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2022年度“十大要闻”
2
0
2
2
年度十大要闻
1.成功举办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2年会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8月19日,我院联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江西赣州举办“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2年会”。论坛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并讲话。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叶建春出席并致辞,论坛副主席、中国科协原党组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玉卓视频致辞。论坛成员、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和地方代表参会。年会设置四个主题单元,研讨交流面向2035年建设美丽中国的改革创新,分享实践模式与经验,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献智献策。
2.圆满承办“美丽中国·绿色冬奥”新闻发布会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2月18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美丽中国·绿色冬奥”专场新闻发布会,我院承办发布会准备工作,院长王金南院士、总工程师万军受邀出席。王金南院士作为主发言人,介绍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以及绿色冬奥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央视、光明日报等70余家中外媒体参加发布会。为做好绿色冬奥遗产的梳理总结,我院联合清华大学等机构深化研究,共同编制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十大绿色低碳最佳实践”和“十大绿色低碳技术”报告。
3.在COP15-2主会场中国角发布生多主题宣传片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于2022年12月7日-19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当地时间12月15日,我院在COP15主会场中国角发布主题宣传片《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 推动区域实现共同富裕》,展示我院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实践经验。此外,我院科研人员还参与第二阶段会议“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议题和行动目标的磋商谈判。
4.环境规划院非凡十年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10月15日,院党委在《环境保护》杂志发表署名文章《非凡十年—环境规划院的“守正”与“创新”》,系统梳理我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的创新性实践。从微观视角入手,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保领域取得的历史性、全局性和转折性变化,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5.支持起草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2022年6月,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能源局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落实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有关要求,对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出系统部署。我院作为技术牵头单位,由院领导带队、10个部门业务骨干组成工作团队,历时一年,全面支撑完成《方案》研究起草。
6.王金南院长当选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在12月8日闭幕的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了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会议期间举行的农工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由47人组成的第十七届中央常务委员会,何维当选中央委员会主席,杨震、王路、焦红、吕忠梅、杨关林、但彦铮、张全、王金南、徐涛、邓蓉玲当选副主席。
7.深入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与创新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我院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战略研究—地方实践—宣传交流,支撑起草美丽中国建设指导意见,实施美丽城市建设研究,支持山东、江西、广东、福建、四川、湖北等省份和青岛、烟台、赣州等城市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编制发布《美丽中国在行动2022》报告。
8. 全院科研水平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2022年,我院在建院20年(2001-2021)后坚守初心再出发,加强科研基础能力建设,深化科研创新机制改革,申报成功科研项目35项,其中11个课题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为历年最高。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科普奖1项,1个集体和3名个人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人才奖项和称号。9月20日,我院申请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成立,标志着我院科研水平和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9. 风评中心荣获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2022年初,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面向社会公布《关于表彰2016-2020年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的决定》。我院风评中心荣获“2016-2020年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该中心长期支持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和环境公益诉讼工作。近年来撰写总结、宣贯等材料超过200余份、提供培训近百场、培训过万人,为推动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10.全院正式入驻石景山区新址办公
2022年末,我院结束建院21年来租借场地办公的历史,整体搬迁至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实兴大街15号院的自有技术业务用房办公。新址功能合理、低碳环保,实验室设计标准规范、安全便利,有效解决原有制约基础科研能力提升的硬件设施不达标问题,干部职工满意度高、干事创业劲头更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