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识提纲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4讲: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张伸虎】

张伸虎 高中历史教研 2022-09-24
点击上方蓝字,分享更多资源!
特别说明

高中历史新教材实施在即,如何用好新教材成了很多老师最关心的话题。

山西省星河科技学校张伸虎老师先行研究,结合最新教材逐课编写教学讲义,已形成完整体系。经张老师独家授权,本平台将安排每个工作日推送一课提纲,和各位同仁分享。高中历史教研平台特别感谢张老师无私奉献!

张老师简介与往期作品:史学入门大全

知识提纲
第四讲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独尊儒术”等举措,认识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 本节重点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 本节难点

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与东汉政权衰亡的关系


■ 知识概要

一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两因两果

1. 汉承秦制   在地方上,采用郡国并行制,前期有利于汉朝的统一与稳定,后期地方势力壮大,引发了吴楚七国之乱。

2. 汉初,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明显恢复,出现“文景之治”。


二  汉武帝与西汉的强盛   

1. 统治措施:

(1)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采取察举制,选拔官吏;划分州部,设置刺史,监察地方。

(2)经济上:

改革币制,统一铸钱;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

(3)思想上:

尊崇儒术,设立五经博士;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五经”记忆口诀:诗书礼易和春秋,合称五经前人读。博士,古代指专门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学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4)军事上: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夺取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地区;设置河西四郡。

(5)外交上:

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中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的开通提供了条件。

2. 影响: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大一统国家得以巩固加强。


三  东汉的兴衰

1. 建立,记住三个年代:公元9年,王莽夺取皇位,建立新朝;23年,昆阳之战,击溃王莽军队主力;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2. 兴——“光武中兴”

(1)出现原因——刘秀的统治措施,具体如下:

a. 政治上:削弱三公权力,提高尚书台地位(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裁并机构,提倡节俭;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b. 经济上,恢复三十税一制,下诏释放奴婢。

c. 思想上,提倡文教,重视儒学;抑制功臣,选用文官(退功臣而进文吏);以柔道治天下。

(2)表现:

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政治比较清明。

3. 衰——东汉中期后出现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党锢之祸,豪强地主势力发展,黄巾军起义。


四  两汉的文化

1. 史学  《史记》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2. 文学   汉赋与乐府诗出名。汉赋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乐府诗如《江南》等。    

3. 医学   掌握三本书:《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

4. 数学  《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5. 科学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中国古代文化“三造”:仓颉造字,蒙恬造笔,蔡伦造纸。)

6. 农学  《氾胜之书》《四月民令》(中国古代四大农书:《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

编者说

该资源由张伸虎老师授权高中历史教研平台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高中历史教研公众平台感谢作者倾情奉献。

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发表看法和见解,我们也将及时精选留言后再次分享。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往期回顾


●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 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 第3讲: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