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改变失神经上肢肌肉的肌肉形态特性 | EBioMedicine12月刊精选
EBioMedicine是柳叶刀旗下的金色开放获取期刊,致力于发表与疾病发生发展以及治疗相关的原创性研究,以期帮助人们理解和健康相关的各个生物医学领域。柳叶刀特别推出EBioMedicine精选论文合辑,分享给读者。
”识别二维码阅读EBioMedicine12月刊
论文精选
1
蛋白质组学分析确定与胃癌前病变进展和早期胃癌风险相关的特征
胃癌发展之前是一个长期的多阶段癌前过程。但目前,人们对胃病变动态变化和早期胃癌发展的分子特征知之甚少,限制了其预防和管理的能力。识别与胃癌前病变进展和早期胃癌发展相关的分子特征和生物标志物对于降低全球胃癌负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基于对受试者的前瞻性随访,作者描绘了不同阶段胃病变和胃癌的蛋白质组学景观,发现了四种具有不同进展潜力的胃病变蛋白质组亚型,揭示了细胞形态外的胃病变分子异质性。包括 APOA1BP、PGC、HPX和DDT在内的四种蛋白分子被证实与胃病变进展和早期胃癌的风险相关。整合这些蛋白质组学特征,作者提出了一个风险预测模型显着提高了预测胃病变进展的能力。这是第一项全面探讨蛋白质组和蛋白质特征在胃病变和早期胃癌演变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的研究。
2
电刺激改变失神经上肢肌肉的肌肉形态特性
电刺激是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常用方法。几项研究调查了电刺激对避免失神经肌肉萎缩、改善肌肉力量、功率输出和耐力、改变肌肉纤维类型、增加肌肉横截面积、增加肌肉质量、增强神经再生和运动学习的效果。大多数研究调查了电刺激对下肢肌肉的功能。对于上肢肌肉,此类研究较少,且没有关于失神经肌肉的研究。该研究以内在和外在肌肉为例,显示直接肌肉刺激似乎可以改善失神经前臂肌肉的形态。受伤后的时间和病因都不是刺激失神经肌肉的有益效果的限制。然而,在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尽早开始直接电刺激可能会改善神经移植后的神经再支配肌肉的情况。此外,使用电刺激可以延长脊髓损伤和神经移植之间的时间,而不会影响结果。这些发现使新的治疗方法能够优化失神经肌肉的神经再支配和功能。
3
磷脂纳米颗粒:通过减少胆固醇晶体和抑制炎症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原因,而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胆固醇晶体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诱发炎症,并与不稳定的斑块和不良预后相关。可以去除胆固醇晶体或防止胆固醇晶体形成的药物可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然而,目前临床上没有药物可以去除胆固醇晶体。在本项研究中,作者开发了一种磷脂纳米颗粒,miNano,其在胆固醇外流过程中显示出作为胆固醇晶体溶解剂和胆固醇受体的生物学功能。与高密度脂蛋白和环糊精(cyclodextrin)相比,miNano具有更强大的胆固醇晶体溶解能力。miNano 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积累。在动物实验中,作者证明miNano可通过减少胆固醇晶体和巨噬细胞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并改善斑块稳定性,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他们还证明了miNano通过增强胆固醇外流阻止了泡沫细胞的形成,并通过抑制巨噬细胞中的TLR4-NF-κB通路来抑制炎症反应。此项研究表明,基于磷脂的miNano为减轻斑块负担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4
运动下调HIPK2表达,抑制HIPK2可预防心肌梗塞
运动诱导的特定分子机制在保护心脏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C/EBPβ-CITED4和IGF1-PI3K-AKT信号通路。过往研究显示miR-222是运动诱导的心脏生长所必需的,并且可以防止缺血性损伤。HIPK2是miR-222的靶基因,但其在心肌梗塞后心脏恢复过程中的功能仍然未知。本研究显示心脏中HIPK2蛋白水平因运动而降低,而在心肌梗塞中有所增加。在体外实验中,抑制HIPK2可减少由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引发的心肌细胞的凋亡。在小鼠模型中,HIPK2抑制剂或基因敲除可减小急性心肌梗塞后的梗塞面积,保持心脏功能。机制上,P53激活剂可以逆转HIPK2抑制对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此外,增加靶向HIPK2的miR-222水平可缓解心肌梗塞后心功能障碍,而敲除miR-222加重心肌梗塞后心功能障碍。在人群中,心肌梗塞患者血清中miR-222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并且由于心肌梗塞再入院和、或死亡的患者血清中miR-222水平明显低于没有再入院和、或死亡的心肌梗塞患者。此项研究表明抑制HIPK2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心肌梗塞的干预措施。
5
鉴定中国胰腺癌队列中拷贝数变异驱动的分子亚型,为其预后和治疗提供信息
胰腺癌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目前的组织病理学分类在临床决策中的用途有限。鉴定新的生物标志物,用于预后分子亚型划分和精准医学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在本文中,作者分析了来自一个中国队列的 608 名 胰腺癌患者的基因组改变,包括体细胞突变、致病性种系变异和拷贝数变异。使用拷贝数变异信息,作者对这些患者进行了无监督一致性聚类、差异拷贝数变异分析和功能/通路富集分析。参与DNA修复和受体酪氨酸激酶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TK) 相关信号的基因扩增与较差预后相关。据此,作者将患者分为四种预后不同的分子亚型(即修复缺陷型[repair-deficient]、增殖活性型[proliferation-active]、修复充足型[repair-proficient]和修复增强型[repair-enhanced]),并构建了一个预后模型,可以对患者就复发风险高低进行分层。最后作者分析了公开数据集,结果不仅加强了鉴定的基因在DNA修复和RTK相关信号中的预后价值,而且还鉴定了与预后风险相关的肿瘤微环境。此项研究强调了常规进行分子亚型分析以帮助管理胰腺癌患者的重要性。
6
当前和未来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纳米颗粒疫苗
COVID-19已成为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并导致大规模的健康和经济破坏。大规模的全球疫苗接种为结束大流行提供了最有效的途径。第一代COVID-19疫苗(包括 mRNA 或病毒载体)的开发和部署以惊人的速度进行。展望未来,提供SARS-CoV-2抗原的基于纳米颗粒的疫苗将在扩大或改善针对COVID-19的疫苗接种结果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超过 26 种纳米颗粒候选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还有约 60 种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在本综述中,作者讨论了纳米技术在针对SARS-CoV-2的疫苗设计和制造中的前景,并强调了这些新型疫苗平台带来的机遇和挑战。END
*中文翻译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文为准。
Cover image by Peng Zhang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EBioMedicine更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