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概股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明白知识er 明白知识 2022-04-24


有人说,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正在经历一场地狱级的大屠杀。

◎ 中国概念股,简称中概股,是外国投资者对所有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的统称。中概股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在中国大陆注册、国外上市的企业;一类是在国外注册,主体业务与关系仍在中国大陆的企业。

图片来源:CNBC

3月10日,中概股全面暴跌。

3月11日,暴跌继续。百度、拼多多、哔哩哔哩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公司,均暴跌10%以上。滴滴暴跌44%,股价收于1.89美元,市值仅剩91亿美元。

综合反映中概股表现的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下跌10.18%,是2008年10月以来单日最大跌幅。

◎ 2021年3月-2022年3月,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走势。

图片来源:Google Finance

然而,这并非一场突然出现的灾难。事实上,这场疯狂下跌已持续一年左右。

中概股的巅峰出现在2021年2月。

那时,阿里巴巴市值高达7500亿美元。拼多多股价触及到最高点212.6美元,市值超过2500亿美元。其他互联网龙头企业,百度、哔哩哔哩、爱奇艺也不遑多让。

那是中概股牌面上最辉煌的时期。

可是,一年后的当下,阿里巴巴基本跌回8年前的开盘价。拼多多每股跌至32.13美元,市值退到400亿美元。百度、哔哩哔哩、爱奇艺与股价最高时相比,分别暴跌了66%、87%和90%。

一片愁云惨雾。

◎ 2021年3月-2022年3月,爱奇艺的股价走势。

图片来源:Google Finance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景象?为何持续下行的中概股又一次剧烈下跌?

实际上,很多专业媒体和从业者都对此进行了总结。他们大多将直接原因归结为两点:

第一,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即将正式实施。

2022年3月8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HFCAA),将百济神州、百胜中国等五家中国上市公司列入「临时退市清单」。

按照该法案要求,自2021年的年报开始统计,如果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连续三年无法审查发行人的会计师事务所,那么该股票将禁止在全美交易所交易,并强制在美股市场退市。

显然,《外国公司问责法》与中国行政层面的态度存在一定冲突。

虽然中国证监会在3月11日的记者会上,声明会与美方沟通对话,但市场反应已表达出对该问题解决前景的不看好。

这是近期中概股暴跌的直接导火索。

第二,俄乌冲突后,对俄罗斯的制裁是否会扩大化,令人担忧。

战争让许多投资者看到了制裁的结果。

一些俄罗斯寡头和企业均在制裁名单中。他们的资产被冻结乃至没收。

例如最近满城风雨的英超俱乐部切尔西的老板阿布拉莫维奇(Roman Abramovich)。英国政府宣布对他实施制裁,禁止他在英国进行任何个人和企业的交易,并冻结了他在英国的资产,而切尔西也要被公开拍卖。

◎ 切尔西老板阿布拉莫维奇。

图片来源:The Times of Israel


这同时引起了中资和外资双方的忧虑。

许多人担心,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中国也可能登上西方的制裁名单。

一部分中国企业担心,如果制裁扩大化,他们的资产可能遭到冻结,于是纷纷将资本进行一定程度的回流。再加之中国政治上的态度,如塔夫茨大学教授米勒(Chris Miller)所言:

「中国可能会增加自给自足的动力,并进一步限制与外部世界的技术互联。」

由此诞生的风险,国外投资者明显不愿意承担,也开始抛售。这进一步加剧了中概股的跌落。

当然,这两点只是此次中概股暴跌的直接原因。

至于长期的根本原因,在于投资者普遍对于中概股的信心不足。

所有对股市稍有涉猎的人都清楚,股票的核心在于信心

股市是关于未来的市场,是对预期和前景进行投资。当投资者对一家公司有信心,股票就会上涨;如果某家公司失去了投资者的信任,股票就会迅速下跌。

我们平时看到的各类因素,政策、经济形势、技术发展等等,于股市而言,都是作用在信心之上。

曾经风光一时的瑞幸咖啡,之所以不得不退出美股,就是因为经由浑水公司调查后,被发现造假,欺骗投资者,以至于失去了信誉(参见我们之前的文章《瑞幸之后,还有哪些中国公司会倒在浑水手里?》)。

失去信誉的公司,不可能赢得投资者的信心,被穷追猛打到退市,也不足为奇。

◎ 2020年2月1日,浑水公司官方发布的推特。

图片来源:Twitter@MuddyWatersResearch

虽然瑞幸咖啡这样进行欺诈的公司是少数,但其信用问题及后续审计底稿造成的影响,仍在影响着中概股,致使一些投资者不愿投资。

此外,中美双方政策的影响非常大。

一方面,国内对某些企业与行业的「综合治理」与互联网行业监管政策,带来了不稳定。

近几年,行政层面在不断加强对垄断和洗钱的打击,标志性事件是阿里巴巴的巨额反垄断罚款。

这样的趋势令野蛮生长的时代逐渐远去,互联网巨头的超额利润受到遏制。

直观上看,这貌似不是一件坏事。

但问题在于,这种打击缺乏一种稳定性,非常容易过度影响某些企业乃至某一行业。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双减」政策出台后,学而思、新东方等教培企业近乎全军覆没,甚至整个行业都几乎不存在了。

◎ 「双减」政策后,俞敏洪一度决定转行做农产品带货。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政策的稳定是投资的重要基石。不稳定的局面,必然导致投资者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美国在加速资本的回流,在战略层面希望与中国市场进行大程度上的脱钩。

中国与美国之间在数年以来,已逐渐形成一种对立的态势。

双方并不想掀起世界大战,对垒的战场只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特别是科技上,从事尖端科技的企业是双方交锋的重点区域。

然而,如果中国企业不能遵守美国证券交易法案的要求,那美国为何要给中国企业提供充足的融资渠道和较高估值?

