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刘玉龙:医疗设施——绿色生态城市的急救站
2020国际人居环境与未来城市大会暨第十届园冶高峰论坛于7月11日圆满落幕。大会历经八天,精彩瞬间可谓目不暇接,令人回味无穷。在7月6日的《建筑设计与城市风貌学术研讨会》上,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刘玉龙发表题为《医疗设施——绿色生态城市的急救站》的演讲,探讨医疗设施和生态城市的关系,并用北京和青海的两个案例阐述了医疗建筑的设计方法。
生态城市:基于健康环境的观念
城市是实现两个重要目标的工具:一个目标是实现社会和个人的更富有创造性的发展,另一个目标是与自然相互支撑,进而达到共同健康的进化。也有专家提出生态城市的标准:生命、美学、公平(Richard Register,1987),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为城市和区域的各种生命提供保护和服务;二、美学的特征:感染力、风格和建设形态;三、市民的选择机会、满足个性和发挥潜能的生活方式。
中世纪的城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上述观点,但这样理想的生态城市只能是适度规模的,因为古代城市会面临一些大规模传染性疾病带来的问题,像“黑死病”,城市不可避免地受到人群大规模聚集后带来传染疾病的风险。
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因为生产的需求,人群大规模聚集在一起,这更加体现了健康城市的重要性。健康是城市的基点,是生态的前提,是保证生命与生活质量的基本红线。
从工业革命之后到20世纪70年代,建筑师们对医疗设施进行了许多的实践和对未来医疗设施的畅想,医疗设施的逐步建造和发展,支撑了现代城市的生态基础。
“一站式”服务的医疗模式被各大医院广泛运用,还有其他的设计细节,如天光的二次运用、功能分区的规划、病房单元的布置等,都在努力为病人提供舒适的医疗环境和愉悦的心理体验。
医疗设施是生态城市的出发点,促进健康与预防疾病,由于有了医疗设施,才有了健康的、生态的城市。如今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医疗设施作为城市支撑设施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医疗设施是生态城市的急救站,诊断与治疗疾病,在城市健康运行中起到了与消防站类似的作用,在城市受到伤害后,帮助城市快速恢复。
医院建筑:城市绿色设施
医疗建筑也是城市的绿色设施,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值得关注:
合理的医疗流程:紧凑的空间形态、综合的可持续评价、便捷的科室布置、严格的院感控制(防止医源性感染)。
灵活的弹性空间:使用空间与辅助空间的分置,空间适应性强。
平衡的空间分配:舒适多功能的首层大厅、合理的医护空间、适度的病患空间。
如何保证患者能够同时治疗传染性疾病和其他疾病,而不在治疗过程中传染其他人,防止病毒的扩散,是一个切实存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疗愈花园:积极的医疗生态系统
随着医疗模式的变化,人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求得到了重视。疗愈,就是把一些症状、疾病、虚弱和其他显著的障碍减轻,进而拥有正常的功能。疗愈景观是指借由接触植物、庭园活动与接近自然的过程来改善身体、心灵状态的一种治疗性景观。它以康复为目的,为人们带来安全感和舒适感,并可缓解压力。
2005至2010年期间,英国学者回顾所有的研究后,提出关注经典的疗愈环境的四大要素:自然、采光、新鲜的空气、安静的环境。事实证明,四大因素的应用,带来的环境营造上的效果远远超出预期。
医疗景观提供充分接触自然并能开展各项运动的机会;提供远离日常烦琐生活的新鲜环境;提供私密、可控的空间,提供社交与聚会的场所;具有良好的空间及场所可识别性和积极向上的艺术感染力。
疗愈景观设计原则应包括安全性、易达性、柔软性、容易性、无障碍设施、色彩运用六个方面。考虑移动、活动、植物、健康上的安全性,易于发现且到达距离不要太远,充满季节感的植物配置,营造满足大多数人所需求的空间。疗愈景观的设计,要求的是宽松的设计,园路曲线、宽度依据人体工程学的理论数据。无障碍设计要关注重视残疾人、老年人及各种病人的特殊需求,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以及不同的身体障碍的病人,着力于能够满足所有使用者需求的通用型设计。最后还要注意用正确的色彩对病人情绪予以正面引导。
医疗设施在一个健康、生态、可持续的城市中,既是出发点和保障,又是紧急设施的急救站,医疗设施本身也应该做到绿色、可持续、注重能效比和带给人的空间感受。疗愈花园作为医疗设施的重要补充,也是景观设计师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
实践项目
实践1:老龄化社会语境下的医疗设施——北京市老年医院
北京是一个超大规模的城市,人口众多、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在世界上也是比较严重的,世界卫生组织针对老龄化社会的普遍性,颁布了《全球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指南》,旨在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北京市老年医院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设计建造的,是以治疗老年病为特色的医院。住院部做了十字交叉形结构状设计,确保高效的空间组织模式,同时创造了更多的采光面积,让每个病床都有阳光的照射。
这也是北京首个采用天轨辅助系统的医院,瘫痪或行动不便的病人可以通过移动的仓位和轨道到达医院的病房、走廊、浴室等地方。
实践2:地域文化语境下的多义性——海北州康复医院
海北州康复医院位于高海拔、低密度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紧邻青海湖,医院作为西海镇和三角城联系发展纽带上的重要节点,满足了当地居民对医疗设施的需求,规划设计中也考虑了青海湖的旅游资源和体育训练资源。
医院建筑面积一万平米左右,建筑格局受普陀宗乘之庙等藏式建筑的启发,体现了院落式和围合性的空间特点,通过围廊串联治疗室、病房、手术室、会议室等各个部分,形成连续的空间。另外还建有藏药制作和展示的博物馆,展现西藏特有的藏医文化,目前项目建设接近尾声。
注:图文版权归THAD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THAD企划部。
联系方式:
电话:+86 10 62789996
邮箱:thad_branding@thad.com.cn
——END——
相关链接: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孔宇航:设计改变乡村——乡村设计与建造实验
英国ARUP(奥雅纳)全球董事马尔科姆·史密斯:适应多样化未来的城市设计
亚洲园林协会主席奥斯曼·莫哈末·塔希尔:未来城市景观管理面临的挑战
2020国际人居环境与未来城市大会云端开幕 国内外专家畅谈人居环境建设
【直播入口汇总】2020国际人居环境与未来城市大会暨第十届园冶高峰论坛
滨水城市如何应对全球变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美国TAT副总裁Michael Liu将在园冶高峰论坛发表精彩演讲
医疗建筑在城市中发挥什么作用?清华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刘玉龙将在园冶高峰论坛分享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