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北京建院副总建筑师徐聪艺:沧州城市规划设计需要面向未来
交通枢纽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将铁路车站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交通功能与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有机衔接,形成交通枢纽与城市发展联动效应,已成为当今很多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的新思路。
今年,第五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赛在沧州举办,这是城市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特别是本次大赛的一项重要内容——沧州站城融合规划设计国际大师邀请赛,有幸邀请到国内外顶级规划设计大师团队,对沧州老火车站和高铁西站区域进行规划设计,共同探讨站城融合发展的新策略、新方法。参赛的六家国际大师团队代表进行了汇报交流,为沧州以站城融合来提升城市品质,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模式,提供专业智慧。邵韦平大师团队成员,北京建院副总建筑师、建筑与城市设计院院长徐聪艺做了成果汇报并接受了采访,提出对火车站区域的规划设计应该站在更大的角度去看,既要解决附近的现实问题,也要解决整个城市长远发展的问题。
-独家专访-
问题1
这次沧州站城融合规划设计大赛,对沧州未来发展会有哪些影响?您所在大师团队对相关区域的设计,能为沧州以后带来什么样的机遇?
徐聪艺:我们这次参与的是沧州老火车站区域的城市设计,大概在10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这个区域对沧州来说是一个有很久历史的老城区,它面临着一系列“老城区”的城市问题,包括如何满足区域内市民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以及如何更好承接沧州市未来总体东扩的宏观想法等。基于这个区域有这么久的历史积淀,以及面临着的各类城市问题,这次大赛我们希望能够既通过对现状的深入了解提出一些很务实的、具象的解决方案和策略,同时因为是一个竞赛,所以也要提出一些有前瞻性也有创意性的想法。
再具体一些而言,这个区域存在着很多城中村、棚户区需要更新,面临着市政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以及整体城市环境不够好的状况。那么如何去解决呢?这些问题已经存在了一定时间,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经济和发展上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城镇化速度逐渐放缓,房地产形势也不是非常好,仅依靠传统的房地产开发去做城市的更新和发展,显然在这个区域在目前的形势下是不太现实的,那么就需要对这个区域的现状进行摸底,然后对沧州市的城市发展、产业等各方面的政策、方向做出研判,希望能通过规划、设计以及提出一些政策手段,为这个区域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层面、数据层面、规划层面和一些具体的城市更新手段上的策略,能够为整个区域的环境提升和真正更长远地去解决城市和社会的发展问题带来一些帮助。
沧州老火车站,来源:Mapio
沧州老火车站区域面临的是非常复杂的城市问题,因为沧州站所在的京沪铁路作为一个物理限制在城市空间上割裂了城市,限制了沧州向东发展,所以老火车站区域,它要承载的功能是很繁复的,它既要承载给这个区域的居民提供良好的城市环境的功能,同时也承载着作为沧州市未来若干年向东发展的关键点的功能。从这个角度来讲,沧州站这个点的规划设计,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既要解决附近的问题,也要解决整个城市在东部区域发展甚至向更东区域发展的问题。
所以我们现在还在深入地思考,希望通过一些更有前瞻性、更面向未来的或者是充满了挑战性的创意,来为沧州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也希望能够为这个城市的规划部门带来一些好的想法。
问题2
沧州站城融合的设计,可以说是一个以交通枢纽为导向的项目。它与其他城市的TOD项目相比,有什么特色和挑战?
