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拉尼娜来了,在逃尾款人你的棉袄买好了吗?!

北京科学中心 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2022-03-18
审核专家:宋歌

中医学博士,博士后,副主任医师

近日,国家气候中心宣布我国将在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大家可能听说过厄尔尼诺现象,而拉尼娜事件就是与厄尔尼诺相反的现象,也被称作反厄尔尼诺(anti El Nino),即赤道太平洋冷水域中海温异常降低的现象。


那今年冬天会很冷吗?现在下单羽绒服还来得及吗?作为在逃尾款人的我默默打开了手机......准备再战一回!


呃......不要着急!毕竟“11.11”还没到,我们还是有机会继续下单的(尾款人绝不认输),先和小编把文章读完吧!


1

拉尼娜≠冷冬

跟据气候中心数据统计分析,并不是每个拉尼娜年的冬季平均气温都偏低,只是出现拉尼娜事件以后,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确实更大一些,约是偏暖概率的两倍。气温偏冷≠冷冬


事实上,“偏冷”“偏暖”是相较于平均温度而言的,而“冷冬”“暖冬”则有严格的衡量标准。从国家气候中心分别在2007年颁布实施的《冷冬等级》和在2008年颁布实施的《暖冬等级》国家标准来看,冷暖冬的判定要素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三个月的平均气温,并在空间上分为单站、区域、全国三个范围等级。具体判断标准如下图:

来源 | 中国气象报社

可见冷暖冬的判断有非常专业的气象标准,此外,天气变幻莫测,容易受到众多因素影响,有时候一个专业的天气名词并不能很好地概括我们的实际体验。况且要想知道今年冬天到底是冷冬还是暖冬也只能明年再论了。(欲知结果,请听下回分解,那就持续关注我们吧~)


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是冷冬还是暖冬,但近来的天气急升骤降,确是个感冒的多发期。这时,就很明显可以看到大家一派“乱穿衣”的景象,穿薄外套的看到穿棉服的只能面面相觑。你冷吗?你不热?哈哈哈,那到底应不应该早早的祭出我们的棉衣呢?


来源 | 网络

有句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衣服到底还买不买了?冻一冻真的不生病吗?“春捂秋冻”这真的有科学依据吗?怎样进行“春捂秋冻”才更有益健康呢?


2

“春捂秋冻”的道理

“春捂秋冻”的谚语建议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过早地穿上厚衣服。元代丘处机在《摄生消息论》中就曾记载:“春季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梳体怯,风冷易伤膜理,时备夹衣,暖易之,不可暴去。”而当气温下降时,“宜寒甚方加棉衣,以渐加厚,不得一顿便多,唯无寒而已”。

春捂秋冻  来源 | 网络

春天温暖多风,气温处于上升阶段。但是早晚温差大,天气反复无常。就算只是从阳光下走到室内,人们也有可能因较大的温差而受凉感冒。此外,春天还会出现俗称“倒春寒”的突然降温现象。“倒春寒”对人体损害主要表现在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增加,尤其是对身体较弱的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高血压患者等。


人体在交感神经受短时间突发的寒冷刺激后,兴奋度增高,全身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流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引发脑梗塞、脑出血或心肌梗死。所以,在初春,大家应有意识地多穿一点,根据气温变化慢慢地减少衣物。

逐渐增减衣物 来源 | 网络

秋天也是如此。秋季天气转凉,但仍寒热多变,有时还会出现“秋老虎”的现象。过度、过早地穿棉衣会导致体温过高,出汗受冷而感冒。过早地穿上厚衣服,在室内或阳光充足的地方活动,即使是秋天也可能存在中暑的风险。

春秋天早晚温差较大  | 网络

春秋季都是气温多变的时期,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我们的身体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春捂秋冻”就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穿衣技巧。特别是进行适量地“秋冻”后,人们可以提高自身的新陈代谢,增强自身抵抗寒冷的能力,从而增强免疫力,保持身体的健康。

“秋冻”有利于提高免疫力  | 网络


3

“春捂秋冻”要有度,并非所有人都适用

尽管“秋冻”对人的身体有一定好处,但这也并不是说秋季不要增添衣物。当室外气温降低到10摄氏度左右的时候,人们就应该结束“秋冻”了。否则,一味地“秋冻”不但不能预防疾病,还容易“冻”出毛病,惹病上身。


而如何进行“秋冻”也是十分有讲究的。身体上有五个部位尤其脆弱,它们相对于寒冷,更喜欢温暖的环境。首先就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头部。头部不宜受冻,大家尤其不要在清晨洗头,洗过头后再被风吹,易受风寒,从而引发脑部疾病。同时,也要注意对脖子的保暖,否则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容易引起感冒。

因人而异,把握好度 来源 | 网络

肚脐周边脂肪较少,紧邻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所以,腹部保暖也至关重要。一旦肚脐受凉,容易使人腹痛腹泻,长期而往还会引起泌尿系统疾病等。此外,关节也应该格外注意。腿部受凉后容易出现麻木、酸痛等症状,久而久之会导致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最后,是人体中距离心脏最远的地方,也应注意保暖。俗话说,“脚冷,则全身冷”。保证了双脚的温暖,也就保护了自己的健康。


但“春捂秋冻”这句谚语并非适合所有人。


“春捂秋冻”虽然可以增强人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但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病患者、慢性肾脏病人等特殊群体并不适合这个方法。人的体温一般在37摄氏度左右,体温太高或太低,都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不能盲目坚持“春捂秋冻”。当温度降低时,就要适当增添衣物。特别要注意在早晨和晚上的时候,也应该适当增添衣物,注意保暖。

老年人不适合“秋冻” 来源 | 网络

不过目前立冬将至,天气只会越来越冷啦!“秋冻”对于现在而言已经不太适合了哦~穿秋裤、喝热水,做好保暖工作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点击图片查看:沉迷工作,日渐油腻……原来是加班把我加“油”了?

点击图片查看:用了手机的护眼模式,我的近视竟加重了?

点击图片查看:陪伴孩子的实验日记合集


温馨提醒

北京科学中心开放时间为每周三至周日,主场馆09:30-17:00(16:00停止入场)。儿童乐园上午09:30-12:00(11:30停止入场),下午13:30-16:00(15:30停止入场),12:00—13:30闭馆进行场馆消毒。每周一、周二闭馆(如有调整另行通知)。

请关注北京科学中心官网(www.bjsc.net.cn)、微信公众号(数字北京科学中心)了解最新动态信息。

想成为北京科学中心志愿者吗?点击“报名”即可了解详情,并参与报名~

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