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得如此妖艳的鱼,你忍心吃吗?
这是我们“吃货大本营”系列的第42篇文章
本文作者/孙希娟
国家一级营养师
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鱼的种类可达3万余种,这些鱼中,绝大多数原则上都可以被人们食用。但是,也有一些种类的鱼,因为其外表色彩艳丽,致使人们无法下口。(还有我无法下口的鱼?不存在的!)
想吃却下不去嘴的原因是:大多数人认为,颜色过于鲜艳的食物会含有毒素,威胁人的生命,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不完全是!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种颜色鲜艳但可以吃的鱼。
1
粒突箱鲀(Ostracion.cubicus),又称木瓜鱼、金木瓜等,属鲀形目箱鲀科箱鲀属,是一种主要活动于珊瑚礁区的热带海水鱼。
幼年的粒突箱鲀通体呈亮黄色,全身均匀散布着许多黑点,有点类似于“海绵宝宝”。幼年的粒突箱鲀习惯藏身在珊瑚丛中,以藻类、海绵为食。
长大后的粒突箱鲀则全身呈蓝黑色或橄榄色,有的身体可长达半米左右。成年的粒突箱鲀经常在岩礁边缘出没,主要以甲壳类海洋生物或者小鱼等为食。
箱鲀中,最常被人们拿来食用的是无斑箱鲀(O. immaculatus)。无斑箱鲀,又称箱河豚,肉质柔软、鲜美。不过,它的皮肤可释放易溶于水的神经毒素。因此,在烹饪箱河豚之前,需要仔细地冲刷和洗涤。
当然了,我们在家中处理箱河豚比较麻烦,各种调味料也有些欠缺,如果您想品尝到箱河豚的美味,建议去正规的餐馆。
2
鹦嘴鱼(Amphilophus),又叫鹦鹉鱼,其外表色彩斑斓、身前的胸鳍极似鸟类的翅膀,且有着酷似鹦鹉的炫彩嘴巴,因而得名“鹦嘴鱼”。
鹦嘴鱼科包含了绿鹦嘴鱼属、绚鹦嘴鱼属、鲸鹦嘴鱼属等在内的近百种鱼,它们大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珊瑚礁海域,体表的颜色以蓝色和绿色为主,并带有如珊瑚般绚烂的彩色斑纹。
普通的鹦嘴鱼种群数量繁多,相较而言,鹦嘴鱼是市场上人们较为常见的“有色”鱼种,并且是热带岛屿沿岸的居民经常捕食的鱼种。
需要注意的是,吃鹦嘴鱼确实有一定的中毒风险,该毒素被称为雪卡毒,它并非是鹦嘴鱼与生俱来的毒素,而是因为常年啃食黏附在珊瑚表面的带有雪卡毒的海洋藻类而产生的。
因为所食的含有雪卡毒的海洋藻类越多,毒素在鱼体内集聚的也就越多,因此,吃长得越是肥美的鹦嘴鱼,中毒的可能性就越大。
3
鲯鳅,俗称鬼头刀,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各大洋中热带、亚热带海域的鱼类,通常成群地在开放的水域活动,偶有单独出现在沿岸水域的情况。
鲯鳅是可以用色彩斑斓来形容的一类鱼,它通体以金色为主,背部是具有荧光质感的绿褐色或者青蓝色,腹部为淡黄色,而体侧则散布着紫色的小斑点,在深蓝色的海水中,呈现出金属般的幻彩。
这主要是因为鲯鳅身上的色彩是源于它们覆盖了全身的能够反射光线的小鳞片,而这些小鳞片又是受其体内神经系统控制的,且根据其自身的兴奋程度自行调节。
因此,若鲯鳅死亡,其身体上的鳞片就会失去控制,从而呈现暗淡的灰白色。
鲯鳅自身不含毒素,并且它不仅肉质鲜美,鱼籽还十分美味,是美国和加勒比国家的主要消费鱼类,部分国家也常用它来替代金枪鱼食用。
4
鱼类食物是优质蛋白的来源 ,并且脂肪含量也较低。中国营养学会也建议每天食用一定量的鱼类食物。
这些色彩斑斓的鱼类,虽然吃起来会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但是吃之前也需要经过专业处理。
对于一些较为罕见的鱼类,最好是在专业厨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和烹调制作,或者也可以到正规餐馆中下单购买后食用,毕竟我们的厨艺还是有限的,生命安全更为重要。
往期文章:
温馨提醒
北京科学中心试运营期间开馆时间:
主场馆:每周三至周日,上下午各一场,上午9:30-12:00,下午13:00-17:00,16:00停止检票入场。
儿童乐园:每周三至周日,上下午各一场,上午9:30-12:00,下午13:30-16:00。
关注“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微信号,点击底部菜单“酷馆”-“免费订票”,即可在线订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