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迁徙几度悟 来过也是深圳人
我 在 深 圳 LIVING IN SHENZHEN
罗雅莉 · 视频口述
罗雅莉,来自江西省九江市,1991年第一次来深圳,1994年第二次来深圳,2000年第3次来深圳,2019年3月第4次来深圳,前后在深圳生活工作了近20年时光,她说深圳是她的第二故乡。这次回深圳就职深圳臭美年轻化中心常务副总。
罗 雅莉
/
深圳臭美年轻化中心常务副总
慕容雪村有一本小说《天堂向左,深圳往右》里面说:如果你爱一个人,请带他去深圳,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请带他去深圳,因为那里是地狱。
深圳作为一个典型的外来人口城市,每年都有无数人来又有无数人离开,有人向往这里的便利来了,结果有的人咬着牙也要留下来,有人不堪这里的高压走了,还有一些人天天喊着要离开深圳,喊着喊着最后就离不开了…….
然而,2019年初,当罗雅莉突然说出她想来深圳,在父母公婆双双反对的时候,她的先生对她说“爱一个人就是成就与成全,我支持你所有的决定”。于是,50岁的罗雅莉依旧像个热血少年一样,第4次回归到深圳这片土地了。
她说“离开深圳十年,50岁第4次归来,并没有背井离乡的感觉,而是身心安顿,回家的感觉”。
至于为什么会在本该享受退休生活的50岁,选择重新来到深圳闯荡?罗雅莉说:人活一辈子是其实很可怜的,大多数时间我们都会活在别人的眼中、别人的看法里,很少会去考虑到自己想要活成什么样。如今我50岁了,不想再顾忌到别人的感受了,我想为自己活一次。
在跟罗雅莉(以下我称她罗姐)的几次聊天中,我听她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汇是“感谢”:感谢先生的支持,感谢家人朋友的包容,感谢过去十年的九江,感谢现在老板的信任,感谢深圳给与她的一切……
其实我听过她的故事后,我觉得她最应该感谢的,是过去五十年的自己,她完全值得现在拥有的这些。
同时在她的故事中,也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深圳啊,就是一个“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城市。
Ⅰ
第一次见到罗姐是在去年的“深圳38周年生日会”上,那是一场民间举办的庆典活动,其中有一个环节是“我的深圳故事”征文颁奖环节,罗姐是作为获奖者获邀参加的这场生日会。主办方介绍到罗姐说她为了领取这张不值钱的证书,是特意请假并且连夜从江西九江飞到深圳来的,令在场的很多人都印象深刻,其中包括我。
当时罗姐已经离开深圳回九江生活工作了10年,家庭和睦,事业上顺风顺雨,10年间已经从一个文员做到了公司高管的位置。她在台上发表演讲讲起她的深圳故事时,说到她曾三次来到深圳,又三次离开深圳,她人生中最好的时光是在深圳度过的,深圳也带给了她太多太多东西,言辞间十分激动,我当时十分好奇,这么一个民间组织的生日会,到底是怎样的一份情感值得她不远千里舟车劳顿赶来呢?
当时我们谁也想不到,半年过后,她竟然第四次回到深圳了,她说这也是她自己没有想到的事情。当我这次再见到她时,我向她聊起那次生日会我对她的感受,我问她值得吗?她说值得,因为那是属于深圳人的荣耀。深圳对她来说是第二故乡,是她魂牵梦绕的地方,每一次离开深圳时她的心里总有个声音在呼唤:深圳我爱你,我一定会再回来的。
走过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说的就是罗姐吧。
采访时我问她50岁再来到深圳,与20岁时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她说50岁回到深圳心里更有底气,不会因为生存压力勉强自己留下来,来去自如,留下来一定是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可能是不再年轻,做事的精力和热情会有所局限,但会比年轻时更沉稳大气。
但与20岁相同的一点是,她对这个世界始终充满热爱,初心还在。说到这里她想到近来一个在深圳待了30多年的好友对她说的一番话,好友说“过去这么多年,其实你一直是我认识的国棉四厂的小女孩,拥有自己独特的可爱加智慧”,讲到这里她潸然流泪了,我猜想也许她是再次遇到了那个纯真的自己了吧。
在她身上感性与理性同在。她说了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对于年轻人来说也都是十分受用的。比如你一定要敢想敢做,如果你连想都不敢想的话,你还能做成什么呢?
是啊,她如果不是个敢想敢做的人,怎么会反反复复那么多次数来到深圳呢?
