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在铁西,铁西是家。

文艳 相约新乡 2023-01-15


尤其是·

点击字  关注相约新乡

【注】点击文章中蓝字,打开相关链接阅读详情。


是坐在卫河边垂钓的快乐;

是看着绿皮车远去的沉思;

是望着直升机呼啸的兴奋……

 

铁西

新乡而言,不仅是一个有明确边界的区域,

更是一群特具情怀的人。

每每踏足于此,总会让人触景生情,百感交集。


京广铁路人民路地下道   摄影: 文艳


铁西人的记忆


曾几何时

铁西区占据新乡城的半壁江山

那时的铁西

烟囱林立,灯火通明,昼夜不息

铁西人的骄傲写在脸上

铁西就是新乡的代表

新乡铁路史

新乡之有铁路始于1902年修建的道清铁路。

1906年4月,京汉铁路(当时还没往广州延伸,所以在当时通车之初叫京(北京)汉(汉口)铁路,后改为京广铁路)全线通车后与道清铁路在新乡交汇。

在此后的几十年间,新乡铁路先后由英国和比利时国、清朝政府、民国政府、日伪政权和国民党政府所管辖,到1949年新乡解放前夕,由于国民党军队在溃败时的疯狂破坏,已完全处于瘫痪状态。

1949年5月,新乡回到了人民手中,新乡铁路从此才开始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以京广铁路为界,在百年前,新乡城区被天然地划分为铁路东、铁路西两部分,而铁西片区顾名思义就是京广线以西的区域,具体到今天,铁西区域为西起西环路,东至西华大道与解放大道,北起北环路,南至南环路,属于新乡市名副其实的老城区!

 


而今,铁东已经在一次次的城市发展中分裂为多个版块,发展得如火如荼,成为众多新乡人的新选择。但铁西依然是那个铁西,依然是众多老铁西人一辈子的依恋。

 

铁路第二中学、铁西新村、铁西路……在众多与铁西有关的标志性建筑里,专为铁路职工设置的东工房、西工房小区以及位于两个小区之间的铁路文化宫,绝对是所有铁西人共同的记忆。

 

西工房小区东门   摄影:文艳


老张曾经在西工房小区住了30多年。他是在1985年夏天的时候,以军队转业干部的身份,分配到了西工房小区的一套29平方米的二手平房。


据老张回忆,东、西工房小区位于西华大道两侧,是一个因京广铁路穿城而过逐渐兴起来的地方。1953年新乡铁路隶属于天津铁路管理局,两个小区就是在这个时候修建的,由于当时正处于抗美援朝时期,又被人们称作抗美援朝房。当时修建的房屋只是几十排砖瓦结构的平房,面积不大,基础设施也比较简陋,但其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却十分齐全。

 

铁路文化宫装修前


小区的南边有铁路文化宫和游泳池。新乡铁路文化宫始建于1986年,为丰富新乡地区铁路职工3万多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过重要作用。


铁路文化宫   摄影: 文艳


从铁路文化宫沿着西干道往北到八一路囗,在不到200米的距离上,就先后有蔬菜批发部、副食品商店、国有粮店,煤球厂、烟酒糖果商店和铁路商店、铁路浴池等大大小小十多个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门店。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铁路局拆迁了平房及周边的大部分建筑,并在原址上盖起了数栋多层楼房。但东工房和西工房小区的名称保留了下来,延续至今。

 

铁西人的安土重迁


“别处再好,我也不会去,我就在铁西。”

“我儿时的全部记忆都在那里,我父母、所有的长辈、故事都在那里……”

“我热爱这片土地,热爱铁西。”

“铁西(人)的土地情节最重,比其它区重。铁西养(育)了那么多人,承载了多少铁路人的生活和梦想……”

 

这是在描写铁西文章下面见到的几个高赞留言。

 

可以说多年前的铁西,就是一个城市的长子。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个直系亲属或亲戚,来自铁西某厂。



