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瑞新材IPO“二进宫”,超四成募资用来“补血”,关联交易是焦点

杨紫薇 IPO日报 2023-03-24

据悉,美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美瑞新材”)本周四将上会,接受发审委的审核,保荐机构和主承销商为海通证券。

IPO日报发现,美瑞新材曾于2017年就已开始上市的进程,但曾主动撤回材料。此次“二进宫”的它能否如愿上市?


超四成募资为“补血”


美瑞新材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专业的TPU生产商,专注于TPU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主要产品包括通用聚酯型、特殊聚酯型、聚醚型、发泡型等多种类型的TPU产品。2015年,公司在新三板挂牌。

据悉,TPU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可广泛应用于管材、电子注塑(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保护套、智能穿戴设备电子护套等)、高端薄膜(医疗、织物、鞋材、体育等)、汽车配件、鞋材等下游领域。

根据最近更新的财务数据,2017年-2019年(下称“报告期”),美瑞新材实现营业收入5.26亿元、5.92亿元、6.49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4441.04万元、5537.37万元、8336.38万元。

美瑞新材的上市之旅开始于2017年。

2017年3月,美瑞新材递交了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而半年后,就在IPO审查的“当口”,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签字会计师因个人原因离职,美瑞新材因而中止了审查,后因“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调整”,在2018年初撤回了上市申请材料。一年后,公司又重新提交了上市申请。

通过对比前后申报稿,记者注意到,美瑞新材募资金额明显增加,从最初的不到2亿元到如今的近5亿元。

在最新的申报稿中,美瑞新材拟将4.94亿元资金用于“30000 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项目”、“8000吨膨胀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项目”、“技术中心项目”、“营销网络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之中。其中,公司将拿出2.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占总募集资金的46.56%,远超过了项目建设的投入费用。

美瑞新材真的如此急需“补血”吗?

根据披露数据,近三年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7.11%、47.19%、41.39%,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此外,美瑞新材近年来也一直有进行分红,2017年至今支出分红资金分别为650万元、65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累计达到4300万元。

日常运营缺钱,分红却有钱,美瑞新材计划拿出一大笔钱来补充流动资金似乎缺少了必要性。IPO日报就此疑问向公司发去了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原股东“变”客户

控股股东出身供应商


此外,因涉及到交易价格的公允性,“拟上市企业是否跟供应商或是客户存在关联”常成为证监会发审委问询的重点。

早在第一次递交申报稿时,证监会就对美瑞新材的相关情况给予了重点关注,我们也可以从其更新后的申报稿中窥探一二。

2009年,刘存玺、毛雪峰两人共同出资设立了新龙华(美瑞新材的前身),三年后,两位创始人将手中持有的全部股权进行了转让,其中大部分股权的受让方为王仁鸿;

2015年,原美瑞新材高管及股东之一的于海鹏又将其持有的公司股权以净资产价格转让给王仁鸿,退出公司。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实际控制人及控股股东为王仁鸿,实际控制公司股权比例达71.8%。

那么,于海鹏为何在公司挂牌新三板的前夕选择了无溢价退出?其是否与公司签订什么协议,还是看中了另行创业的商机?对于这个问题,美瑞新材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IPO日报注意到,于海鹏退出后还与公司存在着交易上的往来关系。


根据披露,2016年及2017年,公司前五大客户之中有泉州市昶鸿化工贸易有限公司与厦门鹏睿化工有限公司,而这两家客户与美瑞新材的合作业务均为于海鹏来负责,其中,于海鹏还是厦门鹏睿化工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天眼查显示,厦门鹏睿成立于2015年,也就是于海鹏在从美瑞新材离职后创办的公司。

客户中有“熟人”,公司与其采购方也不陌生。

报告期内,万华化学稳居公司第一大供应商的“宝座”,公司向其采购金额分别占采购总额的24.73%、27.72%、30.90%、29.19%,占比不断提升。

同时,作为公司重要的采购方,万华化学也与美瑞新材的股东有着颇深的渊源。据悉,美瑞新材的实控人王仁鸿曾在万华化学做过车间技术员、车间主任、TPU部经理;董事张生曾在万华化学下属子公司担任过高级研究员,外加两位监事也曾就职于万华化学及其控股子公司。

公开信息显示,万华化学是拥有MDI、多元醇或己二酸等主要原材料规模化生产能力的化工企业,业务覆盖面广泛,其新材料业务中也包含TPU业务。对此,证监会曾要求美瑞新材披露向万华化学采购的产品品类、数量、金额、单价,是否向其他供应商进行同类采购,结合比较情况说明公司向万华化学采购的公允性。


说出你的看法



记者 杨紫薇

排版 王莹

编辑 王莹




热文推荐

1、BAT、平安、微软……你想拥有的大客户它都有,连上市都是去客户家“串门”

2、家族企业南亚新材欲科创板上市,偿债能力弱于同行

3、瑞联新材再闯IPO,由创业板变更为科创板,债务压力大,拆借旧史不再提

4、维康药业二次IPO,募投项目没变“胃口”却猛增

5、这家湖北企业还未复工就申请上市,股权、客户“双集中”,还有诉讼在进行




欢迎投稿、爆料  ipowgw@ifnews.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