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中英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价值

哲学基础 2022-09-24

作者:成中英,1935年出生,祖籍湖北阳新。著名哲学家、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国际中国哲学会创始会长、国际易经学会会长,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文价值的载体,其继承,其发展,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课题。


中国文化包含的人文价值,简言之,儒家哲学所包含的社会和谐的理念,人性的信念与个人徳善的修持之道,道家哲学所包含的自然与美的眼光与境界,墨家哲学所包含的求真务实的精神与执着,周易哲学包含的生命创新,万物并包,开物成务,天人合一的人生洞见与宇宙体察,都为现代化的工业与科技社会安定提供了一个人性化与人文化的基础与源泉。  


与西方文化传统相较,中国文化传统具有更丰富多彩的人文价值,此点不可不知。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人文价值也具有人性的普遍性,正如我们可以把科技发明看成人类智性系统的普遍属性,而不必看成为西方人或西方文化的特质而已。  

在文化生活上彼此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形成一个人类人文价值的共通世界。西方国家有识之士早已有见于此,近年来对中国文化的精髓的学习与研究如雨后春笋,一片绿意。中国作为人文价值的王国能不深思引以为范乎。 


最近有知名科学家提出中国语言与中国哲学经典周易阻碍了中国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不知是指的过去或现代。


显然,中国现代科技的发展并未受到中国人文传统任何经典或中国语言的阻挠。相反的,中国当代科技社会的发展更需要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来提供其精神支援与后盾。


至于在中国过去历史,周易哲学扮演了多种角色,其中反而有促进科学与科技发展的实例,如天文学、历法学、医疗学(中医学),冶金术与化学等等系统的发展都与周易哲学的系统有关。即使周易流入民间,其末流发展为民俗迷信,但又岂能说周易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呢?


显然,我们不应该以偏概全,作出未经仔细论证的非科学的判言。


我们必须认清:历史上任何一个人类文化传统的发展是有机的与有限的,而非尽善尽美的,而且往往是有一利必有一弊,有一弊必有一利。不但如此,往往且是得之东隅,失之西隅,得之西隅,失之东隅。今日人类文化全球化,我们应该从学习与互补的立场着眼,而不必奉某一文化为圭臬,对自己的根源文化进行不公正的评价。


西方科技发展带来经济的繁荣与功利主义,在我们对人文价值缺乏充分的理解与反思之时,是不是我们已先行无意识的堕入功利主义权势化的陷阱之中了呢?更进一步说,周易的整体思维 与对偶思维事实上并不排除客观化的科学化的对象思维,而是为对象思维提供了一个可以联系主体思考者的空间,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创造发展的本体以及发展变化的过程。  

全球化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又如何?


回答是:一切都在于人类是否能够善用科技以促进人文价值的深度发展;一切也在于人类社会是否能够善用人文价值以促进科技的高度开发,把人类的社会建筑在宇宙的无尽能源之上,使人类社会与人类个人同时享有高度的精神自由与物质自由,以创造更为美善的人文价值。


这是中国文化的理想境界,也应是全球化人类文化的理想境界。


注:本文为作者在中国海洋大学“科学、人文、未来论坛”上的讲演。




往期回顾

牟宗三丨中国哲学的未来

费孝通批中国家庭人际关系

卢梭与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中身心关系的几种形态

“重负”中的中国哲学

唐君毅丨与青年谈中国文化

遥对故人思故国——读梁漱溟、唐君毅两先生五封往来书信

从“天下为公”到“民胞物与”

关于中国实学历史定位的理论思考

中国哲学的本质——生生之道

“三陈九卦”章考释

“五行配五”的文化含义及其科学价值

道德与人的存在

中国哲学如何在场

察异以求会通——熊十力与西方哲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