而一代又一代的铁路人,更是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铁路事业,所有的时光和青春,都被一节一节的车厢带到中国的各个角落。他们以新乡站为中心点,围绕着整个新乡西部生活,建立了属于铁西人自己的学校、医院、商场和生活圈,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尽情地享受着自己的小世界。

 


居住在铁西,或者是铁西区域的职工,一度是铁西人引以为豪的身份标签,承载着千千万万铁西人悲欢离合的人生。

 

01

# 鞠先生,73岁,铁路退休职工。


鞠先生膝下两儿一女,连同三个孙子外孙,全家8口人都在铁路上供职。现如今退休后,鞠先生和老伴儿依旧住在铁路西工房的老房子里。"老了,熟人朋友都在这圈子里,在这挺好的,搬走了,就没人跟我一起下棋咯。"每次孙子们想接二老去新房享福,鞠先生都会坚定地拒绝。



对于年过古稀的鞠先生来说,这里就是他落叶归根的家乡,年轻时在铁路上风风雨雨的日子,踏遍祖国河山之后的从容心境,都是铁路带给他最好的财富。从哈尔滨到北京,从北京到新乡,鞠先生从祖籍山东一路走来,这三个站点见证了他三个孩子的出生,如今守着这片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安享晚年,鞠先生很是知足。

 

"铁路带给我的东西太多了,我的朋友们同事们遍布全国,无论到哪个地方,都能找到人喝酒。"走南闯北的鞠先生脸上总是挂着微笑,这也是铁路人特有的洒脱乐活。


02

# 范先生,42岁,铁路列车主任。


结婚26年,范先生和妻子的感情温热依旧,每当他出车回来,都是凌晨,无论风霜雨雪,妻子总会在站外等候。他从一个小小的基层列车员到现如今的列车主任,把自己的整个生活都交给了工作,而妻子就是他最坚实的后盾,两个儿子健康成长,都在铁路学校读书且成绩优异,年迈的父母也有妻子照料,范先生十分感激妻子的付出。

 


刚结婚那时候,范先生和妻子在50平米的小房子里度过了甜蜜的二人世界,每逢休息,两人都会去旁边的小吃街逛一逛,吃香喷喷的肉馅包、喝甜甜的雪梨茶。现在虽然单位在南环新建了员工福利房,可是商量过后,一家人决定还是住在这里,方便照料老人和孩子,守护着这些无法代替的美好回忆。

 

03

# 小崔,25岁,铁路职工子女


在铁西有这样的一条小路,两旁聚集了许多家新乡特有的老味道餐馆和实惠优质的生活小店,这就是幸福路。每到傍晚时分,这里都会灯火通明,人潮四海,甚至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外地人,来逛这条铁西路。

 

幸福路南口    摄影:文艳


每天工作之余,小崔都会带女朋友在幸福路附近压马路,为她逐一介绍自己曾经的学校、曾经和小伙伴玩耍的地方和常吃的小吃店。小崔常去的那家面馆的老板,已经在铁西驻扎了十几年,看着这边从荒凉偏僻的小地方发展成为如今的热闹市集,他还依旧保持着对铁西这片热土的喜爱。

 

三代铁西人,三段关于铁西的记忆。感受不一样的铁西人生,才会知道这片土地多么值得热爱。

             

铁西迎新生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铁西在京广线横亘新乡的几十年间,都处于交通相对闭塞的时期。


京广线一侧的老房子    摄影: 文艳


而老新乡人都记得这样两个连接铁路东西区域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名字:一个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唯一一个下穿京广铁路的地下涵洞——孟姜女河小涵洞。另一个是修建最早的横跨京广线的铁路立交桥——人民路立交桥。

1

孟姜女河小涵洞


孟姜女河小涵洞,位于现在的金利来北面西尽头处。1954年正式建成通行。在此之前,连接铁路东西区域的所有出入道均为平交道(平交道:指公路与铁路平面相交的地方)。


孟姜女河小涵洞东口   摄影:李国强


所以孟姜女河小涵洞建成后,即成为当时连接新乡市区东西唯一一个下穿京广铁路的地下涵洞,可以过行人、马车等,后来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废弃。现在成为孟姜女暗河通道。


