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话语建构

陈晏清 哲学基础 2022-09-24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说它是系统工程,一个重要的含义是说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是不可分割的,是互相制约、互相促动的,三个方面是同步进行的。学术体系是学科体系的基础和实在内容,没有学术内容或学术水平很低的学科体系很难想象;而话语体系只是学术体系的表达,不表达学术内容的话语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话语。所以,这个系统工程的核心是学术体系的构建,是要在学术建设的基础上建构起学科体系以及作为它的表达体系的话语体系。
话语体系当然包括话语风格、话语方式等等,但它作为学术体系的表达,其实质或内核是观念框架、理论框架,说到底就是思维方式。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南开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决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作为主要的博士研究方向。实行这个学术转向的最重要的、前提性的工作,就是解决观念框架的问题,也就是要超越长期局限于传统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的话语体系。这样才能融入政治哲学的学术传统,才能同国际学术界交流对话。遵循学术传统,政治哲学是讲“应当”,即对政治事务进行正当性(主要是正义性)的追问,亦即伦理价值的追问,而传统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所缺的正是价值论的维度。过去也有人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名义写书、写文章,但主要讲的还是教科书里讲的阶级、国家、革命的内容,一涉及基本的社会价值如自由、平等、人权等等,就难以与国际学术界对话。对于西方政治哲学(以自由主义为主要代表),我们长时期里都是采取一种拒斥或简单批判的态度,批判也常常是“各吹各的调”,而当这种批判被视为无效时,便只得处于一种失语状态。我们现在引入价值论的维度,采用价值和科学相统一的观念框架,就可以融入政治哲学的学术传统,又能保持和发扬历史唯物主义固有的话语优势,政治哲学的研究路子就很顺畅了。这很典型地说明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者是有机统一的。
建构合理的话语体系,语言的运用当然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是狭义上的“话语方式”。话语体系要能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其前提和基础是要注重研究中国问题,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变革的逻辑,讲中国故事。但在这个前提下,也必须讲究语言的运用。有学者说,中国人如果中文学得不好,中文基础不好,不可能有深刻的思考,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用母语思维的,我想这个话是正确的。况且,中国语言有许多其他语言所难得有的优点,它精辟、简练、准确、风趣,有的成语,里面包含的是一个完整的有意义的故事,甚至是一个重要的思想体系。只是要注意,用中国话讲哲学,不是要用“土话”“方言”,而是要用“普通话”讲哲学。中国许多优美的语言可以直接使用,但也有些需要加以改造,使之成为足以把握我们这个时代社会变迁和文明演进的普通语言。
作为哲学语言尤其应当如此。语言既要通俗,又要规范,规范是第一位的。因为哲学是概念性的认识,概念是用词来表达的,用词不当,表明概念不清晰、不准确,用这样的概念是不能进行正确的哲学思考和哲学表达的。应在规范的前提下注意通俗化。哲学是很深奥的,但不能故作深奥。“故作”只有一法,即故意搞得不通俗,这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就不只是“缺点”,简直就是错误,因为这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精神是相抵触的。


往期回顾

西方哲学系谱图

张世英丨哲学史的研究和论文写作

孙利天丨哲学为什么没有被遗忘

50位西方社会学思想家的思想精要

刘拥华丨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新拓展

谢利·卡根丨为什么要学习哲学?

极简主义哲学图表

阿兰•巴迪欧丨哲学的欲望与当代世界

哲学是文学吗?

塞尔丨新世纪的哲学

陈嘉映丨哲学就是讲道理?

何光沪丨存在与人生

叶秀山丨“哲学的三种境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