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生路遥》⑤ | 读书与不读书,过的是两种人生

不雨亦潇潇 十点人物志
2024-11-26

10 天听完一部人物传记,解救你的阅读焦虑。


十点人物志开启「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带你欣赏书中核心情节与内涵,节省阅读时间,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


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


每部人物传记共有10天领读,每日更新一期。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 长海 朗读



领读 |  不雨亦潇潇



今天,我们继续共读《人生路遥》。


昨天,我们读到了路遥的恋爱历程。在恩人曹谷溪的帮助下,路遥开始了新的恋情。而这位北京女知青林达也为了路遥,甘愿放弃自己上大学的机会。


那么,路遥能顺利进入大学吗?在大学生涯,他都做了些什么事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好风凭借力



1973年夏,全国高校普遍恢复招生。当时的招生方式是实行推荐选拔制,即上级把大专院校的招生名额分配到县上,县文教局负责政审及向大专院校推荐。


全国大专院校恢复招生的消息传到延川县后,路遥动了上大学的念头。他决定到大学深造,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水平。路遥那时因文学创作成绩突出,事迹已上《陕西日报》,县里领导和有关人员自然也十分支持他。


延川县文教局对路遥的推荐更是煞费苦心。路遥的数理化不行,只有文学创作一样特长,只能往文科专业上送。好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和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均在延川招生。


县文教局同志把路遥发表的作品呈上,但却因为过往的政治原因而被拒绝了。就这样,两所高校均公开拒绝录取,延川县文教局碰了一鼻子灰。


这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对于正踌躇满志地展望大学梦的路遥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这也几乎使他又一次陷入绝望的痛苦之中。



路遥是全延川县的人才,为了他的进一步深造,县文教局可谓“绞尽脑汁”,最后决定在延安大学那里碰碰运气。


于是,县文教局同志拿着路遥作品去找延大招生人员。招生老师一看,认为路遥是个起点很高的推荐对象,但他们也有所犹豫,最后在延川县委书记的大力斡旋下,延安大学终于同意招收路遥了。


应该说,路遥在不断奋斗的过程中,一直有“贵人”相扶。具体到他上大学的过程,倘若没有延川县文教局同志的不懈努力,没有县委书记的亲自出马做“保送”工作,他的大学梦根本无从谈起。


可以这样说,路遥能一路走来,成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与众多有名与无名人的帮助分不开!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路遥这位优秀的文学青年,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终于以好事多磨的方式,成为延安大学中文系73级中的一员。



杨家岭生活



革命选择了延安,时代孕育了延大。


延安大学坐落在延安城北郊的杨家岭,它有较为久远的办学历史。早在194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做出决定,把抗战之初就创办的几所大学合并,由毛泽东亲自确立校名为延安大学。


1973年秋,路遥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延大中文系73级学习,成为延大恢复招生后招收的第一届工农兵学员。


路遥入学后的第一次亮相,是参加诗集《延安颂》的选编工作。说白了,选编作品集是考察选家的眼光。


在中文系73级学员中,路遥是最具“选家眼光”的选编者。他翻阅资料很投入,且速度快,质量高。在讨论定稿的过程中,他的思想更成熟,见解更独到,选编更准确。


路遥是位有心之人,也是位争强之人。他在第一学期的上课和学习讨论中,不仅喜欢发言,而且善于表达,总能言简意赅、高度概括,这样他出众的表现也得到全班同学的一致赞赏。



两个月后,中73级进行了班干部的正式选举,路遥全票当选为班长。


路遥当选班长后,烧出的“第一把火”,就是精心组织中73级在全校元旦文艺晚会上的节目。


1973年临近年终,学校计划举行元旦“文艺晚会”,要求各个班级都要出演节目,这在当时是一项严肃的任务。


在文艺演出方面,中73级不是强项。然而,情急之下的路遥毅然做出决定:“自己创作歌曲,全班同学集体演唱。”


于是,他与同学开始创作歌词。经过几天的创作,朗诵词和歌词全写好,题目是组歌《我们生活在杨家岭》。征求同学意见后,路遥拿上修改稿,亲自到延安歌舞团找认识的作曲家谱曲。


演出前,路遥到距学校五十华里的延安钢厂借来工人服,到驻延部队借来解放军军服。


在那年元旦文艺晚会的演出上,中73级学生出尽了风头。这次激情飞扬的大合唱,在元旦晚会上一炮打响,震动了延安大学,在全校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路遥也由此知名延大校园。


路遥烧出的“第二把火”,就是邀请部分文学名人给全班做文学讲座,以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


1974年夏,是中73级的第二个学期,全国开始整顿教育质量。路遥在班级搞“艺术走向社会文学讲座”,多次邀请省内有影响的作家与诗人做报告。


在那个知识匮乏的特殊年代里,中73级同学在路遥的精心组织下,享受着文学的盛宴。



1976年初夏,中73级学员的学习即将结束。作为班长的路遥认真准备,亲自给全班同学做了一次《浅谈散文创作》的讲座,以此圆满结束他的文学讲座计划。这个讲座花了四节课的时间,相当于他文学创作实践的汇报。


