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结婚与离婚人数双增长,到底是谁想通了 | 腾讯新闻谷雨数据
刚结束的长假,年轻人两笔钱花得最多,一个是旅游钱,另一个是份子钱。
除了目睹分布全球的美景朋友圈,纷纷“交卷”完成人生大事的人们,让剩下的年轻人,看得有点心慌。
今年的婚恋市场的确回暖了。根据民政部最新发布的上半年民政统计数据,全国结婚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9万对。
然而,离婚的人更多了。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离婚办结人数从去年同期的101.2万对,激增至131.9万对。
结婚人数与离婚人数双上涨,婚育市场回春了吗?
01
离婚与结婚人数今年罕见双增长
再来仔细看看今年的婚姻数据。
去年上半年结婚人数373.2万对,今年上半年392.8万对,结婚数量看似止跌回暖,但表现并不亮眼。
这一数据,不仅显著低于2019年上半年的498万对,仅与疫情初期2020年上半年的387.9万对基本持平。
年轻人的朋友圈里,虽然官宣结婚者众多,但更多是释放了此前推迟而积攒的需求。
具体来说,结婚人数主要由今年第一季度贡献,到了第二季度,增长就颇为乏力。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全国结婚登记数量为178.1万对,较一季度减少36.6万对。
同期,2023年第二季度离婚登记数量为67.6万对,较第一季度增加3.5万对。也就是说,今年第二季度相比于第一季度,结婚登记数量下降了约17%,离婚登记数量增加了约5.4%。
结离婚数量会影响结婚率与离婚率。后者表示一年内结/离婚对数与当年人口数的比率,通常用每1000位常住人口来衡量。当全国人口总数变化不大,结离婚数量增长,结婚率与离婚率自然就会上升。
但其实,这一情况近年很少见。回顾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结婚率与离婚率演变,双双上涨的情形,只存在于2013年之前。
彼时,人们婚育热情高涨,也朝着婚姻自由的观念迈进,离婚率随着结婚率一齐升高。其中,结婚率在2013年达到近年历史最高点,为9.9‰。
这意味着,当年每1000位人口中,就有约一对夫妻迎来新婚。而后,新一代人的选择是推迟步入婚姻,结婚率保持持续下滑的趋势,来到了2022年的5.2‰。
但与此同时,离婚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直到2021年,“离婚冷静期”政策正式施行,离婚率从2019年的3.4‰,下降为2021年的2.0‰。2022年的全年数据,则暂未公布。
在2021年之前,协议离婚与法院调解离婚是两种主要离婚途径。其中,法院调解离婚,即无法达成协议一致、需要对簿公堂的离婚形式,在二十余年来的办结数量保持稳定,且占比较小。而基于双方意愿的协议离婚,则明显受到了冷静期政策的影响。
根据北京大学学者董浩在《社会学研究》上的预估,2021年,“冷静期”使得各省各季度离婚登记数量平均减少1.03-1.32万对,较前三年降低了33%-42%。
各省市新公布的数据也有映照。合肥市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全年离婚预约登记31349对,实际办理离婚登记16807对,即,约47%夫妻申请离婚后,放弃办理离婚登记。
表现在全国数据上,近三年,“离婚冷静期”政策遇上疫情,原本持续上升的离婚人数从2019年全年的470.1万对,减少至2022年的210万对,跌幅过半。
而在美国、韩国、日本(取东京市数据)等其他国家,由于人口老龄化和新一代年轻人对婚育兴趣的减弱,离婚率下降的趋势早已出现,这与人们对于发达城市离婚率居高不下的想象,截然不同。
例如,1980至2020年的四十年,美国结婚率从10.6‰滑落到5.1‰。更不用说,“东亚三兄弟”中的韩国,2022年仅有19.2万对韩国夫妇登记结婚,创下1970年起有相关记录的最低水平,妇女总和生育率仅为0.78,为全球最低。
而中国不过是在冷静期等因素政策的辅助下,也步入了这样的轨迹。
近十年,中国初婚人数飞速下滑,减少45%。意味着基数少了近1000万人。没有年轻人,就没有人初婚,离婚更是无从谈起。
因此中国在2023年上半年离婚人数的增长,或许只是需求的短期释放,需要谨慎观察。当婚姻登记处变得有些冷清,目光所及的未来,也会是离婚者寥寥。
02
离婚率变迁,
原因不限于冷静期
除了冷静期与人口基数,离婚率的变迁还有几个原因。
从下跌趋势来看,疫情,其实带来了彼此依存的效应。美国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经济大萧条曾被学者广泛研究,他们注意到1929至1933年期间,美国离婚率下降了25%,随后又开始上升。