孟姜女河小涵洞西口   摄影:李国强


2

人民路立交桥


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新乡市市政工程队采用漯河立交桥的设计方案,在人民路与京广铁路交叉口,修建了人民路立交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正式竣工通车,成为新乡修建最早的铁路立交桥。此后,这里成为铁西区域与新乡市区连接的最重要的出入口。



紧接着,在北干道与京广铁路交叉口的北干道立交桥于1970年正式竣工,成为铁西区域通往辉县、林县公路的咽喉和连接市区卫河以北东溪工业区的重要通道。


以市区北环至南环为界,京广线沿线从北往南具备交通功能的桥梁具体情况如下:

1、北环立交桥

建造时间:2006年,全长32米。

2、无名(位于建设路立交桥北大概150米处)

建造时间:1957年,全长18米。

3、建设路立交桥

建造时间:2002年,全长35.2米。栏杆为砼栏杆,上行护轨长度为56.7米。跨越京广上下行和下河线。2010年护轨改造上行共计55米。

4、宏力大道立交桥

建造时间:1969年,全长20.6米。本桥位于新乡市市区,是跨越北干道的地道桥,供交通使用,下河线面粉厂铺设在此桥上。

5、卫河桥

建造时间:1957年,全长70.8米。桥台采用木桩基础。1994年全梁油漆涂装。1997年换枕。

6、卫河桥(因都位于卫河上,故名字与上桥相同)

建造时间:1992年,全长80.5米。本桥位于原京广线上、下行间,原下行正线桥变为下河线桥,该桥作为京广下行正线桥,1992年3月开工,11月开通使用。2010年护轨改造下行共计105米。

7、中同街立交桥

建造时间:1998年,全长34.2米,本桥十二道为43护轨。

8、人民路立交桥

建造时间:1969年,全长29.9米。位于新乡市市区跨越人民路,交通繁忙故进行扩孔,原两侧小孔洞封死,外表为水磨石面,北侧设有污水管套管。1996年在原小孔外侧各增加框构。

9、新建街立交桥

建造时间:1957年,全长113.6米。1985年西侧接长9.8米框架涵。

10、朱召村立交桥

建造时间:2000年,全长6.3米。

11、南环路立交桥

修建时间:1986年,全长23米。


近年来,经历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老旧小区改造、环境卫生提升,铁西面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由于铁路分割,铁西城乡二元化结构较为明显,区域整体风貌差,建筑破旧、绿化不足、交通拥挤等状况还没得到根本改观。


为此,新乡市委市政府也在不懈努力,早在2014年我市就出台了铁西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其中也包含了铁西飞机场以及火葬场的搬迁问题。


未来,铁西周边年代久远的棚户区将会进行拆迁重造,铁西也会建设有大型商业综合体、拥有良好的生态景观环境和高档的文化场馆......铁西将不复以往消沉的模样,10余万老铁西人将迎来一份新生!


铁西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图   

图片来源:新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老铁西人,在怀念与祝福中度过安逸的晚年,

新铁西人,在变迁与发展中拼搏着美好的未来。

我们相信,城的西边,有无数的希望和可能。

家在铁西,铁西是家。

点亮在看

让更多人了解新乡


【特别感谢】新乡桥工段

【资料来源】老张记事、新乡文化研究、新华区地名志等,部分图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本平台转载、摘录内容只以传播为目的;版权、转载问题,请联系我们。


往期回顾

你经常路过的“骆驼湾”,已经500多岁了

再看一眼马小营,你的家或者我的城。

卫滨之前叫西地:新乡从这里开始

劳动街:六十年的影子  二十里的风姿

文化街:让身体和心灵同时在路上

总  监 制:李国强 马新华        

主      编:刘树雨 

执行主编:尚建东 夏宝莲    

责任编辑:朱新国 李文艳 杨杨

投稿邮箱:62675462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