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卫滨之前叫西地:新乡从这里开始

文艳 相约新乡 2022-05-06

·

点击蓝字  关注相约新乡


【注】点击文章中蓝字,打开相关链接阅读详情。



卫滨区的名称,新乡人,人人皆知,

新华区的辉煌,父辈们,如数家珍,

而西地的岁月,怕是只有挚爱卫滨区的人知道了吧?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新华区得名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这片土地因为位于新乡城西,曾是几代人心中的西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七十年前,当卫滨还是西地的时候,那段难以忘却也不能忘却的烽火岁月与家国情怀。

 

被铁路唤醒的西地


上世纪之初,位于中华戏院南侧的城西庄、卫河南岸的姜家庄、民主路北侧的桑园,这些村庄户少人稀。游家坟,也只有几间看坟人住的小屋。以上这些地方的周围全是农田。

 

由于这片土地位于新乡城西,故称为西地。


京汉铁路路线图

 

1903年,京汉铁路纵贯西地,在桑园以南建新乡火车站。

1904年,道清铁路横穿西地,在游家坟附近设游家坟车站。



道清铁路路线图


两个车站各有一个砖垒的站台,几股铁道和几间票房,其他设施也很简陋。有车站的地方必定会有人气,有人气的地方必然会有繁华的经济体。


所以两个车站的修建,与先前修建的卫河码头相衔接,使得这里成为新乡水陆交通枢纽,彻底唤醒了沉睡的西地,成为西地由农村向城镇发展的转折点。

 

随着铁路的发展,西地工商业陆续崛起。

 

大的工厂有:通丰面粉股份有限公司、蛋厂、成兴纱厂、宏豫炼铁厂及同和裕所办的新乡电灯公司、机械厂。大些的商号则有:敬慎长、瑞盛长、祥盛魁、道生长、道生祥、华北号。此外,还有一些服务业:同善医院、小沧浪澡堂和戏院、照相馆等。同时,一些中小企业、饭馆、布庄、茶庄、煤油铺、首饰店等也先后在火车站附近建立。

 

河朔图书馆刚建成时的样子


新乡专员唐肯所主持修建的“新乡四大建筑”——河朔图书馆、华北纪念桥、钟楼、工字楼,又大都建在通往西地的路旁,故初步连成了姜庄街、中山街(今新华街)等街道。

 

而游家坟车站周边当时只有煤厂,机器冷清,为扩大经营,时年修建了一条丁字铁路与新乡车站相接,并在新乡车站南设道清车站。1928年,冯玉祥将军驻扎新乡时,司令部就设在车站东侧的道清花园(中山图书馆)内。

 

那时的西地,尽管在两条铁路的唤醒下,初具街市规模,车站一线也有街道命名:中山大街、西市街、疏河街……但整体上农田仍多于建筑物,就连中山大街的空当中,也有农田与荒坟。所以当时的新乡人仍称它为西地。

 

多灾多难的西地


西地被铁路唤醒到新乡解放,经过四十余年,历经清末、日伪、民国多个时期。由于它的成长恰处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所以整个西地社会的发展,也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它的工厂、商店、学校及社会教育、医院、交通等,既有封建的一面,又有资本主义的特色,更留下了帝国主义侵略的累累罪证,也见证了我们的父辈们浴血奋战的历史。

 

通丰桥前的日军


1938年2月,日军侵入新乡。随之而来的还有大批日军家属、侨民等,并成立了日侨会,与汉奸组成的伪政府,对新乡人民进行了残酷的掠夺。

 

日军先后在西地范围内,建日本国民学校及两处“神社”(神社是日本人的火化场及存放骨灰处),在神社北约200米处建东亚电影院(今新星影院),向北路西建电报局及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在城南庄以西一线上建伪道尹公署、日军司令部、空军司令部。又强征金家营、南高村、八里营等村的土地千余亩,将三十年代初期国民政府修建的飞机场进行扩修。

 

日寇强迫村民为其修机场、炮楼   图片来源:百度头条号 卫滨奇潭


日军扩修机场及附属设施,都是强迫周围的老百姓出苦力。每个苦力干一天活,只能得到一小碗高粱米或麸皮。

 

高村炮楼   图片来源:百度头条号 卫滨奇潭


日军还在金家营修建汽油库,在南高村修建军火弹药库。另在八里营村修建两座炮楼和地堡,作为日军警卫飞机场之哨所。


为了炸毁日军的汽油库,家住新乡市郊区朱召村的村民回忆,自己的叔父是卫立煌属下的一位士兵。在接到炸毁日军汽油库的任务后,叔父与自己的几位战友在1940年10月1日的夜晚,冒着生命危险,用炸弹炸毁了日军的汽油库。当晚周边的村庄被大火映得通红。家在汽油库周边住的村民,为了安全,还偎坐在孟姜女河岸边。大家望着机场冲天的火柱,纷纷拍手称快。


两座油库一直燃烧了几天几夜。日军的3000余桶汽油化为灰烬。此后,一连几个月,人们再也看不到涂着太阳旗侵华日机,在中国领土横冲直撞了。为郑州、洛阳等地军民,赢得弹药补给、筹划战略部署的宝贵时间。


1942年至1944年,中方飞机又多次空袭新乡日本军营、司令部、飞机场、电报局、火车站,炸死四五百人。


为了躲避中方轰炸,日军在飞机场周围部署了高射炮阵地,并在金家营、八里营村修建飞机屋,隐藏日军飞机。

 