这涉及到国人时常存有的一个疑问,为什么许多龙头企业一定要赴美上市,为什么不能在国内上市?

一些人简单粗暴地将其归结为这些企业「卖国」或是「崇洋媚外」。

◎ 2021年7月,「滴滴上市事件」就引起过巨大争议。

图片来源:BBC

其实并非如此。

许多人从业者都解释过,企业在美股上市,更多是出于现实利益考虑。

知乎用户冷柯文对此有过一个总结,美股上市主要有三点优势:

(1)上市速度快

一家企业申请美股或港股上市,大约只需要半年左右。而A股上市周期比较长,大概需要2到3年。

(2)财务要求低

美股和港股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要求相对较低,A股的要求则极为复杂和繁琐。

(3)估值比较高

这是美股相较于港股的优势。美股使用美元交易,美元是世界货币,流动性很大,全球投资者都可以直接参与,因此上市公司大多会获得高溢价,方便上市企业融资和套现。

◎ 海外上市还时常与「VIE结构」有关,即「可变利益实体」,也称为「协议控制」,指境外上市实体与境内运营实体相分离,境外上市实体在境内设立全资子公司,该全资子公司并不实际开展主营业务,而是通过协议的方式控制境内运营实体的业务和财务,使该运营实体成为上市实体的可变利益实体。

图片来源:China Law Insight

因此,包括阿里巴巴等企业在内,在美股上市基本都会获得一定程度的溢价。如果回到港股,估值立刻会大幅度下滑。

这是中国不愿意看见的。

所以,比起美国试图脱钩的态度,中国一直以来释放的姿态都相对积极,表示可以协商。

但事实上,中国又无法接受上市公司完全接受美国法律的管控。

显然,美国不可能接受中国企业既在美股中顺利融资和扩张,又不用受到美国法案的管理。

于是,投资者对中概股失去信心,也就毫不意外。正如财新网引述一位中概股投资人士的话:

「所有的中概股现在都变成了不具可投资性的资产,每个人都想跑掉,没有人想留下来。中概股的一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之后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新局面,大家需要朝前看。」

那么,这个局面可能得到解决吗?

很困难。

更大的可能性,是那些在股市中浮浮沉沉的中概股在使尽浑身解数后,依然无能为力,最后黯然离开。

因为,目前的局势下,投资者的信心已很难由于某些公司出众的经营而挽回。哪怕是京东这样最坚挺的互联网巨头,股价也在两天内跌去了25%。

◎ 2021年3月-2022年3月,京东的股价走势。

图片来源:Google Finance

这应该责怪谁呢?

又是谁承担了最大的后果呢?

财经评论者慕峰在《中概股的未来》一文中,提出以中概股的情况,有三类人最受伤:

「1.中概股的长期投资者和短线做多投机者;」

「2.持有中概股企业股票或者期权的员工;」

「3.最近十五年形成的,聚拢在中概股若干行业里吃饭的中介,包括媒体们。」

毫无疑问,这些人当然受到了巨大伤害。

但是,相比他们,受到更大伤害的是企业和经营者本身。

财经品牌格隆汇的创始人格隆,在3月14日发了一篇新浪微博推文。

他讲到自己一位投资中概股的朋友爆仓后的无奈,以及中国企业家的创业之难与面对这种股灾时的无能为力。他说:

「财富建难,毁易。财富的积累,需要数十年如一日、一点一滴、苦行僧一样的日积月累。但,被敲碎,只需一瞬间。」

◎ 格隆的推文(节选)。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格隆

是的,在一般的市场竞争中,一位企业家想要突出重围,就已是千难万难,必须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竞争中,以保证不会被风险吞没。

可是,除此之外,中国企业家还必须要面对额外的行政力量。他们必须分出精力,在应对行政部门的同时,保障企业的生存及运营。

即便如此,面对某些突如其来的政策对企业和市场造成巨大影响时,他们依然有苦难言,只能拼尽全力去补锅。

这一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答案。但这个答案,大概只是一种难以实现的期望。

不过,即便难以实现,我们还是希望未来可以像格隆祝愿的那样:

「我只是期望,我们的后代,不用再经历我们一样的,如此多的殚精竭虑、如此多的惶惑无措,如此多的磨难。他们能非常简单地思考,非常简单地赚钱,非常简单地去爱,去生活。」■

参考资料

The Russia sanctions are an important lesson for China. Protocol. 2022-03-09.

China stocks slip on worsening Ukraine crisis, fresh tech crackdown. Reuters. 2022-02-22.

Jeanny Yu, Charlotte Yang. Panic Selling Grips Chinese Stocks in Biggest Plunge Since 2008. Yahoo Finance. 2022-03-14.

慕峰. 中概股的未来. 虎嗅网. 2022-03-14.

曾广、何畅. 中概股迷茫时刻,三天时间跌掉了一个时代. 财经天下周刊. 2022-03-13.

▽更多精彩内容▽

转载文章 | 后台留言「转载
商务合作 | 后台留言「商务
加入我们|后台留言「招聘
点击下方视频关注我们的视频号
收看更多名师精彩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