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鸦片战争:道光,林则徐,耆英,谁的锅最大?

等你关注👉🏻 朝阅 2019-09-12

小分队一共8人,其中4名警卫战士每人配备一支冲锋枪。一天,出发前,一位纳西族老乡搭我们的车去维西。那天路上积雪很大,雪下的路面坑洼不平,车子行驶一段就会被雪坞住。我们不得不经常下来推车。就在我们又一次下车推车的时候,一群褐黄色的东西慢慢向我们靠近。我们正惊疑、猜测时,纳西族老乡急喊:“快、快赶紧上车,是一群狼。”司机小王赶紧发动车,加大油门……但是很不幸,车轮只是在原地空转,根本无法前进。这时狼群已靠近汽车……大家看得清清楚楚——8只狼,个个都象小牛犊似的,肚子吊得老高。战士小吴抄起冲锋枪,纳西族老乡一手夺下小吴的抢。比较沉着地高声道:“不能开枪,枪一响,它们或钻到车底下或钻进树林,狼群会把车胎咬坏,把我们围起来,然后狼会嚎叫召集来更多的狼和我们拼命。”他接着说:“狼饿疯了,它们是在找吃的,车上可有吃的?”我们几乎同声回答:“有。”“那就扔下去给它们吃。”老乡像是下达命令。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除了紧张,大脑似乎已经不会思考问题。听老乡这样说,我们毫不犹豫,七手八脚把从丽江买的腊肉、火腿还有十分珍贵的鹿子干巴往下丢了一部分。狼群眼都红了,兴奋地大吼着扑向食物,大口的撕咬吞咽着,刚丢下去的东西一眨眼就被吃光了。老乡继续命令道:“再丢下去一些!”第二批大约50斤肉品又飞出了后车门,也就一袋烟的工夫,又被8只狼分食的干干净净。吃完后8只狼整齐地坐下,盯着后车门。这时,我们几人各个屏气息声,紧张的手心里都是冷汗,甚至能够清晰的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我们不知道能有什么办法令我们从狼群中突围出去。看到这样的情形,老乡又发话道:“还有吗?一点不留地丢下,想保命就别心疼这些东西了!”此时,除了紧张、害怕还有羞愤……!作为战士,我们是有责任保护好这些物资的,哪怕牺牲自己。但是现实情况是我们的车被坞到雪地里出不来,只能被困在车里。我们的子弹是极有限的,一旦有狼群被召唤来,我们会更加束手无策。我们几人相互看了一眼,迟疑片刻,谁也没有说什么,忍痛将车上所有的肉品,还有十几包饼干全都甩下车去!8只狼又是一顿大嚼。吃完了肉,它们还试探性的嗅了嗅那十几包饼干,但没有吃。这时我清楚地看到狼的肚子已经滚圆,先前暴戾凶恶的目光变得温顺。其中一只狼围着汽车转了两圈,其余7只狼没动。片刻,那只狼带着狼群朝树林钻去......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不一会儿,8只狼钻出松林,嘴里叼着树枝,分别放到汽车两个后轮下面。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狼的意思是想用树枝帮我们垫起轮胎,让我们的车开出雪窝。我激动地大笑起来……哈……哈……刚笑了两声,另外一个战士忙用手捂住了我的嘴,他怕这突兀的笑声惊毛了狼。接着,8只狼一齐钻到车底,但见汽车两侧积雪飞扬。我眼里滚动着泪花,大呼小王:“狼帮我们扒雪呢,赶快发动车,”车启动了,但是没走两步,又打滑了。狼再次重复刚才的动作:“先往车轮下垫树枝,然后扒雪……”。就这样,每重复一次,汽车就前进一段,大约重复了十来次。最后一次,汽车顺利地向前行了一里多地,接近了山顶。再向前就是下坡路了。这时,8只狼在车后一字排开坐着,其中一只比其他7只狼稍稍向前。老乡说:“靠前面的那只是头狼,主意都是他出的。”我们激动极了,一起给狼鼓掌,并用力地向它们挥手致意。但是这8只可爱的狼对我们的举动并没有什么反应,只是定定地望了望我们,然后,头狼在前,其余随后,缓缓朝山上走去,消失在松林中......看完不忍思考:连凶猛的狼都懂得报恩,我们是否应该反思自身?自诩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我们是不是应当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176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代表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中学历史教材上是这样写的: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事实是,我们高傲的天朝大国第一次在洋鬼子面前低了头,这一纸条约也成了国人心中永远的国耻。


但放到今天来说,鸦片战争的事实可能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01 

鸦片战争是否真由鸦片引起?