Ⅱ
她说她就是个从小爱做梦的人,而且每次都能心想事成。少年时代梦想做诗人,于是18岁就在主流媒体发表了诗歌,并且在当地有点影响力;后来90年代经济大潮来临,她梦想经商,于是26岁开酒楼,虽然后来惨败而归,但她说那也是一段宝贵的经历;后来35岁在深圳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一切都心想事成,这也造就了她50岁依然有勇气闯荡深圳的底气。
“第一次来深圳是1991年,那时我还在九江一家国企工作,因少年时喜欢读三毛的文字,特别向往外面的世界,想要寻找流浪的感觉,毅然主动选择下岗闯荡深圳。我是那个年代第一批主动吃螃蟹的人,我至今感谢当初自己的勇气与勇敢。那时在深圳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一批文化精英,他们影响并带动了我的一生。但后来因为要嫁给初恋,我选择回到家乡九江结婚。
1994年,因为深圳文友的邀请,我和先生一起返回深圳,在【大众服务报】工作,后来因为刊号没有批下来,我们再次回到九江,当年一起做记者的朋友至今依然保持密切联系,精神上从未远离。
2000年,因为家人全部移民深圳,我跟随家人再次返回深圳,这次在深圳连续生活工作了10年,在深圳做过保险业务员、推销过奶粉,在大型企业做过策划、在学校做过招生主办,最后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做留学移民,在深圳买了两套房子。最终因为家庭的原因,40岁,我放下深圳的事业,再次回到家乡九江,并且从普通职员做到高管,在同一家企业工作了近10年时光。”罗姐说。
好像前三次离开深圳,都是因为爱人在家乡,每次都是带着遗憾与伤感离开,所以对于深圳始终是恋恋不忘的,总觉得还有太多的理想与抱负没有实现。
“我已经50岁了,开始领退休金了,本应在家养花养草,和家人度过余生。可是前50年,我从未离开职场,我害怕一旦停止工作,我会迅速老去,50岁之后可以选择慢生活,但不能不工作,否则就脱离社会了,我不甘于仅仅做一个家庭主妇,我自认为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为社会为家人依然承担一些责任。这次独自再来深圳,双方父母都是不认同的,他们有很多担忧,但是我的先生理解并支持我,他说‘爱一个人就是成全与成就’”。
Ⅲ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说“来了,就是深圳人”,罗姐却以她30年的经验告诉我说:来过,就是深圳人。这个答案倒挺让人意外的,却又让我欢喜。
“当时我40岁离开深圳回九江,我再重新开始的话,在年龄上我是有劣势的。但是我回到九江我对自己依然有底气有信心,我在新环境里没有任何背景,我从一个普通的文员一步步做到了公司高管层。我最后能够凸显出来,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我在深圳工作和生活过那么多年,我骨子里有深圳人的坚韧、阳光,做事很执着的精神在里面,所以说为什么我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在九江在职场上又重新崛起,是跟我在深圳多年的职场熏陶是有密切关系的”罗姐说。
回过头去看,每做一个离开的决定都意味着她要从制高点上下来重头再来,可是她每次都毫不害怕,她对自己有信心,这份信心是深圳带给她的,也伴随了她半生。
“深圳是个讲规矩的城市,我们所有人在这个城市很自然的就是一个懂规矩的人,这个规矩包括你做人的规矩,做事的规矩,它会体现在你的言谈举止中的。如果讲培训,任何一个短期培训班,都抵不过你在深圳工作、生活数年,我觉得深圳相对于中国来说,它就是一个职场培训学校。”
也许吧,因为我们身处在这个环境里面,看不到这座城市带给我们的影响。会有时候觉得自己一事无成,离开时会觉得一无所获,但是真的离开这座城市后,才会发现原来,我们其实已经被深圳精神给同化了,我们可以自豪的说出我们曾经是深圳人,深圳也会成为我们最好的名片。
也许某一天,我们也会再次回到这个城市里来,继续那些未完成的理想,当然也许还会再次离开。
我问罗姐这次来了还会再离开吗?她的回答是肯定的,毕竟家人还在九江,这一次来深圳权当出了个长差。曾经在深圳有过两套房子,但是因为回九江了,全部卖了。现在她的梦想是好好工作,争取在深圳再买回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未来最理想的生活是自由穿梭在深圳九江两城,和家人在一起生活。我的女儿再过两年从意大利回国,也会回深圳发展,以后回深圳就是回女儿的家了。”
▼
我在 好视频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