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司要不要做大?

晋早 晋早 2023-04-27


上午和几位老板交流创业,聊到一个话题,“公司要不要做大?”


观点都有点意思,现辑录如下。

 

1.企业认知:活着最重要





企业最重要的是什么?


活着。


根据全国工商联公布的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10年前,排在前十名的民营企业是华为、沙钢、苏宁、联想、万达、吉利、海航、广汇、雨润和广厦。

10年后的今天,排在前十名的是华为、京东、恒力、正威国际、阿里巴巴、腾讯、碧桂园、万科、联想和中南控股。


你会发现,10年之间,只有华为、联想还在榜上。


其他公司,大部分已经陷入财务和经营危机。沙钢“百亿重组计划”遭遇失败,苏宁陷入流动性危机;万达抛售大量资产;海航进入破产程序……


在唏嘘同时,要知道,你上面看到的是民营企业500强。也就是说,有实力有规模的公司,尚且如此脆弱,更别说一般企业的生生灭灭。


现在明白:为什么活着,是企业的重要目标?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一个企业在制定成长战略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考虑到成长的脆弱性。


对,脆弱性。没有死不了的企业,就如没有不死的人。


活着很容易吗?不容易。


根据晚点LatePost报道,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宣布,下半年将停止小学和初中线下学科培训的招生,并在年底前裁员4万人。


不仅如此,俞老师还将带领老师们攻入直播带货赛道。“薇娅一年能卖一百多个亿,我带着几十个老师做直播,是不是一年也能做上百亿?”


俞老师去年还透露出退休的意思,但今年行业的不确定性,使得60岁的他都要亲自上阵直播卖货了。


随着行业监管,K12行业几百万家公司倒闭或转型。活着容易吗?不容易。


根据中国工商联发布的“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显示,娃哈哈2020年营收为439.8亿元。这一数字与营收最高峰2014年相比,缩水300多亿,滑落至近十年来的最低点,与其2009年的营收水平相当。


哇哈哈创始人宗庆后曾是中国首富,但行业变化,企业起落,现年76岁的他在跨界创投,努力令人起敬。


做企业容易吗?不容易。


再看恒大,妥妥的世界500强,现在负债规模高达两万亿,深陷流动性危机。


我一朋友在排名前三的房地产公司工作,国庆我约他喝酒,他说不行。公司规定所有中高层要去一线“促销卖房子。”他说,地产行业估计还有很多公司扛不住。“我们老板说,永远做好明天破产的准备。”


哎,全国排名前三的房地产公司啊,都紧张地不敢放假,全员卖楼去库存了。


谁容易?


有些人觉得别人办一家企业也就那样。可是,要知道,这世界90%的人都开不起公司。


从这个角度来讲,能开起公司,并活下来的人,已经是属于强者了。


媒体上经常有一些大公司的风光新闻,这很容易让人陷入幸存者偏差,好像觉得创业就很容易。我观察了一下,其实报道来报道去,吸睛的都是那几位知名企业家。


但是,我们要知道,后面还有几千万创业者在默默无闻地努力、失败、周而复始。


大部分创业者,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也不是处在什么大的风口,更没有什么豪华团队,要想一下子搭建什么大的平台,登上什么500强公司,是不可能的


对于大部分企业,活着就很重要。活着才能创造就业,才能对得起员工,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家人。


在活得久方面,日本很多企业都是典范。

 

 

2.企业认知:赚钱是经营目标





与要不要做大相比,做公司最根本的是要赚钱。


公司的本质是什么?是盈利。


公司是员工生存的平台。公司不盈利,那大家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公司不盈利,会引发一系列的失业、动荡,或者跑路。


开公司,最根本的是要盈利。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公司不一定盈利,小公司也不一定不盈利。


有些上市公司,一年下来,不仅不盈利,还亏损。有些公司看似融资很多,但没盈利,在烧投资人的钱。还有些看起来很大的上市公司,一年下来赚的钱,也就几百万。他们自嘲说,还不如别人炒一套房赚的多。


小公司就不赚钱吗?


未必。


我在外面参加学习的时候,很多老板都提到豪车毒这家公司。他们佩服它的,是它只有区区十来个人,但能创造十几个亿的营收。


这些老板们都很清楚:


公司大不大不重要,效益高、赚钱多才是硬道理。


那些不懂“盈利才是公司本质”的人,都是行外人。


如果让你开一家公司,10个人能赚1个亿,但扩张到100个人也只能赚1.1个亿,你怎么做选择?


去年我在重庆的一场学习上,一个做私域的创业者分享说,他公司人最多的时候1000人,年营收一个亿,没赚到钱。后来听了江总的建议,变革商业模式,把人收缩到几十个人,反而年赚五六千万了。


在这个时代,很多个人ip强悍的公司,公司不大,几十人或上百人,但一年营收几个亿、几十个亿的大有存在,远超很多上市公司。如薇娅、李佳琦、李子柒,等。


相反,有些公司看起来很大,人也密密麻麻,但是根本没赚到钱,而且常年亏损。这类公司很多,比如曾经的K12行业的一些在线英语机构,动辄几千人,但没赚到一分钱。现在有些都稀里哗啦倒下了。


有人问我想做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我当时的回答是,与其虚胖,不如值钱。其实,我更喜欢跟厉害的人在一起工作。我很喜欢的一家公司是高瓴资本,它做到了我羡慕的样子。


这家公司,如果你问它大不大?也可以说不大,毕竟它才200多人。但如果你说它不大,那肯定又错了。成立于2005年的高瓴资本,目前已成为亚洲地区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投资机构之一,资产规模超5000亿元。截至2019年底,高瓴业务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投资超过800家企业,包括腾讯、京东、百度、美团等公司。


我很羡慕它的,不只是它很赚钱。我更羡慕的,是它团队里都是高手。


跟高手在一起工作,一起碰撞,一起交流,才是人生最爽的事情。


其实不只高瓴资本人不多,基本上所有知名的投资公司、咨询公司,人都不多。几十人,甚至十来人。但可牛逼了。


这是一个精英行业。


也有人问我,要不要开分公司。我当时想的是,这是互联网时代,我们做的是线上业务,一个app就可以服务全球。业务模式不同,客户定位不同,为什么要去重资产重管理开分公司?是追求虚胖,还是追求亏损?


最近也有一些从k12行业转型的公司联系到我们,问可不可以加盟。我说我们暂时没有这个考虑。


最后





哪怕是从找工作的角度,也不要追求虚胖。


十年前,我还在一家大的单位工作,月薪几千元,勉强度日。清晰记得一位前辈跟我说,“别看我们单位大,单位大跟我们普通员工其实没关系,分到我们这里的就这么多。”


那是我第一次发现,单位大跟收入高,并不绝对成正比。


后来,我发现,很多看似做着不大的生意的老板,一年赚个几百万、几千万的,很多。


所以,我们要明白事物的本质,企业的本质,商业的本质。


活着和盈利,是办企业最重要的目标。


行有余力,则按自然规律行进。那些痴狂地,甚至不顾实际地想要做大,其实是一种创业者的执念。乐视、庞大集团,都算是其中典型。

 

 

最新文章

创业十多年,总结几点感悟

昨晚见了一位老板,明白了做个人ip的意义

阿里巴巴要靠喝酒,才能谈下业务了?现在生意有多难?


更多认知思考

长按关注晋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