送到医院急诊科。这家医院不接收的住院病人,也是先转到下一家医院的急诊科,由急诊科再转到住院科室。急诊科,由此承载了医患关系的不可承受之重。

 

原来如此!


简单的说,有几方面原因:


1.医疗资源紧张,住院床位紧张,为了效益,医院会选择客单价高的住院,就好比一个饭馆,就剩一个位置了,两个顾客,一个清汤面,一个海鲜套餐,你觉得老板如果可以选的话,会选谁?


这也是病刚稳定一点,医院就急着让你出院的深层次原因,不光是为你省钱,更是为了让他能多创收,因为后期每日住院费用远不如前期。


2.自费病人交的钱,医院可以立刻到账,而医保却是按季度结算。所以和一般人想象的不一样,医院反而更喜欢有能力的自费病人。而更关键的八点健闻在《一位89岁老人的最后44天》中指出:


在2018年广东省全面实施大数据DRGs支付制度之前,当地实施的是总额控费制度,按季度结算。到了年底,各大医院的额度用完后,需要医保结算的部分,很可能医保就不再支付,这也导致各大医院一到年底就推诿病人,甚至连心脏支架、肝移植等“赚钱”的医保病人都不接收,要求他们下一年再来做手术。


在2018年元月全省实行大数据DRGs之后,每个病例都各自的DRGs病组付费,越复杂的病,分值就越高,医院得到的医保支付就越高。在新制度下,医院已经不会发生因费用控制而推诿病人的情况。

 

但是在大数据DRGs施行仅两年,广州各家医院尚在摸索新规则的情况下,医院、医生自然不敢冒险,尤其到年底时分,更是对接收住院病人慎之又慎。负责看病的医生,同时也不得不成为一个“算账的人”。


如果上述都是事实,那么可以简单复盘一下,患者家庭并不宽裕,杀人者更是诸事不顺,母亲因病送医院后,家人本以为输液一下即可,不想病情比他们想象的复杂的多,想住院,但是医院因为床位紧张+其他考量,只能让其呆在急诊室,医保政策只管住院,20天过去,亲人没有任何起色,每日费用却...

自觉走投无路,本身又急躁偏执的杀人者,在和医生交流了20多分钟后,终于掏出了准备好的刀子,从背后...


成了一个真正的杀人者。


而急救医生,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可是她实际上根本无法左右结局。


原本两小时后她就要脱下白大褂,结束夜班,她将和刚从美国飞回来的儿子一起过平安夜——儿子在美国念书,这次趁着圣诞假期,赶回来和家人团聚。



相关文章

长按下方二维码打赏

金额随意,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关注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