我们纵观整个鸦片战争的前因、过程及后果,不难看出,鸦片并非战争的全部。


鸦片并不是英国人带来中国的,它早就在中国存在巨大市场。


不是鸦片导致腐败,而是腐败已经造就了鸦片市场。


反过来,鸦片又进一步促进腐败。


如果寻找一点安慰,那么清朝政府是世界上最早意识到鸦片的危害,并且最早颁布禁止鸦片令的政府。


毕竟英国直至1912才全面禁止鸦片在国内流通。



在那个年代,人类对鸦片的认识远不同于今日。世界各国,包括英国本土在内,都没有对鸦片设立限制。


问题在于,只有中国社会吸食鸦片泛滥成灾,乃至于形成巨大的暴利市场。


英国商人如同猎狗,逐利而来。如果没有中国官员的配合,英国鸦片商跟本无法从事走私鸦片的任何活动。



第一次创造和使用“鸦片战争”这个名字的,是一个英国记者。


英国政府不愿意放弃从鸦片里得到的利润和金钱,一定要趁机把鸦片合法化。这是他们最重要的目标。


英国人让印度人种鸦片,鸦片处理后可以送到中国去,在中国用卖鸦片的钱买茶叶。


茶叶送到伦敦,在私人购买之前,英国政府要收取关税。


用关税做什么呢?很大部分用来发展英国的海军,没有海军当然就没有大英帝国。


所以,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鸦片贸易与大英帝国的权力和存在,有太密切的关系。



直到1839、1840年,英国议会还在考虑要不要调兵去中国。


因为在英国人那里,这原本是一场"通商战争",而不是"鸦片战争"。


当时英国政府提出的战争议案最后只能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勉强通过。


事实上在《南京条约》中也没有开放鸦片贸易的条款。


人家英国人根本没把鸦片战争当回事,英国人更关心大英帝国在印度、中东、非洲的行为,他们的遗忘与中国人的牢记对比鲜明。




02 

弱国无外交?


首先要说的是,当时的中国真的弱吗?


当时的清朝并不弱,别人也并不是没有给我们说话的权利。


从经济上说中国当时是外汇流入多,国库充足,人家都争着买中国的茶叶丝绸,从军事上说清政府有常备军80万,民兵更是不计其数,而英军远道而来,可供调遣的人马寥寥可数。


不说实力上清军应该必胜,至少是有一战的资本。



但事实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军与清军发生多次战斗,最后都以清军整体失败而告终。


鸦片战争前,林则徐已意识到鸦片在中国泛滥的危险性,于是给道光帝上了一个折子请求禁烟销烟。


林则徐认为这完全没问题,哪怕英国人来了,凭我上朝天国的势力,还是能够打赢他们。


林则徐认为,英国人有船坚利炮,可是上了岸,船炮就失去作用,陆战,英国人不是我八旗军的对手。


后来的战果,会让我们觉得林则徐的想法过于单纯,现代人看来这就是个笑话。



作为《四洲志》的翻译组织人,林则徐算的上是我们国人当中最先进的人,而正是这站在第一线的力量,民族最清醒的力量,对世界的认知也尚且如此。


林则徐等清廷高官甚至认为英国人腿不能打弯,故而没法在陆地上进行打仗。


“仍不如以守为战,以逸待劳之百无一失”、“一至岸上,则该夷无他技能。”


林则徐曾向道光奏报,说英国人一打就会倒地不起,普通人可以轻松取其项上人头。


清军还特别布告百姓,打蛇打七寸,打英军专门打膝盖。



再看看清军的一些奇葩战术,比如马桶战术。


1841年3月,道光侄子奕山驻守广州,打击英军采取“民间偏方”的方法,如阴门阵。


清军收集了广州城内数以千计的妇女马桶,排列在筏子上,顺珠江而下。当英军炮响时,用马桶口对准英军以破其威力。


最后,结果可想而知,这种方法有多可笑。


落后乃至愚蠢的战术,暴露的则是指挥官员的无知,同样也是清廷的无知。



在长期拒绝与世界融合、交流的天朝,出现如此愚昧的事情根本不稀奇。


我们今天的人常以为闭关锁国很愚蠢,但放到那个时候,却是清政府维护自己统治做出的最好决策。


贸易的发展导致西方文化、宗教、道德观念等意识形态也渗入中国,朝廷担心这会严重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动摇朝廷的统治。


换句话说如果你是乾隆或者道光,你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闭关锁国。


我们其实没资格嘲笑人家,就像某些骂贪官的人一样,你难道能保证等你坐上那个位置不鱼肉百姓?


别说不会,谁信呢?


人在欲望面前,都一样的脆弱不堪。




03 

清政府腐败无能?


我们的教材在总结原因的时候总有这样一条。


清政府真的不作为吗?把这个锅全甩给道光皇帝合不合适呢?