徐聪艺:实际上TOD模式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大概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在不同的城市里,TOD模式往往可以扩大理解为不同的范畴,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大城市或者超大城市中可能更多地会依托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或是城际轨道交通枢纽来开发,在一些港口城市会依托航空货运、海运枢纽来开发,这些都是TOD模式宽泛概念里的一部分。
如果把沧州站区域的城市更新理解为一个TOD模式的设计,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但是我们团队认为,沧州站区域的城市设计,要通过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手段去解决刚才提到的若干城市问题,它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传统的TOD模式开发。当然该区域具有一定的以TOD模式开发的基础,主要是由轨道交通所带来的人流和物资,在一定时间内可能会给这个区域带来在交通、商业、办公以及居住等方面的发展契机。但是实际上沧州站它现在的客流量并不高,沧州站现在每天高峰期的客流量只有6000人左右,而且根据我们了解,短期之内,沧州站也不会有大规模的交通量提升,当然沧州站还同时承接着有一定体量的商业货运贸易功能,但从沧州这样一个规模的城市上讲,这样的一个人流和物资的规模,我们认为仅仅依靠在沧州站开展传统TOD模式开发来达成为沧州带来大量的商业客流和货流的目的,这样的可能性并不高。
因为现在西边有高铁还有其他各种更快捷的交通方式,所以我们认为沧州站更需要的是抓住刚才提到的城市向东发展的契机,在一些方面也可以利用一些TOD模式手法,更多地还是要靠对更大的范围城市的思考,来解决沧州站所面临的城市问题。可能需要从城市的缝合,从区域风貌的提升等方面出发,来提出有前瞻性、有创意性的想法,又能够同时去解决拆迁安置、土地开发等等一系列综合性的问题。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沧州站区域这次的城市设计竞赛,一定程度上可以按TOD模式来做,但它更多的还是要系统地从城市的角度,从未来的角度,从老百姓生活和发展的角度去解决综合的城市问题。
问题3
现在大家都在提“双碳”,就是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城市设计师身份,在做这样的设计过程中,怎么可以为“双碳”作出贡献?
徐聪艺:自从我们国家提出了“双碳”的目标之后,作为一个国家的宏观总体战略,各行各业都在为“双碳”目标去做各种研究。我们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就有专门的低碳研究中心,来做碳中和、碳达峰以及如何在建筑中去实现低能耗、低碳甚至零碳的各个专业的研究。因为建筑本身是中国各类产业里边占很大的碳排放量比例的一个行业,同时也是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现在建筑行业里也做了大量的关于建筑本身以及结构、机电、材料等方方面面的“双碳”研究,这是一个很大的板块。
同时现在中科院等很多研究机构也在研究,从宏观国土空间的角度来看,从能源角度来看,去做相应的关于资源或者整体的碳指标,或者能源等各方面关于“双碳”的研究。相对来说中观尺度的“双碳”就是在城市几平方公里几十平方公里这样一个尺度中去做研究,研究如何低碳、降碳,这个方面不是很多,我们从去年开始也做了一些很粗浅的研究。
我们现在梳理了一些点,在未来可以做一些突破性的研究和尝试。这些研究和现在参加的沧州站区域的城市设计,也恰巧有一些可以互相借鉴、促进实践甚至实际去尝试的机会。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我们在尝试在一个中观尺度去分析人的日常生活的交通圈或者是生活服务圈,可能这个行业里的人都知道,大家都在研究5分钟步行圈是多大,10分钟步行圈、15分钟步行圈是多大。在日常的生活中,生活在一个居住小区里,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是什么样的一个生活需求,有哪些日常的生活、消费、娱乐、锻炼等等各类需求要在多大范围内去解决。中国的城市规划或者是建筑设计里很多的规范,在传统的规范中也是有一些相应的指标的,比如说我们有居住区规划的指标,它限定了在多大的居民区里边要有多少配套的学校,配套的商场,配套的医院,配套的便民设施,邮局、派出所等等。在我们的研究中,这些设施的规模、服务半径、数量会随着现在人的生活方式改变而改变,现行的居住区规范在编制的时候肯定没想到随着电商行业兴起而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和居住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人的活动和交往本身就是城市碳排放的一个主要的产生原因,过程中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也好,还是这之间带来的一些其他的物流运输上的碳的消耗也好,都会对城市碳排放产生影响。所以在城市的中观尺度上,通过更深入的研究人的行为,研究沧州站周边大量的居民的日常生活,就会和城市尺度的“双碳”有很密切的联系。这个区域现在有几万人口,这几万人口生活的日常需求,采取的交通方式,包括为几万人口提供基本生活物资的物流运输,承载这些功能的设施的规模、距离、位置、服务半径就和刚才提到的在城市中观尺度的“双碳”会有很多直接的联系。这是我理解的“双碳”在城市设计中的一个研究和尝试的方向。
