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伤害负担研究:伤害是中国1-44岁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
《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九月刊于9月4日上线。本刊同时发表一项关于中国伤害负担的研究,本研究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王临虹教授、段蕾蕾研究员团队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与评估研究中心(IHME)合作完成。该研究系统描述了1990年至2017年中国不同地区、时间、人群、伤害类型的流行状况、变化趋势和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导致伤害风险增加,但医疗保健状况的改善,人群关于伤害预防的认知和行为的改变,降低了伤害导致的死亡和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所带来的疾病负担。对此,我们特别采访作者团队,对研究结果进行解读。
作者介绍
王临虹,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原主任,曾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妇女保健、慢性病防控及伤害预防研究与项目。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主任委员、伤害预防控制分会副主委、妇幼健康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儿童智库专家、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研究专家、卫生部疾病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卫健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30余部,荣获多项科学技术奖励和荣誉称号。
段蕾蕾,研究员,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伤害防控与心理健康室主任。担任世界卫生组织伤害预防中国国家联络人,世界卫生组织《全球道路安全状况报告》、《世界预防暴力报告》中国国家数据协调员,世界伤害预防与安全促进大会科学委员会委员,美国华盛顿大学兼职教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荣誉教授,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儿童工作智库专家,中华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控制分会常委、秘书长,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龄健康服务与标准化分会常委等学术兼职。
开展具有全国和省级人群代表性的伤害发生、致残调查;
开展基于大人群的伤害预防策略与模式实证研究;
开展基于大人群的伤害健康结局和影响因素队列随访研究;
开展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伤害预防策略与模式探索研究;
开展已有伤害相关政策在国家和地区层面实施的效果评价研究;
开展已有伤害预防策略与模式在不同地区、人群的经济学评价研究;
开展基于特定人群、环境和场所下的重特大伤害事件综合预测预警以及协同防控机制研究;
开展跨部门、跨领域的多源异构伤害数据融合和深度利用研究;
相关评论
识别二维码阅读《柳叶刀-公共卫生》九月刊全部内容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柳叶刀-公共卫生》更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