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宣告中国态度 | 2022北京冬奥场馆可持续实践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匠山行记 Author 匠山
2022年2月4日,惊艳世界的奥运会开幕式烟火再一次绽开在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上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给全球亿万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鸟巢”也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座同时举办了夏奥会开幕式和冬奥会开幕式的体育场馆。
为满足冬奥会开闭幕式活动和场馆可持续发展需求,2020年4月,“鸟巢”进入场馆封闭期,全面启动各项冬奥改造任务。
2021年10月28日,“鸟巢”的37项改造工程全部完工,“鸟巢”正式开启节能低碳、智慧化服务的全新模式。
在冬奥会北京赛区,除新建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外,其他竞赛场馆均利用了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场馆。非竞赛场馆则大量“借用”了北京市的大型公共服务设施,赛后将作为北京市的人才公租房面向社会配租。
场馆的改造再利用赋予建筑冬夏项目场地双向转换的能力,也使得奥运”遗产“得到最大程度利用。
以位于北京海淀区白石桥的首都体育馆为例,它建成于1968年,曾经是北京功能最多、适用范围最广的体育馆。
进入2022年北京冬奥会周期,首体外部修旧如旧,内部焕然一新,将承接冬奥会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比赛。
场馆内部进行了多项技术改造提升。由上一代氟+乙二醇的间接制冷方式改为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减少一次热交换,新系统节能率可达50%。
冰上五座比赛场馆中仅有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为新建场馆。国家速滑馆规划规划建设充分保护场地内原有生态系统,充分保留基地四周原有绿化 ,与奥森公园融为一体。无论是建造技术、还是建设速度,国家速滑馆均体现了我国当前建筑行业的最高水平。
作为2022年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外形上由22条晶莹美丽的“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环绕,因此,又被称为“冰丝带”。
该场馆的外立面由3360块曲面玻璃单元拼装而成,每一块玻璃都有不同的弯曲弧度,幕墙外有22条高低盘旋、环绕飘舞的“冰丝带”。这种外形设计,呼应了速滑馆的主要功能,也寓意选手如丝带般翩翩起舞,展现最美的英姿和风采。
国家速滑馆未来将为观众、赛事组织和参与者提供优质的观赛体验、完备的服务保障,使速滑馆成为一个智慧场馆和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场馆。
延庆赛区总体规划设计围绕“山林场馆,生态冬奥”,即“山林掩映中的场馆群+绿色生态可持续冬奥”的理念展开——
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赛道设计的联合创新,力图打造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赛事场馆;
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建设对既有自然环境的扰动,使建筑景观与自然有机结合,力图建设一个融于自然山林中的绿色冬奥赛区;
同时注重奥运遗产的长期良性利用和运营,延续并保持延庆所拥有的独特的地质遗迹、历史人文和生态环境资源,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以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为例,在冬奥赛后,除赛道、训练道外,这里的回村雪道和技术道路将转换为总长度达15.3km的大众雪道;各功能区将转换为中国国家队训练基地及滑雪山地运动中心、攀岩活动中心、滑索活动中心、景观游廊、山地游客中心等。
张家口赛区的古杨树场馆群
张家口赛区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及其周边区域,规划占地约12.03k㎡,分为云顶滑雪公园、古杨树场馆群以及太子城冰雪小镇三个组团。为了控制生态影响,场馆采用组团式的规划布局策略,避免过度分散,尽可能减小场馆建设和赛事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范围。
作为山地赛区,张家口承担着以冬奥会推动山地经济发展的使命。
张家口赛区的云顶滑雪公园
张家口赛区的国家冬季两项中心
在延庆、张家口两赛区6年左右的建设周期中,设计团队创新性完成多个高难度的场馆设施设计,恢复赛区生态环境,成功落实“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核心理念。
冬奥场馆内部使用清洁能源供电
同时,北京冬奥会期间,三大赛区的26个场馆全部使用“绿电“,即使用通过零二氧化碳排放(或趋近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过程得到的电能。这意味着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了所有场馆100%的绿色电能供应。
结语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改造、建设融入了很多中国元素,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突出绿色办奥理念,把发展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让体育设施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确保人们既能尽享冰雪运动的无穷魅力,又能尽览大自然的生态之美”。
2022年冬奥从赛区规划、场馆设计、基础设施建设、遗址保护等多方面都践行了可持续性发展的态度,并以绿色、节能、低碳为原则,向世界宣告着中国态度。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字样,进入国际设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