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絜矩”之道

弘德新国学 李向东 弘德新国学 2024-02-08

点击以上蓝字“弘德新国学”,免费关注弘德新国学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内容。


《国学100秒》陪伴您第195天


人跟动物的区别是什么?估计大多数人都想过这个问题。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或者说,人是会使用工具的动物。但什么算是劳动、什么算是工具,本身就是一个纠缠不清的问题。

 

又有人说,人是有信仰的动物。的确,除了人,任何其他动物都没有信仰。但是,人类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没有信仰。

 

近年来,心理学家又提出一个看法:人有同情心,动物没有!

 

当然,这个同情不是怜悯意义上那个同情,而是体验其他人心理感受的能力。比如:我们读小说、看电影,心情会随着故事情节发展跌宕起伏。

 

其实,类似的看法中国二千多年前就有。孟子曾经提出,人都有恻隐之心

 

比如:一个小孩子还不会走路,如果爬到井边,马上要掉下去,你看到后心里会“抽”一下。为什么会“抽”一下?因为你体会到了小孩儿掉到井里的危险。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不认识小孩儿的父母,也没有结交小孩儿父母的想法,或者想让小孩儿的父母报答你,但是你还会很自然地把小孩儿抱开,放到安全的地方。

 

这就是恻隐之心。

 

实际上,这种恻隐之心,或者叫同情心,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合作的基础。

 

《论语》里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不想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不要怎么对待别人!你不想别人伤害你,你就不要伤害别人;你不想别人对你发火,你就不要对别人发火;你不想别人给你添麻烦,你就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你不喜欢别人在你面前显摆,你就不要在别人面前显摆;你不喜欢别人把想法强加给你,你就不要把想法强加给别人……

 

要做到这些,前提是要能体验对方的心理感受,就像那句非常绕嘴的话——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其实,类似的提法传统经典里还有很多,《大学》就提出一种絜矩之道

 

,就是度量、测量。,就是划线、划方的尺子。絜矩,就是讲君子与人交往的规矩、尺度: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

 

就是说,领导这样对待你,你不高兴,你就不要用这种方式对待下级;下级敷衍你、对付你,你不高兴,你就不要这样对待上级;别人走在你前面,你不高兴,那你也就不要走在别人前面;后面的人给你使绊子,你不愿意,你就不要给前面的人使绊子;右边人的行事方式惹得你不高兴,你就不要用这种方式跟左边的人交往;反过来,也是一样。

 

其实,说白了,道理很简单,就是要将心比心,把别人(群体)也当成跟自己一样的人(群体)。



更多《国学100秒》:


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生命层次,是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区别

贫而无怨难  富而无骄易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絜矩”之道

弘德新国学 李向东 弘德新国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