位于八里营的飞机屋


飞机屋自1944年开建,花费一年时间才建成。为安全起见,日军将飞机屋修建在村庄,用老百姓的房舍做隐蔽物。机屋外形像个小土包。只是机屋建成不久,日军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了。据金家营的董来平回忆,他家门口的那个飞机屋只推进过一次飞机。


岁月流逝,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两村的10座飞机屋至今保存完好。八十年代中期,市政府在每座飞机屋旁立了一块刻有”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证“字样的钢筋混凝土碑。

 

这一时期,新乡人自己修建的建筑物和街道也在逐渐增加。城西庄北侧建起的中华大戏院,就是我们新乡人自己修建的。原位于火车站西侧、只有一二十户的同庆里,因为临近铁路,增加百余户铁路工人定居,形成了同庆里西的一、二道胡同。中山街、姜庄街的南北也形成了一些小街道,如菜市街、面市街、斜街、东一条、东二条等,人口逐渐稠密。但建筑物中间仍有农田。

 

这时期除了日军侵略,包括西地在内的新乡地区遭受连续3年的蝗灾。加之日寇残酷掠夺,食品奇缺,人们只好以草根树皮充饥,大批人到外地逃荒。后来随着日军的投降,这一现象才终于结束。

 

 特殊时期的西地经济


这一时期,产生的大型工厂企业,我们在以往的相约新乡中或多或少都有介绍。比如通丰面粉股份有限公司、各大戏院、同善医院等。今天我们挑选几个以前写的相对较少的店铺,给大家做个介绍。

 

老杨爷颜料庄


清光绪年间,姜庄大街西头路北,有一棵大杨树,枝叶并茂、长势喜人。当时大家都称这棵树为“老杨爷”,当时大家对这棵树的喜爱绝不亚于现在城里十字的老槐树。


老杨树所在位置大概位于上图粉色区域


民国时期,有河北省人安砚卿、新乡县人张祥润合伙在老杨树北边,开设德泰恒颜料庄。城乡的群众因德泰恒颜料庄不好记,就顺口叫成“老杨爷颜料铺”。


当年,这家颜料铺生意异常兴隆,闻名城乡,因此有人说老杨树成了安、张两家致富的摇钱树。新乡解放前夕,颜料庄被国民党县政府一次派捐120石小麦而倒闭停业。

 

麻头纸之乡——孟营


孟营村位于新乡市南郊,是一个古老的大村庄。该村西南一带,自明朝万历年间便有山东商人开设造纸作坊,后来发展为50余家。他们农忙种地,农闲造纸,生活比纯农业户较好。因此,各户祖祖辈辈造麻头纸,直至新乡解放,具有400多年的历史。

 


麻头纸是利用密县、焦作等地煤窑的废旧井绳和民间的麻绳头为主要原料,故称麻头纸。


麻头纸具有柔软耐折、吸水性强、不易破裂以及包中药存放持久而不变味等特点,故闻名于世。其用途甚广,政府征粮薄、庄宅田地契约、工商业订流水账、合同等多用此纸。麻头纸因系手工生产,产量有限,所以常年供不应求,产品除销售附近各县城乡外,还远销郑州、洛阳、西安、兰州等地。



然而这份靠勤劳致富的发展模式,在日寇侵占新乡的8年时期内,完全被打乱。被一种叫“跑河沿风”的畸形商业格局所替代。

 

所谓“跑河沿”,顾名思义就是跑黄河沿,是从物资丰富的敌占区新乡,私运物资偷渡黄河,运至物资奇缺的郑州、洛阳、西安等地高价出售。因为西地部分区域位于卫河沿岸、而且火车站也是位于西地,所以这股风潮在西地影响深远。各行各业无不卷入这场风潮中去。直到1944年,郑州、洛阳相继被日寇占领,跑河沿风才逐渐消失。


后来直到解放初期,该村的麻头纸作坊才再次迎来了新生机。当时据统计孟营有麻头纸作坊65户,走上了手工业集体化道路。1956年成立了孟营造纸合作社,1958年在市化工路建厂,转为机械化生产,命名为“新乡市胜利造纸厂”。

 

结语


1949年5月,新乡解放。西地一带成为新乡市第一区,后改为新华区。


经过后来一系列民主改革的西地,终于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从寥寥数村的田园生活到日寇的残暴侵略,再到高楼大厦拔地起,西地迎来了旭日新生。

今日的卫滨


走过了新华,来到了卫滨。回望过去,我们不忘从西地走来的一个城市的“源头”,展望未来,我们亦不会忘记从田园中走来的父辈们谆谆教导的历史。


今天起,无论何时何地何人问我们一句西地的历史,希望我们每一位新乡人都能够自信地说一句:你听我讲。


因为有些人、有些事,不能忘!


今日之铭记,不是宣扬延续苦难,而是要以史为鉴,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向这座城市致敬,向所有奋斗的人们致敬!

 

 


【特别感谢】孙纪纲 孔繁琛 于传璧 魏旭 孔繁璞

【资料来源】卫滨区委员会文史委员会编辑的《文史资料》

【免责声明】本平台转载、摘录内容只以传播为目的;版权、转载问题,请联系我们。

往期回顾

@新乡:你有一封来自古鄘的问候,请查收

在新乡,有一种乡愁叫太行山边的小米焖饭

新乡:藏在一个字里的秘密

总  监 制:李国强 马新华        

主      编:刘树雨 

执行主编:尚建东 王未来    

责任编辑:朱新国 李文艳 杨杨

投稿邮箱:62675462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