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期历史掌故节目中,何老师讲了李白,以及李白崇敬的南朝才子谢脁的婚姻故事,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古代文人的生活和品格。本期节目,何老师将讲解中国人的「厚道」传统,一起回顾「老实人」的道德坚守。说起苏东坡,我们都知道他是北宋时期的大文豪。他不仅诗词写得很好,还是一个书画家,世称「苏仙」。但鲜少有人知道,其实苏东坡还是个「嘴巴很毒」的人。他曾刻薄地评论春秋时鲁国的国君鲁隐公:「惜乎其不敏于智也」。意思就是说他笨,一点身为国君该有的敏感和智慧都没有。▲鲁隐公,名息姑,鲁国第十四代国君,在位十一年。隐,是谥号。惠公死时太子允还年幼,于是隐公代掌国君之位,后为桓公所弑。据史书记载:鲁隐公虽为一国之君,却是一个非常本分的老实人,他父亲鲁惠公本想从宋国挑选一位女子做鲁隐公的妻子,没想到,这鲁惠公见到女子之后心生爱慕,不顾儿子的感受,自己娶了。后来,这位女子与鲁惠公育有一儿,鲁惠公还把这名幼子立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鲁桓公。即便如此,鲁隐公也并无二话,老老实实接受了他父亲的安排。公元前723年,鲁惠公去世,因幼子年幼,暂时无法继承大统。鲁隐公便代摄国君职位,等着幼弟长大后即位。在这期间,鲁隐公丝毫没有表现出一点对权力的恋栈。但就是这样一个老实厚道的人,到头来却没有什么好下场。话说,这鲁隐公还有另外一个弟弟,名唤公子翚,字羽父。这人因为想做鲁国的宰相,就去怂恿鲁隐公说:「老百姓都觉得你做国君很合适,你应该一直做国君,让我为你杀掉鲁太子吧,只要事后你让我做宰相。」公子翚没想到,他居然被鲁隐公这位老实人拒绝了。
意思是说,这是先王的遗命,如今太子也长大了,我已经在菟裘盖好房子准备退隐到那去,把国君之位交给太子。作为老实人的「楷模」,鲁隐公不仅拒绝了权力的诱惑和公子翚的建议,甚至对提此建议的公子翚都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而公子翚却并不老实,因劝说无效,怕落下隐患,他心想:「如果太子听到风声,将来继位后肯定饶不了他。」公子翚于是跑去鲁太子那里各种编排鲁隐公的坏话,说鲁隐公这人贪恋国君位子,之后恐对你不利,我来帮你杀了他吧。鲁太子立即就同意了这个提议。没过多久,公子翚杀了鲁隐公,立太子为国君,即后来的鲁桓公。苏东坡觉得鲁隐公本可以避免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却因为自己的老实而引来杀身之祸,所以很恼火。他说:「盗以兵拟人,人必杀之。夫岂独其所拟,途之人皆捕击之矣。 途之人与盗非仇也,以为不击则盗且并杀已也。隐公之智,曾不若是途之人 也,哀哉!」其实,不仅鲁隐公「笨」,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像鲁隐公这样的老实人。他们只懂得「君子之道」,却从不懂得「生存之道」。苏东坡觉得这些人之所以有此下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无论斗争手腕,还是心性,他们都很欠缺。▲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因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苏东坡的意思是说:贾谊遇到了像汉文帝这样的好帝王,却还让自己落到如此潦倒的窘境,实属没能力。而且此人心理承受能力太弱,每一次遇到挫折就哭。空有一身才能,却英年早逝,实在不值。与贾生相比,苏轼就狠得多。他从不像贾生那样自怨自艾,他舍得对自己狠。因此他嘲笑贾生「不善处穷」,一时处于困境就不能自拔。苏轼四十三岁时陷入「乌台诗案」,生前几无翻案的可能,但他心态好,被贬之后他在黄州自号「东坡居士」,春天来时还出城踏春,活得潇洒自在。然而苏轼自己却默默以待,神宗皇帝那时才32岁,按照常理来说,他是活不过皇帝的,但谁能想到比他小十岁的神宗却先他而死,于是他便得以复出。后来宋哲宗掌权时,苏东坡再次被贬到了海南岛,几年之后,哲宗皇帝也去世了,苏东坡又一次得以复出。虽然苏东坡最后死在回京城的路上,但他凭借着「好心态」度过了人生中的一个个坎坷。▲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现在来看,苏东坡的观点不一定就是错的。
因为,「行仁义之人,应当有事功之力」。好人不仅仅要心肠好,还应该学会一些手段。
正如苏东坡在《晁错论》里批评晁错的那样:
既然你晁错说服皇帝削藩,当山东七国起兵反抗时,你又如何能躲到后面,然后鼓动皇帝亲自带兵去剿灭七国之兵?
成大事者必要深谋远虑,用苏东坡的话说就是「吾能发之,吾能收之,然后能免患于天下」。
这些道理都很深刻。但有时想来,迂腐未必是坏事,变通也未必是好事。
古往今来,类似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那些迂腐的老实人,在原则问题上是不能谈判的,所以也就不会突破底线。而灵活的人几乎凡事都可谈判甚至交易,于是原则也可以突破了。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恰恰是这些不懂变通、不较利害的厚道人,守住了中国人的底线。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宁肯饿死在首阳山上;介子推不食君禄,宁肯烧死在柳树下。介子推死后,晋文公将烧焦的柳树做成一双木屐,曰:「悲哉足下」。正因为这些老实人对道德的迂腐与坚持,他们的人格才世世代代影响了中国,改变了中国,为中国保留了一些道德的元气。我们纵观历史,看老实人的下场,可以想象时代的下场。
明白这个世界,从了解历史掌故开始。一次一个掌故,洞察人性,体味历史背后的真情与悲凉。👇爱智慧的学友,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明白知识店铺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