一个解释是,人们离不起婚了,转而需要彼此的经济扶持——如果离婚后没有更好的选择,不如先凑合过着度过难关。
当然,影响关系也是复杂的。学者认为,彼时的大萧条会推迟离婚,但不会阻断离婚。
经济依存的效应,也可能转化为反面,比如在长期的共处中,认清并受够了彼此,转而变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场面:曾经被遮蔽的离婚需求,在社会恢复正常后,迫不及待地回弹。
其次,有各地经济文化的制约。一些省份受到疫情与冷静期因素的影响较小,离婚率相比2019年,变化不大。比如天津、重庆等地,结婚率一直都不高,但离婚率却是全国前列。
在天津、重庆,女性地位普遍较高、可以独当一面是一方面原因,而当地楼市政策导致的“假离婚”现象也非常普遍。反观甘肃、山西等地,情况截然不同:结婚率高于全国,但离婚率很低。
离婚的前提自然是先结婚。每年结婚人数中复婚/再婚的比例,也可以窥见这些地区,相对弹性、自由的婚姻选择。
比如天津,2021年全年结婚者中,接近一半由复婚/再婚者贡献,一方面选择和其他人开始新的婚姻旅程,或者为了买房资格,离婚后跟原配迅速复婚。这两类情况,在吉林、上海与重庆,比例也占了不少。
有一些,对于婚姻就是真戒了。比如贵州、新疆等地,离婚率处于全国前列,但复婚/再婚的情况却不多见。
03
倦于婚恋的人们,
接受不再爱了这件事
归根结底,年轻人的心态在发生变化——踏入婚姻也可以,不踏入也行。只不过,降低对感情这件事理想主义般的幻想。真的踏进去,就会减少失落。
反映为两个方面:近十年,推迟进入婚姻,或者拒绝进入婚姻的人增多。以在婚姻市场上人数更少、因而更具有能动性的女性为例,根据七普之后的人口调研,86.9%的20-24岁女性未婚。而这一比例在2005年,不过为60%。
时至今日,37.9%的25-29岁的女性,以及10.2%的30-34岁,尚未选择踏入婚姻,比例同比15年前,明显上升。
另一方面,最近选择踏入婚姻的年轻人,选择保持勇敢,但也接受两个人不再爱了这件事。
在KnowYourself平台对两千余位年轻人的调研中,67.3%的人接受自己一开始对对方的感情热烈,但转而趋于平淡。同样的,也有一半比例的人接受,对方对自己原本强烈的感情,后期转为平淡。
两者间的差异,有些“双标”。但人人尽管自私,也大体认同一件事,那就是平淡的生活不可避免,爱意难以常青——这指向了最后一个原因,除了原则问题与生活必需,人们懒得结了,也懒得离了。
许多人眼里,离婚与否不再重要,一拍两散,或是同床异梦,皆可。重要的探索自己当下的体验与预期是什么,如果想不清楚,那就索性不要做出新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人陷入在对婚姻的倦怠里。
正如韩炳哲《倦怠社会》对现代症候的一针见血:倦怠感,是一种孤独的疲惫。
婚姻围城,人们只是注视着城墙内外的彼此,停止进出。
参考资料:
[1] 探索与争鸣·首发|“离婚冷静期”实施一年以来效果如何?来自人大的这项实证研究揭示出答案
·https://mp.weixin.qq.com/s/tbiOWJYLq07jVCwRlkgRgA
[2] Institute for Family Studies·The U.S. Divorce Rate Has Hit a 50-Year Low
·https://ifstudies.org/blog/the-us-divorce-rate-has-hit-a-50-year-low
[3] 安徽商报·2022年合肥47%夫妻申请离婚后放弃办理离婚登记·http://www.wehefei.com/news/2023/01/12/c_482684.htm
[4] 社会学研究杂志·此情或可待:“离婚冷静期”规定对离婚登记数量趋势的影响·
·https://mp.weixin.qq.com/s/LlTfc2xg0ggL8Nd7VgZBlQ
[5] KnowYourself·《当代年轻人爱情观调查》: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爱情观真的更开放了吗?
·https://mp.weixin.qq.com/s/gmAOOiyOse7qs34fZrFcQA
[6] Han, B. C·The burnout society·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7]时代周刊·The Divorce Rate Is Dropping. That May Not Actually Be Good News
·https://time.com/5434949/divorce-rate-children-marriage-benefits/
最热话题+最新数据,值得你第一时间获取,大家记得将谷雨数据设为星标🌟哦,期待每次与你火速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