客观地讲,中73级班长的角色,给路遥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平台。正如陕北民歌所唱到的那样:“群羊靠的是好头羊”,路遥这位优秀的文艺青年,的确起到了好的带头作用。



遨游知识海洋



大学学习生活,不只是红火与热闹的形式,更在于遨游知识海洋。


路遥在上大学时,基本的生活费用是恋人林达提供的。而林达当时领三十八元的最低工资,既要维持自己的正常开销,也要供路遥上大学,这确实有点太难为她了。


路遥在延川期间养成了嗜烟如命的毛病,一直到病逝都没有克服。深知路遥这项毛病的林达,总是把工资的大部分无私地支援给恋人。



与许多同学不同,路遥上延大具有明确的目标性。他就是想借延大这个平台,获取更丰富的文学营养,然后在文学的天宇上振翅高飞。这样,他能充分利用大学这一平台,按照个人理想设计自己,塑造自己。


路遥入校后,就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刊物和著作的海洋。他的发奋读书,在同学中是出名的。


他的学习阵地是学校阅览室,他每天坚持阅读各种报纸,了解国内外大事;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翻阅图书馆收藏的“五四”以后的各种文学期刊和报纸,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轨迹,弥补知识空白点。


路遥不光在校阅览室翻阅大量文学刊物,他更是设法借阅世界文学名著,一本接着一本读。他十分崇拜柳青,把《创业史》读了四遍。为了研究长篇小说,他熟读了《战争与和平》《堂吉诃德》等大量大部头中外文学作品。


读书读报是学习,与人交往也是学习。与人交往是丰富人生阅历的重要环节,路遥虽不是刻意交往,但也十分重视与文学朋友的交往,进而通过他们的人生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


路遥到延大中文系上学后,他延川的几位文学朋友相继到地区发展。诗人曹谷溪调到中共延安地委通讯组当干事,把家也搬到延安城,路遥就经常跑到他那里聊天,甚至改善伙食;诗人闻频也调到延安地区文工团当编剧,路遥在星期天经常找他玩。


当然,在不断拜访他们的过程中,顺便借阅他们所珍藏的图书,也是路遥常有的事。


路遥上大学中文系的目的,就是为了读名著,学创作,为实现自己的作家梦、文学梦奠定坚实基础。


这样,他在延大读书期间,重点关注的是现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名著,而对古代汉语之类的课程,就不那么热心。


他上延大时,正是大学刚刚恢复招生不久,大学校园里纪律环境比较宽松:允许工农兵学员抽烟,允许打瞌睡,也允许学生离课。这些条件,也正是路遥所感到满意的。


有时候,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开始进教室了,他却怀揣本书走出教室,或是钻到杨家岭旧址,或是坐到延河滩,一直到开饭前才返回。



有时,老师在讲台上正讲课,他趴在课桌上漫不经心地听着,甚至会发出熟睡的鼾声;也有时,因老师的发现,感到不好意思,连连抓耳挠腮。


路遥缺课与应付一些课程的事情,有关任课教师对此颇有意见和议论。遇到这种情况,系上领导和班主任也用“因材施教”的理由,替路遥做些疏通和解释。


有关任课老师了解路遥的具体情况后,也都采用了宽容和开明的态度,并没有为难路遥。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是一个特殊学生。路遥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学习方式。


路遥1976年毕业时,延大中文系党总支在给他的毕业意见栏中只填“生活较散漫”五个字。这充分说明路遥在延大中文系就读期间的确存在“散漫”的毛病。


组织虽在毕业鉴定时指出他的问题,但并没有在分配上难为他,也足以说明学校是相当包容他的。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了路遥的大学生活。


在大学期间,路遥积极参加各项文学活动,充分展示出了自己的组织能力与文学素养。同时,他又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通过大量阅读,来为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转眼间,大学生涯就要结束了。那么,毕业之后的路遥又会有哪些经历呢?他能够实现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吗?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图片来源:电视剧《平凡的世界》


《人生路遥》④ | 所有的失去,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人生路遥》③ | 苦难,是命运的馈赠吗?
《人生路遥》② | 成大事者,逆商比情商更高


-背景音乐-

《Solace》Air Of Distinction》《Soft Sentiment》

-领读-

不雨亦潇潇,魔鱼池塘中的锦鲤,邑人城邦中的卫士;性喜观书,亦爱看剧。微信:zhugewuhou181

-主播-

长海,电台主播。爱阅读、爱声音。让我们一起读书,一起畅游声音的世界。个人微信(ID:changhai-shengyin)


 戳这里,经典人物传记免费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十点人物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