还有一点,我认为也可以在这个区域尝试,或者是说在大赛中对应我们平常研究的一些成果去实践。我们现在试图研究城市的开放空间系统,开放空间系统对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以及提升城市空气质量所带来的影响,都可以说是在为城市尺度下“双碳”做贡献。因为我们所生活的高密度的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碳排放的集中场所,而自然比如说一片森林,它就是一个创造氧气降低碳排放的场所,所以打造一个人和自然共生的城市究竟需要多大尺度的开放空间,或者需要多高的植被覆盖率,怎样才能更好降低城市中的碳排放进而促进达成“双碳”。具体来说,我们平时做的项目里边都有绿化率,一个区域红线内要求30%的绿化,那么这百分之三四十的绿化,真正能为这个城市或者整个的“双碳”起多大作用,我想这个量是不乐观的。当然城市本身是一个高密度建设区,高密度的建设区和城市里边的大面积绿地,肯定还是有一定的冲突的。所以我们会去研究如何在一定尺度内,就是在几平方公里或者再大一些,几十平方公里的这样一个区域内,布局多大规模的绿地,包括绿地采取什么样的做法,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区域选用什么样的植物,是不是可以把一些零散的绿地集中设置,这样能否为城市或者至少为这个区域能够带来更多的环境上的提升。我们希望能够在沧州站周边区域去实践,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会尝试把一些正在研究的成果进行对接,因为正好从去年开始在做中观层面城市设计中低碳方面的科研,现在在沧州站区域又恰好是一个尺度很合适的场所,所以我想是可以结合此方面的研究在此次城市设计方案中做一些尝试,来达成相互的促进和印证。
-项目介绍-
01
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品质提升详细规划
长安街及其延长线总长63公里。作为“神州第一街”,长安街担负着重要的国家使命,有着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是国家重要的形象“名片”。本项目完成了总体设计、公共空间景观提升导则,并以此指导长安街整体和延长线各区域深化设计。设计以国家行政、军事管理、文化、国际交往功能为主,以统一的文化表达和艺术性研究为原则和方法,体现国家和首都庄严、沉稳、厚重、大气的形象气质。
02
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规划
丽泽金融商务区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目标是打造为与伦敦金丝雀码头等比肩的国际化新兴金融开放试验区。本项目结合区域内的西三环城市公园绿带、莲花河、丰草河、金中都遗址、城市航站楼、地铁车站、生态文化亮点等要素,提出“一心、三带、多点”的规划结构。结合地铁五线换乘、地下环廊和复杂的城市市政系统,形成约32万平方米集商业、交通、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复合地下空间。对标国内外高端功能区优秀案例,对商务、医疗、文化等配套高点定位,与商业功能相结合,切实提升吸引力。
03
怀柔科学城城市设计
从城市整体层面出发,站在宏观视角,为怀柔科学城的战略定位、人口规模、指标体系、规划策略、空间结构、功能布局、形象风貌等方面确立整体基调,提出“一芯聚核,怀密联动,一带润城,林田交融”的规划结构,“复合城市、特色风貌、森林入城、集聚集约”的设计理念。具体由城市设计方案与城市设计导则两部分构成。
-有关园冶杯-
扫描二维码,进入第13届园冶杯学生奖报奖平台
-联系方式-Contact
专业奖
电话:+86 (0) 10 88365361
邮箱:business1@chla.com.cn
Contact for Professionals
Tel: +86 (0) 10 88365361
Email: business1@chla.com.cn
学生奖
电话:+86 (0) 10 88360800
邮箱:yyb@chla.com.cn
参赛学生QQ群:717323796
参赛高校联络员QQ群:255900300
官方微信公众号:@园冶杯组委会
Contact for StudentsTel: +86(0)10-88360800Email: yyb@chla.com.cnQQ Group: 786025723; 255900300WeChat official account ID: YUANYEAWARDS
小国同学已上线,欢迎来撩!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字样,进入国际设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