事实上并不合适,道光是个勤俭的人,一顿饭不超过四碗菜,穿的衣服也有补丁,说是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也不过分。


林则徐能开展禁烟,也完全靠道光的支持,他虽在主战主降之间摇摆,但那也因时局所困。


历史在今人的眼中,早已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整齐,但在道光眼中,却远不如我们看的通透。



那时候从广州到北京传递消息,需要16-19天。


可以想象,英国舰队由两广、经闽浙、再到两江,而地方进京的奏本,则是两江最快、其次闽浙、最后两广。


所以处于北京的决策中枢,一定是最先发生的事情最后才知道,最先知道的结果却不明起因。


面对这种顺序错乱,关系倒置,作为战争的最高决策者,道光的思路从一开始就难免混乱。



再说那些在前线的将士们也只会说好话,道光耳朵里听到的都是满口捷报,天朝无敌,洋人不堪一击这些言论。


直到英国人打到北京,道光还是一脸懵逼:我们不是节节胜利吗?怎么广州就没了,怎么人家一下就打到皇城脚下了?


那么有杠精又要说了,都怪这些满口胡言的乱臣贼子,只会阿谀奉承没一个说实话的。


试想你敢在你领导面前说实话吗?还不是一个道理?


专制制度决定了大家必须撒谎,一个官员只能看着万岁爷的脸色说话,甚至看着顶头上司的脸色说话。


他们想听什么,就说什么。不想听的就不说,瞒着。实在瞒不住,就撒谎。再瞒不住,就再撒谎,恶性循环。


所以,前线的人要一再说"逆夷"如何"情词恭顺",如何"诉冤叫屈",如何"卑躬屈节"。因为万岁爷就好这一口。而且,不明真相的朝野上下也都好这一口。




04

“国耻”可能只是我们的自作多情


我们今天说的国耻,可能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只不过是个笑话,因为我们今日痛心疾首的割地赔款在当年根本就不是清政府关注的重点。



当时的清政府并不想保卫民众的家园,民众也不想保卫大清帝国。


香港一地在政府眼里就是如澳门一般赏与化外之民停靠歇脚之处;


关税核定至极低的百分之五,还比清朝自己制定的百分之四高一点,之前贸易百分之二十几的关税纯粹是当地官员贪墨的部分,中央并不知情;


治外法权的丧失,让清政府非常高兴,你管你的洋人,我管我的百姓,少了不少麻烦;


至于赔款,政府早就找好了接盘侠,重开贸易,广东十三行拿着好处,也得替国家出点血。


所以我们口诛笔伐的不平等条约,可能在当时政府眼中也没那么不堪。



我们以为英国的坚船利炮把清朝打疼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这场惨烈而短暂的失败中,道光除了花点钱买个太平,感觉也没损失什么。


因这场战争被贬谪的官员,也陆续起复,一场骤雨过后,清帝国还是往日的一片升平。


要说国耻的话,应该是对我们祖先的无知感到羞耻。



那么鸦片战争的失利究竟该怪谁呢?


道光说:我一心想做个好皇帝,这个锅我不背;


林则徐说:我禁烟我自豪,我是民族英雄,这个锅怎么可能我背;


耆英说:别看我,我只个跑腿的,这个锅我背不了。


这个锅还真不是一个人可以背得起来的!


我们常常说,时势造英雄,同样也可以说时势造汉奸,时势造千古罪人。


很多时候,历史人物只是被迫顶在了那个风口浪尖上。不是他,也是别人,结果都是一样的。



如果把他们放到现在也只是普通人,贪点小钱,养个情人,偶尔有点正义感,但靠自己的微薄力量,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我们也跟他们一样,被历史的洪流裹挟着前进,什么也改变不了,只好去适应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大环境。


历史不能重来,但想的偏激点,如果当年英国以通商为目的的鸦片战争,清政府一败涂地,内外失守,南北口岸尽皆通商,是不是也能让朝堂高阁、平民百姓都见识到中外的差距?


有了差距的对比,天朝上国的迷梦是不是能早日清醒?


如果鸦片战争激发了民族觉醒,那二十年后的火烧圆明园,五十年后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不是都有改写的可能?


但这一切只能是你我的意淫而已,换句话说即使历史能够重来,也没什么意义,因为重来一次我们还是那么迂腐无知,因为人是不可能改变的。


五千年的春秋大梦,岂是别人轻轻一戳就能醒的?


直到如今的21世纪,很多人“天朝上国”的思想仍未有太大改变。


我们引以为豪的儒家文化,君君臣臣的毒瘤思想控制了中国人几千年,鸦片战争中,被腐化的国民在自由民主之思想面前一败涂地。


那些认为我们败给了英国人坚船利炮的人才是真正的国耻。


不错,中国人在鸦片战争中是受害者。


但若我们没有受害,是否直到今天还徜徉在五千年大梦中长眠不醒?


这么一想鸦片战争倒也不是那么坏。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重要提示:原公众号因为大家都懂的原因,被封被禁。为防止再次失联,欢迎点此关注新号:1.欢迎回家!吹响集结号!2.每一个关注都是你希望的成长!多一份关注就多一份鼓励,多一次转发就多一次褒奖!


中国历史学家为什么隐瞒“三星堆”研究?因涉及“中国文明到底是原发性的,还是外来的”问题

清朝统治下的300年,中国到底失去了什么?(深度长文)

唐德刚:戊戌变法一百二十周年回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